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 6 年,繼 2019 年 《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後,忠泰美術館再次邀請平田來台展出近年建築作品,是為忠泰美術館 2025 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帶來《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試圖探索未來建築的可能性,將於 2/15 於 NOKE忠泰樂生活 3F Uncanny 展出,展期至 3/30,免票入場。
來自日本的「自然系建築師」平田晃久,出生於1971年,師承伊東豊雄,曾榮獲多項新銳及新秀建築獎項,兼具論述與設計的實力,至今已成為日本中生代建築師重要代表之一。平田的建築特色以「自然共生」與「有機幾何」的設計理念著稱。他的作品常展現出對自然形態與都市環境的深刻觀察,並試圖打破建築與自然之間的界限。他亦在台灣設計了不少建築作品,包含他的首個在台建築作品「富富話合」,是一棟12層樓的集合住宅,以及正在建造中的「新竹市圖書館新總館」與「台灣大學藝文大樓」。
此次帶來的新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其展覽內容延續平田晃久一直以來的建築哲學「纏繞的相容性(karamari shiro)」,藉由對自然界秩序的觀察,以詮釋建築空間的型態,將建築視為生態系統般,成為人類、生物與自然纏繞相容的領域。此展更進一步以「物我交織的臨界」為題,探討人類的意識、感知、時空等非肉眼可見的物質,將其轉化成可產生共鳴的建築與「迴響」,試圖探索未來建築的可能性。
《物我交織的臨界》3 大主題
平田晃久在展覽論述中寫下:我們身處的時代,「人類」的概念與生命的世界相連,並不斷轉變著。我想建築亦是如此。然而,新的建築形態唯有在超越以現代為前提預設的人類群像──在各種事物(物)與人類(我)交織互動的臨界處,才能窺見其面貌。
截至目前為止,平田晃久認為自身已經接近了三個「物我交織的臨界」,並試圖從忠發現新建築的可能,正好與此次展覽中 3 個主題的展示內容相應對:
I. 纏繞的相容性—身體的交織臨界
II. 迴響—意識的交織臨界
III. 迴響之迴響—時空的交織臨界
平田晃久如此解釋「物我交織的臨界」:重新審視身為人類的動物本能,是為身體的交織臨界。在這裡「纏繞的相容性」這個概念,成為了指引。
超越人類個體思考的範疇,只有當這些思緒匯集時才會顯現的意識交織臨界。不是我的某人、不在此的某處、不屬於當下而是某個時間,當它們蜂擁而至,是時空的交織臨界。在這裡,「迴響」一詞提供了線索。
纏繞與迴響,是我們獲得的鑰匙,用來撼動曾讓現代建築不可動搖的人類存在方式。我們將繼續探索人類與各種事物之交織臨界的彼岸,未來建築的可能性。持續想像一個自然與AI、還有人類的智慧相互交流,彼此共存纏繞的將來。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
展覽日期|2025 年 2 月 15 日(六)至 2025 年 3 月 30 日(日)
展覽地點|NOKE 忠泰樂生活 3F Uncanny (臺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 200 號 3 樓)
開放時間|週日至週四 11:00-21:30、週五至週六 11:00-22:00
參觀資訊|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