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1743557B - 放射线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射线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3557B
CN111743557B CN202010210563.9A CN202010210563A CN111743557B CN 111743557 B CN111743557 B CN 111743557B CN 202010210563 A CN202010210563 A CN 202010210563A CN 111743557 B CN111743557 B CN 111743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imaging apparatus
recess
radiation imaging
rear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05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43557A (zh
Inventor
近藤弘人
铃木正隆
竹内敦史
江川陆
须和英智
樱木七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743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3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43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3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2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particular type of detector
    • A61B6/4233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particular type of detector using matrix det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283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a detector unit being housed in a casset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0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the apparatus being movable or portable, e.g. handheld or mounted on a trolle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20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 G01T1/2018Scintillation-photodiode combin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42/00Obtaining record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Visualisation of such records by using optical means
    • G03B42/02Obtaining record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Visualisation of such records by using optical means using X-rays
    • G03B42/04Holders for X-ray fil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放射线成像装置。在放射线成像装置中,在形成外壳的框体的多个侧表面当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中形成了第一凹进部分。此外,在后表面壳体的后表面的作为相对于边界与第一凹进部分相对的区域的周边区域中形成了第二凹进部分,所述边界是后表面和包括第一凹进部分的外壳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表面之间的边界。

Description

放射线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便携式放射线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已经广泛使用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半导体传感器来获得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成像装置(采用DR:数字放射线照相)。要求这种成像装置具有便携性和高可操作性,因此现在正在减小尺寸、厚度和重量。因此,近年,大量的无线型成像装置已被广泛使用。
同时,作为便携性的要求,不仅重量轻而且还稳定和舒适地保持成像装置也是重要的。在日本专利No.6080900中,公开了一种包括具有凹进部分的壳体的成像装置。在日本专利No.5979839中,公开了一种X射线成像装置,其中在形成壳体的两个壳体部件之间的接合部分中限定凹痕。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射线成像装置,包括:放射线检测器,被布置为将透射通过对象的放射线转换成电信号;以及外壳,被布置为包围放射线检测器,所述外壳具有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并包括放射线进入的入射表面、与入射表面相反的后表面以及位于入射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多个侧表面,其中在多个侧表面当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中形成第一凹进部分,并在后表面的作为相对于边界与第一凹进部分相对的区域的周边区域中形成第二凹进部分,所述边界是后表面和包括第一凹进部分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之间的边界。
通过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A是用于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放射线成像装置的透视图。
图1B是用于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放射线成像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用于图示沿着图1B的线I-I截取的放射线成像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用于图示从后表面侧看过去的本发明的放射线成像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图示沿着图3的线J-J截取的放射线成像装置的截面图。
图5A是用于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放射线成像装置的透视图。
图5B是用于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放射线成像装置的透视图。
图6是用于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放射线成像装置的截面图。
图7是用于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放射线成像装置的侧表面部分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重要的是不仅要考虑舒适地保持便携式放射线成像装置,而且还要考虑容易提起便携式放射线成像装置。在无线型成像装置中,包括可更换电池的模型具有这样的问题,即,在放射线进入的入射表面(或与入射表面相反的后表面)放在诸如桌子或台子之类的平坦表面上、使得在安装或移除电池时入射表面侧(或后表面)朝下的情况下,难以提起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操作者可以在将成像装置放在平坦表面上的状态下平稳地执行提起成像装置的操作。
现在将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描述第一实施例。
图1A和图1B是用于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放射线成像装置(下文中称为“成像装置”)100的外观的视图。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XYZ坐标系与其它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对应。
图1A是用于图示从放射线R进入的放射线入射表面(下文中称为“入射表面”)一侧看过去的成像装置100的图。成像装置100包括被布置为包围放射线检测器(下文中称为“检测器”)5的外壳101。外壳101包括框体110、放射线透射板(下文中称为“透射板”)120和后表面壳体130。框体110形成多个侧表面。透射板120包括入射表面,并且结合到框体110。后表面壳体130包括与入射表面相反的后表面,并且结合到框体110。检测器5的有效像素区域51由虚线矩形示出。在所示的XYZ坐标系中,放射线R的入射方向被定义为Z轴,并且将与Z轴正交并定义透射板120的入射表面的两个相互正交的轴定义为X轴和Y轴。
图1B是用于图示从后表面侧看过去的成像装置100的视图。在框体110的一个侧表面的预定位置和后表面壳体130的预定位置分别形成有使得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电波透射窗111、131。电源盖14被布置为维持后表面壳体130的表面的平坦性。
图2是用于图示在沿着图1B的线I-I截取的横截面中的成像装置100的示意性配置的图。与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其它附图也是如此)。
在外壳101的内部层叠有闪烁体层4,并且设置有检测器(也可以被称为“传感器”)5。闪烁体层4将透射通过对象(要被检查的对象)的放射线R转换成光。检测器5被布置为将由闪烁体层4发射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图像信号)。检测器5隔着放射线屏蔽构件6被安装到传感器保持板7。作为闪烁体层4的材料,常常使用GOS(Gd2O2S)或CsI。检测器5由玻璃基板形成。因而,检测器5在受到强烈冲击或负载或者发生位移时破裂。因此,在检测器5的入射表面侧,布置有被布置为吸收冲击的冲击吸收构件8。作为冲击吸收构件8,选择放射线透射率高的材料,以便在尽可能地防止衰减的同时,将透射通过对象的放射线R引导到闪烁体层4。放射线屏蔽部件6具有保护例如电子基板10b和10c免于受到透射通过对象和检测器5的放射线R的功能。此外,放射线屏蔽构件6具有防止透射通过成像装置100并被例如成像装置100后面的壁散射的放射线R反弹并再次进入闪烁体层4和检测器5的功能。因此,作为放射线屏蔽构件6,采用诸如Mo、W、Pb、Al、Cu、SUS和硫酸钡之类的材料。
在传感器保持板7的后表面壳体130侧的表面上,放置有电子基板10a(图3中所示)、电子基板10b和10c、通信模块基板10d以及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11。电子基板10a和10b被配置为通过布线(也可以被称为“柔性印刷电路”)9读取由检测器5转换的电信号。电子基板10c被配置为基于读取的电信号生成放射线图像数据。由电子基板10c生成的放射线图像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基板10d和天线11被发送到显示系统(未示出),并被显示为放射线图像。在此,描述了执行无线通信连接的示例,但是也可以执行有线通信连接。另外,当执行无线通信连接时,可以主要使用2.4GHz频带或5GHz频带。通过这样的通信方法,将成像的放射线图像数据传送到例如PC或平板计算机,以便由操作者检查。
在执行无线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当外壳101由基于金属的材料制成时,无线电波被中断。因此,无线电波透射窗111和131布置在外壳101中。考虑到无线放射特点,天线11布置在靠近无线电波透射窗111和131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处。另外,可以将无线电波透射窗111和131集成为跨外壳101的相邻的侧表面延伸。
图3是用于图示在从图1B中所示的成像装置100移除后表面壳体130的状态下从成像装置100的后表面侧看过去的其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成像装置100是无线类型的,因此包括安装在其中并被配置为驱动装置的电源12。电源12是可再充电的,因此采用二次电池,诸如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电容器。电源12可以具有使得操作者能够在不移除后表面壳体130的情况下直接访问电源12并且容易地安装和移除电源12的布置结构。框体110上布置有接口17(例如,电源开关)以及用于与外部单元通信或用于供电的外部接口18。
图4是用于图示图3中所示的电源12的安装结构的示例的图。
电源12装配在电源保持器13中,并且电源盖14安装到电源保持器13。电源12以这种方式被保持。
接下来,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成像装置。图5A和图5B是用于图示另一个成像装置200的外观的视图。
图5A是用于图示从入射表面侧看过去的成像装置200的视图。成像装置200包括包围检测器5的外壳201,检测器5被布置为将透射通过对象的放射线R转换成电信号。虚线矩形图示了被外壳201包围的检测器5的有效像素区域51。外壳201具有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并且包括框体210、透射板220和后表面壳体230。框体210形成多个侧表面211至214。透射板220包括放射线R进入的入射表面,并且接合到框体210。后表面壳体230包括与入射表面相反的后表面,并且接合到框体210。
要求成像装置200的外壳201由重量轻且强度高的材料制成。因此,例如,可以采用CFRP、铝合金或镁合金。要求对于透射板220选择对进入透射板220的辐射R具有令人满意的透射率的材料。当采用诸如铝合金或镁合金之类的金属材料作为外壳201的材料时,优选的是对于透射板220采用具有高刚性和高放射线透射率的材料,例如CFRP。
在形成框体210的多个侧表面211至214中的一个侧表面211中形成有第一凹进部分15。在从放射线R的入射方向看过去的平面图中,第一凹进部分15位于包含通过检测器5的有效像素区域51的中心位置50并沿着X轴和Y轴中的Y轴延伸的线(线52-1)上的位置的区域中,其中X轴和Y轴是彼此正交的两个轴并且定义透射板220的入射表面。
图5B是用于图示从成像装置200的后表面侧看过去的成像装置200的视图。与图1B的无线电波透射窗111和131对应的无线电波透射窗231(未示出侧表面上的窗)分别形成在后表面壳体230的预定位置和框体210的一个侧表面的预定位置中。
在后表面壳体230中、在后表面的作为相对于边界240与第一凹进部分15相对的区域的周边区域中形成第二凹进部分16,边界240是后表面和包括第一凹进部分15的侧表面211之间的边界。在从放射线R的入射方向看过去的平面图中,第二凹进部分16和第一凹进部分15形成在包含通过成像装置200的重心位置241并沿着X轴和Y轴中的Y轴延伸的线(线242-1)上的位置的区域中,其中X轴和Y轴是彼此正交的两个轴并且定义透射板220的入射表面。在此,在图5B中,成像装置200的重心位置241在XY平面中与图5A所示的检测器5的有效像素区域51中的中心位置50基本在相同的位置,但是可以在不同的位置。
第一凹进部分15被形成为允许操作者在成像装置200被放置在平坦表面上的状态(透射板220或者后表面壳体230被放置在平坦表面上的状态)下容易地用他/她的手指保持并提起成像装置200。另外,第二凹进部分16均被构造为在搬运成像装置200时用作被抓握的部分(手指接收部分)。当确保大得足以接收手指的深度时,可以确保稳定的便携性。
在成像装置200中,考虑到用手指保持第一凹进部分15和第二凹进部分16,第一凹进部分15和第二凹进部分16在相对于框体210的侧表面211与后表面壳体230之间的边界240彼此相邻的位置处形成。利用这种布置,即使在将后表面壳体230放在平坦表面上的状态下,操作者也通过使用第一凹进部分15来提起成像装置200的至少一侧,并且在将他/她的放在第一凹进部分15上的手展开之后立即到达在后表面中形成的第二凹进部分16。以这种方式,操作者可以抓握成像装置200。当甚至可以用手指保持第二凹进部分16中的一个时,可以稳定地提起和搬运成像装置200,从而能够平稳地执行提起然后搬运放在平坦表面上的成像装置200的操作。
而且,考虑到成像装置200的稳定搬运,可以在包含线242-1上的位置的区域中形成第二凹进部分16和第一凹进部分15。
另外,图5A和图5B是其中在作为形成框体210的多个侧表面211至214的一部分的侧表面211中形成第一凹进部分15的示例的图示。但是,还可以在侧表面212中形成另一个第一凹进部分15,以便与第二凹进部分16匹配。
而且,可以在形成框体210的多个侧表面211至214中的每个侧表面中形成第一凹进部分15。在这种情况下,在包含图5A所示的线52-1上的位置和线52-2上的位置的区域、或包含图5B所示的线242-1上的位置和线242-2上的位置的区域中形成第一凹进部分15。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后表面壳体230的周边区域中形成四个第二凹进部分16,以便分别与第一凹进部分15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包含线242-1上的位置和线242-2上的位置的区域中形成第二凹进部分16,使得每对中的第二凹进部分16彼此相对。
另外,考虑到用手指尖保持并提起成像装置,第一凹进部分15可以是深度等于或大于1mm的凹进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当用手指保持成像装置时,操作者感到较少的疼痛,并且还可以平稳地执行提起操作。但是,当不可避免地减小第一凹进部分15的深度时,可以通过改变凹进部分的边缘形状或表面纹理来改善第一凹进部分15。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描述第二实施例。在下文中,省略与第一实施例共同的事项的描述,并描述不同的事项。
图6是用于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300的示意性构造的视图。
成像装置300包括包围检测器5的外壳301,检测器5被布置为将透射通过对象的放射线R转换成电信号。外壳301具有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并且包括框体310、透射板320和后表面壳体330。框体310形成多个侧表面。透射板320包括放射线R进入的入射表面,并且接合到框体310。后表面壳体330形成与入射表面相反的后表面,并且接合到框体310。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外壳301内,设置了闪烁体层4、检测器5、放射线屏蔽构件6、传感器保持板7、冲击吸收构件8、布线9、电子基板10a(未示出)、电子基板10b和10c、通信模块基板10d、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11以及接口17(例如电源开关)。
在作为形成框体310的多个侧表面的一部分的侧表面311中形成第一凹进部分15。在与侧表面311相反的侧表面312上,倾斜区域3121被形成为向后表面壳体330侧倾斜。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了当将后表面壳体330放置在平坦表面上时通过把手指放在在一个位置形成的第一凹进部分15上来保持和提起成像装置的操作。但是,当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这个操作时,执行绕着与倾斜区域3121对应的部分的边缘转动成像装置的转动操作。在成像装置300具有大的重量的情况下,当执行转动操作时,由于在与第一凹进部分15相反的侧表面312上形成了倾斜区域3121,因此整个成像装置300容易倾斜。因此,可以更平稳地执行提起然后搬运成像装置300的操作。
为了在框体310上形成倾斜区域3121,内置的检测器5与倾斜区域3121之间的间隙是重要的。连接到用于读取信号的电子基板10a和用于驱动信号的电子基板10b的布线9安装在具有矩形形状的检测器5的至少两侧。在未安装布线9的检测器5的一侧,布置有显示系统、接口17(例如,电源开关)和用于与外部单元通信或用于供电的外部接口18,该显示系统被配置为显示成像装置300的状态。因此,作为成像装置300的内部结构,其上安装有柔性板的检测器5的一侧在成像装置300的厚度方向上提供更大的空间,并且优选的是,倾斜区域3121形成在检测器5的其上安装有柔性板的一侧。另外,操作者常常在提起接口部分的同时操作成像装置。因此,当倾斜区域3121形成在安装有连接到检测器5的布线9的一侧时,可操作性更好。即,期望与包括第一凹进部分15的侧表面311相反的侧表面312是这样的侧表面:该侧表面被布置为将布线9夹在检测器5与该侧表面之间。
另外,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凹进部分16形成在外壳301的后表面壳体330中相对于后表面和包括第一凹进部分15的侧表面311之间的边界340与第一凹进部分15相对的区域中。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描述第三实施例。在下文中,省略了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共同的事项的描述,并且描述不同的事项。
在第一实施例中,线51(5)、52-1和52-2显示在透射板220的表面上。因此,操作者可以在视觉上识别有效像素区域51。无线型成像装置不仅在一般的放射线成像室中而且还在病房巡诊期间以及在紧急治疗现场经常使用。在此类情形下,在许多情况下,成像装置在对象下方滑动,并且执行与放射线源(未示出)的对准。在成像装置在对象下方滑动的状态下,不能在视觉上识别有效像素区域51的中心位置50。因此,当可以用手指触摸成像装置的外形来识别中心位置50时,容易进行对准。在第三实施例中,提供了考虑到这一点而给出的成像装置。
图7是用于图示从放射线R进入的入射表面侧看过去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400的视图。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200类似,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400包括图2至图4所示的上述部件。外壳401包括框体410、透射板420和后表面壳体430。框体410形成多个侧表面(在图7中仅示出了侧表面411)。透射板420包括入射表面,并且接合到框体410。后表面壳体430包括与入射表面相反的后表面,并且接合到框体410。
在框体410的侧表面411中形成第一凹进部分15和无线电波透射窗111。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第一凹进部分15形成在包含线52-1上的位置的区域中。
在第一凹进部分15的内部,凹进结构部分151形成为向第一凹进部分15的外侧延伸。每个凹进结构部分151具有凹进形状,并且被布置为示出检测器5的有效像素区域51中的中心位置50。凹进结构部分151形成在检测器线52-1上的位置处。当操作者将他/她的手指插入第一凹进部分15中并且将他/她的手指放在凹进结构部分151上时,操作者可以识别在检测器5的有效像素区域51中在X轴的方向上的中心位置50。
另外,如图7中的虚线所指示的,在第一凹进部分15内部,可以形成突出结构部分152以延伸到第一凹进部分15的内侧。每个突出结构部分152具有突出形状,并且被布置为示出检测器5的有效像素区域51中的中心位置50。
在第三实施例中,描述在包含检测线52-1上的位置的区域中形成第一凹进部分15、并且在第一凹进部分15的内部形成凹进结构部分151或突出结构部分152的示例。但是,第一凹进部分15可以形成在包含检测器线52-2上的位置的区域中,并且凹进结构部分151或突出结构部分152可以形成在第一凹进部分15内部。在这种情况下,当操作者将他/她的手指插入第一凹进部分15中并且将他/她的手指放在凹进结构部分151或突出结构部分152上时,操作者可以识别出检测器5的有效像素区域51中在Y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50。另外,由于在第一凹进部分15内部形成凹进结构部分151或突出结构部分152,因此操作者无需增大成像装置400的尺寸即可识别检测器5的有效像素区域51中的中心位置50。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0)

1.一种放射线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射线检测器,被布置为将透射通过对象的放射线转换成电信号;以及
外壳,被布置为包围放射线检测器,并包括放射线进入的入射表面、与所述入射表面相反的后表面以及位于所述入射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之间的多个侧表面,
其中,在所述多个侧表面当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中形成了第一凹进部分,并在所述后表面中形成了第二凹进部分,第二凹进部分不延伸到所述入射表面,
其中,第一凹进部分和第二凹进部分具有预定的位置关系,使得所述后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侧表面之间的边界位于其间,
其中,所述预定的位置关系的特征在于第一凹进部分和第二凹进部分能够被一只手的手指抓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成像装置,其中,在与所述至少一个侧表面相反的侧表面上,倾斜区域被形成为向所述后表面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成像装置,其中,在所述相反的侧表面上,布置有连接到放射线检测器的布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成像装置,其中,在所述多个侧表面之中的每一个侧表面中形成与第一凹进部分类似的凹进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成像装置,其中,在从放射线的入射方向看过去的平面图中,在包含通过放射线检测器的有效像素区域中的中心位置并且沿着彼此正交并定义所述入射表面的两个轴之中的至少一个轴延伸的线上的位置的区域中形成第一凹进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成像装置,其中,在第一凹进部分的内部,形成有被布置为示出放射线检测器的有效像素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结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射线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结构部分是具有凹进形状的凹进结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射线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结构部分是具有突出形状的突出结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成像装置,其中,第一凹进部分是深度等于或大于1mm的凹进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成像装置,其中,在从放射线的入射方向看过去的平面图中,在包含通过放射线成像装置的重心位置并且沿着彼此正交并定义所述入射表面的两个轴中的至少一个轴延伸的线上的位置的区域中形成第一凹进部分和第二凹进部分。
CN202010210563.9A 2019-03-27 2020-03-24 放射线成像装置 Active CN1117435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0757 2019-03-27
JP2019060757A JP7224993B2 (ja) 2019-03-27 2019-03-27 放射線撮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3557A CN111743557A (zh) 2020-10-09
CN111743557B true CN111743557B (zh) 2024-09-06

Family

ID=72605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0563.9A Active CN111743557B (zh) 2019-03-27 2020-03-24 放射线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3600B2 (zh)
JP (2) JP7224993B2 (zh)
CN (1) CN1117435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24993B2 (ja) * 2019-03-27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影装置
JP7251523B2 (ja) * 2020-06-15 2023-04-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積層状態算出方法、積層状態算出装置及び積層状態算出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6613A (zh) * 2015-09-29 2017-04-05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摄像装置和放射线摄像系统
JP2017086768A (ja) * 2015-11-16 2017-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装置および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8382A (ja) 2000-06-27 2011-12-08 Canon Inc X線検出器
JP5451145B2 (ja) * 2009-04-02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5562012B2 (ja) * 2009-11-27 2014-07-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収納装置
JP5480117B2 (ja) 2010-03-29 2014-04-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JP5854700B2 (ja) * 2011-08-22 2016-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X線撮影装置、ハンドルユニット、及びx線撮影ユニット
JP5979839B2 (ja) * 2011-09-27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X線画像撮影装置
JP6050201B2 (ja) 2013-09-09 2016-12-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カセッテ
EP3146899B1 (en) * 2014-05-22 2019-11-20 Fujifilm Corporation Device, protecting sheet, and antibacterial film
JP6381295B2 (ja) * 2014-05-27 2018-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
EP3023057B1 (en) * 2014-11-19 2021-03-31 Fujifilm Corp RADIATION IMAGING DEVICE
US20160367194A1 (en) * 2015-05-14 2016-12-22 Richard Murphy Illumination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s
WO2017013911A1 (ja) * 2015-07-21 2017-01-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医療用機器
JP6633864B2 (ja) * 2015-08-07 2020-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装置及び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
JP6907054B2 (ja) * 2017-07-07 2021-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影装置
JP7071083B2 (ja) * 2017-10-06 2022-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影装置
US10955571B2 (en) * 2018-03-20 2021-03-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adiographing apparatus and radiographing system
JP7224993B2 (ja) * 2019-03-27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6613A (zh) * 2015-09-29 2017-04-05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摄像装置和放射线摄像系统
JP2017086768A (ja) * 2015-11-16 2017-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装置および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09967A1 (en) 2020-10-01
JP7456031B2 (ja) 2024-03-26
JP2020159920A (ja) 2020-10-01
JP2023054058A (ja) 2023-04-13
CN111743557A (zh) 2020-10-09
JP7224993B2 (ja) 2023-02-20
US11353600B2 (en)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4613B2 (en) Radiation imaging apparatus and radiation imaging system
JP7456031B2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
JP5854700B2 (ja) X線撮影装置、ハンドルユニット、及びx線撮影ユニット
EP2778781A1 (en) Electronic cassette
JP6305890B2 (ja) 電子カセッ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カセッテ
JP6762994B2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
CN105662442B (zh) 放射线成像系统
US10955571B2 (en) Radiographing apparatus and radiographing system
US10602997B2 (en) Radiographing apparatus and radiographing system
CN110196447B (zh) 放射线检测装置
KR20200130853A (ko) 방사선 촬상 장치
JP6686207B2 (ja) 電子カセッテ
JP7043305B2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および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
JP5445651B2 (ja) 可搬型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CN114942249A (zh) 辐射成像设备
JP7446762B2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
JP7327977B2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
JP2023093141A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
JP2019164040A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および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
JP7393583B2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および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
JP6961743B2 (ja) 電子カセッテ
US12265187B2 (en) Radia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JP6824940B2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
JP2022158256A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
JP6826973B2 (ja) 放射線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