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3669865B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69865B
CN113669865B CN202110945034.8A CN202110945034A CN113669865B CN 113669865 B CN113669865 B CN 113669865B CN 202110945034 A CN202110945034 A CN 202110945034A CN 113669865 B CN113669865 B CN 1136698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humidity
air conditioner
bacteriostasis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50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69865A (zh
Inventor
陈姣
王晓倩
何振健
李木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9450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698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69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9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69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98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多种送风方式、多种除湿方式和多种抑菌方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空调器在制冷运行过程中,根据获取的室内温度值和室内湿度值来确定当前室内的热湿负荷工况,并针对确定的热湿负荷工况选择对应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控制空调器按照选择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运行。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能针对不同的室内工况选择不同的制冷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解决了室内换热器表面冷凝水存在导致细菌滋生的卫生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制冷的过程中,由于室内换热器温度较低容易在其表面产生冷凝水,如不能及时清理,就会滋生细菌、霉菌,产生异味,进而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而目前针对空调器抑菌的方式主要有开电加热、风机反转、转制热干燥、加除菌设备等,但是抑菌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未综合考虑制冷送风方式不同、除湿方式不同、抑菌方式不同对空调器健康控制的影响,且不能针对不同的室内工况进行调整,容易造成空调器能耗浪费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针对不同的室内工况选择不同的制冷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解决了室内换热器表面冷凝水存在导致细菌滋生的卫生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多种送风方式、多种除湿方式和多种抑菌方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空调器在制冷运行过程中,根据获取的室内温度值和室内湿度值来确定当前室内的热湿负荷工况,并针对确定的热湿负荷工况选择对应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控制空调器按照选择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运行。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根据获取的室内温度值和室内湿度值来确定当前室内的热湿负荷工况,包括
获取室内当前温度值tin和当前湿度值din;
分别计算温度差Δtin和湿度差Δdin,温度差Δtin=|当前温度值tin-设定温度值tc|,湿度差Δdin=|当前湿度值din-设定湿度值dc|;
比较温度差Δtin与设定温度差t1的大小,以及湿度差Δdin与设定湿度差d1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当前室内的热湿负荷工况。
进一步可选地,当空调器制冷运行设定时间后获取室内当前温度值tin和当前湿度值din。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针对确定的热湿负荷工况选择对应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包括
根据不同的热湿负荷工况与不同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当前室内的热湿负荷工况在所述预设对应关系中所对应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多种送风方式包括上下送风方式和上出风方式,所述上下出风方式中控制空调器上下出风口同时出风的上下送风方式,所述上出风方式中仅控制空调器的上出风口出风;
所述多种除湿方式包括降温除湿方式和非降温除湿方式,所述降温除湿方式中通过控制空调器制冷来进行除湿,所述非降温除湿方式中通过控制空调器先制冷后制热来进行除湿;
所述多种抑菌方式包括电加热抑菌方式和制热抑菌方式,所述电加热抑菌方式中控制电加热模块加热、控制内风机先正转后反转,所述制热抑菌方式中控制空调器制热。
进一步可选地,当判断湿度差Δdin>设定湿度差d1,且温度差Δtin>设定温度差t1时,确定当前室内热负荷和湿负荷大,选择空调器的送风方式为上下送风方式,除湿方式为非降温除湿方式,抑菌方式为电加热抑菌方式。
进一步可选地,当判断湿度差Δdin>设定湿度差d1,且温度差Δtin≤设定温度差t1时,确定当前室内热负荷小、湿负荷大,选择空调器的送风方式为上送风方式,除湿方式为降温除湿方式,抑菌方式为制热抑菌方式。
进一步可选地,当判断湿度差Δdin≤设定湿度差d1,且温度差Δtin>设定温度差t1时,确定当前室内热负荷大、湿负荷小,选择空调器的送风方式为上下送风方式,除湿方式为降温除湿方式,抑菌方式为制热抑菌方式或电加热抑菌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可选地,当确定的抑菌方式为制热抑菌方式或电加热抑菌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时,根据提前设置的制热抑菌方式和电加热抑菌方式的优先级别来选择抑菌方式。
进一步可选地,当判断湿度差Δdin≤设定湿度差d1,且温度差Δtin≤设定温度差t1时,确定当前室内热负荷和湿负荷小,选择空调器的送风方式为上送风方式,除湿方式为降温除湿方式,抑菌方式为电加热抑菌方式。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其采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空调器包括温湿度检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用来检测室内温度值和室内湿度值,并将获取的室内温度值和室内湿度值反馈至所述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来根据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反馈的室内温度值和室内湿度值、以及空调器中存储的预设温度值、预设湿度值来计算温度差值和湿度差值,并将计算得到的温度差值与湿度差值分别与空调器中存储的设定温度差和设定湿度差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反馈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来根据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反馈的比较结果来确定空调器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和抑菌方式,并按照确定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和抑菌方式对空调器进行相应控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检测并实时记录室内温度、湿度及空调器设定温度、湿度,根据室内温湿度与空调器设定温湿度的差值确定当前室内工况的热湿负荷,并针对不同的室内工况选择不同的制冷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不仅解决了室内换热器表面冷凝水存在导致细菌滋生的卫生问题,还实现了制冷、除湿、抑菌一体化健康控制,满足了不同室内工况热湿负荷的需求,有效改善了空调运行过程中的能耗浪费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逻辑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冷模式下确定出风方式的控制逻辑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空调除湿方式焓湿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空调除湿方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空调抑菌方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出风方式、除湿方式和抑菌方式的控制逻辑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空调除湿抑菌焓湿图。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接触”、“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针对目前空调器抑菌的方式主要有开电加热、风机反转、转制热干燥、加除菌设备等,但是抑菌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未综合考虑制冷送风方式不同、除湿方式不同、抑菌方式不同对空调器健康控制的影响,且不能针对不同的室内工况进行调整,容易造成空调器能耗浪费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多种送风方式、多种除湿方式和多种抑菌方式,控制方法包括:空调器在制冷运行过程中,根据获取的室内温度值和室内湿度值来确定当前室内的热湿负荷工况,并针对确定的热湿负荷工况选择对应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控制空调器按照选择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运行。
如图1的控制逻辑图,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室内温度值和湿度值,根据获取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取得当前室内的热湿负荷工况;
S2:针对确定的热湿负荷工况选择对应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
S3:控制空调器按照选择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运行。
本实施例根据空调器的温湿度情况来确定室内空旷的热湿负荷,并针对不同的室内工况的热湿负荷来选择不同的制冷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解决了室内换热器表面冷凝水存在导致的细菌滋生卫生问题,实现了制冷、除湿、抑菌一体化健康控制,满足了不同室内工况热湿负荷的需求,有效改善了空调运行过程中的能耗浪费问题。
进一步可选地,步骤S1中,包括
S11:获取室内当前温度值tin和当前湿度值din;
S12:分别计算温度差Δtin和湿度差Δdin,温度差Δtin=|当前温度值tin-设定温度值tc|,湿度差Δdin=|当前湿度值din-设定湿度值dc|;
S13:比较温度差Δtin与设定温度差t1的大小,以及湿度差Δdin与设定湿度差d1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当前室内的热湿负荷工况。
其中,tc为空调制冷时室内环境的舒适设定温度,一般取22~28℃;dc为空调制冷时室内环境的舒适设定湿度,一般取40~60%。△tin为当前室内温度tin与空调器设定温度tc的差值绝对值,△din为当前室内湿度din与空调器设定温度dc的差值绝对值。t1用于与△tin大小进行比较,一般取0~2℃;d1用于与△din大小进行比较,一般取5~10%。
进一步可选地,步骤S11中,当空调器制冷运行设定时间后获取室内当前温度值tin和当前湿度值din,在空调器制冷运行一段时间后才会在室内换热器表面产生冷凝水,因此在空调器制冷运行设定时间后才获取温度值和湿度值,避免在启动温湿度检测后进行的除湿抑菌操作对制冷效果产生影响。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针对确定的热湿负荷工况选择对应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包括
根据不同的热湿负荷工况与不同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当前室内的热湿负荷工况在所述预设对应关系中所对应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
本实施例将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和抑菌方式与室内湿热工况结合,根据室内湿热工况情况来选择对应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和抑菌方式。在空调控制器中存储有不同湿热工况与不同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和抑菌方式的预设对应关系,当确定了当前室内的湿热工况后,根据这种预设的对应关系即可找到当前湿热工况对应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和抑菌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温度差Δtin与设定温度差t1的大小,以及湿度差Δdin与设定湿度差d1的大小的比较结果来体现当前室内湿热工况。
多种送风方式包括上下送风方式和上出风方式,上下出风方式中控制空调器上下出风口同时出风的上下送风方式,上出风方式中仅控制空调器的上出风口出风;空调器制冷模式的出风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
空调器开机制冷时,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并实时记录当前房间的室内温度为tin,空调器的设定温度为tc,并规定△tin为当前室内温度tin与空调器设定温度tc的差值。
1)当室内温度tin与空调器设定温度tc的差值△tin大于t1,表明室内热负荷较大,室内温度较高需要空调快速制冷,通过控制上下风口同时送风实现室内快速降温。
2)当室内温度tin与空调器设定温度tc的差值△tin小于等于t1,表明室内热负荷较小,室内温度接近空调设定温度,此时只需打开上风口送风实现冷风不直吹即可,不仅可以减少冷风贴附地面带来的冷不适感,还可以提高室内热舒适度。
多种除湿方式包括降温除湿方式和非降温除湿方式,降温除湿方式中通过控制空调器制冷来进行除湿,非降温除湿方式中通过控制空调器先制冷后制热来进行除湿。
具体的,空调器除湿模式的实现方式目前空调器采用的除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常规制冷除湿方式,与空调器制冷从本质上来说没有较大区别,如图3所示,均为降温除湿过程(1→2)即空气经过空调室内换热器后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通过液化成冷凝水并排出室外,从而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另一种为非降温除湿方式,如图3所示,它与常规制冷除湿方式的区别在于增加了(2→3)加热过程,即将经过蒸发器冷却的空气再次加热的过程,使除湿过程中降下来的空气温度再次提升,保证室内空气温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本实施例根据室内的热湿负荷提供可选择的两种不同除湿模式,如图4所示,其中除湿模式1为空调器开启常规制冷除湿方式,除湿模式2为空调器开启非降温除湿方式。
多种抑菌方式包括电加热抑菌方式和制热抑菌方式,电加热抑菌方式中控制电加热模块加热、控制内风机先正转后反转的,制热抑菌方式中控制空调器制热。
具体的,在空调制冷除湿的过程中,室内换热器由于温度相对较低容易在其表面产生冷凝水,如不能及时清理,就会滋生细菌、霉菌,产生异味,进而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现有针对空调器抑菌的方式主要有开电加热、风机反转、转制热干燥、加除菌设备等手段,但是加除菌设备容易导致空调器的成本增加,因此本实施例根据室内的热湿负荷,并结合现有的抑菌手段提供两种不同的抑菌模式,如图5所示。
其中抑菌模式1为开启电加热+内风机反转的抑菌方式,抑菌模式2为转制热干燥的抑菌方式,由于转制热模式涉及空调器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等部件的启停,相对能耗较大,因此相同情况下优先选择抑菌模式1。抑菌模式具体实现方式为:
抑菌模式1:开启空调器电加热装置,同时打开内风机,先吹风道,然后风机反转吹室内换热器。
抑菌模式2:制冷除湿之后空调器转制热模式,同时打开上下风口,进行干燥抑菌处理。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根据室内的热湿负荷工况将制冷送风方式、除湿方式、抑菌方式进行一体化控制,如图6所示的控制逻辑图,在空调制冷运行过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并记录当前的室内温度tin、湿度din,同时获取空调设定温度tc、湿度dc,并规定△tin为当前室内温度tin与空调器设定温度tc的差值的绝对值,△din为当前室内湿度din与空调器设定湿度dc的差值的绝对值。
首先判定当前室内湿度与空调器设定湿度的关系:
(1)当判断湿度差Δdin>设定湿度差d1,且温度差Δtin>设定温度差t1时,确定当前室内热负荷和湿负荷大,选择空调器的送风方式为上下送风方式,除湿方式为非降温除湿方式,抑菌方式为电加热抑菌方式。
具体的,若当前房间室内湿度din与空调器设定湿度dc的差值大于d1,且室内温度tin与空调器设定温度tc的差值大于t1,表明室内的热湿负荷均相对较大,相应的空气处理过程如图7所示(6→c)。由于室内热负荷相对较大,因此选择上下同时出风的送风方式,通过上下风口同时送冷风实现室内快速降温;由于室内湿负荷相对较大,空调器在制冷除湿的过程中会伴随室内温度大幅降低,为了保证室内的舒适性,因此选择非降温除湿方式;此外由于室内热湿负荷较大,室内换热器表面会由于温度相对较低产生大量冷凝水,考虑到非降温除湿过程中已经有再次加热过程,空气温度相对不会太低,因此优先选择抑菌模式1,通过开启空调器的电加热装置,加热烘干冷凝水,同时打开内风机,先吹风道,然后将风机反转吹室内换热器。
(2)当判断湿度差Δdin>设定湿度差d1,且温度差Δtin≤设定温度差t1时,确定当前室内热负荷小、湿负荷大,选择空调器的送风方式为上送风方式,除湿方式为降温除湿方式,抑菌方式为制热抑菌方式。
具体的,若当前房间室内湿度din与空调器设定湿度dc的差值大于d1,且当前房间室内温度tin与空调器设定温度tc的差值小于等于t1,表明室内的热负荷相对较小而湿负荷相对较大,相应的空气处理过程如图7所示(7→c)。由于室内热负荷相对较小,因此选择单上出风的送风方式,避免冷空气积聚地面造成能耗浪费,实现冷风不直吹;虽然室内湿负荷相对较大热负荷相对较小,但是空调器在制冷除湿过程中带来的温度降低并不会导致太大的室内温降,对室内的热舒适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选择常规制冷除湿方式即可;由于室内湿负荷相对较大热负荷相对较小,空调制冷过程之后可能还需要额外的进行除湿,会进一步导致室内换热器表面产生大量冷凝水,此时需要选择抑菌模式2,空调器转制热模式,同时打开上下风口,进行干燥抑菌处理,实现快速杀菌。
(3)当判断湿度差Δdin≤设定湿度差d1,且温度差Δtin>设定温度差t1时,确定当前室内热负荷大、湿负荷小,选择空调器的送风方式为上下送风方式,除湿方式为降温除湿方式,抑菌方式为制热抑菌方式或电加热抑菌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的,若当前房间室内湿度din与空调器设定湿度dc的差值小于等于d1,且当前房间室内温度tin与空调器设定温度tc的差值大于t1,表明室内的热负荷相对较大而湿负荷相对较小,相应的空气处理过程如图7所示(4→c)。由于室内热负荷相对较大,因此选择上下同时出风的送风方式实现室内快速降温;但是室内湿负荷相对较小,空调器在制冷的过程中就可以实现除湿的目的,因此该工况下如需除湿优先选择常规制冷除湿方式即可;由于室内热负荷相对较大,在空调制冷的过程中,室内换热器表面温度相对较低,容易产生冷凝水、滋生细菌,该工况下本实施例所提到的两种抑菌方式均可以选择。
进一步的当确定的抑菌方式为制热抑菌方式或电加热抑菌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时,根据提前设置的制热抑菌方式和电加热抑菌方式的优先级别来选择抑菌方式。用户可自行制定制热抑菌和电加热抑菌的优先级别,或者根据当前空调器的耗电量优先选择耗电量低的抑菌方式。
(4)当判断湿度差Δdin≤设定湿度差d1,且温度差Δtin≤设定温度差t1时,确定当前室内热负荷和湿负荷小,选择空调器的送风方式为上送风方式,除湿方式为降温除湿方式,抑菌方式为电加热抑菌方式。
具体的,若当前房间室内湿度din与空调器设定湿度dc的差值小于等于d1,且当前房间室内温度tin与空调器设定温度tc的差值小于等于t1,表明室内的热湿负荷均相对较小,相应的空气处理过程如图7所示(5→c)。由于室内热负荷相对较小,因此选择单上出风的送风方式实现冷风不直吹人体,避免产生冷不适感;但是由于室内热湿负荷均相对较小,空调器在制冷的过程中可以承担除湿的作用,因此选择常规制冷除湿方式;由于室内热湿负荷均相对较小,在空调器制冷除湿的过程中,室内换热器表面温度变化相对较小,产生的冷凝水也相对较少,此时考虑能耗问题优先选择抑菌模式1,通过开启空调器的电加热装置,加热烘干冷凝水,同时打开内风机,先吹风道,然后将风机反转吹室内换热器。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其采用上述任意一项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进一步可选地,空调器包括温湿度检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
温湿度检测模块,用来检测室内温度值和室内湿度值,并将获取的室内温度值和室内湿度值反馈至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用来根据温湿度检测模块反馈的室内温度值和室内湿度值、以及空调器中存储的预设温度值、预设湿度值来计算温度差值和湿度差值,并将计算得到的温度差值与湿度差值分别与空调器中存储的设定温度差和设定湿度差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反馈至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用来根据数据处理模块反馈的比较结果来确定空调器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和抑菌方式,并按照确定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和抑菌方式对空调器进行相应控制。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多种送风方式、多种除湿方式和多种抑菌方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空调器在制冷运行过程中,根据获取的室内温度值和室内湿度值来确定当前室内的热湿负荷工况,并针对确定的热湿负荷工况选择对应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控制空调器按照选择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运行;
所述多种送风方式包括上下出风方式和上出风方式,所述上下出风方式中控制空调器上下出风口同时出风,所述上出风方式中仅控制空调器的上出风口出风;
所述除湿方式包括降温除湿方式和非降温除湿方式,所述降温除湿方式中通过控制空调器制冷来进行除湿,所述非降温除湿方式中通过控制空调器先制冷后制热来进行除湿;
所述抑菌方式包括电加热抑菌方式和制热抑菌方式,所述电加热抑菌方式中控制电加热模块加热、控制内风机先正转后反转,所述制热抑菌方式中控制空调器制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的室内温度值和室内湿度值来确定当前室内的热湿负荷工况,包括
获取室内当前温度值tin和a当前湿度值din;
分别计算温度差Δtin和湿度差Δdin,温度差Δtin=|当前温度值tin-设定温度值tc|,湿度差Δdin=|当前湿度值din-设定湿度值dc|;
比较温度差Δtin与设定温度差t1的大小,以及湿度差Δdin与设定湿度差d1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当前室内的热湿负荷工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空调器制冷运行设定时间后获取室内当前温度值tin和当前湿度值di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判断湿度差Δdin>设定湿度差d1,且温度差Δtin>设定温度差t1时,确定当前室内热负荷和湿负荷大,选择空调器的送风方式为上下出风方式,除湿方式为非降温除湿方式,抑菌方式为电加热抑菌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湿度差Δdin>设定湿度差d1,且温度差Δtin≤设定温度差t1时,确定当前室内热负荷小、湿负荷大,选择空调器的送风方式为上送风方式,除湿方式为降温除湿方式,抑菌方式为制热抑菌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湿度差Δdin≤设定湿度差d1,且温度差Δtin>设定温度差t1时,确定当前室内热负荷大、湿负荷小,选择空调器的送风方式为上下出风方式,除湿方式为降温除湿方式,抑菌方式为制热抑菌方式或电加热抑菌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湿度差Δdin≤设定湿度差d1,且温度差Δtin≤设定温度差t1时,确定当前室内热负荷和湿负荷小,选择空调器的送风方式为上送风方式,除湿方式为降温除湿方式,抑菌方式为电加热抑菌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的抑菌方式为制热抑菌方式或电加热抑菌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时,根据提前设置的制热抑菌方式和电加热抑菌方式的优先级别来选择抑菌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确定的热湿负荷工况选择对应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包括:
根据不同的热湿负荷工况与不同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当前室内的热湿负荷工况在所述预设对应关系中所对应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及抑菌方式。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其采用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温湿度检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用来检测室内温度值和室内湿度值,并将获取的室内温度值和室内湿度值反馈至所述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来根据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反馈的室内温度值和室内湿度值、以及空调器中存储的预设温度值、预设湿度值来计算温度差值和湿度差值,并将计算得到的温度差值与湿度差值分别与空调器中存储的设定温度差和设定湿度差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反馈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来根据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反馈的比较结果来确定空调器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和抑菌方式,并按照确定的送风方式、除湿方式和抑菌方式对空调器进行相应控制。
CN202110945034.8A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Active CN1136698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5034.8A CN113669865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5034.8A CN113669865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9865A CN113669865A (zh) 2021-11-19
CN113669865B true CN113669865B (zh) 2022-11-11

Family

ID=78543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5034.8A Active CN113669865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6986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83593A (ja) * 2001-09-12 2003-03-19 Sharp Corp カビ抑制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10736144A (zh) * 2019-10-12 2020-01-3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双风道空调及其除湿方法、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5723A (zh) * 2010-04-20 2011-11-09 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双冷源的温度和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JP5511717B2 (ja) * 2011-03-14 2014-06-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737173B2 (ja) * 2011-12-28 2015-06-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温度および湿度の調整を行う空調システム
CN104764149B (zh) * 2015-03-26 2017-10-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JP6698947B1 (ja) * 2018-08-15 2020-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079764A1 (ja) * 2018-10-16 2020-04-23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10887197B (zh) * 2019-11-08 2021-0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0986311B (zh) * 2019-11-25 2021-06-01 南京晶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显热调节系统的送风温度设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283879A (zh) * 2020-09-22 2021-01-29 重庆大学 空调杀菌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83593A (ja) * 2001-09-12 2003-03-19 Sharp Corp カビ抑制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10736144A (zh) * 2019-10-12 2020-01-3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双风道空调及其除湿方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9865A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2367B (zh) 出风口在下部的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除霜和除湿方法
US9702578B2 (en)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for controlling outside air control and return air control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3335363B (zh) 一体化集中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KR100939281B1 (ko) 외기도입을 이용한 에너지 절약형 항온항습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111121257B (zh) 空调自清洁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23456A (zh) 一种空调新风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US11976833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ntroller
CN107894061B (zh) 新风空调器、化霜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08268A (zh) 一种与新风机联合的多联机系统运行方法及多联机系统
CN111503832A (zh) 控制空调器自清洁烘干的方法、空调室内机和存储介质
CN111578378A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669854B (zh) 空调除菌方法、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2408979U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CN113669865B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04880424U (zh) 一种智能制冷的屋顶式空调机组
JP5225442B2 (ja) 空調装置
CN107504629B (zh) 一种多联式空调干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10692A (zh) 一种空调自动控制方法和空调
WO2024114586A1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02693A (zh) 一种空调射频遥控控制方法
JP295022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0715375A (zh) 一种排风热回收型新风除湿机组及其工作方法
CN110736142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不降温快速除湿控制方法
CN205783460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柜机系统
WO2022018983A1 (ja) 空気浄化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