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14282051U - 一种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82051U
CN214282051U CN202023040883.9U CN202023040883U CN214282051U CN 214282051 U CN214282051 U CN 214282051U CN 202023040883 U CN202023040883 U CN 202023040883U CN 214282051 U CN214282051 U CN 214282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ides
outside
rod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408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洪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yang Chuanyu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yang Chuanyu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yang Chuanyu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yang Chuanyu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408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82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82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82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包括驾驶室、机体、主杆和机架,所述机体顶部的中心位置焊接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的内部设置有座椅,所述驾驶室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方向盘,所述机体外部的两侧通过轴活动设置有第一行走轮,所述机体外部的两侧通过轴活动连接有第三行走轮,所述机体外部的两侧通过连接板上的轴设置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设置有两个,本实用新型把现有的橡胶轮改为履带,通过主动轮和第三行走轮的作用使履带运动,从而避免的传统的轮子打滑现象,同时第一支撑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二支撑杆可以进行减震,能适应不同的地面,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
背景技术
微耕机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微耕机广泛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园等。配上相应机具可进行抽水、发电、喷药、喷淋等作业,还可牵引拖挂车进行短途运输,但是,现有的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存在许多问题或缺陷:
第一,现有的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一般不适用与过湿的地面,导致在使用时会发生打滑的问题;
第二,现有的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不能在路面上行驶,导致耕地装置易损坏;
第三,现有的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不能及时播种,实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会产生打滑问题、不能路面上行驶和播种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包括驾驶室、机体、主杆和机架,所述机体顶部的中心位置焊接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的内部设置有座椅,所述驾驶室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方向盘,所述机体外部的两侧通过轴活动设置有第一行走轮,所述机体外部的两侧通过轴活动连接有第三行走轮,所述机体外部的两侧通过连接板上的轴设置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设置有两个。
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支撑杆的一端通过轴活动连接有第一行走轮,行走轮起到行走的目的;
所述机体外部的两侧通过连接板和轴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一端通过轴活动连接有第二行走轮,第二支撑杆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支撑杆一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弹簧,主动轮、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和第三行走轮上活动设置有履带,履带起到了行走的目的;
所述机体一侧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主杆,主杆上设置有油缸,主杆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油缸的一端通过轴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机架,主杆的一端通过轴活动连接有机架,机架起到了支撑的目的;
所述机架外部的两侧通过轴设置有第四行走轮,机架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种子箱,种子箱起到了放置种子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底部通过轴活动连接有挡轮,机架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耕地犁,种子箱的底部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在种子箱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耕地犁在种子箱的底部同样设置有多个,耕地犁起到了耕地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有主动轮、第一行走轮、履带、第二行走轮和第三行走轮实现了装置可以在湿滑的地面行驶的目的,现有的装置一般不能在湿滑的田地进行工作,因此,使用时,把现有的橡胶轮改为履带,通过主动轮和第三行走轮的作用使履带运动,从而避免的传统的轮子打滑现象,同时第一支撑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二支撑杆可以进行减震,能适应不同的地面,实用性强。
(2)通过设置有连杆、固定杆、油缸和主杆实现了防止在路面上行驶时,导致耕地装置接触路面发生损坏,因此,使用时,为了防止耕地部位发生损坏,通过启动油缸,油缸的一端通过轴与连杆的一端连接,油缸就会使连杆转动移动的角度,连杆就会带动机架转动到一定的角度,从而使耕地部位脱离地面,防止装置损坏。
(3)通过设置有耕地犁、挡轮、连接管和种子箱实现了装置能够进行播种目的,现有的装置不能进行播种,因此,使用时,通过把种子放入到种子箱中,种子就会从连接管中落下,通过挡轮的作用使种子保持整齐,通过耕地犁的作用进行耕地,实现装置进行播种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架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杆;2、固定杆;3、油缸;4、座椅;5、驾驶室;6、方向盘;7、机体;8、主动轮;9、第一支撑杆;10、第一行走轮;11、第一弹簧; 12、第二弹簧;13、第三弹簧;14、履带;15、第二支撑杆;16、第二行走轮;17、第三行走轮;18、主杆;19、第四行走轮;20、机架;21、耕地犁;22、挡轮;23、连接管;24、种子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包括驾驶室5、机体7、主杆18和机架20,机体7顶部的中心位置焊接有驾驶室5,驾驶室5的内部设置有座椅4,驾驶室5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方向盘6,机体7外部的两侧通过轴活动设置有第一行走轮10,机体7外部的两侧通过轴活动连接有第三行走轮17,机体7外部的两侧通过连接板上的轴设置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9,且第一支撑杆9设置有两个;
第一支撑杆9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1,第一支撑杆9的一端通过轴活动连接有第一行走轮10;
机体7外部的两侧通过连接板和轴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5,第二支撑杆15的一端通过轴活动连接有第二行走轮16,第二支撑杆15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12,第二支撑杆15一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弹簧13,主动轮8、第一行走轮10、第二行走轮16和第三行走轮17上活动设置有履带14;
使用时,把现有的橡胶轮改为履带14,通过主动轮8和第三行走轮17的作用使履带14运动,从而避免的传统的轮子打滑现象,同时第一支撑杆9。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和第二支撑杆15可以进行减震,能适应不同的地面,实用性强;
机体7一侧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主杆18,主杆18上设置有油缸3,主杆18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杆2,油缸3的一端通过轴连接有连杆1,连杆1 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机架20,主杆18的一端通过轴活动连接有机架 20;
使用时,为了防止耕地部位发生损坏,通过启动油缸3,油缸3的一端通过轴与连杆1的一端连接,油缸3就会使连杆1转动移动的角度,连杆1就会带动机架20转动到一定的角度,从而使耕地部位脱离地面,防止装置损坏;
机架20外部的两侧通过轴设置有第四行走轮19,机架2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种子箱24;
机架20的底部通过轴活动连接有挡轮22,机架20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耕地犁21,种子箱24的底部连接有连接管23,连接管23在种子箱24 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耕地犁21在种子箱24的底部同样设置有多个;
使用时,通过把种子放入到种子箱24中,种子就会从连接管23中落下,通过挡轮22的作用使种子保持整齐,通过耕地犁21的作用进行耕地,实现装置进行播种的目的。
工作原理:使用时,把装置开到田地中进行工作,现有的装置一般不能在湿滑的田地进行工作,因此,使用时,把现有的橡胶轮改为履带14,通过主动轮8和第三行走轮17的作用使履带14运动,从而避免的传统的轮子打滑现象,同时第一支撑杆9。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和第二支撑杆15可以进行减震,能适应不同的地面,实用性强,为了防止耕地部位发生损坏,通过启动油缸3,油缸3的一端通过轴与连杆1的一端连接,油缸3就会使连杆1转动移动的角度,连杆1就会带动机架20转动到一定的角度,从而使耕地部位脱离地面,防止装置损坏,通过把种子放入到种子箱24中,种子就会从连接管23中落下,通过挡轮22的作用使种子保持整齐,通过耕地犁21的作用进行耕地,实现装置进行播种的目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2)

1.一种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包括驾驶室(5)、机体(7)、主杆(18)和机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7)顶部的中心位置焊接有驾驶室(5),所述驾驶室(5)的内部设置有座椅(4),所述驾驶室(5)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方向盘(6),所述机体(7)外部的两侧通过轴活动设置有第一行走轮(10),所述机体(7)外部的两侧通过轴活动连接有第三行走轮(17),所述机体(7)外部的两侧通过连接板上的轴设置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9),且第一支撑杆(9)设置有两个;
所述第一支撑杆(9)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1),第一支撑杆(9)的一端通过轴活动连接有第一行走轮(10);
所述机体(7)外部的两侧通过连接板和轴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5),第二支撑杆(15)的一端通过轴活动连接有第二行走轮(16),第二支撑杆(15)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12),第二支撑杆(15)一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弹簧(13),主动轮(8)、第一行走轮(10)、第二行走轮(16)和第三行走轮(17)上活动设置有履带(14);
所述机体(7)一侧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主杆(18),主杆(18)上设置有油缸(3),主杆(18)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杆(2),油缸(3)的一端通过轴连接有连杆(1),连杆(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机架(20),主杆(18)的一端通过轴活动连接有机架(20);
所述机架(20)外部的两侧通过轴设置有第四行走轮(19),机架(2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种子箱(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0)的底部通过轴活动连接有挡轮(22),机架(20)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耕地犁(21),种子箱(24)的底部连接有连接管(23)。
CN202023040883.9U 2020-12-12 2020-12-12 一种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 Active CN214282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40883.9U CN214282051U (zh) 2020-12-12 2020-12-12 一种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40883.9U CN214282051U (zh) 2020-12-12 2020-12-12 一种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82051U true CN214282051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58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40883.9U Active CN214282051U (zh) 2020-12-12 2020-12-12 一种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82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9141B (zh) 一种全液压三角履带轮式底盘旋耕机
CN111096113B (zh) 一种履带拖拉机
JPS6157473A (ja) 推進装置
CN213152782U (zh) 一种四驱多功能水旱两用微耕机
US4754826A (en) Tractor f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CN112208660A (zh) 一种用于山地作业的轮履组合式底盘
CN110329371B (zh) 一种间距可调的轮腿机构
CN214282051U (zh) 一种耕地、陆地双模式的微耕机
CA2471062A1 (en) Self-propelled harvesting machine
CN203450235U (zh) 一种电动拖拉机底盘
CN216943336U (zh) 一种拖拉机用橡胶履带行走机构
CN202320563U (zh) 一种轮履复合式行走平台
CN214413434U (zh) 一种全电驱动的山地多功能作业平台
CN214852660U (zh) 二轮式可跨垄转向调头的农机具搭载装置
CN213262658U (zh) 一种用于山地作业的轮履组合式底盘
CN102986325A (zh) 履带式水田运输耕整两用机
CN102991295A (zh) 可升降的轮式稻田运输车
CN209358952U (zh) 一种新能源山地农业旋耕机的前驱装置
CN210026901U (zh) 一种微耕机水田耕作用水田轮
CN200969737Y (zh) 一种田间除草施肥机
CN217415941U (zh) 一种插秧机的泥地移动机构
CN202754052U (zh) 采用半刚性悬架整体台车的履带拖拉机
CN216673747U (zh) 一种多用途微耕机
CN222030355U (zh) 一种牵引式全地形耙地机
CN218244292U (zh) 改进型农耕机拖曳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