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5584B - 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25584B CN112825584B CN201911144234.2A CN201911144234A CN112825584B CN 112825584 B CN112825584 B CN 112825584B CN 201911144234 A CN201911144234 A CN 201911144234A CN 112825584 B CN112825584 B CN 1128255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device
- field
- state
- random access
- time peri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包括:发送第一系统消息,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空闲态终端设备周期性发起随机接入;接收空闲态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以使得空闲态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携带第一字段的第一系统消息,处于空闲态的终端设备可周期性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以实现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网络设备以此获知当前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终端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全球范围内,移动通信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普及,无线网络也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的区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丰富人们的生活。由于绝大多数网络设备都部署在室外,受无线信号传播的影响,导致无线信号在室内的覆盖效果普遍差于室外。
目前采用室内覆盖组网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例如:一般中大型建筑物室内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5万平方米,甚至有达到10万平方米,要完成这样一套室内覆盖组网方案,部署所需要的微型网络设备,例如:皮射频拉远单元(pico remote radio unit,pRRU)将达到几十至数百个。由这些微型网络设备(或称为头端)作为中继,为各个终端设备也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提供通信服务。
对于某些无需提供通信服务的微型网络设备,例如当该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无终端设备时。由于目前网络设备无法感知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终端设备,因此往往需要保持该网络设备不间歇运行。这将产生巨大不必要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携带第一字段的第一系统消息,处于空闲态的终端设备可周期性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以实现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网络设备以此获知当前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终端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具体包括:
首先,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系统消息,该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该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空闲态终端设备周期性发起随机接入,第一系统消息具体可以是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例如SIB1、SIB2或SIB3等等;其次,网络设备接收空闲态该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请求,以使得空闲态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在系统消息中新增字段,并向终端设备广播该系统消息(即第一系统消息)。使得接收到第一系统消息的终端设备,可以周期性地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即终端设备周期性地发起随机接入)。处于空闲态的终端设备可周期性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以实现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
可选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字段具体包括第一时间段标识,该第一时间段标识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随机接入请求。该第一字段具体可以是“reportInterval”。
可选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接收空闲态该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请求,以使得空闲态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之后,还包括: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令,该第一指令用于指示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可选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系统消息还包括第二字段,该第二字段包括第二时间段标识,该第二字段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成功后保持连接态的时长为第二时间段。该第二字段具体可以是“sTayDuration”。
可选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接收空闲态该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请求,以使得空闲态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之后,还包括:
根据该第二时间段标识,当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该第二时间段后,
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令,该第一指令用于指示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可选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接收空闲态该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请求,以使得空闲态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之后,还包括:
根据该第二时间段标识,当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该第二时间段后,
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令,该第二指令用于指示该网络设备释放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可选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随机接入请求还包括第三字段,该第三字段用于指示该网络设备,在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第三时间段后释放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具体包括:
首先,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系统消息,该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该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空闲态该终端设备周期性发起随机接入,第一系统消息具体可以是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例如SIB1、SIB2或SIB3等等;
其次,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字段,空闲态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空闲态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在系统消息中新增字段,并向终端设备广播该系统消息(即第一系统消息)。使得接收到第一系统消息的终端设备,可以周期性地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即终端设备周期性地发起随机接入)。处于空闲态的终端设备可周期性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以实现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
可选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根据该第一字段,空闲态该终端设备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随机接入请求,具体包括:该第一字段包括第一时间段标识,根据该第一时间段标识,空闲态该终端设备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随机接入请求。该第一字段具体可以是“reportInterval”。
可选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空闲态该终端设备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随机接入请求,空闲态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之后,还包括: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根据该第一指令,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可选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系统消息还包括第二字段,该第二字段包括第二时间段标识,该第二字段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成功后保持连接态的时长为第二时间段。该第二字段具体可以是“sTayDuration”。
可选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根据该第一字段,空闲态该终端设备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随机接入请求之后,还包括: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该第一指令用于指示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可选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根据该第一字段,空闲态该终端设备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随机接入请求之后,还包括:根据该第二时间段标识,当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该第二时间段后,向该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令,该第二指令用于指示该网络设备释放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可选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随机接入请求还包括第三字段,该第三字段用于指示该网络设备,在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第三时间段后,释放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网络设备行为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例如,该网络设备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系统消息,该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该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空闲态终端设备周期性发起随机接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空闲态该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请求,以使得空闲态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
可选的,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收发器用于指示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相对应的信息或指令。可选的,此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网络设备为网络设备内的芯片时,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单元,该处理器用于根据该第二时间段标识,当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该第二时间段后,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令,该第一指令用于指示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该收发单元例如可以是该芯片上的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将第一系统消息传送给与此芯片耦合的其他芯片或模块中。该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支持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可选地,该存储单元可以为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单元还可以是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基带电路,射频电路和天线。其中处理器用于实现对各个电路部分功能的控制,基带电路用于生成数据包,经由射频电路进行模拟转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等处理后,再经由天线发送给终端设备。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其保存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各方面数据传输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终端设备行为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例如,该终端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系统消息,该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该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空闲态该终端设备周期性发起随机接入;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该第一字段,空闲态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空闲态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
可选的,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收发器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相对应的信息或指令。可选的,此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终端设备为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时,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单元,该处理器用于该第一字段包括第一时间段标识,根据该第一时间段标识,空闲态该终端设备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随机接入请求;该收发单元例如可以是该芯片上的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将第一系统消息传送给与此芯片耦合的其他芯片或模块中。该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可选地,该存储单元可以为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单元还可以是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基带电路,射频电路和天线。其中处理器用于实现对各个电路部分功能的控制,基带电路用于生成数据包,经由射频电路进行模拟转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等处理后,再经由天线发送给终端设备。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其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各方面数据传输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该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该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该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该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方面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系统消息,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空闲态终端设备周期性发起随机接入;接收空闲态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以使得空闲态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携带第一字段的第一系统消息,处于空闲态的终端设备可周期性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以实现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网络设备以此获知当前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随机接入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一种室内覆盖组网方案的拓扑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的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携带第一字段的第一系统消息,处于空闲态的终端设备可周期性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以实现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网络设备以此获知当前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终端设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这仅仅是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相同属性的对象在描述时所采用的区分方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以便包含一系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多种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频分双工长期演进(frequency divisionduplex LTE,LTE-FDD)系统,时分双工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 duplex LTE,LTE-TDD)系统,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其他应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正在发展中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以及任何可应用的未来的通信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所述终端可以是移动站(mobile station,MS)、用户模块(subscriber unit)、蜂窝电话(cellular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set)、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base station,BS)、也可以为nodeB,也可以为演进基站(evolved node base station,eNB),也可以为5G系统或者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中的基站(gNB),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RP),WIFI接入点(accesspoint,AP)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似基站功能,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的网络设备。
首先,介绍处于空闲态的终端设备是如何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请参阅图1,图1为随机接入示意图。
10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步骤101中,处于空闲态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具体的:终端设备选择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资源并利用该PRACH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所选的随机接入前导码。除了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外,还发送终端设备的标识(即UE ID)以及小数据包等数据。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资源并利用该PRACH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所选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1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步骤102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
网络设备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Response,RAR)。RAR中携带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TA),该定时提前由网络设备通过检测随机接入前导得到。终端设备使用TA调整上行定时。TA信令长度为12位比特,可以表示{0,1,2…3846}。TA可以表示的调整值为TA=TA·16·64/(2μ·480*103*4096)。当子载波宽度为15千赫兹时,TA最大可表示2毫秒长度,且只能表示正值。
随机接入响应中还包含网络设备分配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或者为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emporary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TC-RNTI)。随机接入响应包含定时提前、功率控制信息、时间和频率资源配置等一种或多种信息。
103、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
步骤103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First scheduled UL transmissionon UL-SCH)。终端设备根据随机接入响应中的定时提前调整上行定时,并在网络设备为其分配的上行资源中传输Msg3,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
Msg3可能携带无线资源控制建链消息(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request),也可能携带无线资源控制重建消息(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request)。该Msg3携带终端设备的竞争解决标识(ue contentionresolution identity),以便完成最终的竞争解决。
104、完成竞争解决。
步骤104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下发Msg4。终端设备根据该Msg4完成竞争解决。
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
其次,对本申请所适用的一种应用场景进行介绍。目前,常用的一种室内覆盖组网方案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一种室内覆盖组网方案的拓扑示意图。图2中所示的室内覆盖组网方案,也称为“Lampsite架构”。该架构中控制设备具体为基带单元,汇聚设备(可选)具体为射频拉远单元汇聚器,接入设备具体为微射频拉远单元。如图2所示,典型的Lampsite架构200包括: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210、射频拉远单元汇聚器(remote radio unit hub,RHUB)220和多个皮射频拉远单元(pico remote radio unit,pRRU)230,其中,RHUB220与BBU210之间采用光纤连接,pRRU230与RHUB220之间采用网线连接。具体地,pRRU230可以支持多频带和多模式,并且能够同时支持各种通信系统,用于实现中频信号到射频信号的转换,以使其能够在指定频段内传输;RHUB220用于将pRRU传输的数据级联或合并后传输至BBU210;BBU210主要用于实现物理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层和L3层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的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包括:
301、发送第一系统消息。
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系统消息。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向当前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广播发送该第一系统消息。终端设备无论是处于连接态还是处于空闲态,都会监听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网络设备可通过该寻呼信道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系统消息。
第一系统消息具体可以是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例如SIB1、SIB2或SIB3等等。第一系统消息具体存在两种不同可能:(1)、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2)、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下面分别进行描述。
(1)、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
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该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空闲态终端设备周期性发起随机接入。该第一字段具体可以是“reportInterval”,该第一字段具体包括第一时间段标识,该第一时间段标识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该第一时间段标识可以是{1,2,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中的一个或多个时间值,此处对第一时间段标识的取值范围不作限定。例如:当第一系统消息所包括的第一字段中,第一时间段标识为“1”(单位为秒),则接收到该第一系统消息的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时间段标识“1”,每间隔1秒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终端设备发起随机接入的方法可以是: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当第一系统消息所包括的第一字段中,第一时间段标识为“32”(单位为秒),则接收到该第一系统消息的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时间段标识“32”,每间隔32秒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
该第一时间段标识也可以是多个时间值,此时,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时间段标识和自身能耗情况,从第一时间段标识包括的多个时间值中选择一个时间值,该时间值作为第一时间段,终端设备每间隔该时间值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例如:第一时间段标识为“1,128”,当终端设备的剩余电量大于50%时,终端设备选择时间值“1”,终端设备每间隔1秒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当终端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50%时,终端设备选择时间值“128”,终端设备每间隔128秒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字段的内容,可以是如下形式体现在第一系统消息中:
(2)、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
第一系统消息中包括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第一字段的相关信息此处不再赘述,该第二字段具体可以是“sTayDuration”,该第二字段具体包括第二时间段标识,该第二字段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成功后保持连接态的时长为第二时间段。
该第二时间段标识可以是{1,2,4,8,16}中的一个或多个时间值,此处对第二时间段标识的取值范围不作限定。例如:当第一系统消息所包括的第二字段中,第二时间段标识为“1”(单位为秒),则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成功后,根据该第二时间段标识“1”,终端设备保持连接态的时长为1秒。终端设备保持连接态1秒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断开连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的内容,可以是如下形式体现在第一系统消息中:
302、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本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系统消息后,根据第一系统消息的指示,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具体的,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随机接入。具体随机接入流程与图1和图1对应的步骤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随机接入请求中包括第三字段,该第三字段用于指示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第三时间段后,释放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该第三字段可以是随机接入请求中原因值内的新增字段,现有随机接入请求中,原因值包括“MO-DATA(数据业务接入);MO-SIG(语音业务接入);Mt-Access(高优先级接入);Emergency(紧急呼入)”,上述原因值用于指示当前终端设备基于什么原因发起随机接入。当随机接入请求中包括第三字段,例如“reportInterval(第三字段)”。则网络设备获取该随机接入请求后,即可获知该终端设备是发起随机接入的原因。并进入后续步骤。
当终端设备通过随机接入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后,即终端设备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后,该连接态的终端设备需要进入空闲态。此时,终端设备既可以主动向网络设备发送指令,使得自身(终端设备)从连接态进入空闲态,如步骤304;终端设备也可以等待网络设备的指令,并根据该指令从连接态进入空闲态,如步骤303。下面分别进行描述。
303、发送第一指令。
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令,触发处于连接态的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具体的,对应于第一系统消息是否包括第二字段,网络设备基于不同原因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1)、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
当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无第二字段)且随机接入请求中不包括第三字段。则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后,即该终端设备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后,网络设备主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令,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指令从连接态进入空闲态。
当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无第二字段)且随机接入请求中包括第三字段。则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后,即该终端设备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后,启动定时时长为第三时间段的定时器,该第三时间段为预设时间段,具体数值范围此处不作限定。例如,第三时间段为“4”(单位为秒),当该终端设备由空闲态进入连接态,则网络设备启动时长为4秒的定时器。4秒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以指示终端设备由连接态进入空闲态。
(2)、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
当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因此,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二字段中第二时间段标识的指示,在终端设备与该网络设备建立连接后(即该终端设备由空闲态进入连接态后),启动定时时长为第二时间段的定时器。例如,第一系统消息的第二字段中,第二时间段标识为“8”(单位为秒),当该终端设备由空闲态进入连接态,则网络设备启动时长为8秒的定时器。8秒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以指示终端设备由连接态进入空闲态。
304、发送第二指令。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二字段时,终端设备由空闲态进入连接态后,还可以根据第二字段的指示,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令,以使得终端设备由连接态进入空闲态。
具体的,当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二字段中第二时间段标识的指示,在终端设备与该网络设备建立连接后(即该终端设备由空闲态进入连接态后),启动定时时长为第二时间段的定时器。例如,第一系统消息的第二字段中,第二时间段标识为“16”(单位为秒),当该终端设备由空闲态进入连接态,则终端设备启动时长为16秒的定时器。16秒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令,以指示网络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由连接态进入空闲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在系统消息中新增字段,并向终端设备广播该系统消息(即第一系统消息)。使得接收到第一系统消息的终端设备,可以周期性地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即终端设备周期性地发起随机接入)。处于空闲态的终端设备可周期性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以实现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网络设备以此获知当前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终端设备。进一步地,网络设备还可以依据当前覆盖范围内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终端设备数量,统计当前覆盖范围内人流情况。
上述主要以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接收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下面对本申请中的网络设备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网络设备40包括:
发送模块401,用于发送第一系统消息,该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该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空闲态终端设备周期性发起随机接入;
接收模块402,用于接收空闲态该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请求,以使得空闲态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字段具体包括第一时间段标识,该第一时间段标识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随机接入请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发送模块401,还用于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令,该第一指令用于指示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系统消息还包括第二字段,该第二字段包括第二时间段标识,该第二字段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成功后保持连接态的时长为第二时间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发送模块401,还用于根据该第二时间段标识,当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该第二时间段后,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令,该第一指令用于指示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接收模块402,还用于根据该第二时间段标识,当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该第二时间段后,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令,该第二指令用于指示该网络设备释放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随机接入请求还包括第三字段,该第三字段用于指示该网络设备,在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第三时间段后,释放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终端设备50包括:
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第一系统消息,该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该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空闲态该终端设备周期性发起随机接入;
发送模块502,用于根据该第一字段,空闲态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空闲态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发送模块502,还用于该第一字段包括第一时间段标识,根据该第一时间段标识,空闲态该终端设备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随机接入请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接收模块501,还用于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
处理模块503,用于根据该第一指令,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系统消息还包括第二字段,该第二字段包括第二时间段标识,该第二字段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成功后保持连接态的时长为第二时间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接收模块501,还用于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该第一指令用于指示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发送模块502,还用于根据该第二时间段标识,当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该第二时间段后,向该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令,该第二指令用于指示该网络设备释放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随机接入请求还包括第三字段,该第三字段用于指示该网络设备,在该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第三时间段后,释放连接态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6所示,网络设备600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网络设备600包括天线601、射频装置602、基带装置603。天线601与射频装置60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602通过天线601接收来自通信设备的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给基带装置60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603生成需要发送给通信设备的信号,并将生成的信号发送给射频装置602。射频装置602通过天线601将该信号发射出去。
基带装置60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6031。处理单元6031具体可以为处理器。
此外,基带装置603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单元6032以及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6033。存储单元603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或数据。通信接口6033用于与射频装置602交互信息。存储单元6032具体可以为存储器,通信接口6033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或者收发电路。
可选地,存储单元6032可以是和处理单元6031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单元,即片内存储单元,也可以是与处理单元6031处于不同芯片上的存储单元,即片外存储单元。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700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01和收发器702。
可选地,终端设备700还包括存储器703。其中,处理器701、收发器702和存储器703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信号和/或数据信号。
其中,存储器7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3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上述装置实施例中的各功能。
具体地,处理器701可以用于执行装置实施例(例如,图5)中描述的由处理模块503执行的操作和/或处理,而收发器702用于执行由和接收模块501执行操作和/处理。
可选地,存储器703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701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701。
可选地,终端设备700还可以包括天线704,用于将收发器702输出的信号发射出去。或者,收发器702通过天线接收信号。
可选地,终端设备700还可以包括电源705,用于给设备中的各种器件或电路提供电源。
除此之外,为了使得终端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终端设备700还可以包括输入单元706、显示单元707(也可以认为是输出单元)、音频电路708、摄像头709和传感器710等中的一个或多个。音频电路还可以包括扬声器7081、麦克风7082等,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和/或处理。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和/或处理。
另外需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实施例附图中,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表示它们之间具有通信连接,具体可以实现为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专用硬件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专用CPU、专用存储器、专用元器件等来实现。一般情况下,凡由计算机程序完成的功能都可以很容易地用相应的硬件来实现,而且,用来实现同一功能的具体硬件结构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专用电路等。但是,对本申请而言更多情况下软件程序实现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计算设备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计算设备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训练设备、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4)
1.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第一系统消息,所述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空闲态终端设备周期性发起随机接入;
接收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以使得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字段具体包括第一时间段标识,所述第一时间段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以使得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连接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消息还包括第二字段,所述第二字段包括第二时间段标识,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成功后保持连接态的时长为第二时间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以使得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段标识,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所述第二时间段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连接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以使得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段标识,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所述第二时间段后,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释放连接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还包括第三字段,所述第三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第三时间段后,释放连接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8.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系统消息,所述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周期性发起随机接入;
根据所述第一字段,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字段,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字段包括第一时间段标识,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标识,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指令,连接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消息还包括第二字段,所述第二字段包括第二时间段标识,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成功后保持连接态的时长为第二时间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字段,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连接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字段,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段标识,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所述第二时间段后,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释放连接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14.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还包括第三字段,所述第三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第三时间段后,释放连接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1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系统消息,所述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空闲态终端设备周期性发起随机接入;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以使得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字段具体包括第一时间段标识,所述第一时间段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连接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消息还包括第二字段,所述第二字段包括第二时间段标识,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成功后保持连接态的时长为第二时间段。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段标识,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所述第二时间段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连接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段标识,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所述第二时间段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释放连接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还包括第三字段,所述第三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第三时间段后,释放连接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2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系统消息,所述第一系统消息包括第一字段,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周期性发起随机接入;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字段,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所述第一字段包括第一时间段标识,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标识,空闲态所述终端设备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连接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消息还包括第二字段,所述第二字段包括第二时间段标识,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成功后保持连接态的时长为第二时间段。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连接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段标识,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所述第二时间段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释放连接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28.根据权利要求22-2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还包括第三字段,所述第三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第三时间段后,释放连接态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29.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有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以用于完成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有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以用于完成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44234.2A CN112825584B (zh) | 2019-11-20 | 2019-11-20 | 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EP20889601.9A EP4054231B1 (en) | 2019-11-20 | 2020-11-19 | Idle state terminal device detec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PCT/CN2020/129991 WO2021098756A1 (zh) | 2019-11-20 | 2020-11-19 | 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US17/748,651 US20220279598A1 (en) | 2019-11-20 | 2022-05-19 | Method for detecting terminal device in idle state, and related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44234.2A CN112825584B (zh) | 2019-11-20 | 2019-11-20 | 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25584A CN112825584A (zh) | 2021-05-21 |
CN112825584B true CN112825584B (zh) | 2022-06-14 |
Family
ID=75907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44234.2A Active CN112825584B (zh) | 2019-11-20 | 2019-11-20 | 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279598A1 (zh) |
EP (1) | EP4054231B1 (zh) |
CN (1) | CN112825584B (zh) |
WO (1) | WO202109875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347643A (zh) * | 2021-12-24 | 2023-06-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3436A (zh) * | 2010-01-07 | 2011-07-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设备的监测方法和装置 |
EP2443877A1 (en) * | 2009-06-19 | 2012-04-25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obile station association procedures with type ii relays |
CN102740366A (zh) * | 2012-07-06 | 2012-10-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5850164A (zh) * | 2014-01-31 | 2016-08-10 | 英特尔Ip公司 | 用于演进节点B(eNB)参数调节的辅助信息 |
CN107018497A (zh) * | 2017-03-24 | 2017-08-0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
CN107249221A (zh) * | 2017-08-02 | 2017-10-13 |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Ue上报信息辅助基站进行ue rrc状态转换的方法及用户终端、基站 |
CN109429318A (zh) * | 2017-08-22 | 2019-03-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唤醒终端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462839A (zh) * | 2018-11-26 | 2019-03-12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自适应调整策略的drx机制通信方法 |
EP3490320A1 (en) * | 2011-09-30 | 2019-05-2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a reduced channel bandwidt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64660B2 (en) * | 2002-06-21 | 2010-07-27 | Thomson Licensing | Registration of a WLAN as a UMTS routing area for WLAN-UMTS interworking |
KR101824987B1 (ko) * | 2010-02-11 | 2018-02-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다운링크 mtc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
US9107056B2 (en) * | 2012-04-18 | 2015-08-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mall cell activation procedure |
US9674769B2 (en) * | 2013-01-05 | 2017-06-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E beaconing using RACH transmissions for small cells |
US9814073B2 (en) * | 2013-01-30 | 2017-11-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ACH-based proximity detection |
EP3155856B1 (en) * | 2014-06-10 | 2019-12-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
BR112018001752B1 (pt) * | 2015-10-29 | 2023-11-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stação bas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métodos implementados por estes |
EP3424243B1 (en) * | 2016-03-01 | 2019-12-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nergy efficient operation of radio network node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nb-iot |
KR20190104622A (ko) * | 2017-02-02 | 2019-09-10 |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 소프트 결합을 가능하게 하는 암시적 시스템 정보(si) 콘텐츠 변형 |
CN108633101B (zh) * | 2017-03-24 | 2021-01-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WO2018182471A1 (en) * | 2017-03-31 | 2018-10-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Beam sweep measurement window |
KR102610841B1 (ko) * | 2017-05-05 | 2023-12-07 | 모토로라 모빌리티 엘엘씨 | 시스템 정보의 시그널링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10863364B2 (en) * | 2017-07-21 | 2020-12-08 | Qualcomm Incor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information reporting |
WO2019032024A1 (en) * | 2017-08-09 | 2019-02-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EP3665964A4 (en) * | 2017-08-11 | 2021-04-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S AND PROCEDURES FOR ADAPTIVE MONITORING OF THE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UR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
US10999870B2 (en) * | 2017-08-18 | 2021-05-04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019487B2 (en) * | 2017-12-11 | 2021-05-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high efficiency 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CN110022610A (zh) * | 2018-01-10 | 2019-07-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收发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EP3857941B1 (en) * | 2018-09-27 | 2024-07-10 | ZTE Corporation | Measurement reporting for network maintenance methods and systems |
EP3876590A4 (en) * | 2018-10-31 | 2022-06-15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andom access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
2019
- 2019-11-20 CN CN201911144234.2A patent/CN112825584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1-19 WO PCT/CN2020/129991 patent/WO2021098756A1/zh unknown
- 2020-11-19 EP EP20889601.9A patent/EP4054231B1/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5-19 US US17/748,651 patent/US20220279598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443877A1 (en) * | 2009-06-19 | 2012-04-25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obile station association procedures with type ii relays |
CN102123436A (zh) * | 2010-01-07 | 2011-07-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设备的监测方法和装置 |
EP3490320A1 (en) * | 2011-09-30 | 2019-05-2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a reduced channel bandwidth |
CN102740366A (zh) * | 2012-07-06 | 2012-10-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5850164A (zh) * | 2014-01-31 | 2016-08-10 | 英特尔Ip公司 | 用于演进节点B(eNB)参数调节的辅助信息 |
CN107018497A (zh) * | 2017-03-24 | 2017-08-0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
CN107249221A (zh) * | 2017-08-02 | 2017-10-13 |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Ue上报信息辅助基站进行ue rrc状态转换的方法及用户终端、基站 |
CN109429318A (zh) * | 2017-08-22 | 2019-03-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唤醒终端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462839A (zh) * | 2018-11-26 | 2019-03-12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自适应调整策略的drx机制通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LTE系统中网络信令负载优化研究;郑灵杰;《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合辑》;20160315;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054231A4 (en) | 2023-01-18 |
WO2021098756A1 (zh) | 2021-05-27 |
US20220279598A1 (en) | 2022-09-01 |
CN112825584A (zh) | 2021-05-21 |
EP4054231B1 (en) | 2024-05-22 |
EP4054231A1 (en) | 2022-09-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605932B1 (en) | Beam management methods,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 |
CA3012061C (en) | Channel conten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KR20210063393A (ko) | 무선 단말, 무선 액세스 네트워크 노드, 및 이들의 방법 | |
US11076422B2 (en) | Random access respond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 |
CN112806088B (zh) |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6458251B (zh) | 随机接入方法和终端设备 | |
WO2021077343A1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13329493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JP2024069386A (ja) | アップリンク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 |
US20230042774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lated equipment | |
CN112825584B (zh) | 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
CN113852997B (zh) | 一种资源预留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2997575B (zh)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0583060B (zh) | 响应于随机接入响应进行消息传输的通信设备及其方法 | |
US12356468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US20220225433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US20240313882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WO2025035332A9 (zh) | 信息接收方法、信息发送方法以及装置 | |
CN118476295A (zh) | 设备识别方法以及装置 | |
JP2023519396A (ja) | 端末デバイス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方法、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 |
HK1232373B (zh) | 用於隨機接入的基站、用戶設備和方法 | |
HK1232373A1 (zh) | 用於隨機接入的基站、用戶設備和方法 | |
HK1208986B (zh) | 用於隨機接入的基站、用戶設備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