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4961U - 一种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14961U CN218714961U CN202222903466.5U CN202222903466U CN218714961U CN 218714961 U CN218714961 U CN 218714961U CN 202222903466 U CN202222903466 U CN 202222903466U CN 218714961 U CN218714961 U CN 2187149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main
- integral hoisting
- hoisting platform
- sup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架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包括主平台、提前预埋至混凝土内筒墙体上的埋件以及多个架设于主平台下方的承载梁,所述承载梁包括主梁和两个次梁,两个所述次梁分布于主梁两端且可沿主梁长度方向移动以调节承载梁长度;所述次梁的外端设置支腿;所述埋件上安装有挂座,所述挂座上设有承力销;所述支腿外端部形成有与承力销匹配的挂钩。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可根据不同规格的混凝土内筒结构的施工需求,调整对应的尺寸;整个吊装平台的通用性更高,无需在施工现场进行大规模切割焊接,保证了安全性同时提升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架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
背景技术
在桥梁、房建以及核电等混凝土建筑工程中,需要使用模板预先拼组外形,后使用混凝土浇筑。目前市面上所采用的内筒施工平台,存在连接简单、危险系数高、可调性差的问题,从而导致施工效率较低以及施工安全性较差,且尺寸收缩时平台通用性差,基本需要在现场切割、焊接使用。
此外,现有施工平台并无明确的整体体系,例如临时搭接的施工平台在倒用至下一节时,经常需要将伸长部位切割,以保证拆装;或者施工平台与预埋件连接松动,安全性差;架体平台由于内筒空间狭小无法系统吊装、经常需要拆散吊装出来费事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来解决上述传统施工平台进行内筒施工作业时拆装繁琐、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包括主平台、提前预埋至混凝土内筒墙体上的埋件以及多个架设于主平台下方的承载梁,所述承载梁包括主梁和两个次梁,两个所述次梁分布于主梁两端且可沿主梁长度方向移动以调节承载梁长度;所述次梁的外端设置支腿;所述埋件上安装有挂座,所述挂座上设有承力销;所述支腿外端部形成有与承力销匹配的挂钩。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支腿与次梁铰接,且支腿只能沿次梁水平面向下发生偏转。
进一步,所述次梁由两相对设置的第一槽钢装配而成,且第一两槽钢之间形成有容置支腿的间隙;两第一槽钢底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支腿偏转的限位板。
进一步,所述次梁端部还设有与支腿间隔设置的辅助支撑滚组。
进一步,所述辅助支撑滚组由用于支撑混凝土内筒墙体的滚轮以及用于调节滚轮横向位置的螺杆装配而成。
进一步,所述主梁由两相对设置的第二槽钢装配而成,且两第二槽钢之间设置有两个可沿长度方向自动滑动的调节梁,调节梁外端与次梁相连;所述第二槽钢侧面开设有直槽口,所述调节梁侧面开设有与直槽口对应的定位圆孔;所述定位圆孔与直槽口的相对位置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进一步,所述主平台包括主台面以及两个分别位于主台面两侧的副台面;所述副台面下表面贴近主台面上表面,且可随次梁沿水平方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主台面与主梁间架设有第一支撑梁;所述副台面与次梁间架设有第二支撑梁。
进一步,所述主台面上开设有通道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可根据不同规格的混凝土内筒结构的施工需求,调整对应的尺寸;整个吊装平台的通用性更高,无需在施工现场进行大规模切割焊接,保证了安全性同时提升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主平台,1.1、主台面,1.1a、通道开口,1.2、副台面,2、埋件,3、主梁,3.1、直槽口,4、次梁,4.1、限位板,5、支腿,5.1、挂钩,6、挂座,6.1、承力销,7、辅助支撑滚组,7.1、滚轮,7.2、螺杆,8、调节梁,8.1、定位圆孔,9、第一支撑梁,10、第二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该类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设计的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包括主平台1、提前预埋至混凝土内筒墙体上的埋件2以及多个架设于主平台1下方的承载梁,所述承载梁包括主梁3和两个次梁4,两个所述次梁4分布于主梁3两端且可沿主梁3长度方向移动以调节承载梁长度;所述次梁4的外端设置支腿5;所述埋件2上安装有挂座6,所述挂座6上设有承力销6.1;所述支腿5外端部形成有与承力销6.1匹配的挂钩5.1。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可应用于混凝土内筒的施工作业,通过在已成型的混凝土结构内预埋埋件2,作为整个吊装平台的承力点;通过改变次梁4的移动距离来调整整个承载梁的长度,从而符合对应混凝土内筒的尺寸。支腿5上的挂钩5.1可直接挂设至承力销6.1上移将整个承载梁托起,保证主平台1有足够承载能力,主平台1可作为传统模架施工平台,以便装配施工模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具有较高的可调性,可根据不同规格的混凝土内筒结构的施工需求,调整对应的尺寸;整个吊装平台的通用性更高,无需在施工现场进行大规模切割焊接,保证了安全性同时提升了施工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腿5与次梁4铰接,且支腿5只能沿次梁4水平面向下发生偏转。当整个承载梁长度确定以后,需要将挂钩5.1直接挂设至承力销6.1上才能完成承载梁的架装需求,为避免吊装承载梁的过程中与混凝土墙壁发生磕碰而造成移动困难,因此吊装承载梁时,支腿5受到自身重力偏转,从而与混凝土墙壁产生一定的间隔距离,方便施工;当承载梁进入到指定位置后,可通过人工将支腿5位置调整与承力销6.1对应,即可完成挂装。
具体的,所述次梁4由两相对设置的第一槽钢装配而成,且第一两槽钢之间形成有容置支腿5的间隙;两第一槽钢底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支腿5偏转的限位板4.1,通过限位板4.1限制支腿5的偏转范围,保证次梁4正常挂装至承力销6.1上后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具有较强支撑强度。
优选的,所述次梁4端部还设有与支腿5间隔设置的辅助支撑滚组7。辅助支撑滚组7可以在吊装时抵住混凝土墙壁避免向内筒吊装的过程中平台局部会与混凝土墙壁摩擦而引起滑动困难。
具体的,所述辅助支撑滚组7由用于支撑混凝土内筒墙体的滚轮7.1以及用于调节滚轮7.1横向位置的螺杆7.2装配而成,通过螺杆7.2调整滚轮7.1的横向位置以满足不同尺径混凝土内筒的施工需求。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梁3由两相对设置的第二槽钢装配而成,且两第二槽钢之间设置有两个可沿长度方向自动滑动的调节梁8,调节梁8外端与次梁4相连;所述第二槽钢侧面开设有直槽口3.1,所述调节梁8侧面开设有与直槽口3.1对应的定位圆孔8.1;所述定位圆孔8.1与直槽口3.1的相对位置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需要调节承载梁长度时,通过调整调节梁8相对两第二槽钢的位置,从而带动次梁4靠近或远离主梁3;当次梁4的位置确定后,通过拧紧对应定位圆孔8.1以及直槽口3.1内的螺栓,以锁紧调节梁8的位置。定位圆孔8.1以及直槽口3.1可对应设置有多组,每组均通过一个螺栓进行固定,保证调节梁8相对第二槽钢的了连接强度,保证整个架体的结构强度。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平台1包括主台面1.1以及两个分别位于主台面1.1两侧的副台面1.2;所述副台面1.2下表面贴近主台面1.1上表面,且可随次梁4沿水平方向移动,以适配承载梁长度调节尺度,满足不存规格混凝土内筒的施工需求。
具体的,所述主台面1.1与主梁3间架设有第一支撑梁9;所述副台面1.2与次梁4间架设有第二支撑梁10,实现副台面1.2与次梁4同步调节。主梁3和次梁4的位置调节后,可通过螺栓固定主台面1.1和副台面1.2的相对位置。
另外,所述主台面1.1上开设有通道开口1.1a,方便吊装平台多层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通道开口1.1a通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浇筑第一节混凝土,且在混凝土内预埋埋件2。
然后,在第一节混凝土内筒墙体的埋件2上加装挂座6,将整个吊装平台吊装并通过支腿5上的挂钩5.1挂在挂座6的承力销6.1上;将仰面的滚轮7.1抵住混凝土墙面,并依次调整主梁5、次梁6的距离,然后进行锁紧。然后在整个主平台1上方以及承载梁的下方安装上、下桁架施工平台,浇筑第二节混凝土。
然后,等待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将整个吊装平台整体吊装,并将承载梁沿收缩一端距离。
随后,重复上述步骤,将整个吊装平台吊装至下一节混凝土挂座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以下优选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如图4所示的混凝土内筒施工的应用场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可以作为混凝土内筒施工的平台;施工过程成,每层主平台1下方布设有三组承载梁,每组承载梁都与混凝土内筒墙壁相对两侧上提前预埋的埋件2对应,从而保证主平台1的结构强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如图5所示进行混凝土内筒施工时,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完整搭架过程。整个主平台1上方以及承载梁的下方安装上、下桁架施工平台,下桁架施工平台可直接搭建在施工现场地基位置,待第一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再直接搭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吊装平台,随后通过架设上桁架施工平台以实现整个架体向上延展。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如图6所示的倾斜式混凝土内筒施工的应用场景。通过在混凝土内筒墙壁搭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同时在吊装平台上方和下方分别架设上、下桁架施工平台,在混凝土外墙体架设传统的外模板机构,在上桁架施工平台上安装内模板机构,上桁架施工平台顶部安装混凝土浇筑设备;内模板机构和外模板机构为传统液压爬模机构,通过同步爬升以满足混凝土结构的浇筑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包括主平台(1)、提前预埋至混凝土内筒墙体上的埋件(2)以及多个架设于主平台(1)下方的承载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梁包括主梁(3)和两个次梁(4),两个所述次梁(4)分布于主梁(3)两端且可沿主梁(3)长度方向移动以调节承载梁长度;所述次梁(4)的外端设置支腿(5);所述埋件(2)上安装有挂座(6),所述挂座(6)上设有承力销(6.1);所述支腿(5)外端部形成有与承力销(6.1)匹配的挂钩(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5)与次梁(4)铰接,且支腿(5)只能沿次梁(4)水平面向下发生偏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4)由两相对设置的第一槽钢装配而成,且第一两槽钢之间形成有容置支腿(5)的间隙;两第一槽钢底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支腿(5)偏转的限位板(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4)端部还设有与支腿(5)间隔设置的辅助支撑滚组(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滚组(7)由用于支撑混凝土内筒墙体的滚轮(7.1)以及用于调节滚轮(7.1)横向位置的螺杆(7.2)装配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3)由两相对设置的第二槽钢装配而成,且两第二槽钢之间设置有两个可沿长度方向自动滑动的调节梁(8),调节梁(8)外端与次梁(4)相连;所述第二槽钢侧面开设有直槽口(3.1),所述调节梁(8)侧面开设有与直槽口(3.1)对应的定位圆孔(8.1);所述定位圆孔(8.1)与直槽口(3.1)的相对位置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平台(1)包括主台面(1.1)以及两个分别位于主台面(1.1)两侧的副台面(1.2);所述副台面(1.2)下表面贴近主台面(1.1)上表面,且可随次梁(4)沿水平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台面(1.1)与主梁(3)间架设有第一支撑梁(9);所述副台面(1.2)与次梁(4)间架设有第二支撑梁(1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台面(1.1)上开设有通道开口(1.1a)。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03466.5U CN218714961U (zh) | 2022-11-02 | 2022-11-02 | 一种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03466.5U CN218714961U (zh) | 2022-11-02 | 2022-11-02 | 一种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14961U true CN218714961U (zh) | 2023-03-24 |
Family
ID=85597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903466.5U Active CN218714961U (zh) | 2022-11-02 | 2022-11-02 | 一种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14961U (zh) |
-
2022
- 2022-11-02 CN CN202222903466.5U patent/CN2187149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260311B1 (en) | Concrete form suspension system and method | |
US8919727B2 (en) | Elevated floor and ceiling slab formwork system | |
CN105569242A (zh) | 一种叠合楼板的装配方法 | |
WO2013110126A1 (en) | Automated formwork climbing system | |
CN113323365B (zh) | 一种电梯井防护平台及施工方法 | |
CN108277994B (zh) | 上跨高铁营运线安全防护棚快速拆除方法 | |
CN218714961U (zh) | 一种可调节间距整体吊装平台 | |
CN109869153A (zh) | 快速施工竖井衬砌的整体提升悬臂模板装置及施工方法 | |
EP3030719B1 (en) | Scaffold | |
CN211689948U (zh) | 一种斜拉桥塔部挂索施工悬挂操作平台装置 | |
AU2014224104A1 (en) |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Screen System | |
CN204662501U (zh) | 一种进出沉管的竖向临时通道 | |
CN218323799U (zh) | 一种快速装配式高空悬挂多向调节作业平台 | |
CN110886225A (zh) | 索塔斜拉索安装体系的施工方法 | |
CN210369895U (zh) | 一种房建室内超高大模板贝雷梁支撑体系 | |
KR20150104008A (ko) | 조립식 시스템 비계와 그 설치 방법 | |
CA2260364C (en) | Concrete form suspension system and method | |
CN210798994U (zh) | 混凝土结构墙体单侧模板结构 | |
CN204002841U (zh) | 一种用于隧道支撑墙浇筑施工的挑梁式移动模架 | |
CN111335188B (zh) | 小曲率半径预制1号块箱梁与现浇0号块箱梁悬拼的吊梁 | |
CN113636466A (zh) | 建筑物拆除用龙门架及拆除方法 | |
CN209907886U (zh) | 一种可调节的装配式楼梯施工平台 | |
CN210795584U (zh) | 一种内爬式塔式起重机 | |
CN219080101U (zh) | 一种箱型截面爬模用导轨 | |
CN221741957U (zh) | 一种电梯井道脚手体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