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免票入場!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3 主題探索未來建築可能,2/15 NOKE 忠泰開展

免票入場!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3 主題探索未來建築可能,2/15 NOKE 忠泰開展
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分享
收藏
立即加入Shopping Design會員,收藏喜歡的文章,把關注的展覽活動加入行事曆!
追蹤
睽違 6 年!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於 2/15 在 NOKE忠泰樂生活 3F Uncanny 展出,展期至 3/30,免票入場。

睽違 6 年,繼 2019 年 《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後,忠泰美術館再次邀請平田來台展出近年建築作品,是為忠泰美術館 2025 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帶來《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試圖探索未來建築的可能性,將於 2/15 於 NOKE忠泰樂生活 3F Uncanny 展出,展期至 3/30,免票入場。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
圖片來源/忠泰美術館

來自日本的「自然系建築師」平田晃久,出生於1971年,師承伊東豊雄,曾榮獲多項新銳及新秀建築獎項,兼具論述與設計的實力,至今已成為日本中生代建築師重要代表之一。平田的建築特色以「自然共生」與「有機幾何」的設計理念著稱。他的作品常展現出對自然形態與都市環境的深刻觀察,並試圖打破建築與自然之間的界限。他亦在台灣設計了不少建築作品,包含他的首個在台建築作品「富富話合」,是一棟12層樓的集合住宅,以及正在建造中的「新竹市圖書館新總館」與「台灣大學藝文大樓」。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
圖片來源/忠泰美術館

此次帶來的新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其展覽內容延續平田晃久一直以來的建築哲學「纏繞的相容性(karamari shiro)」,藉由對自然界秩序的觀察,以詮釋建築空間的型態,將建築視為生態系統般,成為人類、生物與自然纏繞相容的領域。此展更進一步以「物我交織的臨界」為題,探討人類的意識、感知、時空等非肉眼可見的物質,將其轉化成可產生共鳴的建築與「迴響」,試圖探索未來建築的可能性。

平田晃久大型個展
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大型個展
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物我交織的臨界》3 大主題

平田晃久在展覽論述中寫下:我們身處的時代,「人類」的概念與生命的世界相連,並不斷轉變著。我想建築亦是如此。然而,新的建築形態唯有在超越以現代為前提預設的人類群像──在各種事物(物)與人類(我)交織互動的臨界處,才能窺見其面貌。

截至目前為止,平田晃久認為自身已經接近了三個「物我交織的臨界」,並試圖從忠發現新建築的可能,正好與此次展覽中 3 個主題的展示內容相應對:

I. 纏繞的相容性—身體的交織臨界
II. 迴響—意識的交織臨界
III. 迴響之迴響—時空的交織臨界

平田晃久大型個展
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大型個展
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如此解釋「物我交織的臨界」:重新審視身為人類的動物本能,是為身體的交織臨界。在這裡「纏繞的相容性」這個概念,成為了指引。

超越人類個體思考的範疇,只有當這些思緒匯集時才會顯現的意識交織臨界。不是我的某人、不在此的某處、不屬於當下而是某個時間,當它們蜂擁而至,是時空的交織臨界。在這裡,「迴響」一詞提供了線索。

纏繞與迴響,是我們獲得的鑰匙,用來撼動曾讓現代建築不可動搖的人類存在方式。我們將繼續探索人類與各種事物之交織臨界的彼岸,未來建築的可能性。持續想像一個自然與AI、還有人類的智慧相互交流,彼此共存纏繞的將來。

平田晃久大型個展
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
展覽日期|2025 年 2 月 15 日(六)至 2025 年 3 月 30 日(日)
展覽地點|NOKE 忠泰樂生活 3F Uncanny (臺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 200 號 3 樓)
開放時間|週日至週四 11:00-21:30、週五至週六 11:00-22:00
參觀資訊|免費參觀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
時間|2025/2/15(六)~2025/3/30(日) 地點|NOKE忠泰樂生活 3F Uncanny
追蹤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需求到成果:與品牌設計公司高效合作的三大關鍵心法/李宜軒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需求到成果:與品牌設計公司高效合作的三大關鍵心法/李宜軒
圖片來源/李宜軒、StudioPros & Aqive
分享
收藏
立即加入Shopping Design會員,收藏喜歡的文章,把關注的展覽活動加入行事曆!
設計師李宜軒整理品牌設計成功法則,以三大關鍵:明確需求、穩定決策、有效溝通,分享如何破解品牌設計困境!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47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當企業有品牌設計或品牌重塑需求時,選擇與專業的品牌設計公司合作是實現成功的關鍵。然而,在啟動合作前,清晰地釐清自身品牌的需求同樣重要。越是了解自身目標的團隊,合作過程就越順暢且高效,最終成果也更貼近預期。當客戶團隊能清楚表達目標時,雙方得以步調一致,專注於同一方向,避免浪費時間在問題發散與需求收斂上。

根據我多年來的業界觀察,多數甲乙方合作失敗的主因,往往是甲方需求不明確,或乙方在執行前未充分了解甲方需求,導致雙方誤解甚至無法達成共識。這樣的情況不僅耗費大量成本,還可能讓所有努力付諸流水。因此,成功的合作始於雙方共同建立清晰的需求與目標,為專案奠定穩固基礎。

圖片來源/Jason Goodman on Unsplash

以下是我在執業品牌設計多年來,透過無數專案過程所收斂的三大心法:

心法一、確立清晰的需求和目標

在啟動品牌設計或重塑合作前,明確需求與目標是關鍵第一步,我建議以 5W1H(Why / What / Who / Where / When / How much) 的框架,先初步整理需求,方便在面對品牌公司時,能夠簡略但全面地說明目前概況。

1. Why - 為什麼需要打造或重塑品牌?

核心問題:為什麼此時需要進行品牌設計或重塑?
可能原因:
- 進入新市場,需要提升品牌影響力。
- 品牌形象老化,無法吸引目標受眾。
- 面對激烈競爭,需打造品牌差異化。
- 希望增強消費者的認同感與信任度。

2. What - 希望有哪些具體產出?

核心問題:透過品牌設計,希望實現哪些目標?
可能目標:
- 塑造品牌獨特性,增強市場辨識度。
- 與目標消費者建立情感連結。
- 清晰傳達品牌價值觀與使命。
- 統一品牌形象,增強內外部認同感。

3. Who - 品牌的目標受眾是誰?

核心問題:誰是品牌設計的主要服務對象,他們的需求和期待是什麼?
方向考量:
- 消費者:年齡層、生活方式、價值觀、購買行為。
- B2B 客戶:行業類型、合作需求、決策偏好。
- 內部團隊:是否需統一品牌語言,增強內部文化認同。

4. Where - 品牌設計的應用場景是什麼?

核心問題:品牌設計將在哪些場域發揮作用?
應用範圍:
- 線上:官方網站、社群媒體、電商平台。
- 線下:產品包裝、實體店面、展會佈置、廣告媒體。
- 跨媒介:品牌識別系統(如 Logo、名片、PPT 模板)。

5. When - 是否有時間規劃或截止日期?

核心問題:品牌設計是否需配合特定時程或項目?
考量:
- 是否有產品上市、品牌發佈的固定時間表。
- 官網、行銷活動等需要配合品牌素材的製作時程。
- 其他已啟動的專案是否需要同步導入新品牌設計。

6. How much - 是否有預算範圍?

核心問題:品牌設計是否有明確的預算限制?
- 確定預算規模,有助於設計公司提供適合的方案建議。

釐清以上 5W1H 問題,不僅能幫助團隊全面掌握品牌設計需求,也能確保設計公司能精準執行專案,提升合作效率與成果。這部分的內容若是團隊的法務允許,建議在報價環節前就提供給品牌團隊,如此更能夠幫助團隊進行全面的評估。

圖片來源/StudioPros 優仕創意

心法二、確立專案的關鍵決策者與

在執行品牌專案的過程中,關鍵決策者 (Key Man) 的確立至關重要。在實務中,關鍵決策者通常身居高位,日程繁忙,因此只能在專案的關鍵節點才投入時間和精力。然而,這樣的參與方式可能導致前期方向的偏差被延續至後期,甚至需要大幅返工,浪費資源與時間。而有些專案則是會因為角色分工不明,在過程中沒有清楚的立定一位關鍵決策者,導致專案沒有主軸與明確方向,這也會讓整體效率不彰與品牌團隊無所適從。

以下兩點為我建議的必要之舉:

1. 專案啟動時明確 Key Man 的角色與責任

在專案初期,應明確關鍵決策者的身份,並定義他在整個專案過程中的具體參與方式,例如定期審查、參與重要會議或決策關頭的即時回應。 此外,在專案啟動前與鍵決策者深入溝通,了解他的需求、期望與偏好,並將這些內容納入專案範疇,避免後期參與,與其他成員意見相左,導致專案需重置。

2. 設置階段性審核機制

將專案分為多個階段,在每個階段的里程碑時邀請關鍵決策者審核,確保方向的正確性與一致性,減少返工風險。

關鍵決策者的早期參與與全程介入,是專案順利推進的基石。透過清晰的角色分工與有效的溝通機制,不僅能避免時間與資源的浪費,更能確保品牌專案的成果符合預期,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而我相信,決策者的參與,也能讓專案更全面與完整執行。

圖片來源/ UX Indonesia on Unsplash

心法三、確立良好的溝通和協作機制

一旦選定設計公司,建立清晰且高效的溝通機制是確保項目順利進行的關鍵。專案的執行內容越明確,雙方團隊之間越透明,工作成果一定會越好。以下兩點也是我認為合作裡的必要之舉:

1. 建立時程表,定期溝通和進度跟蹤

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時程規劃表,除了讓雙方對於合作內容有一個明確的執行主軸外,也可以保持定期的溝通,定期回顧設計進度和反饋意見。這樣更容易及時發現問題,避免設計偏離最初的預期目標。

2. 提供具體且明確的回饋

在設計方案提交時,提供具體且建設性的反饋至關重要。反饋應該聚焦於設計是否符合品牌形象、是否達成預期的目標,以及視覺效果是否與品牌定位一致,且要避免模糊的評論,比如「這個看起來不錯」,而應該具體指出設計的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並針對要改進的內容明確說明。

專案初步品牌時程甘特圖範例 圖片來源/StudioPros 優仕創意

以上三點整理,除了在初期接觸品牌團隊時,能夠更精準判斷適合的選擇,在專案開始後,也能更有效率與穩定的進行,如此,不管是品牌設計團隊還是品牌方,都能夠有更好的合作環境及更理想的成果。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47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2
Vol.152 未來將留給觸動人心的

我們相信,未來能撼動人心的必定是——超越當代興奮劑的愉悅、隱隱地勾動同感的淚水,以及創造時代共鳴的敘事,這些方能使人類在這個四分五裂的世界裡團結起來。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