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4714A - 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34714A CN112234714A CN202011120795.1A CN202011120795A CN112234714A CN 112234714 A CN112234714 A CN 112234714A CN 202011120795 A CN202011120795 A CN 202011120795A CN 112234714 A CN112234714 A CN 1122347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sage
-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recovery
- difficu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8000013101 initial tes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3102 re-tes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33 cooperative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2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involving the use of Internet protoco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6—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和系统。该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的初测报文信息并进行解析;将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当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控制通讯自动斩断并生成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将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发送给运维端;以自动斩断的时间为起始时间,计算斩断时长,当斩断时长超过预设的恢复时长,控制通讯自动恢复并生成恢复提醒信息;将恢复提醒信息发送给运维端。本发明具有提高故障处理的速度以及减少人力物力的耗费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即为用以完成变电站信息传输过程的技术系统的总称。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的数量大规模的增加,同时无人值班智能变电站的数量也大规模的增加。现有的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在长时间连续运行,会因为异常网络报文造成网络堵塞造成通讯系统死机、通讯中断、程序死循环之类的暂时故障。大多数此类故障,只需要对通讯系统进行通讯的斩断和恢复便可解决。当无人值班智能变电站的通讯系统出现故障时,运维人员常常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开车奔赴现场完成简单的通讯的斩断和恢复工作,既影响故障处理的速度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电网的稳定运行。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故障处理的速度低以及耗费人力物力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故障处理的速度以及减少人力物力的耗费,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和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的初测报文信息并进行解析;
将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
当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控制所述通讯自动斩断并生成异常报文提醒信息;
将所述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发送给运维端;
以所述自动斩断的时间为起始时间,计算斩断时长,当斩断时长超过预设的恢复时长,控制所述通讯自动恢复并生成恢复提醒信息;
将所述恢复提醒信息发送给所述运维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的初测报文信息并解析,然后将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当二者无法匹配时,说明变电站通讯系统出现故障,此时控制通讯自动斩断并生成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将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发送至运维端从而运维人员能够得知故障的出现,然后在通讯斩断预设的恢复时长后,控制通讯自动恢复并生成恢复提醒信息,最后将恢复提醒信息发送给运维端,从而无需运维人员花费很长的时间开车奔赴现场完成简单的通讯的斩断和恢复工作,通过上述方法能够自动得知变电站通讯系统出现故障并能够予以解决,并且运维人员也能够通过运维端得知故障出现的情况,从而该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提高了故障处理的速度以及减少了人力物力的耗费。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将所述初测报文标记为异常报文;
将所述异常报文与异常报文数据库内的历史异常报文相匹配;
当所述异常报文与异常报文数据库内的历史异常报文无法匹配时,所述以所述自动斩断的时间为起始时间,计算斩断时间,当斩断时间到达预设的恢复时间,控制所述通讯自动恢复并生成恢复提醒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通讯自动恢复后的复测报文信息并解析;
将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
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能够匹配时,将所述复测报文信息关联的异常报文存入异常报文数据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说明变电站通讯系统不处于正常状态,于是此时将初测报文信息标记为异常报文。当该异常报文与异常报文数据库内的历史异常报文无法匹配时,说明该异常报文的出现为以前未出现过的异常情况,于是在控制通讯自动恢复之后,再次获取通讯自动恢复后的复测报文信息并解析,然后将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能够匹配时,说明该异常报文的出现通过通讯的自动斩断和恢复便能够自动恢复正常状态,此时将该异常报文存入异常报文数据库内,当再次出现同样的异常报文时,只需执行通讯的自动斩断和恢复即可,无需再次检测通讯的自动斩断和恢复后该异常报文是否能够恢复正常,提高了故障处理速度。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预设的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生成疑难故障提醒信息;
将所述疑难故障提醒信息发送给所述运维端、以便运维人员奔赴现场解决疑难故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预设的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说明该异常报文所代表的异常通过通讯的自动斩断和恢复无法恢复正常,故此时需要运维人员及时处理故障,此时生成疑难故障提醒信息,然后将疑难故障提醒信息发送给运维端,从而运维人员能够及时得知疑难故障的出现,及时奔赴现场解决故障。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预设的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将该复测报文信息标记为疑难报文;
将所述疑难报文与所述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进行匹配;
当所述疑难报文与所述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相匹配时,将所述历史疑难报文相关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发送给运维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预设的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说明该异常报文所代表的异常通过通讯的自动斩断和恢复无法恢复正常,此时将该复测报文信息标记为疑难报文,然后将该疑难报文与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进行匹配,看以前是否有出现过同样的故障,当疑难报文与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相匹配时,将历史疑难报文相关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发送给运维端,从而运维端能够方便的通过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查看以前解决同样的疑难故障所采取的解决方案,进而能够较为快速的解决该疑难故障,提高了疑难故障的解决效率。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疑难报文与所述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无法匹配时,发送用于提醒运维人员输入疑难故障解决方案的提醒信息至运维端;
接收运维端录入的与该疑难报文对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
将所述疑难报文与运维端录入的与该疑难报文对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关联后一并存入疑难报文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该疑难报文与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无法匹配时,说明该疑难状况以前从未发生过,此时发送用于提醒运维人员输入疑难故障解决方案的提醒信息至运维端,当运维人员解决了该疑难故障后,通过该提醒信息运维人员能够得知应该录入自己解决此次疑难故障的具体方案,然后接收运维端录入的与该疑难报文对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最后将疑难报文与运维端录入的与该疑难报文对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关联后一并存入疑难报文库,当再次出现相同的疑难故障后,便可得知该故障对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从而利于运维人员提高疑难故障的解决效率。
可选的,所述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的初测报文信息并进行解析的步骤,包括:
从交换机镜像端口获取初测报文信息;
过滤掉初测报文信息内无内容的TCP 协议的控制报文,无内容的TCP 协议的控制报文包括:ACK 确认报文、FIN 结束报文、RES复位报文、SYN 同步报文;
从初测报文信息中提取以下信息:源IP 地址、目的IP 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源Mac 地址、目的Mac 地址、长度、内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先从交换机镜像端口获取初测报文信息,然后过滤掉初测报文信息内无内容的TCP 协议的控制报文,最后从初测报文信息中提取以下信息:源IP 地址、目的IP 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源Mac 地址、目的Mac 地址、长度、内容,便能实现初测报文信息的获取以及解析,从而初测报文信息的获取以及解析较为方便。
可选的,所述将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中报文规则的制定的步骤,包括:
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正常运行时接入网络的网络设备;
获取每个网络设备通信使用的网络协议,相同的协议需获取一次;
参考各自协议的制定标准,根据协议的端口、地址、长度、内容特征,为每个协议制定一种或多种报文规则;
增加常见协议的报文规则,增加的协议是设备间进行路由发现时所需的通用网络协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正常运行时接入网络的网络设备,然后获取每个网络设备通信使用的网络协议,相同的协议需获取一次,然后参考各自协议的制定标准,根据协议的端口、地址、长度、内容特征,为每个协议制定一种或多种报文规则,最后增加常见协议的报文规则,增加的协议是设备间进行路由发现时所需的通用网络协议,便能制定出变电站通讯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报文规则,从而当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不匹配时,便可得知该变电站通讯系统出现了故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的初测报文信息并进行解析;
匹配模块,用于将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
控制模块,用于当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控制所述通讯自动斩断并生成异常报文提醒信息;
异常提醒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发送给所述运维端;
计算模块,用于以所述自动斩断的时间为起始时间,计算斩断时间,当斩断时间到达预设的恢复时间,控制所述通讯自动恢复并生成恢复提醒信息;
恢复提醒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恢复提醒信息发送给所述运维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模块能够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的初测报文信息并解析,然后匹配模块将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当二者无法匹配时,说明变电站通讯系统出现故障,此时控制模块控制通讯自动斩断并生成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异常提醒发送模块将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发送至运维端从而运维人员能够得知故障的出现,然后计算模块以所述自动斩断的时间为起始时间,计算斩断时间,当斩断时间到达预设的恢复时间,控制通讯自动恢复并生成恢复提醒信息,最后恢复提醒发送模块将恢复提醒信息发送给运维端,从而无需运维人员花费很长的时间开车奔赴现场完成简单的通讯的斩断和恢复工作,通过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能够自动得知变电站通讯系统出现故障并能够予以解决,并且运维人员也能够通过运维端得知故障出现的情况,从而该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提高了故障处理的速度以及减少了人力物力的耗费。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该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提高了故障处理的速度以及减少了人力物力的耗费;
2.运维人员能够及时得知疑难故障的出现,及时奔赴现场解决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其中另一实施例的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其中另一实施例的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其中另一实施例的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其中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发明其中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其中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匹配模块;2、获取模块;21、获取子模块;22、过滤子模块;23、提取子模块;3、控制模块;4、异常提醒发送模块;5、计算模块;6、恢复提醒发送模块;7、标记模块;8、二次获取模块;9、二次匹配模块;10、存储模块;11、生成模块;12、疑难信息发送模块;13、接收模块;14、设备获取模块;15、协议获取模块;16、规则制定模块;17、协议增加模块;18、计算机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所涉及到的实施环境,该实施环境包括运维端、变电站通讯系统端和服务器。运维端为运维人员所使用的用于进行操作的终端,终端包括台式计算机、移动终端和可穿戴终端,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穿戴终端包括智能手表等。服务器为工业服务器,工业服务器是工业应用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商用服务器和工控机演变而来。相比工控机,工业服务器除了具有更高的处理能力、传输速率和功能扩展能力,还有更好的可靠性、可管理性和安全性,能够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将其软硬件资源提供给所支持的网络客户端共享,也能为客户端提供数据库管理、网络通讯等服务。
变电站通讯系统端为变电站通讯系统所包括的联网设备,例如一次设备以及二次设备等。一次设备为直接参与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电气设备。一次设备通常包括能量转化设备、开关设备、载流导体、互感器以及电抗器和避雷器等。二次设备对电气一次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测、控制和保护的辅助性电气设备,例如各种电气仪表,继电器,自动控制设备,信号及控制电缆等。二次设备不直接参与电能的生产和分配过程,但对保证主体设备的正常、有序地工作和发摔其运行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次设备主要用于高电压、强电流回路,二次设备则用在低电压、小电流回路。但一次设备中的小容量用电设备也多为低电压。有些设备类别一次和二次都有,例如熔断器、负荷开关、母线、电缆等,名字相同,原理也相近,但实物结构大有差异。部分低压设备与高压设备属于同一类别,在电路中的作用基本相同,但名字不同,如低压断路器叫自动开关,隔离开关也叫闸刀开关。至于常见的低压胶盖开关、钢壳开关、转换开关、接触器等,都属于负荷开关这一类别,只是某些开关增多了一些功能。例如有的转换开关可以切换电源、接触器便于远方和自动控制等。
运维端、变电站通讯系统端和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参照图1,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的初测报文信息并进行解析。
其中,报文是网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即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报文包含了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信息,其长短很不一致,长度不限且可变。解析报文就是把特定格式的文件数据解析成自己想要的结果方便进行处理。换句话说,报文是一组预先约定好的字符串排列组合,不知道结构和解密规则的人看到的就是一组没有意义的数据,但是按照事先约定的内容来进行阅读和解密就可以获得传输的内容,报文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保密,更多的是优化网络数据传输,根据约定好的内容,使用一些代号和数字来传达想传递的意思,节约网络带宽,提升传输速度。常见的报文有中国银联制定的8583报文,各大银行与银联进行信息传输都遵循这个报文,定义了64个域(每个域相当于一个房间,放一个数据比如价格,姓名),支持扩展到128个域,每个域存放特定的约定内容和格式(可以网上搜到),各个行业也有自己定义的报文,很多企业之间也可以互相约定报文,按照报文来组建字符串,接收方按照规则来解析f字符串就可以获得传递过来的信息了,报文分为报文头和报文主体,报文头是一串16进制的数据,将其换算成2进制就可以知道哪些对应的域有数据哪些没有数据了,0代表没有,1代表有,例如一串报文头为7B35......那么解析则为:01111011 0011 1001后面省略,则表示2345域有数据,6没有,78有,9,10域没有,以此类推。然后根据这些去查看约定好的文档里面看每个域的数据长度和内容进行截取然后放入对象即可。
初测报文信息可通过端口镜像功能获取,端口镜像功能通过在交换机或路由器上,将一个或多个源端口的数据流量转发到某一个指定端口来实现对网络的监听,指定端口称之为“镜像端口”或“目的端口”,在不严重影响源端口正常吞吐流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镜像端口对网络的流量进行监控分析。在企业中用镜像功能,可以很好地对企业内部的网络数据进行监控管理,在网络出故障的时候,可以快速地定位故障。
S2、将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
报文规则为变电站通讯系统为正常运行状态时变电站通讯系统产生的报文所遵循的规则。
S3、当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控制通讯自动斩断并生成异常报文提醒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讯的自动斩断可通过控制变电站通讯系统的电源总开关来实现,电源总开关控制整个变电站通讯系统的供电,当电源总开关断开时,整个变电站通讯系统未接通电源,从而整个变电站通讯系统没有通讯,通讯被斩断。电源总开关采用远程遥控开关,当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说明此时变电站通讯系统处于异常状态,此时远程控制电源总开关断开以使整个变电站通讯系统断电,变电站的通讯系统便被自动斩断。
其中,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包括报文ID、报文异常码、报文捕获时间、异常检测结果、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信息。
S4、将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发送给运维端。
运维端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环等。运维人员通过运维端能够及时得知变电站通讯系统的异常发生情况。
S5、以自动斩断的时间为起始时间,计算斩断时长,当斩断时长超过预设的恢复时长,控制通讯自动恢复并生成恢复提醒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斩断时间通过定时器实现,当定时器定时到预设的时间后,便能生成脉冲信号,服务器接收到定时器发送的脉冲信号之后,在进行通讯的自动恢复控制。
通讯的自动恢复可通过控制变电站通讯系统的电源总开关来实现,电源总开关控制整个变电站通讯系统的供电,当电源总开关闭合时,整个变电站通讯系统接通电源,从而整个变电站通讯系统连通通讯,通讯被恢复。电源总开关采用远程遥控开关,当服务器接收到定时器发送的脉冲信号之后,说明通讯的斩断时长已经到预设时长,此时远程控制电源总开关闭合以使整个变电站通讯系统通电,变电站的通讯系统便被自动恢复。
S6、将恢复提醒信息发送给运维端。
其中,恢复提醒信息包括恢复时间、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信息。
使用时,首先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的初测报文信息并解析,然后将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当二者无法匹配时,说明变电站通讯系统出现故障,此时控制通讯自动斩断并生成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将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发送至运维端从而运维人员能够得知故障的出现,然后在通讯斩断预设的恢复时长后,控制通讯自动恢复并生成恢复提醒信息,最后将恢复提醒信息发送给运维端,从而无需运维人员花费很长的时间开车奔赴现场完成简单的通讯的斩断和恢复工作,通过上述方法能够自动得知变电站通讯系统出现故障并能够予以解决,并且运维人员也能够通过运维端得知故障出现的情况,从而该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提高了故障处理的速度以及减少了人力物力的耗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2,步骤S1、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的初测报文信息并进行解析,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从交换机镜像端口获取初测报文信息。
其中,端口镜像功能通过在交换机或路由器上,将一个或多个源端口的数据流量转发到某一个指定端口来实现对网络的监听,指定端口称之为“镜像端口”或“目的端口”,在不严重影响源端口正常吞吐流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镜像端口对网络的流量进行监控分析。故通过交换机的镜像端口能够获取初测报文信息。
S102、过滤掉初测报文信息内无内容的TCP 协议的控制报文,无内容的TCP 协议的控制报文包括:ACK 确认报文、FIN 结束报文、RES复位报文、SYN 同步报文。
S103、从初测报文信息中提取以下信息:源IP 地址、目的IP 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源Mac 地址、目的Mac地址、长度、内容。
只需先从交换机镜像端口获取初测报文信息,然后过滤掉初测报文信息内无内容的TCP 协议的控制报文,最后从初测报文信息中提取以下信息:源IP 地址、目的IP 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源Mac 地址、目的Mac 地址、长度、内容,便能实现初测报文信息的获取以及解析,从而初测报文信息的获取以及解析较为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3,S2、将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中报文规则的制定的步骤,包括:
S201、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正常运行时接入网络的网络设备。
其中,网络设备包括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一次设备为直接参与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电气设备。二次设备对电气一次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测、控制和保护的辅助性电气设备。
S202、获取每个网络设备通信使用的网络协议,相同的协议需获取一次。
即遍历每个网络设备的所有网络协议,对于任意一个协议,如果规则集合中不存在该协议的规则,则在规则集合中增加该协议的规则。某个协议根据不同类型的报文可以的产生多个规则(如为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制定不同的规则)。每条规则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端口、地址、报文长度、报文内容。如果协议的某个方面无法提取特征,则该方面的特征为null,如Mac 层协议的报文不具备端口号,则端口的特征为null。其中,端口是指报文具有特定源或目的端口;地址是指广播类协议的报文目的地址在特定的范围内;报文长度是指报文内容具有固定长度或长度在某个范围内;报文内容是指报文内容中某些字段的取值是固定的,这些字段为该类报文的特征。
S203、参考各自协议的制定标准,根据协议的端口、地址、长度、内容特征,为每个协议制定一种或多种报文规则。
S204、增加常见协议的报文规则,增加的协议是设备间进行路由发现时所需的通用网络协议。
其中,规则集合中增加以下常见协议的规则:ARP(Address Resolution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网络管理协议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ICMP(InternetControlMessage Protocol)Internet 控制信息协议。这些协议是设备间通信在进行路由时所需的协议。
使用时先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正常运行时接入网络的网络设备,然后获取每个网络设备通信使用的网络协议,相同的协议需获取一次,然后参考各自协议的制定标准,根据协议的端口、地址、长度、内容特征,为每个协议制定一种或多种报文规则,最后增加常见协议的报文规则,增加的协议是设备间进行路由发现时所需的通用网络协议,便能制定出变电站通讯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报文规则,从而当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不匹配时,便可得知该变电站通讯系统出现了故障。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7、当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将初测报文标记为异常报文。
当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说明此时变电站通讯系统不处于正常状态,从而说明该报文为异常报文,故此时将初测报文标记为异常报文。
S8、将异常报文与异常报文数据库内的历史异常报文相匹配。
其中,异常报文数据库储存有历史出现过的异常报文。
当异常报文与异常报文数据库内的历史异常报文无法匹配时,说明该异常报文历史并未出现过,此时步骤S5、以自动斩断的时间为起始时间,计算斩断时间,当斩断时间到达预设的恢复时间,控制通讯自动恢复并生成恢复提醒信息之后,还包括:
S9、获取通讯自动恢复后的复测报文信息并解析。
复测报文信息的获取和解析的方式与初测报文信息和解析的方式相同,获取通过端口镜像功能获取,端口镜像功能通过在交换机或路由器上,将一个或多个源端口的数据流量转发到某一个指定端口来实现对网络的监听,指定端口称之为“镜像端口”或“目的端口”,在不严重影响源端口正常吞吐流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镜像端口对网络的流量进行监控分析。在企业中用镜像功能,可以很好地对企业内部的网络数据进行监控管理,在网络出故障的时候,可以快速地定位故障。
S10、将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
其中,复测报文信息为通讯自动斩断以及恢复后再次获取到的报文信息,将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便可得知通讯自动斩断以及恢复后有故障的变电站通讯系统有无恢复正常。
S11、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能够匹配时,将复测报文信息关联的异常报文存入异常报文数据库内。
其中,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能够匹配时,说明造成该异常报文的故障情况在通讯自动斩断以及恢复后便能得以解决,此时将复测报文信息关联的异常报文存入异常报文数据库内,当再次出现该异常报文时,只需将通讯自动斩断及恢复即可,无需在通讯自动斩断及恢复以后再次进行复测。
在实际使用时,当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说明变电站通讯系统不处于正常状态,于是此时将初测报文信息标记为异常报文。当该异常报文与异常报文数据库内的历史异常报文无法匹配时,说明该异常报文的出现为以前未出现过的异常情况,于是在控制通讯自动恢复之后,再次获取通讯自动恢复后的复测报文信息并解析,然后将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能够匹配时,说明该异常报文的出现通过通讯的自动斩断和恢复便能够自动恢复正常状态,此时将该异常报文存入异常报文数据库内,当再次出现同样的异常报文时,只需执行通讯的自动斩断和恢复即可,无需再次检测通讯的自动斩断和恢复后该异常报文是否能够恢复正常,提高了故障处理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5,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2、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预设的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生成疑难故障提醒信息。
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预设的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说明造成该异常报文的故障情况在通讯自动斩断以及恢复后仍然无法解决,需要运维人员解决,此时生成疑难故障提醒消息。
S13、将疑难故障提醒信息发送给运维端、以便运维人员奔赴现场解决疑难故障。
运维人员通过运维端接收到疑难故障提醒消息后,便可及时得知出现了无法通过通讯自动斩断以及恢复解决的问题,此时运维人员能够及时奔赴现场解决故障。
在一个实施例中,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4、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预设的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将该复测报文信息标记为疑难报文。
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预设的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说明造成该异常报文的故障情况在通讯自动斩断以及恢复后仍然无法解决,此时将该复测报文信息标记为疑难报文。
S15、将疑难报文与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进行匹配。
通过此方案,能够得知以前是否出现过同样的疑难报文。
S16、当疑难报文与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相匹配时,将历史疑难报文相关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发送给运维端。
其中,当疑难报文与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相匹配时,说明以前出现过同样的疑难报文,从而说明此次与历史记录中产生疑难报文的情况可能相同。对于曾经出现过的疑难报文,当时的运维人员当初在解决时存在解决方案,此时将历史疑难报文相关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发送给运维端,从而此次的运维人员能够通过运维端查看以前解决同样的疑难故障所采取的解决方案,进而能够较为快速的解决该疑难故障,提高了疑难故障的解决效率。
在实际使用时,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预设的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说明该异常报文所代表的异常通过通讯的自动斩断和恢复无法恢复正常,此时将该复测报文信息标记为疑难报文,然后将该疑难报文与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进行匹配,看以前是否有出现过同样的故障,当疑难报文与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相匹配时,将历史疑难报文相关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发送给运维端,从而运维端能够方便的通过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查看以前解决同样的疑难故障所采取的解决方案,进而能够较为快速的解决该疑难故障,提高了疑难故障的解决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7、当疑难报文与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无法匹配时,发送用于提醒运维人员输入疑难故障解决方案的提醒信息至运维端。
其中,当疑难报文与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无法匹配时,说明此次出现的疑难报文历史中未出现过,疑难报文库内并没有相关的存档,于是发送用于提醒运维人员输入疑难故障解决方案的提醒信息至运维端,此次运维人员解决造成该疑难报文的故障后,运维人员能够通过运维端记得及时录入自己的解决方案,以便下次出现同样的故障时能够便于维修。
S18、接收运维端录入的与该疑难报文对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
其中,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即为运维人员解决造成该疑难报文的故障所采用的方案信息。
S19、将疑难报文与运维端录入的与该疑难报文对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关联后一并存入疑难报文库。
其中,由于疑难报文与运维端录入的与该疑难报文对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进行了关联,所以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造成该疑难报文的故障后,便可得知该故障对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从而利于运维人员提高疑难故障的解决效率。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参照图6,该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一一对应,该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包括获取模块2、匹配模块1、控制模块3、异常提醒发送模块4、计算模块5以及恢复提醒发送模块6。
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的初测报文信息并进行解析。
匹配模块1,用于将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
控制模块3,用于当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控制通讯自动斩断并生成异常报文提醒信息。
异常提醒发送模块4,用于将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发送给运维端。
计算模块5,用于以自动斩断的时间为起始时间,计算斩断时间,当斩断时间到达预设的恢复时间,控制通讯自动恢复并生成恢复提醒信息。
恢复提醒发送模块6,用于将恢复提醒信息发送给运维端。
获取模块2能够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的初测报文信息并解析,然后匹配模块1将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当二者无法匹配时,说明变电站通讯系统出现故障,此时控制模块3控制通讯自动斩断并生成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异常提醒发送模块4将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发送至运维端从而运维人员能够得知故障的出现,然后计算模块5以自动斩断的时间为起始时间,计算斩断时间,当斩断时间到达预设的恢复时间,控制通讯自动恢复并生成恢复提醒信息,最后恢复提醒发送模块6将恢复提醒信息发送给运维端,从而无需运维人员花费很长的时间开车奔赴现场完成简单的通讯的斩断和恢复工作,通过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能够自动得知变电站通讯系统出现故障并能够予以解决,并且运维人员也能够通过运维端得知故障出现的情况,从而该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提高了故障处理的速度以及减少了人力物力的耗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7,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还包括标记模块7、二次获取模块8、二次匹配模块9以及存储模块10。
标记模块7,用于当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将初测报文标记为异常报文。
匹配模块1,还用于将异常报文与异常报文数据库内的历史异常报文相匹配。
二次获取模块8,用于获取通讯自动恢复后的复测报文信息并解析。
二次匹配模块9,用于将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
存储模块10,用于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能够匹配时,将复测报文信息关联的异常报文存入异常报文数据库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还包括生成模块11和疑难信息发送模块12。
生成模块11,用于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预设的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生成疑难故障提醒信息。
疑难信息发送模块12,用于将疑难故障提醒信息发送给运维端、以便运维人员奔赴现场解决疑难故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标记模块7,还用于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预设的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将该复测报文信息标记为疑难报文。
二次匹配模块9,还用于将疑难报文与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进行匹配。
疑难信息发送模块12,还用于当疑难报文与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相匹配时,将历史疑难报文相关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发送给运维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8,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还包括接收模块13。
疑难信息发送模块12,还用于当疑难报文与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无法匹配时,发送用于提醒运维人员输入疑难故障解决方案的提醒信息至运维端。
接收模块13,用于接收运维端录入的与该疑难报文对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
存储模块10,还用于将疑难报文与运维端录入的与该疑难报文对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关联后一并存入疑难报文库。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9,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获取模块2包括获取子模块21、过滤子模块22和提取子模块23。
获取子模块21,用于从交换机镜像端口获取初测报文信息。
过滤子模块22,用于过滤掉初测报文信息内无内容的TCP 协议的控制报文,无内容的TCP 协议的控制报文包括:ACK 确认报文、FIN 结束报文、RES复位报文、SYN 同步报文。
提取子模块23,用于从初测报文信息中提取以下信息:源IP 地址、目的IP 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源Mac 地址、目的Mac 地址、长度、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0,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还包括设备获取模块14、协议获取模块15、规则制定模块16和协议增加模块17。
设备获取模块14,用于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正常运行时接入网络的网络设备。
协议获取模块15,用于获取每个网络设备通信使用的网络协议,相同的协议需获取一次。
规则制定模块16,用于参考各自协议的制定标准,根据协议的端口、地址、长度、内容特征,为每个协议制定一种或多种报文规则。
协议增加模块17,用于增加常见协议的报文规则,增加的协议是设备间进行路由发现时所需的通用网络协议。
上述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18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18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参照图11,本申请实施例又公开一种计算机设备18。
该计算机设备18为服务器,其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的步骤。
同时该计算机设备18还包括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18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18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18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报文规则等信息。该计算机设备18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再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的初测报文信息并进行解析;
将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
当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控制所述通讯自动斩断并生成异常报文提醒信息;
将所述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发送给运维端;
以所述自动斩断的时间为起始时间,计算斩断时长,当斩断时长超过预设的恢复时长,控制所述通讯自动恢复并生成恢复提醒信息;
将所述恢复提醒信息发送给所述运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将所述初测报文标记为异常报文;
将所述异常报文与异常报文数据库内的历史异常报文相匹配;
当所述异常报文与异常报文数据库内的历史异常报文无法匹配时,所述以所述自动斩断的时间为起始时间,计算斩断时间,当斩断时间到达预设的恢复时间,控制所述通讯自动恢复并生成恢复提醒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通讯自动恢复后的复测报文信息并解析;
将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
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能够匹配时,将所述复测报文信息关联的异常报文存入异常报文数据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预设的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生成疑难故障提醒信息;
将所述疑难故障提醒信息发送给所述运维端、以便运维人员奔赴现场解决疑难故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解析后的复测报文信息与预设的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将该复测报文信息标记为疑难报文;
将所述疑难报文与所述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进行匹配;
当所述疑难报文与所述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相匹配时,将所述历史疑难报文相关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发送给运维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疑难报文与所述疑难报文库内的历史疑难报文无法匹配时,发送用于提醒运维人员输入疑难故障解决方案的提醒信息至运维端;
接收运维端录入的与该疑难报文对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
将所述疑难报文与运维端录入的与该疑难报文对应的疑难故障解决方案信息关联后一并存入疑难报文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的初测报文信息并进行解析的步骤,包括:
从交换机镜像端口获取初测报文信息;
过滤掉初测报文信息内无内容的TCP 协议的控制报文,无内容的TCP 协议的控制报文包括:ACK 确认报文、FIN 结束报文、RES复位报文、SYN 同步报文;
从初测报文信息中提取以下信息:源IP 地址、目的IP 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源Mac 地址、目的Mac 地址、长度、内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中报文规则的制定的步骤,包括:
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正常运行时接入网络的网络设备;
获取每个网络设备通信使用的网络协议,相同的协议需获取一次;
参考各自协议的制定标准,根据协议的端口、地址、长度、内容特征,为每个协议制定一种或多种报文规则;
增加常见协议的报文规则,增加的协议是设备间进行路由发现时所需的通用网络协议。
8.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变电站通讯系统的初测报文信息并进行解析;
匹配模块,用于将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进行匹配;
控制模块,用于当解析后的初测报文信息与报文规则无法匹配时,控制所述通讯自动斩断并生成异常报文提醒信息;
异常提醒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异常报文提醒信息发送给所述运维端;
计算模块,用于以所述自动斩断的时间为起始时间,计算斩断时间,当斩断时间到达预设的恢复时间,控制所述通讯自动恢复并生成恢复提醒信息;
恢复提醒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恢复提醒信息发送给所述运维端。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120795.1A CN112234714B (zh) | 2020-10-20 | 2020-10-20 | 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120795.1A CN112234714B (zh) | 2020-10-20 | 2020-10-20 | 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34714A true CN112234714A (zh) | 2021-01-15 |
CN112234714B CN112234714B (zh) | 2024-05-14 |
Family
ID=74118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120795.1A Active CN112234714B (zh) | 2020-10-20 | 2020-10-20 | 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3471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69867A (zh) * | 2021-02-05 | 2021-05-07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针对变电站仿真设备的安全评估方法 |
CN115077605A (zh) * | 2022-06-06 | 2022-09-20 | 昂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智能变电站管理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38980A (zh) * | 2011-11-30 | 2013-06-05 | 海尔集团公司 | 设备故障反馈系统及方法 |
CN104579818A (zh) * | 2014-12-01 | 2015-04-29 | 国家电网公司 | 智能变电站网络异常报文检测方法 |
WO2019174454A1 (zh) * | 2018-03-13 | 2019-09-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链路恢复方法及装置、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CN110365534A (zh) * | 2019-07-15 | 2019-10-22 | 福建省万维新能源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 |
CN111413491A (zh) * | 2020-04-11 | 2020-07-14 | 深圳市资通科技有限公司 | 充油设备绝缘老化评估平台 |
-
2020
- 2020-10-20 CN CN202011120795.1A patent/CN11223471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38980A (zh) * | 2011-11-30 | 2013-06-05 | 海尔集团公司 | 设备故障反馈系统及方法 |
CN104579818A (zh) * | 2014-12-01 | 2015-04-29 | 国家电网公司 | 智能变电站网络异常报文检测方法 |
WO2019174454A1 (zh) * | 2018-03-13 | 2019-09-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链路恢复方法及装置、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CN110365534A (zh) * | 2019-07-15 | 2019-10-22 | 福建省万维新能源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 |
CN111413491A (zh) * | 2020-04-11 | 2020-07-14 | 深圳市资通科技有限公司 | 充油设备绝缘老化评估平台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69867A (zh) * | 2021-02-05 | 2021-05-07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针对变电站仿真设备的安全评估方法 |
CN115077605A (zh) * | 2022-06-06 | 2022-09-20 | 昂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智能变电站管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34714B (zh) | 2024-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40344559A1 (en) | Transformer 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automatic recognition method | |
US10338111B2 (en) | Method of monitoring operation of an electric power system and monitoring system | |
KR101082522B1 (ko) | 전력정보 제공용 다기능 게이트웨이 시스템 | |
US10645167B2 (en) | Distributed setting of network security devices from power system IED settings files | |
CN112234714A (zh) | 一种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自动斩断及恢复方法和系统 | |
US11050234B2 (en) | Integration of primary protection relays for electric power delivery systems | |
KR101492579B1 (ko) | 변전소 자동화를 위한 iec 61850 데이타 변환방법 | |
CN103872640A (zh) | 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单元离线故障快速自愈控制方法 | |
CN104503405B (zh) | 基于scada系统的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3507691A (zh) | 一种基于配电网跨区服务的信息推送系统和方法 | |
CN113225342B (zh) | 一种通信异常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40098003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traffic monitoring | |
US10338544B2 (en) | Communication configuration analysis in process control systems | |
CN110855003A (zh) | 一种主站自适应配置召唤与比对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1931012A (zh) | 一种基于故障管理子系统的数据模型自适应方法和装置 | |
CN114079322B (zh) | 断路器数据管理方法及智能电网系统 | |
CN111313550A (zh) | 一种环网柜配电自动化改造装置及控制方法 | |
EP4254704A1 (en) | Method of monitoring operation of an electric power system and monitoring system | |
CN105652119A (zh) | 故障信息的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3435690B (zh) | 一种基于保护信息深度挖掘的线路强送辅助决策方法 | |
CN204256508U (zh) | 一种基于scada系统的监控系统 | |
CN211579695U (zh) | 电力监控系统 | |
CN208874357U (zh) | 一种可监控配电网选线装置的监控主站 | |
CN114422621B (zh) |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站控层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3224851B (zh) | 一种配电终端状态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