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3580B - 大规模mimo系统中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的确定 - Google Patents
大规模mimo系统中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的确定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73580B CN112673580B CN201880097007.6A CN201880097007A CN112673580B CN 112673580 B CN112673580 B CN 112673580B CN 201880097007 A CN201880097007 A CN 201880097007A CN 112673580 B CN112673580 B CN 1126735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si
- downlink
- terminal device
- determining
- antenn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大规模MIMO系统中用于确定下行链路CSI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在示例实施例中,分别提供了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处实施的方法。在终端设备处实施的方法包括:分别基于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从网络设备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CSI和第二CSI;基于第一CSI,确定特定于终端设备的更新码本;基于更新码本,量化第二CSI;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链路SRS和经量化的CSI。在网络设备处实施的方法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链路SRS和经量化的CSI;基于SRS,确定与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相关联的第一下行链路CSI;基于第一下行链路CSI,确定特定于终端设备的更新码本;以及基于更新码本和经量化的CSI,确定与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相关联的第二下行链路CSI。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涉及通信领域,并且特别是涉及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用于确定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服务更多的用户并为每个用户提供高容量,第四代(4G)和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了MIMO天线阵列或“大规模MIMO”技术。大规模MIMO方案要求网络设备处针对每个用户的高准确度的下行链路CSI,以便进行多用户调度和针对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发射预编码器设计。
如所知,时分双工(TDD)技术更适合大规模MIMO方案的实施,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容易地以较小的系统开销来获得针对每个用户的准确的下行链路CSI。在TDD大规模MIMO系统中,网络设备和用户的终端设备都配备有多根天线。网络设备通过测量用户的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利用下行链路信道与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信道互易特性,得到下行链路CSI。
但是,由于终端设备侧的所有天线中只有一个子集可以被用于在某个时隙中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因此,终端设备应切换其天线组以在多个连续的预定时隙中传输SRS,从而帮助网络设备得到完整的下行链路CSI。对于不同的SRS配置周期,网络设备可能会花费较长的时间段来得到用户的完整CSI,因此与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实际信道相比而言,CSI可能会过时。由此,多用户调度和发射预编码器设计可能会受到过时CSI的影响,从而使多用户干扰得不到很好的预压缩,并且系统性能会下降。
发明内容
总体而言,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用于确定下行链路CSI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在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在终端设备处实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分别基于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从网络设备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CSI和第二CSI;基于第一CSI,确定特定于终端设备的更新码本;基于更新码本,量化第二CSI;以及通过第一天线,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链路SRS和经量化的CSI。
在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在网络设备处实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链路SRS和经量化的CSI;基于SRS,确定与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相关联的第一下行链路CSI;基于第一下行链路CSI,确定特定于终端设备的更新码本;以及基于更新码本和经量化的CSI,确定与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相关联的第二下行链路CSI。
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与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指令,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终端设备执行动作。动作包括:分别基于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而从网络设备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CSI和第二CSI;基于第一CSI,确定特定于终端设备的更新码本;基于更新码本,量化第二CSI;以及通过第一天线,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链路SRS和经量化的CSI。
在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与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指令,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终端设备执行动作。动作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链路SRS和经量化的CSI;基于SRS,确定与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相关联的第一下行链路CSI;基于第一下行链路CSI,确定特定于终端设备的更新码本;以及基于更新码本和经量化的CSI,确定与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相关联的第二下行链路CSI。
在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方法。
在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是为了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基本特征,也不是为了用来限制本公开的范围。通过以下描述,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在附图中对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更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通信网络;
图2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天线切换的上行链路SRS传输的示例场景;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示例性交互;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在终端设备处实施的用于确定下行链路CSI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更新码本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在网络设备处实施的用于确定下行链路CSI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方案与传统方案之间的链路级仿真的比较;以及
图8是适合于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的简化框图。
在整个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一些示例性实施例来描述本公开的原理。应理解到,这些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说明和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公开,而不暗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除了以下描述的方式外,还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本文描述的公开内容。
在下面的描述和权利要求中,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都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通信网络”是指遵循任何合适的通信标准或协议如长期演进(LTE)、LTE先进(LTE-A)和5G NR的网络,并采用任何合适的通信技术,包括例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OFDM、时分多路复用(TDM)、频分多路复用(FDM)、码分多路复用(CDM)、蓝牙、ZigBee、机器型通信(MTC)、eMBB、mMTC和uRLLC技术。为了讨论的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将LTE网络、LTE-A网络、5G NR网络或其任何组合作为通信网络的示例。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网络设备”指通信网络的网络侧的任何合适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通信网络的接入网中的任何合适的设备,例如,包括基站(BS)、传输点(TRP)、中继器、接入点(AP)、节点B(NodeB或NB)、演进型NodeB(eNodeB或eNB)、千兆NodeB(gNB)、远程无线电模块(RRU)、无线电头(RH)、远程无线电头(RRH)、低功耗节点如豪微微节点(femto)、微微节点(pico)等。为了讨论的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将eNB作为网络设备的示例。
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核心网中的任何合适的设备,例如,包括多标准无线电(MSR)无线电设备如MSR BS、网络控制器如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或基站控制器(BSC)、多小区/多播协调实体(MCE)、移动交换中心(MSC)和MME、运营和管理(O&M)节点、运营支持系统(OSS)节点、自组织网络(SON)节点、定位节点如增强型服务移动定位中心(E-SMLC)、和/或移动数据终端(MDT)。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终端设备”是指能够被配置、布置和/或操作用于与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另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通信可以涉及使用电磁信号、无线电波、红外信号和/或适合于在空气中传递信息的其他类型的信号来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用于在没有直接的人类交互的情况下发送和/或接收信息。例如,当由内部或外部事件触发时或响应于来自网络侧的请求,终端设备可以在预定的调度上向网络设备发送信息。
终端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UE),例如智能手机、支持无线的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嵌入式设备(LEE)、笔记本电脑安装设备(LME)、和/或无线客户驻地设备(CPE)。为了讨论的目的,在下文中,将参考UE作为终端设备的示例来描述一些实施例,并且术语“终端设备”和“用户设备”(UE)可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互换使用。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小区”指由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电信号所覆盖的区域。小区内的终端设备可由网络设备提供服务,并通过网络设备接入通信网络。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电路”可指以下一个或多个或全部:(a)仅硬件电路实现(例如仅在模拟和/或数字电路中实现),以及(b)硬件电路和软件的组合,例如(如适用):(i)模拟和/或数字硬件电路与软件/固件的组合以及(ii)具有软件(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和存储器,这些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和存储器一起工作以使诸如移动电话或服务器之类的装置执行各种功能)的硬件处理器的任何部分,以及(c)硬件电路和/或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或微处理器的一部分,其需要软件(例如固件)进行操作,但当操作不需要软件时,软件可以不存在。
电路的这一定义适用于该术语在本申请中的所有使用,包括在任何权利要求中的使用。作为另一示例,如在本申请中使用的那样,术语电路也涵盖仅仅是硬件电路或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或硬件电路或处理器的一部分、及其(或它们)伴随的软件和/或固件的实施。例如,如果适用于特定的权利要求元素,术语电路还涵盖用于移动设备的基带集成电路或处理器集成电路、或者在服务器、蜂窝网络设备或其他计算或网络设备中的类似集成电路。
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和“该”旨在于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用语“包括”及其变体应理解为意指“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用语。用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用语“一个实施例”和“一实施例”应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用语“另一实施例”应理解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用语“第一”、“第二”等可以是指不同或相同的对象。其他定义,无论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都可以被包括在下面。
在一些示例中,值、过程或装置被称为“最佳”、“最低”、“最高”、“最小”、“最大”等。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描述旨在表明可以在许多使用的功能选择中进行选择,并且这样的选择不需要比其他选择更好、更小、更高或以其他方式优选于其他选择。
如上所述,由于终端设备处的所有天线中只有一个子集可以被用于某个时隙中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因此终端设备应切换其天线组以在多个连续的预定时隙中传输SRS,从而帮助网络设备得到完整的下行链路CSI。然而,对于不同的SRS配置周期,网络设备可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段才能得到用户的完整CSI,因此与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实际信道相比而言,CSI可能会过时。鉴于此,已经提出了一种传统方案,该方案基于联合的上行链路SRS传输和上行链路CSI反馈。
在该方案中,在一个给定的时隙,终端设备通过其天线的子集传输上行链路SRS,并通过公用码本对网络设备与未使用的天线(不被用于SRS传输)之间的子信道的CSI进行量化,并将经量化的CSI反馈给网络设备。然后,网络设备将通过上行链路SRS测量的子信道的CSI与通过同一码本反馈还原的其他子信道的CSI结合起来,得出针对终端设备的完整下行链路CSI。
然而,该方案对于大规模MIMO可能面临更多挑战。为了控制上行链路开销而给定码本大小,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随着发射天线数量的增加,量化误差将会增加。原因在于,使用给定大小的码本来量化更大的空间,将会降低量化分辨率。如果码本大小不随发射天线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则该传统方案应被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方案,用于采用自适应码本技术来确定下行链路CSI,从而解决上述问题和一个或多个其他潜在问题。与传统方案相比,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确定下行链路CSI的方案实现了更高的量化分辨率、更低的上行链路开销和更准确的下行链路CSI确定。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8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原理和实施。
图1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通信网络100。如图1所示,网络100包括网络设备110和由网络设备110提供服务的终端设备120。需要理解的是,图1中所示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暗示任何限制。网络100可以包括适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任何合适数量的设备。需要理解的是,网络设备110可以针对下行链路传输同时调度多个用户(如终端设备120)。
如图1所示,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可以相互通信。终端设备120可以具有用于与网络设备110通信的多个天线。例如,终端设备120可以包括四根天线121、122、123和124。需要理解的是,图1中所示的天线数量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暗示任何限制。终端设备120可以提供适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任何合适数量的天线。此外,需要理解的是,网络设备110也可以具有用于与终端设备120通信的多个天线,并且网络设备110的所有天线都可以被用于下行链路信号传输和上行链路信号接收。为避免模糊本发明,这里未示出。
网络100中的通信可以符合任何合适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TE)、LTE演进、LTE先进(LTE-A)、宽带码分多址(WCDMA)、码分多址(CDMA)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此外,通信可以根据目前已知的或未来开发的任何一代通信协议来执行。通信协议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代(1G)、第二代(2G)、2.5G、2.75G、第三代(3G)、第四代(4G)、4.5G、第五代(5G)通信协议。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处的所有天线都可以被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以实现接收组合增益,而在某一特点时间实例中,只有天线的子集可以被用于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为了帮助网络设备110得到完整的下行链路CSI,终端设备120将切换其天线组,以便在多个连续的预定时隙中发送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如SRS。图2示出了可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天线切换的上行链路SRS传输的示例场景200。场景200可以在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20处实施。为了讨论的目的,将参照图1描述该场景200。
如图2所示,TSF表示一个子帧的持续时间,TSRS代表SRS传输的时段,TFR表示一帧的持续时间。例如,t1、t6、t11、t16和t21是针对终端设备120的上行链路时隙。假设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每个上行链路时隙中,只有一个天线被用于上行链路SRS传输。可以理解的是,在备选实施例中,可以在每个上行链路时隙中使用更多天线进行上行链路SRS传输。
例如,在时隙t1中,仅通过天线121发送上行链路SRS。通过天线切换,在时隙t6中,将仅通过天线122发送上行链路SRS。在时隙t11中,将仅通过天线123发送上行链路SRS。在时隙t16中,将仅通过天线124发送上行链路SRS。在时隙t21中,又将只通过天线121发送上行链路SRS。针对每一个后续上行链路时隙都以此类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TSRS=5,则时隙t5(n-1)+i将被用于第i根天线的SRS传输,其中n表示当前帧的索引,i表示终端设备的天线的索引。
在下文中,在一个上行链路时隙中正在发送上行链路SRS的天线的子集也可以统称为第一天线,而在同一上行链路时隙中没有在发送上行链路SRS的其他天线也可以统称为第二天线。
根据本公开的构思,对于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的第一天线之间的子信道,网络设备110测量上行链路SRS,然后通过利用下行链路信道和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信道互易性,得出该子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CSI。同时,对于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的第二天线之间的子信道,网络设备110将使用码本、通过来自终端设备120的反馈来还原该子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CSI,所述码本是基于结合图2所述的天线切换而自适应更新的。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示例性交互300。交互300可以在图1中所示的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处实施。为了讨论的目的,将参照图1和图2来描述交互300。在本例中,将针对如图2所示的时隙t1描述交互300。应当理解的是,交互300可以包括未示出的附加动作和/或可以省略一些示出的动作,并且本公开的范围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如图3所示,网络设备110向其服务小区中的终端设备(如终端设备120)发送301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例如,参考图2,在时隙t1之前的下行链路时隙中,网络设备110可以发送301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10可以周期性地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和形式并不限于此,而是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
终端设备120在接收到来自网络设备110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后,确定302在网络设备110与各天线121、122、123和124之间的每个子信道的对应CSI,例如通过测量对应子信道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确定。需要理解的是,该测量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
在确定每个子信道的CSI后,终端设备120基于网络设备110和天线121之间的子信道的CSI(也称为第一CSI)来确定303特定于终端设备120的更新码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网络设备110和各天线122、123和124之间的每个子信道的第一CSI和历史CSI(也称为历史第二CSI)来确定该更新码本。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可以用第一CSI替换针对网络设备110和天线121之间的子信道的历史CSI(也称为历史第一CSI),并基于第一CSI和历史第二CSI得出更新码本。如本文所使用的,历史CSI是指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的任意一个天线之间的子信道的CSI,该CSI是由终端设备从一个或多个先前下行链路时隙中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获得的。关于确定303的实施,将在后面参照图5进行详细说明。
基于更新码本,终端设备120对网络设备110和各天线122、123和124之间的每个子信道的CSI(也称为第二CSI)进行量化304。例如,量化304可以通过将该CSI与更新码本中的码字进行匹配来进行。应理解到,量化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技术进行。在时隙t1中,终端设备120通过天线121将上行链路SRS和经量化的CSI发送305给网络设备110。
网络设备110在接收到上行链路SRS和经量化的CSI后,基于上行链路SRS来确定306对应于网络设备110与天线121之间的子信道的部分下行链路CSI(也称为第一下行链路CSI),例如通过测量该子信道的上行链路SRS来确定。需要理解的是,该测量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
基于所确定306的部分下行链路CSI,网络设备110确定307特定于终端设备120的更新码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更新码本是基于网络设备110和各天线122、123和124之间的每个子信道的第一下行链路CSI和历史下行链路CSI(也称为历史第二下行链路CSI)确定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10可以用第一下行链路CSI替换网络设备110和天线121之间的子信道的历史下行链路CSI(也称为历史第一下行链路CSI),并基于第一下行链路CSI和历史第二下行链路CSI得出更新码本。如本文所使用的,历史下行链路CSI是指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的任何一个天线之间的子信道的下行链路CSI,该下行链路CSI是由网络设备从一个或多个先前上行链路时隙中的上行链路SRS获得的。确定307的过程与确定303的过程类似,除了由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下行链路CSI实施,而不是由终端设备基于第一CSI实施。其细节参见后面参照图5详细描述的内容。
基于307处确定的更新码本和305处接收到的经量化的CSI,网络设备110确定308与在网络设备110与各天线122、123和124之间的子信道对应的其余部分下行链路CSI(也称为第二下行链路CSI)。例如,确定308可以通过将经量化的CSI与更新码本中的码字进行匹配来进行。应当理解的是,量化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技术进行。由此,网络设备110获得与终端设备120相关联的完整下行链路CSI。
如本文所使用的,第一下行链路CSI是指网络设备和第一天线之间的子信道的CSI,而第二下行链路CSI是指网络设备和第二天线之间的子信道的CSI。
对应于上述参照图1至图3描述的构思,本公开提供了分别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处实施的方法。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在终端设备处实施的用于确定下行链路CSI的示例方法400的流程图。该方法400可以在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20处实施。为了讨论的目的,将参照图1描述该方法400。应当理解的是,方法400可以包括未示出的附加动作和/或可以省略一些示出的动作,并且本公开的范围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在块410处,终端设备120分别基于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而从网络设备110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确定第一CSI和第二CSI。在本例中,第一天线包括在时隙t1中被用于上行链路SRS传输的天线121,第二天线包括在时隙t1中未被用于上行链路SRS传输的其余天线122、123和124。块410中的过程与图3中描述的操作301和302相似,因此这里省略。
在块420处,终端设备120基于第一CSI确定特定于终端设备的更新码本。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可以响应于从网络设备110接收到针对使用更新码本的指示来确定更新码本。例如,根据网络状况、天线配置或其他因素的变化,网络设备110可以选择使用自适应码本并将自适应码本告知终端设备1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计一个附加的1比特信号来指示更新码本的使用。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指示来指示更新码本的使用。这样,基于自适应码本的操作可以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处对齐,包括在终端设备侧的CSI量化和在网络设备侧的恢复。
块420中的过程与图3中描述的操作303类似,现在下面参照图5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更新码本的示例方法500的流程图。该方法500可以在图1中所示的网络设备110或终端设备120处实施。为了讨论的目的,将参照图1描述该方法500。要理解的是,方法500可以包括未示出的附加动作和/或可以省略一些示出的动作,并且本公开的范围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在块510处,终端设备120可以基于第一CSI来更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中的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相关联的对应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CSI和第二CSI可以以矩阵形式(其也被称为下行链路信道矩阵)来保持。例如,假设终端设备具有N个天线(N是大于1的整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Hiter(t)可以写为:
Hiter(t)=[h1(t),h2(t),…,hi(t),…,hN(t)] (1)
其中,hi(t)表示针对在时隙t中的、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的第i根天线之间的子信道的所测量或经量化的CSI。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块410处确定第一CSI和第二CSI后,终端设备120可以用第一CSI来更新矩阵Hiter(t)的元素h1(t),而保持矩阵Hiter(t)的其他元素不变。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行链路信道矩阵可以被初始化为空矩阵。通过上行链路时隙的天线切换,矩阵Hiter(t)的元素被迭代更新,从而所得到的CSI越来越准确。
在块520,终端设备120可以从更新的下行链路信道矩阵确定协方差矩阵。根据本公开的构思,研究迭代信道矩阵Hiter(t)的二阶统计特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协方差矩阵Riter可以写为:
其中,参数T为用于下行链路信道协方差矩阵计算的滑动窗口。
由于无线信道通常满足广义静止不相关散射(WSSUS)模型和特性,Riter在较大的平均周期T内近似于理想下行链路信道协方差矩阵Rtheoretical。理想协方差矩阵Rtheoretical是基于理想下行链路信道计算的。通常,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下行链路CSI-RS测量来得到Rtheoretical,而网络设备由于上行链路SRS在多个时隙中传输而无法得到Rtheoretical,因此网络设备可以利用Riter进行用户特有的自适应码本的设计。
通过切换天线并利用TDD下行链路信道和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信道互易性,终端设备120可以得到协方差矩阵Riter。在每个上行链路时隙中,可以确定对应的协方差矩阵Riter。
在块530处,终端设备120可以基于协方差矩阵和公用码本来获得更新码本。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假设存在一个大小为S的公用码本C和码字Ci(1≤i≤S),可以通过将码本C的每个码字Ci与协方差矩阵Riter相乘、然后对码字进行归一化来获得更新码本。继而,生成特定于终端设备的自适应码本。
对于给定的时隙,如果选择一个天线或天线子集进行上行链路SRS传输,则将对TRP与给定时隙中没有传输SRS的天线之间的子信道进行量化,并由终端设备反馈给网络设备。所量化的该下行链路信道由网络设备通过对应的自适应码本进行恢复,从而加快下行链路CSI的更新。
传统上而言,NR或LTE中的码本设计是用于所有用户的,它覆盖的空间大且码字有限,以减少上行链路开销。因此,传统的码本对于大规模MIMO系统具有较低的空间分辨率。相比之下,根据本公开的自适应码本设计可以跟踪与终端设备的各个天线相关联的子信道的特性,并提高子空间的量化分辨率。
另外,协方差矩阵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处都是知晓的,不需要在上行链路信道中进行反馈,从而带来较低的上行链路开销。另外,由于自适应码本设计是基于公用码本,码本大小不变,因此与传统方案相比,上行链路开销不变。
除了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外,在备选实施例中,第一CSI和第二CSI可以以现有的或未来开发的任何其他合适的矩阵形式来保持。并不旨在于将更新码本的确定方式限于所列举的示例。
参照图4,在块430处,终端设备120基于更新码本来对第二CSI进行量化。块430中的过程与图3中描述的操作304相似,因此这里省略。在块440中,终端设备120通过第一天线向网络设备110发送上行链路SRS和经量化的CSI。在块440中的过程与图3中描述的操作305相似,因此在此省略。
基于联合自适应码本和天线切换SRS传输,可以获得与特定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准确的下行链路CSI,并且因此可以显著改善多用户解析和发射预编码器设计。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在网络设备处实施的用于确定下行链路CSI的示例方法600的流程图。该方法600可以在图1中所示的网络设备110处实施。为了讨论的目的,将参照图1描述该方法600。应当理解的是,方法600可以包括未示出的附加动作和/或可以省略一些示出的动作,并且本公开的范围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在块610,网络设备110从终端设备120接收上行链路SRS和经量化的CSI。在本例中,上行链路SRS和经量化的CSI可以是通过天线121传输的。块610中的过程与图3中描述的操作305相似,因此这里省略。
在块620,网络设备110基于SRS来确定与终端设备120的第一天线相关联的第一下行链路CSI。块620中的过程与图3中描述的操作306类似。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10可以通过测量SRS来获得第一下行链路CSI,并确定第一下行链路CSI与第一天线的关联。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110可以确定哪个天线是当前时隙中的第一天线,即,SRS是通过哪个天线传输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10可以如下地确定哪个天线是当前时隙中的第一天线。令L=N×TSRS,N为终端设备的天线数量,TSRS代表SRS传输的时段。在时隙t,传输上行链路SRS的最后天线的索引μ可以被确定为:
其中,是寻找与输入参数相比最小的最大整数的函数,mod(□)是取模函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的第i根天线(其索引不大于μ)之间的子信道在时隙ti被更新,并且可表示为
ti=t-(μ-1)TSRS-mod(t,TSRS),i≤μ (4)
同时,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的第j根天线(其索引大于μ)之间的子信道在时隙tj被更新,并且可表示为
tj=t-mod(t,TSRS)+(i-μ)TSRS-L (5)
这样,可以便于随后确定更新码本。换句话说,这确定了与当前时隙中将被更新的天线相关联的CSI。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来确定将更新哪个天线。例如,网络设备可以记录与每个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天线切换,从而知道所接收的SRS的来源。
在块630处,网络设备110基于第一下行链路CSI确定特定于终端设备的更新码本。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10可以响应于从终端设备120接收到针对使用更新码本的指示而确定更新码本。例如,根据网络状况、天线配置或其他因素的变化,终端设备120可以选择使用自适应码本并将自适应码本告知网络设备1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计一个附加的1比特信号来指示对更新码本的使用。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指示来指示对更新码本的使用。这样,基于自适应码本的操作可以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处对齐,包括在终端设备侧的CSI量化和在网络设备侧的恢复。
块630中的过程与图3中所述的操作307类似。除了由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下行链路CSI来实现而不是由终端设备基于第一CSI来实现以外,操作307中的过程与操作303中的过程类似。其详细内容参见结合图5所描述的内容,因此,为简洁起见,此处省略。
在块640处,网络设备110基于更新码本和经量化的CSI,确定与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相关联的第二下行链路CSI。块640中的过程与操作308中的过程类似,因此为了简洁起见,这里省略。通过这种方式,网络设备110能够在较低的上行链路开销的情况下快速且准确地获得与终端设备120相关联的完整下行链路CSI。
与传统方案相比,本方案采用自适应码本技术来改善给定码本量化分辨率。这有助于网络设备及时得到更准确的完整的用户下行链路CSI,用于改善多用户调度以及多用户干扰预消除。更重要的是,本方案可以显著改善大规模MIMO系统的性能,而不会产生在上行链路信道中的任何附加系统开销。
图7示出了本方案与传统方案的链路级仿真的比较,其中示出了频谱效率(SE)与信噪比(SNR)的关系。该仿真的关键参数如下表1所示。
表1
图7中评估并比较了6种方案,以便全面示出各方案的性能。
如图7中710所示的方案1涉及“完美的全CSI上限”。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在每个子帧,网络设备都能得到完美的下行链路信息,并实现最优的多用户调度和发射预编码器设计。其性能是大规模MIMO系统的上限。
如图7中720所示的方案2涉及“基于理想信道的自适应码本,其中SRS周期=4ms”。在该方案中,针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二者,都基于理想下行链路信道协方差矩阵来实现自适应码本。本方案的目的是验证Riter对多用户性能的影响。SRS传输周期为4ms。
如图7中730所示的方案3涉及“基于迭代信道的自适应码本,其中SRS周期=4ms”。在该方案中,针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二者,都基于如式(2)所示的迭代下行链路信道协方差来实现自适应码本。为了与理想的基于下行链路信道协方差的自适应码本进行比较,SRS周期也被配置为4ms。
如图7中740所示的方案4涉及“全CSI,其中SRS周期=4ms”。在该方案中,在网络设备处使用针对与特定终端设备相关联的下行链路CSI的Hiter,来进行多用户调度和发射预编码器设计。
如图7中750所示的方案5涉及“SRS+R13码本”。这是传统方案,其采用部分SRS传输和基于公用码本的信道量化和反馈。
如图7中760所示的方案6涉及“FDD R13码本”。在该方案中,与特定终端设备相关联的下行链路CSI仅由现有码本进行量化。该方案用于检查FDD大规模MIMO性能。
在方案5和方案6中,假设在上行链路SRS传输、码本反馈和下行链路传输之间存在时间延迟,这是传统方案和FDD大规模MIMO系统的上限性能。
从图7所示的仿真结果,可以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本方案(方案3)在所有SNR区域都优于传统方案(方案4/方案5),且没有引入额外的上行链路开销,其既可以用于具有高SNR的小区中心的使用,也可以用于具有低SNR的小区边缘的使用。
本方案(方案3)可以实现与基于理想信道的自适应码本方案(方案2)相同的性能。这意味着如果需要更准确的CSI,则需要随着SNR的增加而扩大公用码本的大小。应进一步优化性能和开销之间的折衷。
传统方案只能用于低SNR区域或只能用于小区边缘用户,这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对于有限大小的码本,非理想的TDD大规模MIMO系统的性能优于FDD大规模MIMO系统。随着SNR的提高,性能差距明显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能够执行方法400的装置(例如,终端设备12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方法400的相应步骤的部件。所述部件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形式实现。例如,部件可以在电路或软件模块中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用于分别基于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而从网络设备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确定第一CSI和第二CSI的部件;用于基于第一CSI来确定特定于终端设备的更新码本的部件;用于基于更新码本来量化第二CSI的部件;以及用于通过第一天线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链路SRS和经量化的CSI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定更新码本的部件包括:用于基于第一CSI来更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中的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相关联的对应部分的部件;用于从经更新的下行链路信道矩阵确定协方差矩阵的部件;以及用于基于协方差矩阵和公用码本获得更新码本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行链路信道矩阵被初始化为空矩阵。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定更新码本的部件包括: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针对使用更新码本的指示的部件;以及用于响应于对该指示的接收而确定更新码本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能够执行该方法600的装置(例如,网络设备11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该方法600的相应步骤的部件。该部件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形式实施。例如,部件可以在电路或软件模块中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链路SRS和经量化的CSI的部件;用于基于SRS来确定与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相关联的第一下行链路CSI的部件;用于基于第一下行链路CSI来确定特定于终端设备的更新码本的部件;以及用于基于更新码本和经量化的CSI来确定与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相关联的第二下行链路CSI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定更新码本的部件包括:用于基于第一下行链路CSI来更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中的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相关联的对应部分的部件;用于从经更新的下行链路信道矩阵确定协方差矩阵的部件;以及用于基于协方差矩阵和公用码本来获得更新码本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行链路信道矩阵被初始化为空矩阵。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定第一下行链路CSI的部件包括:通过测量SRS来获得第一下行链路CSI的部件;以及用于确定第一下行链路CSI与第一天线的关联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定更新码本的部件包括: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针对使用更新码本的指示的部件;以及用于响应于对该指示的接收而确定更新码本的部件。
图8是适合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800的简化框图。设备800可以被视为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10或终端设备120的另一示例实现。因此,设备800可以在网络设备110或终端设备120处实现或作为网络设备110或终端设备120的至少一部分实现。
如图所示,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10、与处理器810耦合的存储器820、与通过处理器810和存储器820配置的处理部件850耦合的合适的发射器(TX)和接收器(RX)840以及与TX/RX 840耦合的通信接口。存储器820存储了程序830的至少一部分。TX/RX 840用于双向通信。TX/RX 840具有至少一个天线以方便通信,不过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中提到的接入节点可能有若干个天线。通信接口可以代表与其他网元通信所需的任何接口,例如用于eNB之间双向通信的X2接口、用于移动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GW)与eNB之间通信的S1接口、用于eNB与中继节点(RN)之间通信的Un接口或者用于eNB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Uu接口。
程序830被认为包括程序指令,这些指令在由相关联的处理器810执行时使设备800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操作,如本文参照图4或图6所讨论的那样。此处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可由设备800的处理器810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或通过硬件、或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处理器810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此外,处理器810和存储器820的组合可以形成适于实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处理部件850。
存储器820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网络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例如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设备、磁性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光学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移动存储器。虽然在设备800中只示出了一个存储器820,但在设备800中可以有若干物理上不同的存储器模块。处理器810可以是适合本地技术网络的任何类型,并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设备800可以具有多个处理器,例如在时间上从属于与主处理器同步的时钟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
一般而言,本公开的各种示例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施。某些方面可以在硬件中实施,而其他方面可以在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实施。尽管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方面被图示或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某些其他图形表示,但将理解到,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此处描述的块、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者其他计算设备或者其某些组合中实施。
本公开还提供了至少一种有形地存储在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包括在程序模块中的那些指令,其在目标真实或虚拟处理器上的设备中被执行,以执行上述参照图4或图6描述的方法或过程。一般来说,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在各种实施例中,程序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在程序模块之间进行组合或拆分。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设备或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存储介质和远程存储介质二者中。
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在被该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引起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明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部分在计算机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在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者相关数据可以由任意适当载体承载,以使得设备、装置或者处理器能够执行上文描述的各种处理和操作。载体的示例包括信号、计算机可读介质。
上述程序代码可以实现在机器可读介质上,该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之相关的程序的有形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前述任意合适的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详细示例包括具有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前述任意合适的组合。
另外,尽管操作以特定顺序被描绘,但这并不应该理解为要求此类操作以示出的特定顺序或以相继顺序完成,或者执行所有图示的操作以获取期望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会是有益的。同样地,尽管上述讨论包含了某些特定的实施细节,但这并不应解释为限制任何本公开的范围,而应解释为对可以特定于特定实施例的特征的描述。在分开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施例中组合实施。反之,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分开地在多个实施例中或在任意合适的子组合中实施。
尽管已经以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公开内容,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公开内容并不一定限于上文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文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是作为实现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而被公开的。
Claims (22)
1.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器并且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动作,所述动作包括:
分别基于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从网络设备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CSI;
基于所述第一CSI和历史第二CSI,确定特定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更新码本,所述历史第二CSI是由所述终端设备从一个或多个先前下行链路时隙中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获得的、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天线之间的子信道的CSI;
基于所述更新码本,量化所述第二CSI;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SRS和经量化的所述CS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确定所述更新码本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CSI,更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中的历史第一CSI,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包括所述历史第一CSI和所述历史第二CSI;
从经更新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来确定协方差矩阵;以及
基于所述协方差矩阵和公用码本来获得所述更新码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被初始化为空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确定所述更新码本包括:
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针对使用所述更新码本的指示;以及
响应于对所述指示的所述接收来确定所述更新码本。
5.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器并且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动作,所述动作包括:
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SRS和经量化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基于所述SRS,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相关联的第一下行链路CSI;
基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CSI和历史第二下行链路CSI,确定特定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更新码本,所述历史第二下行链路CSI是由所述网络设备从一个或多个先前上行链路时隙中的上行链路SRS获得的、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之间的子信道的下行链路CSI;以及
基于所述更新码本和所述经量化的CSI,确定与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相关联的第二下行链路CS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确定所述更新码本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CSI,更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中的历史第一下行链路CSI,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包括所述历史第一下行链路CSI和所述历史第二下行链路CSI;
从经更新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确定协方差矩阵;以及
基于所述协方差矩阵和公用码本,获得所述更新码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被初始化为空矩阵。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确定所述第一下行链路CSI包括:
通过测量所述SRS来获得所述第一下行链路CSI;以及
确定所述第一下行链路CSI与所述第一天线的所述关联。
9.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确定所述更新码本包括: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针对使用所述更新码本的指示;以及
响应于对所述指示的所述接收来确定所述更新码本。
10.一种在终端设备处实施的方法,包括:
分别基于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从网络设备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CSI;
基于所述第一CSI和历史第二CSI,确定特定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更新码本,所述历史第二CSI是由所述终端设备从一个或多个先前下行链路时隙中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获得的、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天线之间的子信道的CSI;
基于所述更新码本,量化所述第二CSI;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SRS和经量化的所述CSI。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更新码本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CSI,更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中的历史第一CSI,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包括所述历史第一CSI和所述历史第二CSI;
从经更新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确定协方差矩阵;以及
基于所述协方差矩阵和公用码本,获得所述更新码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被初始化为空矩阵。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更新码本包括: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针对使用所述更新码本的指示;以及
响应于对所述指示的所述接收来确定所述更新码本。
14.一种在网络设备处实施的方法,包括:
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SRS和经量化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基于所述SRS,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相关联的第一下行链路CSI;
基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CSI和历史第二下行链路CSI,确定特定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更新码本,所述历史第二下行链路CSI是由所述网络设备从一个或多个先前上行链路时隙中的上行链路SRS获得的、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之间的子信道的下行链路CSI;以及
基于所述更新码本和经量化的所述CSI,确定与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相关联的第二下行链路CSI。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更新码本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CSI,更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中的历史第一下行链路CSI,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包括所述历史第一下行链路CSI和所述历史第二下行链路CSI;
从经更新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确定协方差矩阵;以及
基于所述协方差矩阵和公用码本,获得所述更新码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矩阵被初始化为空矩阵。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一下行链路CSI包括:
通过测量所述SRS来获得所述第一下行链路CSI;以及
确定所述第一下行链路CSI与所述第一天线的所述关联。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更新码本包括: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针对使用所述更新码本的指示;以及
响应于对所述指示的所述接收而确定所述更新码本。
19.一种在终端设备处实施的装置,包括:
用于分别基于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从网络设备接收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确定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CSI的部件;
用于基于所述第一CSI和历史第二CSI来确定特定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更新码本的部件,所述历史第二CSI是由所述终端设备从一个或多个先前下行链路时隙中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获得的、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天线之间的子信道的CSI;
用于基于所述更新码本来量化所述第二CSI的部件;以及
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SRS和经量化的所述CSI的部件。
20.一种在网络设备处实施的装置,包括:
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SRS和经量化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部件;
用于基于所述SRS来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相关联的第一下行链路CSI的部件;
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CSI和历史第二下行链路CSI来确定特定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更新码本的部件,所述历史第二下行链路CSI是由所述网络设备从一个或多个先前上行链路时隙中的上行链路SRS获得的、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之间的子信道的下行链路CSI;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更新码本和经量化的所述CSI来确定与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相关联的第二下行链路CSI的部件。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当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当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8/103326 WO2020042107A1 (en) | 2018-08-30 | 2018-08-30 | Determination of downlin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massive mimo system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73580A CN112673580A (zh) | 2021-04-16 |
CN112673580B true CN112673580B (zh) | 2024-07-19 |
Family
ID=69642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7007.6A Active CN112673580B (zh) | 2018-08-30 | 2018-08-30 | 大规模mimo系统中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的确定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73580B (zh) |
WO (1) | WO202004210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48280A1 (en) * | 2020-06-08 | 2021-12-16 |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 Applying uplink channel information to determine data processing model deployed for downlink use |
EP4229896A4 (en) * | 2020-10-16 | 2024-06-26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ONITORING DATA PROCESSING MODEL FOR CHANNEL INFORMATION RETRIEVAL |
US20240089883A1 (en) * | 2021-03-29 | 2024-03-14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Signalling enabling timing advance exchange between user equipment and radio access network |
CN115483952A (zh) * | 2021-05-31 | 2022-12-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天线的信道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CN115514462A (zh) * | 2021-06-22 | 2022-1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N114268390B (zh) * | 2021-12-27 | 2024-08-27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Rsrp切换点确定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1670A (zh) * | 2005-10-27 | 2009-01-0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时分双工系统的线性预编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85433B2 (en) * | 2005-10-27 | 2013-02-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inear precoding for spatially correlated channels |
KR100913940B1 (ko) * | 2008-04-25 | 2009-08-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적응적으로 코드북을 변경하거나 업데이트하는 다중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 |
KR20090113168A (ko) * | 2008-04-25 | 2009-10-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코드워드 행렬의 인덱스를 피드백 하는 다중 안테나 전송 시스템 |
US20110026459A1 (en) * | 2009-07-28 | 2011-02-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osed-loop transformed codebook based antenna beamforming |
CN102056280B (zh) * | 2009-10-30 | 2013-09-04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 一种tdd lte系统的基站调度方法和装置 |
EP2522094B1 (en) * | 2010-01-08 | 2015-03-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eporting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CN102474389B (zh) * | 2010-01-13 | 2014-11-05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信道信息反馈及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
US10027395B2 (en) * | 2013-10-24 | 2018-07-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6685502A (zh) * | 2015-11-06 | 2017-05-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量化反馈方法及终端 |
WO2018118677A2 (en) * | 2016-12-20 | 2018-06-28 | Intel Corporation | Channel covariance matrix based on channel measurement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10168947B (zh) * | 2017-01-08 | 2021-08-27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
-
2018
- 2018-08-30 WO PCT/CN2018/103326 patent/WO202004210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8-30 CN CN201880097007.6A patent/CN11267358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1670A (zh) * | 2005-10-27 | 2009-01-0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时分双工系统的线性预编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73580A (zh) | 2021-04-16 |
WO2020042107A1 (en) | 2020-03-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136972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2673580B (zh) | 大规模mimo系统中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的确定 | |
CN110495207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和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 |
WO2021102917A1 (en) | Feedback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
US10148332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level beamforme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 | |
WO2021108940A1 (en)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 |
KR102147682B1 (ko) | 셀룰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력 통신을 위한 채널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 |
EP3614719A1 (en) |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 |
EP3794741A1 (en) | Adaptive downlink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u-mimo) precoding using uplink signal subspace tracking for active antenna systems (aas) | |
US20230093264A1 (en) |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 |
TWI762898B (zh) | 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技術 | |
WO2017198193A1 (en) | Adaptively grouped user equipment multicasting and beamforming | |
CN117044140A (zh) | 用于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0461823B2 (en) | Aperture constraint for new radio uplink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 |
CN114586435B (zh) |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
KR20220061907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상호성 보정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24034440A1 (en) |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access network node | |
US20220377747A1 (en) |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hannel quality measurement | |
WO2022150484A1 (en) | Methods of mapping multiple sd-fd bases per csi-rs port for type ii port selection codebook | |
US11923925B2 (en) | User selection for MU-MIMO communications | |
KR101625052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상태정보 전송 방법 | |
US20250226872A1 (en) | Precoder matrix indicator (pmi)-assisted user equipment (ue) spatial relationship establishment | |
WO202425047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s | |
WO2024216513A1 (en) | Joint transmission based on grouping of network devices | |
EP4470122A1 (en) | Precoder matrix indicator (pmi)-assisted user equipment (ue) spatial relationship establishme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