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我的位置:华律网首页 > 法律咨询 > 广西法律咨询 > 南宁法律咨询 > 刑事辩护法律咨询

推荐咨询

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有什么区别

广西-南宁 2025-01-19 14:50 刑事辩护

详细描述(遇到的问题、发生经过、想要得到怎样的帮助):

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有什么区别

报告编号:NO.20250119*****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关于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有什么区别的律师回答 未到所面谈,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咨询我

    刑事守护律师团

    帮助人数:40805 好评率:95.61% 响应时间:1-3分钟内

    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是主观故意不同。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故意是伤害他人身体健康,具有明确的伤害他人的目的;而寻衅滋事罪的主观故意是通过寻衅滋事活动,破坏社会秩序,其并不以伤害他人为主要目的。
    二是客观行为表现不同。故意伤害罪通常表现为针对特定的人实施暴力行为,致他人身体受到伤害;寻衅滋事罪的行为多为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等,其行为不一定直接导致他人身体受伤,但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
    三是法律后果不同。故意伤害罪的法定刑相对较重,根据伤害程度的不同,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等。寻衅滋事罪的法定刑相对较轻,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等。

    回复于 2025.01.19 19:37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 咨询我

    正义之师智慧团

    帮助人数:52817 好评率:97.40% 响应时间:5-10分钟内

    关于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华律网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如下:
    故意伤害与寻衅滋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观故意不同: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故意是伤害他人身体健康,希望或放任这种伤害结果的发生;而寻衅滋事罪的主观故意是通过寻衅滋事行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不一定以伤害他人为直接目的。
    2. 行为表现不同:故意伤害通常是针对特定对象实施的暴力行为,意在损害他人身体;寻衅滋事往往是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挑衅性。
    3. 侵害客体不同:故意伤害主要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寻衅滋事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既包括公共场所的秩序,也包括非公共场所但人们可以正常活动的秩序。
    4. 法律后果不同:故意伤害罪的量刑相对较重,根据伤害程度的不同,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寻衅滋事罪的量刑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回复于 2025.01.19 17:11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 咨询我

    法治刑辩顾问

    帮助人数:46914 好评率:96.88% 响应时间:5-10分钟内

    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有以下明显区别:
    1. 主观故意不同。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故意是伤害他人身体健康,追求对他人身体的损害结果;寻衅滋事罪的主观故意是通过寻衅滋事活动,破坏社会秩序,寻求刺激、发泄情绪等,并非单纯以伤害他人为目的。
    2. 客观行为表现不同。故意伤害罪通常是针对特定的对象实施暴力行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寻衅滋事罪的行为多表现为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侵害的对象往往不具有特定性。
    3. 量刑幅度不同。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根据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寻衅滋事罪的量刑相对较轻,但多次寻衅滋事等情形会加重处罚。

    回复于 2025.01.19 14:59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 咨询我

    刑事法律智囊团

    帮助人数:42950 好评率:97.53% 响应时间:3分钟内

    故意伤害主要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其目的通常是针对特定个体的身体造成伤害。例如,一方用拳脚或器械故意击打他人身体的某个部位,导致他人身体组织受到损伤,出现疼痛、流血、骨折等后果。
    寻衅滋事则侧重于通过寻衅闹事的方式,破坏社会秩序。比如,在公共场所无故殴打他人、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行为,这些行为并非单纯为了伤害他人身体,而是为了制造混乱、扰乱公共秩序。
    两者的区别在于:故意伤害的重点在于对他人身体的直接伤害,其行为对象往往是特定的;而寻衅滋事更多是为了满足行为人的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心理,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行为对象相对不特定。在司法实践中,会根据具体的行为表现、主观故意等因素来准确区分这两种犯罪行为,以确保对犯罪行为的定性准确无误。

    回复于 2025.01.19 17:40

查看全部回答
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问律师

推荐: 广西律师 南宁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南宁刑事辩护律师

相关咨询
相关知识
  • 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的区别

    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罪06/11/2024 14:37:59更新

    二者的法律责任也有所不同。寻衅滋事者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罪犯,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导致他人重伤,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致人死亡或以极其残忍的手段致使他人重伤并造成严重残疾,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接下来华律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 故意伤害和寻衅滋事的区别

    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罪10/22/2024 08:17:00更新

    故意伤害和寻衅滋事的区别?犯了伤人的错儿和不受欢迎的闹事儿,这两个罪名差别大着,主要从这些方面能看出:首先,心里想的就不一样。伤人那个罪,就是想要别人受伤;而另一个罪,则是要破坏社会规定或者别人的生活环境。接下来华律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一些知识,供大家参考一下,一起来看看内容吧。

  • 故意伤害和寻衅滋事的区别

    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罪08/26/2024 13:25:59更新

    从侵犯的客体角度看,故意伤害罪主要侵犯了他人的身体健康权益;而寻衅滋事罪的侵犯客体则更加多元化,既包括社会公共秩序也涉及到他人的身体健康权益,但其主要特征还是在于对社会公共秩序的严重破坏。接下来华律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 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的区别是如何的

    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罪05/25/2022 22:11:58更新

    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的区别在于动机不同,行为对象不同,造成的影响不同,量刑的标准也不同等,故意伤害是行为人有伤害的故意对他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可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关于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的区别是如何的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 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罪08/07/2020 12:03:47更新

    寻衅滋事罪是指嫌疑人在公共场所任意打人,并对公共秩序造成一定破坏的行为。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那么,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的区别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04/22/2017 16:29:00更新

    很多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可能会将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犯罪分不清,这两种犯罪都会造成他人受伤,都侵害了他人的身体权,都要求行为人年满十六周岁以上,那么,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的区别是怎样的呢?下面,华律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所谓寻衅滋

热门律师推荐
3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无证驾驶无牌车辆撞死人如何处罚

问题分析:无证驾驶无牌车辆撞死人属于严重的交通肇事行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处罚。 首先,肇事者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其次,肇事者需对死者家属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各项费用。具体的赔偿数额需根据死者的年龄、户籍、家庭情况等因素进行计算。 此外,肇事者的驾驶证将被吊销,且在一定期限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同时,其车辆也将被扣押、拍卖等处理。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如肇事者的主观过错程度、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等,来对肇事者进行量刑和赔偿判决。总之,无证驾驶无牌车辆撞死人是一种极其危险和违法的行为,肇事者必将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和民事赔偿责任。

14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交通肇事罪刑法规定怎么规定的

问题分析:交通肇事罪在刑法中的规定如下: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其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包括但不限于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驾驶、超载驾驶等严重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重大事故”一般指造成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或者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情况。 此外,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在共同犯罪中,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8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轻微的交通事故是否一定会留案底

问题分析:轻微的交通事故不一定会留案底。一般来说,只有构成刑事犯罪的交通事故才会有案底。 对于轻微交通事故,通常只是双方车辆的轻微损伤,未涉及人员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且双方当事人对事故责任无异议,自行协商解决或由交管部门简易程序处理的,一般不会留下案底。 然而,如果在轻微交通事故中,一方或双方存在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造成了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等情形,就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此时就会有案底。 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轻微的交通事故一定会留案底,要根据具体的事故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8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交管肇事罪是如何的犯罪构成

问题分析: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主体方面,一般主体,即凡年满 16 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其二,客体方面,侵犯的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运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其三,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其四,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例如,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等。只有同时具备以上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罪。

7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开车意外撞伤人如何判

问题分析:开车意外撞伤人的判决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首先,要确定事故责任,若驾驶人存在违章行为导致事故发生,如酒驾、超速、闯红灯等,通常会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若双方都有过错,则根据各自过错程度划分责任。 其次,根据造成的损害后果来判断刑罚。如果只是造成轻伤,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要是导致重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因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再者,除了刑事责任,驾驶人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受害人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 在具体案件中,司法机关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事故原因、损害程度、驾驶人的主观过错等,以公正、合理地作出判决。同时,驾驶人应积极配合调查,如实提供相关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0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车祸死人逃逸如何处理

问题分析:若发生车祸致人死亡后逃逸,处理方式如下:首先,逃逸人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其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对逃逸案件进行全力侦破,通过现场勘查、调查询问、监控视频等多种手段收集证据。再者,在逃逸案件侦破后,逃逸人除需承担刑事责任外,还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死者的医疗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各项费用。受害者家属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向逃逸人主张赔偿,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证据情况作出判决。最后,逃逸人的行为不仅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还会面临社会舆论的谴责,其个人信用记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对其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重大不利后果。

11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交通肇事罪中该如何认定自首

问题分析:在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需从以下几方面考量:其一,肇事者在肇事之后,主动向有关部门或单位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的肇事行为及相关情况,这是认定自首的关键行为表现。其二,投案的时间应在肇事者知晓自己肇事行为发生之后,且尚未受到司法机关的强制措施之前。其三,投案的主动性体现为肇事者并非被强制传唤或抓获而到案,而是基于自身的意愿主动前往有关部门。其四,如实供述的内容必须涵盖肇事的基本事实,包括肇事的时间、地点、经过、后果等重要信息,不得隐瞒或虚假陈述。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几个条件,才能认定交通肇事罪中的自首行为。这体现了法律对肇事者主动认罪悔罪态度的肯定,有助于司法机关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量刑。

12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酒驾撞死两个人怎么判刑呢

问题分析:酒驾撞死两人属于交通肇事罪的严重情形,通常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其他特别恶劣情节”一般包括: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在具体量刑时,法院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各种因素,如肇事者的主观过错程度、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赔偿情况等。如果肇事者能够积极赔偿受害者家属的损失,取得家属的谅解,在量刑时可能会酌情从轻处罚。但无论如何,酒驾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都必须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

11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怎么认定其性质

问题分析: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性质认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其一,从主观方面看,逃逸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却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这种逃避法律制裁的故意表明其行为的恶劣性。 其二,从行为表现上,逃逸行为表现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救助义务,如将伤者遗弃在事故现场等,且迅速逃离,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从而可能导致被害人因延误救治而加重伤情甚至死亡。 其三,从法律后果上,逃逸行为会使肇事者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制裁。一般情况下,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要重于普通的交通肇事行为。例如,在某些地区,交通肇事逃逸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普通交通肇事罪的刑期通常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总之,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性质恶劣,不仅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也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应受到严厉的惩处。

15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交通肇事和故意杀人怎么区分

问题分析:交通肇事和故意杀人在法律上有明显的区分。 交通肇事通常是在交通运输过程中,由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其主观方面往往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例如,司机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因超速、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导致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而故意杀人则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比如,为报复他人而直接持刀将其杀害,或者在与他人争吵过程中,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对方死亡却仍放任不管最终致其死亡。 总之,区分交通肇事和故意杀人主要看主观方面是过失还是故意,以及行为的具体情节等因素。

  • “回答很详细,也很耐心,以后要是有需要的话,我还会咨询的,非常感谢”

    2020.12.15来自用户评价了

    李永东专职律师
  • “感谢”

    2020.12.15来自用户评价了

    信金国合伙人律师
  • “感谢您的帮助”

    2020.12.15来自用户评价了

    信金国合伙人律师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