[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难忘我的青春年少时(05)我与杨利生一起去挖藕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难忘我的青春年少时(05)我与杨利生一起去挖藕

杨利生是我在华中师大一附中从初中到高中同学六年的好朋友。他还是当年武汉市中学生运动会跳高记录的保持者。但他不幸于1999年7月3日因病去世,然而许多往事让我终生难忘!

(中学六年最好的朋友:后排右起杨利生、李培永;前排右起郭进军、李小怀。)

记不清楚是读初二,还是初三时,一个周六的下午快放学时,他神神秘秘地问我会不会挖藕。我告诉他会挖。他又问我有没有工具。我说,你想干什么?他邀我星期天下午去他们家附近的一个藕塘挖藕。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水果湖张家湾附近还有许多菜地和藕塘。第二天下午,我从家里带上挖藕的工具到他家附近,然后与他一起到了藕塘,正准备下藕塘去时,来两个警察把我们带到了水果湖派出所。

警察:“你们人不大,胆子不小啊!说!你们从哪里来的?”

杨利生抢着回答:“张家湾一号。”

警察瞪大眼睛厉声说:“老实说!你们从哪里来的?”

杨利生也高声回答:“张家湾一号!”

警察非常清楚,住在水果湖张家湾的都是省级领导,他们不相信省级领导的孩子会与平民子弟一样去藕塘挖藕。但是,他们看这小子态度这么强硬,便问了他的姓名,家里的电话号码。

警察打电话核实以后,请家长来领人。

他妈妈到派出所带我们回家后,非常亲切和蔼地问了我的家庭情况。他妈妈也好奇地问我是不是真的会挖藕,我告诉她,我不仅会挖藕,每周末和星期天回家都要到菜地去劳动,种菜、除草、松土、浇水、施肥等农活都会干。我们家从来不去菜场买菜,只去买点鱼和肉,鸡鸭及鸡蛋也不用买。我还告诉她,我爸爸妈妈做的那个腌菜闻一下都想吃几口,远亲近邻经常来家索要。利生在旁边说在学校吃过我带去的腌菜,说我们家的白花菜腌菜特别香!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在周末去他们家玩。夏天,经常在他们家看到有人与他爸爸在家门口的梧桐树下,摆两把竹靠椅、一张小竹桌下象棋,左邻右舍的象棋爱好者常来围观者三五个。高中毕业好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利生的爸爸当时是湖北省人事劳动厅厅长,那个经常在他家门口下棋的,是他爸爸的老战友、老领导张体学省长,他们以前都是新四军五师的。

当时省长、副省长及厅局长住地没有高墙深院,与老百姓比邻而居,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他们的孩子在学校与同学相处,也没有任何炫耀家庭优越之言行,记得当时在我们华师一附中二班,有好几个同学的父母都是“大官”,像L同学、G同学、T同学等,我们这些平民子弟直到高中毕业好多年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高干子弟呀!但是,我与他们之间的学友情谊到如今已经持续六七十年之久了!

往事不可追,少年犹可忆。

利生读初中时在学校与我住一个寝室,他睡上铺,我在下铺。每到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走读的郭进军都会到宿舍来找杨利生玩,于是我们就玩到一起了,就是“少年乐新知”啊!

初中那个年龄段的男生特别好运动,学校那个大操场就成了我们课外活动的乐园。只要没有正式的的足球比赛,我们班的男生下午第二节下课铃声一响,就迫不及待地冲向大操场,占据其中的一半,分成两队,各队把两个书包往操场边一放,就算是球门了,立即开始比赛。记得有一次,利生不知道什么原因,晚来了一会,来不及回寝室去换球鞋,穿着一双布鞋上场,大家说,穿布鞋怎么踢球啊?他笑着说:“没关系,这布鞋可结实啦!是我爸在北京买的!”结果,那“北京布鞋”太不给他面子了,还没有打一会儿,他一脚长传时,脚上的鞋与球一起飞出去了,捡起来一看,那只鞋前面张着大口,似乎在说,怎么能让我干这个活呢?

初中时的利生,特别活泼好动,初显田径运动天赋,就被体育老师发现了,选入学校田径队,每天早晚穿着校田径队的运动服在大操场训练,真是令人羡慕!到了学校每年春、秋两季运动会期间,利生不仅是代表我们班夺分的好手,他与一班孙鲁安争夺跳高冠军的比赛,更是运动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李小怀在《思念杨利生》一文中写得非常形象生动:

“63年春季运动会,比赛到最后,跳高场地上只剩下他们两个,观战的同学们在跳高场地边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在关注这块奖牌的归属。

孙鲁安跳俯卧式,姿势大方稳重,起跳爆发力强;

杨利生跳剪式,姿势高雅优美,起跳轻盈如燕。



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竹竿一次次升高。春寒料峭,利生衣服脱得越来越少,最后竞光着脊梁,只穿一条白色丝绸短裤,继续奋战。天快黑了,两人视力都不好,裁判员在竹竿上系了一块白手帕以示高度。当竹竿升到与他们两的的头顶齐高时,孙鲁安失败了。

此时,只见利生摘下眼镜,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后,朝后一颠,开始助跑,急剧加速冲向竹竿,一个有力地起跳,身体高高跃起,过竿那一瞬间,身体一扭,双腿灵活地在空中一‘剪’(像当年女子跳高破世界纪录的郑凤荣那样的剪式),两手向上扬,身体如箭一样快速在空中划了一个优美的弧形,‘嗖’地一下过去了。利生夺冠了!”

这次春季运动会,奠定了利生在校田径队跳高霸主的地位。代表华师一附中,参加1963年武汉市中学生运动会。那次比赛,利生的成绩是1.77米。超过了他当时的身高1.73米。这项运动成绩。创造了武汉市中学生运动会的跳高记录,并保持了多年!

我回母校工作后不久,利生也从广州回到了武昌水果湖工作了,在省政府所属部门上班,虽然与他所学专业完全不搭界,但他还是兢兢业业、勤奋努力地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而且,他特别热心帮朋友和同学的忙。有一次他来母校找我聊天,我非常随意地问他,能不能帮母校搞点钢材呀?学校准备为老师建宿舍,差点钢材。他问要多少?我说,等我问问校长再打电话告诉你吧。校长说,如果方便的话搞一、二吨计划内指标吧。校长还对我说,如果能搞二吨的话,为了感谢校友,学校可以给他两个初中生就读的指标。这对利生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当时他儿子刚好要读初一了,那还剩一个指标给谁呢?最后给他的华师一同班校友的儿子。这两个小子也特别争气,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华师一附中高中,三年后都考取了名牌大学,现在都是成功人士,都是母校的优秀校友。

一个人热心助人就是做善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古人说的“善有善报”是千真万确的!愿大家“勿以善小而不为”。

利生从小就热心助人乐于做善事。后来,他不仅是小学中学校友群的召集人,还是水果湖离休干部子女的“头”,不论哪家有事,他总是第一个赶到帮忙。因此,人缘特别好,人脉尤其广。

我到海南农垦中学工作不久,大约在1995年吧,学生家长、农垦总局林诗銮副局长兼桂林洋农场场长请我喝早茶,他说:“李老师,你的人脉很好,不知道你在北京是否有同学或朋友,能否帮我们了解一下,桂林洋农场如果要上市,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我的很多同学都在北京工作,但是,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是做金融工作的啊!”

“你可以再请他们去找其他的同学或朋友打听一下,帮忙找一位懂行的。不急,你如果有消息的话,及时联系我。”

后来,我只有找利生帮忙,还真的在他的“水果湖圈子”中找到一位懂行的朋友,而且同意与林副局长在北京见面。于是,我们一起到北京去了。

到北京后,林副局长请我们住在五洲大酒店,让我给所有在北京工作的校友打电话,把他们都请到五洲大酒店来一起吃饭,感谢他们的热情帮助。还说,你也可以借此机会,与老同学们聚会一下。

 一周后,利生陪同那位懂行的朋友,应林副局长的邀请来海口,到桂林洋农场实地考察、了解有关情况,半个月时间,扎扎实实准备了相关材料。这件事情,后来由于许多说不清道不白的原因,没有办成。但是,利生和那位懂行的朋友,都非常钦佩林副局长的格局之大、眼界之广和办事之果断。都非常热情地帮林副局长为桂林洋农场上市想了许多办法。

没有想到,自从海南一别,不到四年时间啊!天妒英才,利生英年早逝,55岁因病撒手人寰,痛哉惜哉呜呼哀哉!

【附录】闲话人生(122)寒冬腊月,我与姐夫去挖藕

2018年“五一劳动节”,国内放假,两个小兄弟不想赶热闹去旅游,相约回葛店二姐家聚会,“杀家麻雀”(武汉人比喻自己一家人打麻将),享受难得的休闲与温馨。

我的二姐今年九十一岁了,昨天视频,看到她那满头青丝、精神矍铄、谈吐风趣,甚感欣慰。她正坐在麻将桌边观战,外孙女把手机给她时说:“二舅从美国打来的。”她接过手机就说:“你看我这里几热闹,小永他们都回来了。你快回来呀!‘三差一啊!’”



(本世纪初,在葛店二姐家门前我们兄弟姐妹合影。后排左起李培永、二姐夫、大哥、小弟;前排左起二姐、大姐、大嫂、小弟媳。)

二姐健康长寿,首先得益父母的遗传基因好,其次是她小时候,我们家境还可以,后天的健康饮食保证了她成长时期身体必须的营养,再就是她一生心态乐观,再大的难事,她不着急,不怨天尤人,总是积极面对。

记得三年困难时期,姐夫在武汉工作,她一个人带三个孩子在葛店,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回娘家来,住在我们李家花园老宅。

我们李家花园公私合营后,并入武汉市青山公园。原来住在老宅的二叔、三叔两家都搬到青山公园去了。我父亲是长子,就只身一人去青山公园上班,留下我们兄弟三人与妈妈一起伺候祖父。我的父亲每到周末,从青山公园步行回到武昌火车站东面的李家花园老宅。

二姐带着三个孩子回到老宅,孩子们的哭声、叫声,嬉闹,给原本空空荡荡的老宅平添许多生气,也带来了不少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饭吃呀!原来房前屋后的几块菜地种的红薯等,哪够吃啊!

李家花园公私合营之后,把所有的花木、及其他生产资料,还有拆花房的所有木料都被搬到青山公园去了,不能搬走的是李家花园周边的生态环境。1957年长江第一桥建成通车前,就在原来的通湘门外任家湾和刘家湾的地基上修建武昌火车站。当然,其规模比现在小得多了。穿过长江大桥的铁路线沿着蛇山山腰,经小东门,从长春观后面的无名小山,拐弯向南绕到武珞路再向南到达武昌站。无名小山地势高,过了武珞路,地势不仅低,而且要经过一片藕塘才能到后来的武昌站。于是,那一片藕塘被填埋,筑成坚实的铁路路基。路基东面的藕塘,与有名的赛湖相通。当时也不清楚那一大片藕塘的主人是谁,似乎靠近路边隔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藕塘有主,沿着塘堤再往赛湖里面走,就无人管了。三年困难时期,附近很多居民都去那里挖藕。很快,近处的藕塘就没有藕可挖了,只有靠近赛湖深处还有藕。但是,那塘泥烂而深,少有人去。真是像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所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冬天,一个周末的傍晚。二姐夫下班回来,对我说:“叫你二姐搞点东西我们两个吃,吃饱了好去挖藕。”

饭后,我们背上工具和麻袋,已经出门了的姐夫说;“你回去把你祖父喝剩下的半瓶白酒拿来。”

“干嘛?你又不喝酒?”

“等一下就要下寒气了,到藕塘下去挖藕之前,喝一口,暖暖身子,再下藕塘就不觉得冷了。”

我跟着他往藕塘走去,他边走边说:“我这几天,上下班,看到有些人到藕塘深处挖了很多藕。看我们今天的运气怎么样?”

沿着藕塘堤一直往前走,左右两边藕塘都有人在挖藕了,我们继续向前,直到到最远的那个藕塘,没有人了。姐夫停下来,说;“就这里吧,先喝一口酒,暖和一下。等我先下去看看深浅,喊你来,你再来。”

姐夫下藕塘走到离藕塘堤十多米远才停下来,过一会才叫我去。我踩着烂泥,深一脚浅一脚,好不容易走到他身边。他问我:“你冷不冷啊?”也许是喝了那一口酒的作用吧,真不觉得冷。不等我回答,他接着说:“你脚下是不是踩到了藕呢?”

我赶紧试着踩了踩,真的好像烂泥里有藕。高兴地说:“踩到了,好大的藕啊!”

姐夫到底是经验丰富,他让我跟他一起,先做一个围堰,然后,我们站在围堰里面,用挖泥专用锹,把烂泥挖出来,掀到围堰外边去,也不知挖了多久,终于看到藕了,而且很多很多,别提当时那高兴劲了。姐夫又告诉我:“这藕好大好多,不要用锹把它们搞破了,拖泥带水拿回去可以多保存一些时间。”

等我们把围堰里的藕全部挖起来,装好,抬回家,差不多半夜了。妈妈和二姐一直在堂屋(客厅)等着我们,一看挖了这么多藕,赶紧都放到一个大缸里面储存起来。多日愁眉不展的妈妈,喜笑颜开地说;“孩子们这一个礼拜就不会挨饿了!”

整整六七十年了,我和姐夫当年为了一家人吃饱肚子,寒冬腊月去挖藕,难以忘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