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22717A - 一种汽车及其座椅和通风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及其座椅和通风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22717A CN112622717A CN201910905892.2A CN201910905892A CN112622717A CN 112622717 A CN112622717 A CN 112622717A CN 201910905892 A CN201910905892 A CN 201910905892A CN 112622717 A CN112622717 A CN 1126227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 air
- ventilation
- temperature
- control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claims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618 wa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14 correla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82135 Poromitra oscita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8232 Yawn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65 cha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及其座椅和通风控制系统,该座椅的座部正面、靠背正面、靠背背面分别设有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第三通风孔;并且,该座椅包括通风组件,通风组件的进风口与空调后排风管连通、出风口位于座部内以及靠背内,以与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以及第三通风孔连通。如此,实现座椅通风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座椅的加热或者冷却,并且,通过设置第三通风孔实现了向后排乘客的吹风,使第三通风孔形成空调的后出风口,这样吹出的风更柔和舒适。该通风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座椅通风和空调通风的统一调控,并且,具有疲劳醒神功能、智能温控功能等,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便捷、个性化调节需求,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及其座椅和通风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座椅的通风结构不能实现对座椅的加热和冷却。并且,汽车的通风控制系统的不能满足用户的便捷调节需求。
有鉴于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汽车的座椅和通风控制系统,以满足用户对座椅的通风结构和通风控制系统的更高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座椅,该座椅能够通入冷风、热风、常温风等不同温度的风,从而在实现通风的同时能够改变座椅的温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用于该座椅的通风控制系统,该通风控制系统能够通过一个控制器对空调的通风和座椅的通风进行统一调节,满足用户的便捷调节需求,并且具有多种个性化功能,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座椅和上述通风控制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的座椅,其座部正面、靠背正面、靠背背面分别设有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第三通风孔,且设有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通风量调节部件,所述通风组件的进风口与汽车的空调后排风管连通,所述通风组件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座部内以及所述靠背内,以与所述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以及所述第三通风孔连通。
该座椅相比现有技术,在实现座椅通风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座椅的加热或者冷却,并且,通过设置第三通风孔实现了向后排乘客的吹风,使第三通风孔形成空调的后出风口,这样吹出的风更柔和舒适。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组件包括:
进风管,位于所述座部下方并连通所述空调后排风管的出风口;
分流管,连通所述进风管的出风口,并具有第一分管段和第二分管段,所述第一分管段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座部内;
配风箱,位于所述靠背内并连通所述第二分管段的出风口,且所述配风箱对应所述第二通风孔的区域设有第一出风口,对应所述第三通风孔的区域设有第二出风口。
所述通风量调节部件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出风口开度的第一风门,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开度的第二风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的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组件还包括接管,所述接管位于所述座部与所述靠背的连接处,所述配风箱通过所述接管与所述第二分管段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接管为能够沿前后方向弯曲的柔性管,以适应靠背的角度调节;所述进风管为能够沿前后方向伸缩的伸缩管,以适应座椅的前后位置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管包括多节管段,各节管段沿逆流方向依次外套;任两节相互套接的管段,位于内侧的管段的一端外周设有外环状凸缘,位于外侧的管段的一端内周设有内环状凸缘,所述外环状凸缘和所述内环状凸缘相互配合以限定两节管段的轴向相对位置;且所述外环状凸缘的外周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密封圈,以实现管段间的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座部内还设有多道相互连通的分流槽,所述第一分管段的出风口伸到任一所述分流槽内,所述分流槽的槽口朝上以与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座部的下方,且与所述座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分管段穿过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第二分管段的管壁上侧固定于所述靠背、管壁下侧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
本发明提供的通风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座椅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座椅温度传感器通信,以获取座椅的当前温度;所述控制器还与座椅的通风量调节部件通信,以根据座椅的当前温度和座椅的目标温度调节座椅的通风量;所述控制器还与汽车的空调控制单元通信,以根据座椅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调节空调的送风量和送风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控制系统还包括图像采集处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处理单元能够判断乘员位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图像采集处理单元通信,以获取乘员位置,并配置为,在接收到乘员位置后,仅向当前有乘员乘坐的座椅的通风量调节部件发送通风量调节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采集处理单元还能够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所述控制器接收疲劳信号,并配置为:在接收到疲劳信号后,控制主驾座椅的通风量调节部件调大主驾座椅朝向驾驶员的出风口开度,直到主驾座椅的当前温度达到预设的醒神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采集处理单元还能够判断当前驾驶员身份;所述通风控制系统还包括娱乐主机,所述娱乐主机预设有与驾驶员身份一一对应的惯用座椅温度;所述娱乐主机与所述图像采集处理单元通信,以根据当前驾驶员身份对应出其惯用座椅温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娱乐主机通信,以获取当前驾驶员的惯用座椅温度,并将其作为主驾座椅的目标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娱乐主机还预设有与座舱场景一一对应的空调送风温度、香薰气味、空调送风量;所述控制器接收当前座舱场景所对应的空调送风温度、香薰气味、空调送风量,以据此调节空调的送风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娱乐主机还预设有与驾驶模式一一对应的空调送风温度、香薰气味、空调送风量;所述控制器接收当前驾驶模式所对应的空调送风温度、空调送风气味、空调送风量,以据此控制空调的送风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控制系统还包括车内温度传感器、车外温度传感器和太阳辐射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三者通信,以一并根据当前车内温度、当前车外温度、当前太阳辐射强度调节座椅的通风量以及空调的送风量和送风温度。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包括通风控制系统和多个座椅,至少最前排的所述座椅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所述通风控制系统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通风控制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的座椅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2为图1的前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图3拆除靠背背板的视图;
图5为具体实施例中通风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例中座部的正面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例中座部的内部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例中进风管的剖视图;
图9为具体实施例中接管附近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通风控制系统的逻辑框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1空调后排风管
1座部,11座部骨架,12发泡座体,13坐垫,131分流槽,14通风垫,141第一通风孔;
2靠背,21靠背骨架,22发泡靠体,221第二通风孔,23靠背板,231第三通风孔,24靠背内腔;
3通风组件,31进风管,311外环状凸缘,312内环状凸缘,313密封圈,32分流管,321第一分管段,322第二分管段,33接管,34配风箱,341第一出风口,342第二出风口,35电机,36均流格栅,37卡箍;
4固定支架,41横杠,42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上下文的描述中,前后方向是指汽车的长度方向,车头侧为前侧,车尾侧为后侧;左右方向是指汽车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是指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下文的描述中,某部件的正面是指该部件与人体接触的表面,具体而言,座部的正面是指其上表面,靠背的正面是指其前表面,靠背的背面是指其后表面。
请参考图1至图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的座椅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左视图;图2为图1的前视图;图3为图1的后视图;图4为图3拆除靠背背板的视图;图5为具体实施例中通风组件的示意图;图6为具体实施例中座部的正面示意图;图7为具体实施例中座部的内部示意图;图8为具体实施例中进风管的剖视图;图9为具体实施例中接管附近的放大图。
该座椅包括座部1、靠背2以及通风组件3。
其中,座部1的正面设有第一通风孔141,图6中,设置了八个第一通风孔141,具体实施中,可以设置更多个,以保证座部1的正面能够实现大面积均匀通风。
其中,靠背2的正面设有第二通风孔221,图2中,设置了四个第二通风孔221,具体实施中,可以设置更多个,以保证靠背2的正面能够实现大面积均匀通风,并且,第二通风孔221可以设在靠背2的中部位置,还可以设在靠背2的顶部位置,比如头枕上。
其中,靠背2的背面设有第三通风孔231,图3中,各第三通风孔231呈方形矩阵形式布置,具体实施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布置。
其中,通风组件3包括通风量调节部件,以调节座椅的通风量,并且,通风组件3的的进风口与汽车的空调后排风管01连通,通风组件3的出风口位于座部1内和靠背2内,以与第一通风孔141、第二通风孔221以及第三通风孔231连通。
应用中,当空调开启后,一部分空气经空调后排风管01流入通风组件3,然后分为三路,一路经第一通风孔141吹向乘客的臀部,一路经第二通风孔221吹向乘客的背部和/或头部,一路经第三通风孔231吹向后排乘客。当空调送冷风时,座椅得以冷却,当空调送热风时,座椅得以加热
如此,实现座椅通风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座椅的加热或者冷却,并且,通过设置第三通风孔231实现了向后排乘客的吹风,使第三通风孔231形成空调的后出风口,取代了传统汽车中独立于座椅之外的空调的后出风口,这样吹出的风更柔和舒适,实现了无风感吹风。
具体的,通风组件3还包括进风管31、分流管32、接管33以及配风箱34。
其中,进风管31设在座部1下方,且进风管31连通空调后排风管01的出风口。具体实施中,空调后排风管01一般嵌固在车底板内。优选的,进风管31设置为能够沿前后方向伸缩的伸缩管,这样,不影响座椅的前后位置调节。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伸缩管包括多节管段,各节管段沿逆流方向依次外套。任两节相互套接的管段,位于内侧的管段的一端外周设有外环状凸缘311,位于外侧的管段的一端内周设有内环状凸缘312。当伸缩管伸长到极限长度时,各内环状凸缘312与对应的外环状凸缘311相互抵触,从而限定各管段的轴向相对位置,以规避过度拖拽造成管段脱开的风险。
并且,如图8所示,各外环状凸缘311的外周均设有环形槽,各环形槽内设有密封圈313,以此实现管段间的密封,防止伸缩管漏气影响座椅通风效果以及产生气流噪声。
其中,分流管32连通进风管31的出风口,且分流管32具有第一分管段321和第二分管段322。第一分管段321和第二分管段322的进风口集成在一起。第一分管段321的出风口位于座部1内,以向座部1送风。
其中,接管33连通第二分管段322的出风口。并且,接管33位于靠背2与座部1的连接处,且设置为能够沿前后方向弯曲的柔性管,这样,不影响座椅靠背2的角度调节。具体实施中,柔性管可以为橡胶波纹管,橡胶波纹管的两端设有连接用的卡箍37或者扎带。
其中,配风箱34位于靠背内腔24内并连在接管33的出风口。配风箱34的前侧面对应第二通风孔221的区域设有第一出风口341,配风箱34的后侧面对应第三通风孔231的区域设有第二出风口342。具体实施中,配风箱34的前侧面与靠背内腔24的前侧壁紧密贴合,配风箱34的后侧面形成凸台,第二出风口342设在该凸台上,靠背内腔24的后侧壁设有与该凸台适配的凹槽,凸台伸到该凹槽内,这样,可以防止自第一出风口341排出的气流与自第二出风口342排出的气流相互窜气。
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342处设有均流格栅36,均流格栅36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叶片,各叶片可以固定设置,也可以可转动设置以调节第二出风口342的出风角度。
具体的,通风组件3的通风量调节部件具体包括第一风门、第二风门以及电机35。
其中,第一风门用于调节第一出风口341的开度,从而调节流经第一出风口341的风量,第二风门用于调节第二出风口342的开度,从而调节流经第二出风口342的风量。
其中,电机35与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连接,用于驱动两者。图中,电机35固定在配风箱34的底部左侧。具体实施中,电机35可以驱动两风门转动以开启相应的出风口,也可以驱动两风门移动以开启相应的出风口。
具体的,座部1内还设有多道相互连通的分流槽131,第一分管段321的出风口伸到任一分流槽131内,分流槽131的槽口朝上并与对应的第一通风孔141连通。这样,经第一分管段321流出的空气流入各分流槽131内,然后经第一通风孔141流出。设置分流槽131,利于提升座部1通风的均匀性并利用加快座椅的加热或冷却速度。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座部1包括座部骨架11以及设在座部骨架11上方的发泡座体12,发泡座体12中部形成座槽,座槽内设置有坐垫13和通风垫14,通风垫14覆盖在坐垫13上方。分流槽131形成在坐垫13的上表面,第一通风孔141形成在通风垫14上。
图中,共设有四道分流槽131,其中三条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槽,一条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槽,该横槽与三条纵槽连通。图中,设置八个第一通风孔141,四个与位于最右侧的纵槽连通,另四个与位于最左侧的纵槽连通。
具体的,靠背2包括连在座部骨架上方的靠背骨架21、设在靠背骨架21前方的发泡靠体22以及设于靠背骨架21的靠背板23。其中,发泡靠体22的后侧设有凹槽部,靠背骨架21对应该凹槽部的后槽口的区域设有开口,靠背板23嵌装在该开口内,从而覆盖住该凹槽部的后槽口,使凹槽部和靠背板23共同围合形成靠背内腔24。第二通风孔221形成在发泡靠体22上,第三通风孔231形成在靠背板23上。
具体的,座椅还包括固定支架4。固定支架4固定在座部1的下方。固定支架4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杠41以及设在横杠41两端的弯折部42,弯折部42相对横杠41向上弯曲,弯折部42固定在座部骨架11上,横杠41与座部骨架1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第二分管段322穿过该容纳空间,并且,第二分管段322的管壁上侧固定在靠背骨架21上,第二分管段322的管壁下侧固定在固定支架4的横杠41上。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通风控制系统的逻辑框图。
该通风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座椅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与座椅温度传感器通信,以获取座椅的当前温度。控制器还与座椅的通风量调节部件(具体可以为上述电机35)通信,以根据座椅的当前温度和座椅的目标温度调节座椅的通风量。控制器还与汽车的空调控制单元通信,以根据座椅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调节空调的送风量和送风温度。
该通风控制系统能够通过一个控制器对座椅的通风和空调的通风进行统一调控,满足了用户的便捷调节需求。
进一步地,该通风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车内温度传感器、车外温度传感器和太阳辐射传感器,控制器与三者通信,以根据当前车内温度、当前车外温度和当前太阳辐射强度调节座椅的通风量以及空调的送风量和送风温度。
进一步地,通风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图像采集处理单元,该图像采集处理单元能够判断乘员位置。控制器与图像采集处理单元通信,以获取乘员位置,并配置为,在接收到乘员位置后,仅向当前有乘员乘坐的座椅的通风量调节部件发送通风量调节指令。由此,使通风控制系统具有智能风量调节功能,这样能够有效节约能耗。
具体的,图像采集处理单元通过摄像头采集座舱图像,然后通过数据线(具体可以为LVDS线)将图像传输给图像算法处理器,图像算法处理器判断出乘员位置。
进一步地,控制器内预设有醒神温度,并且图像采集处理单元还能够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控制器接收疲劳信号,并配置为:在接收到疲劳信号后,使主驾座椅的通风量调节部件调大主驾座椅朝向驾驶员的出风口开度,直到主驾座椅的当前座椅温度达到预设的醒神温度。由此,使通风控制系统具有疲劳醒神功能,这样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和驾驶安全性。
具体的,图像采集处理单元通过摄像头采集驾驶员人脸图像,然后通过数据线(具体可以为LVDS线)将图像传输给图像算法处理器,图像算法处理器通过分析闭眼频率、打哈欠等行为,判断输出驾驶员是否疲劳。
具体的,当控制器判断主驾座椅的当前座椅温度达到预设的醒神温度后,可以持续预设时间后再将主驾座椅朝向驾驶员的出风口恢复到预设开度,也可以直到疲劳信号终止时再将主驾座椅朝向驾驶员的出风口恢复到预设开度。这样,可以使醒神效果更显著。
具体的,可以设置多个座椅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座椅不同区域的温度,比如可以设置两个,一个检测靠背2的温度,另一个检测座部1的温度。
进一步地,图像采集处理单元还能够判断当前驾驶员身份。并且,通风控制系统还包括娱乐主机,娱乐主机预设有与驾驶员身份一一对应的惯用座椅温度。娱乐主机与图像采集处理单元通信,以根据当前驾驶员身份对应出其惯用座椅温度。控制器与娱乐主机通信,以获取当前驾驶员的惯用座椅温度,并将其作为座椅的目标温度。由此,使通风控制系统具有智能温控功能,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温控效率,提升驾驶体验。
具体的,图像采集处理单元通过摄像头采集驾驶员人脸图像,然后通过数据线(具体可以为LVDS线)将图像传输给图像算法处理器,图像算法处理器与预存的驾驶员人脸图像库比对,识别当前驾驶员的身份。
进一步地,娱乐主机还预设有与座舱场景一一对应的空调送风温度、香薰气味、空调送风量。控制器接收当前座舱场景所对应的空调送风温度、香薰气味、空调送风量,以据此调节空调的送风参数。由此,使通风控制系统具有座舱场景关联功能,这样能够有效提升驾驶体验。
具体的,娱乐主机内可以预设飙车场景、影院场景、K歌场景等,并且,娱乐主机可以设置手动输入设备或者语音输入设备,用户手动输入选择或者语音选择座舱场景
进一步地,娱乐主机还预设有与驾驶模式一一对应的空调送风温度、香薰气味、空调送风量;所述控制器接收当前驾驶模式所对应的空调送风温度、空调送风气味、空调送风量,以据此控制空调的送风参数。由此,使通风控制系统具有驾驶模式关联功能,这样能够有效提升驾驶体验。
具体的,娱乐主机内可以预设经济模式、正常模式、运动模式等多种驾驶模式,用户可以通过手动输入选择或者语音选择驾驶模式。
综上,该通风控制系统具有智能风量调节功能、疲劳醒神功能、智能温控功能、座舱场景关联功能以及驾驶模式关联功能等,充分满足了用户的便捷、个性化调节需求,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结构的通风控制系统,并且,该汽车的座椅中,至少最前排的座椅为上述结构的座椅。当然,具体实施中,中排座椅、后排座椅也可以设置为上述结构的座椅。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汽车及其座椅和通风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汽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座部正面、靠背正面、靠背背面分别设有第一通风孔(141)、第二通风孔(221)、第三通风孔(231),所述座椅包括通风组件(3),所述通风组件(3)包括通风量调节部件,所述通风组件(3)的进风口与汽车的空调后排风管(01)连通,所述通风组件(3)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座部(1)内以及所述靠背(2)内,以与所述第一通风孔(141)、所述第二通风孔(221)以及所述第三通风孔(23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3)还包括:
进风管(31),位于所述座部(1)下方并连通所述空调后排风管(01)的出风口;
分流管(32),连通所述进风管(31)的出风口,并具有第一分管段(321)和第二分管段(322),所述第一分管段(321)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座部(1)内;
配风箱(34),位于所述靠背(2)内并连通所述第二分管段(322)的出风口,且所述配风箱(34)对应所述第二通风孔(221)的区域设有第一出风口(341),对应所述第三通风孔(231)的区域设有第二出风口(342);
所述通风量调节部件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出风口(341)开度的第一风门、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342)开度的第二风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的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3)还包括接管(33),所述接管(33)位于所述座部(1)与所述靠背(2)的连接处,所述配风箱(34)通过所述接管(33)与所述第二分管段(322)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接管(33)为能够沿前后方向弯曲的柔性管,以适应所述靠背(2)的角度调节;所述进风管(31)为能够沿前后方向伸缩的伸缩管,以适应座椅的前后位置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包括多节管段,各节管段沿逆流方向依次外套;任两节相互套接的管段,位于内侧的管段的一端外周设有外环状凸缘(311),位于外侧的管段的一端内周设有内环状凸缘(312),所述外环状凸缘(311)和所述内环状凸缘(312)相互配合以限定两节管段的轴向相对位置;且所述外环状凸缘(311)的外周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密封圈(313),以实现管段间的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1)内还设有多道相互连通的分流槽(131),所述第一分管段(321)的出风口伸到任一所述分流槽(131)内,所述分流槽(131)的槽口朝上以与所述第一通风孔(14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固定支架(4),所述固定支架(4)固定在所述座部(1)的下方,且与所述座部(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分管段(322)穿过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第二分管段(322)的管壁上侧固定于所述靠背(2)、管壁下侧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4)。
7.一种汽车的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座椅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座椅温度传感器通信,以获取座椅的当前温度;所述控制器还与座椅的通风量调节部件通信,以根据座椅的当前温度和座椅的目标温度调节座椅的通风量;所述控制器还与汽车的空调控制单元通信,以根据座椅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调节空调的送风量和送风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控制系统还包括图像采集处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处理单元能够判断乘员位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图像采集处理单元通信,以获取乘员位置,并配置为,在接收到乘员位置后,仅向当前有乘员乘坐的座椅的通风量调节部件发送通风量调节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处理单元还能够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所述控制器接收疲劳信号,并配置为:在接收到疲劳信号后,控制主驾座椅的通风量调节部件调大主驾座椅朝向驾驶员的出风口开度,直到主驾座椅的当前温度达到预设的醒神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处理单元还能够判断当前驾驶员身份;所述通风控制系统还包括娱乐主机,所述娱乐主机预设有与驾驶员身份一一对应的惯用座椅温度;所述娱乐主机与所述图像采集处理单元通信,以根据当前驾驶员身份对应出其惯用座椅温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娱乐主机通信,以获取当前驾驶员的惯用座椅温度,并将其作为主驾座椅的目标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娱乐主机还预设有与座舱场景一一对应的空调送风温度、香薰气味、空调送风量;所述控制器接收当前座舱场景所对应的空调送风温度、香薰气味、空调送风量,以据此调节空调的送风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娱乐主机还预设有与驾驶模式一一对应的空调送风温度、香薰气味、空调送风量;所述控制器接收当前驾驶模式所对应的空调送风温度、空调送风气味、空调送风量,以据此控制空调的送风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控制系统还包括车内温度传感器、车外温度传感器和太阳辐射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三者通信,以一并根据当前车内温度、当前车外温度、当前太阳辐射强度调节座椅的通风量以及空调的送风量和送风温度。
14.一种汽车,包括通风控制系统和多个座椅,其特征在于,至少最前排的所述座椅为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所述通风控制系统为权利要求7-13任一项所述的通风控制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05892.2A CN112622717A (zh) | 2019-09-24 | 2019-09-24 | 一种汽车及其座椅和通风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05892.2A CN112622717A (zh) | 2019-09-24 | 2019-09-24 | 一种汽车及其座椅和通风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22717A true CN112622717A (zh) | 2021-04-09 |
Family
ID=75283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05892.2A Pending CN112622717A (zh) | 2019-09-24 | 2019-09-24 | 一种汽车及其座椅和通风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22717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325510B2 (en) * | 2016-09-01 | 2022-05-10 | Tachi-S Co., Ltd. | Vehicle seat equipped with air conditioning function |
CN115230546A (zh) * | 2022-08-03 | 2022-10-25 | 惠州市唐群座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乘员体感温度的座椅通风智能调节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78369B1 (en) * | 1999-08-03 | 2002-11-12 | Denso Corporation | Seat air conditioner having mechanism following passenger seat |
US20060130490A1 (en) * | 2004-12-20 | 2006-06-22 | Dusko Petrovski | Control system for thermal module vehicle |
JP2007186152A (ja) * | 2006-01-16 | 2007-07-26 | Denso Corp |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
US20090229785A1 (en) * | 2008-03-13 | 2009-09-17 | Prasad Shripad Kadle | Individual HVAC climate control seats |
KR101509407B1 (ko) * | 2014-11-12 | 2015-04-07 | 한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적응형 냉난방 좌석 시스템 |
CN106926664A (zh) * | 2017-03-07 | 2017-07-07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空调的调节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 |
CN107428221A (zh) * | 2015-04-02 | 2017-12-01 | 株式会社电装 | 车辆用座椅空调单元 |
CN207106098U (zh) * | 2017-07-04 | 2018-03-16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空调风量控制系统 |
CN207328211U (zh) * | 2017-09-26 | 2018-05-08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 |
CN108302711A (zh) * | 2018-01-02 | 2018-07-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CN108437752A (zh) * | 2018-03-27 | 2018-08-24 |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车载气味生成装置及其应用 |
CN109435879A (zh) * | 2018-08-21 | 2019-03-08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场景的车内环境调控系统及场景调控方法 |
CN109466271A (zh) * | 2017-09-08 | 2019-03-1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芳香供给装置 |
CN109489124A (zh) * | 2018-12-13 | 2019-03-19 | 王冠红 | 体验空调、体验机和场景运动系统 |
CN109910551A (zh) * | 2019-04-13 | 2019-06-21 | 佛吉亚好帮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空调智能操控方法 |
-
2019
- 2019-09-24 CN CN201910905892.2A patent/CN11262271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78369B1 (en) * | 1999-08-03 | 2002-11-12 | Denso Corporation | Seat air conditioner having mechanism following passenger seat |
US20060130490A1 (en) * | 2004-12-20 | 2006-06-22 | Dusko Petrovski | Control system for thermal module vehicle |
JP2007186152A (ja) * | 2006-01-16 | 2007-07-26 | Denso Corp |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
US20090229785A1 (en) * | 2008-03-13 | 2009-09-17 | Prasad Shripad Kadle | Individual HVAC climate control seats |
KR101509407B1 (ko) * | 2014-11-12 | 2015-04-07 | 한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적응형 냉난방 좌석 시스템 |
CN107428221A (zh) * | 2015-04-02 | 2017-12-01 | 株式会社电装 | 车辆用座椅空调单元 |
CN106926664A (zh) * | 2017-03-07 | 2017-07-07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空调的调节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 |
CN207106098U (zh) * | 2017-07-04 | 2018-03-16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空调风量控制系统 |
CN109466271A (zh) * | 2017-09-08 | 2019-03-1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芳香供给装置 |
CN207328211U (zh) * | 2017-09-26 | 2018-05-08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 |
CN108302711A (zh) * | 2018-01-02 | 2018-07-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CN108437752A (zh) * | 2018-03-27 | 2018-08-24 |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车载气味生成装置及其应用 |
CN109435879A (zh) * | 2018-08-21 | 2019-03-08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场景的车内环境调控系统及场景调控方法 |
CN109489124A (zh) * | 2018-12-13 | 2019-03-19 | 王冠红 | 体验空调、体验机和场景运动系统 |
CN109910551A (zh) * | 2019-04-13 | 2019-06-21 | 佛吉亚好帮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空调智能操控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325510B2 (en) * | 2016-09-01 | 2022-05-10 | Tachi-S Co., Ltd. | Vehicle seat equipped with air conditioning function |
CN115230546A (zh) * | 2022-08-03 | 2022-10-25 | 惠州市唐群座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乘员体感温度的座椅通风智能调节方法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73561B2 (en) | Seat device operatively connected to HVAC apparatus | |
US9597945B2 (en) | Automotive HVAC system with suction surfaces to control local airflow | |
US7467823B2 (en) | Vehicle seat | |
US10005337B2 (en) |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s for seating assemblies | |
KR101309188B1 (ko) | 차량용 시트 공조장치 | |
CN103182972B (zh) | 用于车辆座椅的空气流管理系统 | |
US10279650B2 (en) | Adaptive vehicle climat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
US20130299128A1 (en) | Air-conditioned seat for a cabin of a vehicle | |
CN204674418U (zh) | 一种具有加热、通风、按摩、磁疗功能的汽车座套 | |
CN112622717A (zh) | 一种汽车及其座椅和通风控制系统 | |
KR101946520B1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GB2579548A (en) | A vehicle cabin | |
CN114683982A (zh) | 用于车辆的座椅以及车辆 | |
KR20100007431A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시트 냉난방장치 | |
US11052727B2 (en) |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device | |
CN207809127U (zh) | 车辆座椅温度的调节系统及车辆 | |
CN112124163B (zh) | 座椅温度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汽车 | |
JP2019084976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US11529843B2 (en) | Rear seat climate control | |
KR101251137B1 (ko) | 차량 시트의 냉난방장치 | |
KR20160139839A (ko) | 냉온풍 기능이 구비된 차량용 시트 | |
KR20160139841A (ko) | 냉온풍 기능이 구비된 차량용 시트 | |
US20250222741A1 (en) | Holistic seat climate system | |
KR20100030740A (ko) | 차량용 시트공조장치 | |
RU211223U1 (ru) | Вентилятор отопителя салона автомобил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