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6553U - 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46553U CN214846553U CN202121296366.XU CN202121296366U CN214846553U CN 214846553 U CN214846553 U CN 214846553U CN 202121296366 U CN202121296366 U CN 202121296366U CN 214846553 U CN214846553 U CN 2148465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ing
- hard disk
- plate
- industrial computer
- backup p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组件、第二减震组件和散热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底板、第一弹簧和减震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呈圆形,所述活动槽的内壁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减震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竖板、支撑板和第三弹簧,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与减震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四角处固定安装有竖板,通过设置第一弹簧使减震板有充足的移动方向,对横放的各个方位的力进行缓冲,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对竖向方向进行防震,硬盘缓冲空间充足,保护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工业中,计算机也得到了相应的应用,这就是工业计算机,工业计算机主要用于工业控制、测试等方面,其工作环境较恶劣,与普通计算机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工业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易因为其他设备的震动而产生晃动,对机体内的硬件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硬盘作为计算机的储存部分,必须保证它的安全,而现有的工业计算机缺乏对硬盘的抗震措施,很容易出现硬件损坏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具备防震保护结构的优点,解决了缺少防震措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组件、第二减震组件和散热组件;
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底板、第一弹簧和减震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呈圆环形,所述活动槽的内壁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减震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
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竖板、支撑板和第二弹簧,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与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四角处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第一弹簧围绕活动槽中心处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减震板呈圆柱状,所述减震板设置于活动槽的中心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六个第一弹簧围绕减震板环形设置,能对横向出现的各个方位的力进行缓冲。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贯穿支撑板的上下两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硬盘工作会产生热量,散热槽便于硬盘的热量散发。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螺栓槽,所述支撑板上表面通过螺栓槽连接螺栓与硬盘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四角处固定安装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呈L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螺栓连将硬盘固定在支撑板上,四个L型的缓冲板将硬盘卡接,进一步稳定硬盘位置。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硬盘转换器,所述底板的正面开设有数据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数据线连接硬盘和数据插槽,在通过底板内的硬盘转换器连接其余计算机硬件,不使用硬盘直接连接的方式,使连接处不会因为硬盘震动而松脱。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侧板和散热扇,所述侧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固定安装于底板上表面的左右边缘处,所述侧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散热扇。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散热扇对硬盘进行降温,防止硬盘温度过高。
优选的,所述侧板的顶部设置有转轴,所述侧板的正面设置有紧固螺丝,所述转轴与横板的一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横板的长度为底板长度的一半,所述横板靠近硬盘的一侧面与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的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转轴使侧板横板可以转动到硬盘上方,拧动紧固螺丝使转轴停止转动,处于硬盘上方的第三弹簧缓冲竖向的力。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内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滚轮设置于两组所述弹簧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横向的力使减震板带动第二减震组件横向移动,硬盘随之移动,滚轮可以防止挡板损伤硬盘上表面。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弹簧使减震板有充足的移动方向,对横放的各个方位的力进行缓冲,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对竖向方向进行防震,硬盘缓冲空间充足,保护效果更好。底板设置有硬盘转换器和数据插槽,通过数据线连接防止硬盘接口松动,装置整体呈矩形结构,便于在计算机内部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减震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减震组件;11、底板;12、活动槽;13、第一弹簧;14、减震板;15、固定板;16、数据插槽;
2、第二减震组件;21、竖板;22、滑槽;23、支撑板;24、滑块;25、第二弹簧;231、散热槽;232、螺栓槽;233、缓冲板;
3、散热组件;31、侧板;32、散热扇;33、转轴;34、横板;35、紧固螺丝;36、第三弹簧;37、挡板;38、滚轮;
4、硬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组件1、第二减震组件2和散热组;
所述第一减震组件1包括底板11、第一弹簧13和减震板14,所述底板11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12,所述活动槽12呈圆环形,所述活动槽12的内壁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与减震板1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板1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2;
所述第二减震组件2包括竖板21、支撑板23和第二弹簧25,所述支撑板23的下表面与第二弹簧2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5的另一端与固定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5上表面的四角处固定安装有竖板21,所述竖板21的内部开设有滑槽22,所述支撑板23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两个滑块24,所述滑块24滑动连接于滑槽22内部。
所述第一弹簧13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第一弹簧13围绕活动槽12中心处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减震板14呈圆柱状,所述减震板14设置于活动槽12的中心处;所述支撑板23的内部开设有散热槽231,所述散热槽231贯穿支撑板23的上下两侧面;所述支撑板23的内部开设有螺栓槽232,所述支撑板23上表面通过螺栓槽232连接螺栓与硬盘4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23上表面的四角处固定安装有缓冲板233,所述缓冲板233呈L形;所述底板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硬盘转换器,所述底板11的正面开设有数据插槽16;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侧板31和散热扇32,所述侧板3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31分别固定安装于底板11上表面的左右边缘处,所述侧板3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散热扇32。
参阅图1-5,将硬盘4放置于支撑板23的上表面,使用螺丝将硬盘4连接在支撑板23上,转动转轴33,使挡板37移动至硬盘4的上表面,硬盘4压迫第二弹簧25收缩,滑块24向滑槽22底部移动,此时滑块24处于滑槽22的中间位置,第二弹簧25处于半收缩状态,震动产生时,减震板14在活动槽12内活动,受力挤压不同方向的第一弹簧13,第一弹簧13缓冲震动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力,第二弹簧25受力继续收缩或伸长进行缓冲作用,滑块24在滑槽22内移动,防止支撑板23脱离位置,侧板31内部的散热扇32对中间位置的硬盘4进行风冷处理,配合支撑板23内部的散热槽231,帮助硬盘4散热,防止硬盘4温度过高,散热扇型号为AGB06020B12M。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辅助的缓冲措施。
所述侧板31的顶部设置有转轴33,所述侧板31的正面设置有紧固螺丝35,所述转轴33与横板34的一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横板34的长度为底板11长度的一半,所述横板34靠近硬盘4的一侧面与第三弹簧3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6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三弹簧36的另一端与的挡板3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37的内部设置有滚轮38,所述滚轮38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滚轮38设置于两组所述第三弹簧36之间。
参阅图1-5,硬盘4安装后,通过转轴33转动横板34,使挡板37移动至硬盘4的顶部,直到滚轮38与硬盘4上表面接触,此时两个横板34对接,拧动紧固螺丝35,使转轴33和横板34的位置固定,第三弹簧36和第二弹簧25相互作用,二者均处于半收缩状态,硬盘4若受力向上时,第三弹簧36再次收缩缓冲,防止滑块24在滑槽22内移动过快,使硬盘4剧烈晃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组件(1)、第二减震组件(2)和散热组件(3),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减震组件(1)包括底板(11)、第一弹簧(13)和减震板(14),所述底板(11)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12),所述活动槽(12)呈圆环形,所述活动槽(12)的内壁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与减震板(1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板(14)的顶部与固定板(1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5)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2);
所述第二减震组件(2)包括竖板(21)、支撑板(23)和第二弹簧(25),所述支撑板(23)的下表面与第二弹簧(2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5)的另一端与固定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5)上表面的四角处固定安装有竖板(21),所述竖板(21)的内部开设有滑槽(22),所述支撑板(23)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两个滑块(24),所述滑块(24)滑动连接于滑槽(22)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13)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第一弹簧(13)围绕活动槽(12)中心处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减震板(14)呈圆柱状,所述减震板(14)设置于活动槽(12)的中心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3)的内部开设有散热槽(231),所述散热槽(231)贯穿支撑板(23)的上下两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3)的内部开设有螺栓槽(232),所述支撑板(23)上表面通过螺栓槽(232)连接螺栓与硬盘(4)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23)上表面的四角处固定安装有缓冲板(233),所述缓冲板(233)呈L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硬盘转换器,所述底板(11)的正面开设有数据插槽(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侧板(31)和散热扇(32),所述侧板(3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31)分别固定安装于底板(11)上表面的左右边缘处,所述侧板(3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散热扇(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1)的顶部设置有转轴(33),所述侧板(31)的正面设置有紧固螺丝(35),所述转轴(33)与横板(34)的一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横板(34)的长度为底板(11)长度的一半,所述横板(34)靠近硬盘(4)的一侧面与第三弹簧(3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6)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三弹簧(36)的另一端与的挡板(3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7)的内部设置有滚轮(38),所述滚轮(38)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滚轮(38)设置于两组所述第三弹簧(36)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96366.XU CN214846553U (zh) | 2021-06-10 | 2021-06-10 | 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96366.XU CN214846553U (zh) | 2021-06-10 | 2021-06-10 | 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46553U true CN214846553U (zh) | 2021-11-23 |
Family
ID=78805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296366.XU Active CN214846553U (zh) | 2021-06-10 | 2021-06-10 | 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4655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07847A (zh) * | 2022-09-13 | 2022-11-29 | 广州长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减震散热型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 |
-
2021
- 2021-06-10 CN CN202121296366.XU patent/CN21484655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07847A (zh) * | 2022-09-13 | 2022-11-29 | 广州长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减震散热型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534665U (zh) | 一种具有减震保护功能的主机 | |
CN214846553U (zh) | 一种工业计算机的硬盘抗震装置 | |
CN209980148U (zh) | 一种计算机减震散热装置 | |
CN211698847U (zh) | 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用散热装置 | |
CN109508072B (zh) | 一种计算机硬件抗震结构 | |
CN213690475U (zh) | 一种计算机用硬盘安装结构 | |
CN210466236U (zh) | 一种防震计算机主机 | |
CN210777845U (zh) | 一种用于硬盘的安全防护装置 | |
CN210531918U (zh) | 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汽车散热器 | |
CN222337914U (zh) | 一种硬盘防护装置 | |
CN114449816A (zh) | 一种智慧校园大数据管理系统用中控主机 | |
CN222485048U (zh) | 一种计算机用通信设备 | |
CN217770632U (zh) | 一种安全性高的大数据一体机 | |
CN218481790U (zh) | 一种具有降噪结构的计算机 | |
CN221221999U (zh) | 一种抗震支架及机电设备 | |
CN217995209U (zh) | 一种减震型计算机网络设备储存柜 | |
CN212965984U (zh) | 硬盘及减震装置 | |
CN214225831U (zh) | 一种方便散热的可移动式服务器 | |
CN211669597U (zh) | 一种计算机教学用计算机主机结构 | |
CN221304267U (zh) | 一种数据储存装置防冲击保护壳体 | |
CN222051332U (zh) | 一种硬盘防震保护装置 | |
CN218939249U (zh) | 一种大数据用数据存储装置 | |
CN215868646U (zh) | 一种计算机硬盘减振装置 | |
CN214591812U (zh) | 一种减震型新型网络交换机 | |
CN213024262U (zh) | 一种计算机硬盘防震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