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0619810A - 一种模内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内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9810A
CN110619810A CN201911011652.4A CN201911011652A CN110619810A CN 110619810 A CN110619810 A CN 110619810A CN 201911011652 A CN201911011652 A CN 201911011652A CN 110619810 A CN110619810 A CN 110619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sin
parts
coating
mold lab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16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19810B (zh
Inventor
顾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utai Coat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utai Coat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utai Coat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utai Coat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9110116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98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9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9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19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98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19/00Labels, badg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2003/0257Multilayer
    • G09F2003/0261Multilayer encapsulated in polym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内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模内标签膜包括依次相叠的仿纸涂层、基层和粘接层,所述基层包括依次相叠的外表层、外次表层、芯层、内次表层和内表层,其中外表层与仿纸涂层相连,内表层与粘接层相连。该模内标签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粘接性能和印面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模内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标签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内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模内标签膜指的是预先印刷好的纸张、合成物或薄腆标签,背面涂有特别的热熔胶粘剂,在塑料吹制、注塑或热成型前放在模型里面,以生成塑料瓶或盆。标签与容器组成一个整体,标签和瓶体基本在同一个平面上,看不见标签的边缘,就好像是将图文直接印在瓶体表面上一样。采用模内标签就不再需要贴标机。因此模内标签是一项很有潜力的新型技术。
CN201725492U公开了一种模内标签,包括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的基材层、一面附着于所述基材层上表面的印刷层,还包括:与所述基材层下表面连接的粘层;与所述印刷层另一面连接的光层。该模内标签不易从塑胶容器上剥离,并且光层能够防静电、抗油污、抗氧化,并且使模内标签不容易褪色;另外,该模内标签多层结构能够使印刷层的油墨平整地附着在基材层上,并更好地保护印刷层上油墨所形成的图案或文字,并且提高模内标签的耐刮擦性及耐晒性。
CN108877486A公开了一种模内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高分子基材膜、镀银印刷膜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镀银印刷膜包括第一粘接层、镀银镭射膜、第二粘接层及透明保护层,所述镀银镭射膜包括高分子基底层及激光镭射银层,镀银镭射膜使得所述模内标签膜具有优良的亮泽度,另外,所述透明保护层在保证模内标签膜上的信息完整及清晰地显示给消费者的同时,还对所述模内标签膜起着防护外界损坏的作用。
CN108922375A公开了一种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通过将镀银印刷膜粘附在高分子基材膜的外表面上,然后将聚氨酯胶粘剂熔融后涂覆在高分子基材膜的内表面上,再将熔融后的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涂覆在聚氨酯胶粘剂上,固化后得到过渡粘接层和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接着将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熔融后涂覆在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上,并且采用冷压网纹辊进行冷压操作,在形成的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的一侧面上形成有网状排气网格,得到了排气性能良好的模内标签。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产品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模内标签膜的高要求就应运而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模内标签很难做到兼具优良的机械性能、丰富的印面效果、优秀的粘接性能,因此,开发一种兼具优良的机械性能、丰富的印面效果和仿纸效果、优秀的粘接性能的新型模内标签膜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内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内标签膜,所述模内标签膜包括依次相叠的仿纸涂层、基层和粘接层,所述基层包括依次相叠的外表层、外次表层、芯层、内次表层和内表层,其中外表层与仿纸涂层相连,内表层与粘接层相连。
本发明所涉及的模内标签膜具有仿纸涂层、基层和粘接层三层主体结构,其中基层进一步具有外表层、外次表层、芯层、内次表层和内表层五层结构,此独特的结构使该模内标签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
优选地,所述基层的厚度为50-110μm,例如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或110μm等。
优选地,所述芯层的厚度为35-85μm,例如35μm、40μm、45μm、55μm、65μm、75μm、80μm或85μm等。将芯层厚度特定选择在此范围内,能够使模内标签膜具有足够的支撑效果,若厚度进一步增加则会使膜内标签整体厚度增加,模内标签边缘与容器的一体性和模内标签边缘的容积强度会变差,若厚度进一步减小则会支撑效果有限,机械性能下降,模切性能变差。
优选地,所述芯层的制备原料包括树脂、抗静电剂和无机物粉末。
优选地,所述树脂包括共聚丙烯树脂、均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或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共聚丙烯树脂和均聚丙烯树脂的组合、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组合、均聚丙烯树脂和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组合等,其他任意的组合方式便不在此一一赘述。
优选地,所述抗静电剂包括乙氧基化脂肪族烷基胺、乙氧基化烷基酸胺、乙氧基月桂酷胺、甘油-硬脂酸酯、烷基磺酸碱金属盐、磷酸碱金属盐或二硫代氨基甲酸碱金属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乙氧基化脂肪族烷基胺和乙氧基化烷基酸胺的组合、乙氧基月桂酷胺和甘油-硬脂酸酯的组合、烷基磺酸碱金属盐和磷酸碱金属盐的组合等。优选乙氧基化脂肪族烷基胺和/或乙氧基化烷基酸胺。
优选地,所述无机物包括碳酸钙、二氧化钛、滑石粉、硫酸钡或高岭土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碳酸钙和二氧化钛的组合、滑石粉和硫酸钡的组合、二氧化钛和硫酸钡的组合等。优选碳酸钙和/或二氧化钛。
优选地,所述无机物粉末的目数为100-3000目,例如100目、200目、500目、800目、1000目、1500目、2000目、2500目或3000目等。
优选地,所述芯层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均聚或共聚丙烯树脂50-90份、碳酸钙粉末5-40份、抗静电剂1-5份、二氧化钛粉末0-10份。
所述芯层中各制备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聚丙烯树脂是芯层主体的材料,在芯层中起到筋肉的作用,随着丙烯酸树脂的加入量增加,耐化学性、力学性能提高;无机物粉末在芯层中起到骨架作用,随着无机物粉末的加入量增加,尺寸稳定性、硬度刚性、耐热性逐渐提高。
所述均聚或共聚丙烯树脂的重量份数可以为50份、60份、70份、80份或90份等。
所述碳酸钙粉末的重量份数可以为5份、10份、20份、30份或40份等。
所述抗静电剂的重量份数可以为1份、2份、3份、4份或5份等。
所述二氧化钛粉末的重量份数可以为0份、1份、2份、4份、6份、8份或10份等。
优选地,所述外次表层和内次表层的厚度独立地为5-10μm,例如5μm、6μm、7μm、8μm、9μm或10μm等。外次表层和内次表层的厚度可以不一致。
优选地,所述外次表层和内次表层的制备原料包括树脂,所述树脂包括共聚丙烯树脂、均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或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共聚丙烯树脂和均聚丙烯树脂的组合、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组合、均聚丙烯树脂和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组合等,其他任意的组合方式便不在此一一赘述。
具有上述特征的的外次表层和内次表层能够与芯层紧密结合,并能给表层提供匹配的过渡层。
优选地,所述外次表层和内次表层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均聚或共聚丙烯树脂80-100份、高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树脂0-20份。
次表层和内次表层聚乙烯的加入,作为芯层与外表层结合过渡。逐步向外层增加粘接性能更高的共聚丙烯树脂或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含量。
所述均聚或共聚丙烯树脂的重量份数可以为80份、85份、90份、95份或100份等。
所述高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重量份数可以为0份、1份、2份、4份、8份、10份、15份、18份或20份等。
优选地,所述外表层和内表层的厚度独立地为5-10μm,例如5μm、6μm、7μm、8μm、9μm或10μm等。外表层和内表层的厚度可以不一致。
优选地,所述外表层和内表层的制备原料包括树脂,所述树脂包括共聚丙烯树脂、均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或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共聚丙烯树脂和均聚丙烯树脂的组合、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组合、均聚丙烯树脂和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组合等,其他任意的组合方式便不在此一一赘述。
具体上述特征的外表层和内表层能够与次表层紧密结合,并能给仿纸涂层和粘接层提供合适的粘接面。
优选地,所述外表层和内表层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均聚或共聚丙烯树脂50-100份、高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树脂0-50份。
所述外表层和内表层的制备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相比于次表层,外表层或内表层增加粘接性能更高的共聚丙烯树脂或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含量,给仿纸涂层和粘接层提供合适的接着面。含量过低,可能导致仿纸涂层牢度差或者粘接层与内表层粘接强度差。
所述均聚或共聚丙烯树脂的重量份数可以为50份、60份、70份、80份、90份或100份等。
所述高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重量份数可以为0份、1份、5份、10份、20份、30份、40份或50份等。
表层与次表层的制备原料相似,但均聚或共聚丙烯树脂与高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配合比例不一样,这样做的原因是:芯层需要较好的机械性能,外表层主要需要较好的粘接性能,从芯层开始向外逐步增加粘接性能好的树脂,又能保证层间的粘接强度。
优选地,所述仿纸涂层的厚度为5-10μm,例如5μm、6μm、7μm、8μm、9μm或10μm等。
优选地,所述仿纸涂层的制备原料包括树脂和无机物粉末。
优选地,所述树脂包括均聚丙烯酸树脂、共聚丙烯酸树脂、聚异氰酸酯树脂或氨基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均聚丙烯酸树脂和共聚丙烯酸树脂的组合、共聚丙烯酸树脂和聚异氰酸酯树脂的组合、聚异氰酸酯树脂和氨基树脂的组合等,其他任意的组合方式便不在此一一赘述。
优选地,所述无机物包括碳酸钙、二氧化钛、滑石粉、硫酸钡或高岭土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碳酸钙和二氧化钛的组合、滑石粉和硫酸钡的组合、二氧化钛和硫酸钡的组合等。
优选地,所述无机物粉末的目数为100-3000目,例如100目、200目、500目、800目、1000目、1500目、2000目、2500目或3000目等。
特定种类特定粒度的无机物粉末的添加使该仿纸涂层具有良好的印刷适应性。
优选地,所述仿纸涂层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均聚或共聚丙烯酸树脂50-90份、聚异氰酸酯树脂0-20份、氨基树脂0-20份、无机物粉末5-30份。
所述均聚或共聚丙烯酸树脂的重量份数可以为50份、60份、70份、80份或90份等。
所述聚异氰酸酯树脂的重量份数可以为0份、1份、2份、5份、8份、10份、15份或20份等。
所述氨基树脂的重量份数可以为0份、1份、2份、5份、8份、10份、15份或20份等。
所述无机物粉末的重量份数可以为5份、10份、15份、18份、20份、22份、25份、28份或30份等。
优选地,所述仿纸涂层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助剂0-5份,例如0份、1份、2份、3份、4份或5份等。
优选地,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流平剂或防沉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分散剂和流平剂的组合、流平剂和防沉剂的组合、分散剂和防沉剂的组合等,其他任意的组合方式便不在此一一赘述。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15-25μm,例如15μm、17μm、18μm、20μm、22μm、24μm或25μm等。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的制备原料包括树脂98-100份和抗静电剂0-2份。
优选地,所述树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树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共聚丙烯树脂、均聚丙烯树脂、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树脂、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组合、共聚丙烯树脂和均聚丙烯树脂的组合、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和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树脂的组合等,其他任意的组合方式便不在此一一赘述。
所述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和乙烯丙烯酸酯共聚树脂的添加会使粘接层的粘接性能显著提高,即粘接层的复合强度显著提高。
优选地,所述抗静电剂包括乙氧基化脂肪族烷基胺、乙氧基化烷基酸胺、乙氧基月桂酷胺、甘油-硬脂酸酯、烷基磺酸碱金属盐、磷酸碱金属盐或二硫代氨基甲酸碱金属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乙氧基化脂肪族烷基胺和/或乙氧基化烷基酸胺。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高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树脂50-100份、均聚或共聚丙烯树脂0-50份、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0-50份、乙烯丙烯酸酯共聚树脂0-50份。
上述几种特定类型特定重量份数的树脂的配合使得本发明所涉及的模内标签膜具有优秀的粘接性能。
所述高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重量份数可以为50份、60份、70份、80份、90份或100份等。
所述均聚或共聚丙烯树脂的重量份数可以为0份、5份、10份、20份、30份、35份、40份或50份等。
所述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的重量份数可以为0份、5份、10份、20份、30份、35份、40份或50份等。
所述乙烯丙烯酸酯共聚树脂(包括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树脂、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树脂)的重量份数可以为0份、5份、10份、20份、30份、35份、40份或50份等。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具有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为菱形、矩形或六边形的导气槽,导气槽横截面为“V”形或“︺”形。
优选地,所述导气槽的深度为5-15μm,例如5μm、7μm、8μm、10μm、12μm、13μm、14μm或15μm等。
上述排气结构可进一步地提高本发明所涉及的模内标签膜的粘接性能。
在本发明中,所述模内标签膜还包括依次相叠的胶粘剂层和镀铝或镀银转移层,所述胶粘剂层与仿纸涂层相连。
优选地,所述镀铝转移层包括镀铝转移膜或镀铝镭射转移膜的转移层。
优选地,所述镀银转移层包括镀银转移膜或镀银镭射转移膜的转移层。
优选地,所述转移膜层的厚度为30-300nm,例如30nm、40nm、50nm、80nm、100nm、150nm、200nm或300nm等。
优选地,所述胶粘剂层的厚度为1-3μm,例如1μm、2μm或3μm等。
优选地,所述胶粘剂包括丙烯酸胶粘剂、聚氨酯胶粘或环氧胶粘剂。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模内标签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按原料配方混合制备仿纸涂层涂料和粘接层涂料,分别将仿纸涂层涂料和粘接层涂料涂布于基层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固化,即得所述模内标签膜。
优选地,所述基层的制备方法为:将外表层、外次表层、芯层、内次表层和内表层分别按原料配方混合后以共挤压方式压出,冷却、纵向延伸、回火冷却、横向拉伸、回火冷却、电晕处理,得到基层。
优选地,所述以共挤压方式压出的温度为180-330℃,例如180℃、200℃、220℃、250℃、280℃、300℃、320℃或330℃等。
优选地,所述纵向延伸的温度为110-160℃,例如110℃、120℃、130℃、140℃、150℃或160℃等。
优选地,所述横向拉伸的温度为140-190℃,例如140℃、150℃、160℃、170℃、180℃或190℃等。
优选地,所述仿纸涂层涂料以辊涂方式涂布。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涂料以流延方式涂布。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涂料涂布完成后用网纹辊冷压出导气槽。
优选地,所述固化的温度为90-150℃,例如90℃、100℃、110℃、120℃、130℃、140℃或150℃等。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将胶粘剂层涂布于转移膜层上并干燥后,将其与模内标签膜中的仿纸涂层压合,将聚酯薄膜剥离,熟化。此步骤是为了获得具有亮银效果或镭射效果的模内标签膜。所述镀铝(银)转移膜或镀铝(银)镭射转移膜是由聚酯薄膜或模压镭射图案的聚酯薄膜上真空蒸镀铝(银)而成,镀铝(银)层厚度为30-300nm,所述镀铝/镀银转移膜或镀铝/镀银镭射转移膜是由聚酯薄膜真空镀铝或镀银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模内标签膜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五种不同的配方配料经押出机押出五层挤压物;挤压物经同一模头在180-330℃以五层共挤压方式压出,冷却后制得板片;板片在110-160℃经延伸设备纵向延伸后,回火冷却,在140-190℃经延伸设备横向拉伸,回火冷却,电晕处理,制得厚度为50-110μm的五层结构的基层。
(2)仿纸涂层涂料以辊涂方式均匀地涂布到基层外表面,在90-150℃条件下固化,制得具有仿纸效果的仿纸涂层。
(3)基层内表面经电晕处理,电晕处理量为4000-6000J/m2。树脂在180-330℃经同一模头以流延方式涂布在基层内表层上,并用网纹辊冷压出具有菱形、矩形、六边形的导气槽,制得厚度为15-25μm的具有导气结构的粘接层。
(4)将胶粘剂层以刀刮方式涂布在镀铝(银)转移膜或镀铝(银)镭射转移膜的镀铝(银)层上,经干燥后,涂有胶粘剂的转移膜与仿纸涂层压合,将聚酯薄膜剥离,在30-80℃的熟化室内熟化后,获得具有亮银效果、镭射效果的镀铝(银)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模内标签膜具有仿纸涂层、基层和粘接层三层主体结构,其中基层进一步具有外表层、外次表层、芯层、内次表层和内表层五层结构,此独特的结构使该模内标签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标签膜的总厚度没有太大差异,将芯层的厚度增加,为35-85μm,其能够为标签膜提供足够的支撑效果即更好的机械性能,而将粘接层的厚度减小,为15-25μm,但粘接层特殊的原料配方和排气结构使其依然具有粘接性能。同时,本发明模内标签膜中的仿纸涂层和转移膜层为该标签膜提供丰富的印面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模内标签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芯层,12为外次表层,13为内次表层,14为外表层,15为内表层,20为仿纸涂层,30为粘接层,41为胶黏剂层,42为镀铝层或镀银层;
图2是本发明模内标签膜中具有排气结构的粘接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内标签膜,所述模内标签膜包括依次相叠的仿纸涂层8μm、基层67μm和粘接层20μm,所述基层包括依次相叠的外表层5μm、外次表层5μm、芯层47μm、内次表层5μm和内表层5μm,其中外表层与仿纸涂层相连,内表层与粘接层相连。
其中,芯层的制备原料为:77%均聚丙烯树脂(MI:2.2)、3%乙氧基月桂酷胺、15%碳酸钙粉末和5%二氧化钛粉末。外表层的制备原料为:100%共聚丙烯树脂(MI:15.0)。外次表层的制备原料为:50%均聚丙烯树脂(MI:3.2)和50%共聚丙烯树脂(MI:15.0)。内次表层的制备原料为:100%均聚丙烯树脂(MI:3.2)。内表层的制备原料为:100%均聚丙烯树脂(MI:3.2)。仿纸层的制备原料为:80%共聚丙烯酸树脂(MI:60)、5%助剂(分散剂:毕克BYK110,流平剂:毕克BYK300,等比例混合)、10%碳酸钙粉末和5%二氧化钛粉末。粘接层的制备原料为:98%低密度聚乙烯树脂(MI:7.0)、2%抗静电剂(乙氧基月桂酷胺)。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上述外表层、外次表层、芯层、内次表层和内表层五种不同的原料分别混合后经押出机押出五层挤压物;挤压物经同一模头在200℃以五层共挤压方式压出,冷却后制得板片;板片在150℃经延伸设备纵向延伸后,回火冷却,在180℃经延伸设备横向拉伸,回火冷却,电晕处理,制得厚度为67μm的五层结构的基层;
(2)仿纸涂层的原料混合后经网纹辊以辊涂方式涂布到步骤(1)制得的基层外表面,在120℃条件下固化,冷却,制得具有仿纸效果的厚度为8μm的仿纸涂层;
(3)将粘接层的原料混合后在250℃经同一模头以流延方式涂布在电晕处理后的基层内表层上,并用网纹辊冷压出具有菱形的深度为10μm的导气槽,冷却,制得厚度为20μm的具有导气结构的粘接层。最终制得所述模内标签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内标签膜,所述模内标签膜包括依次相叠的仿纸涂层5μm、基层55μm和粘接层15μm,所述基层包括依次相叠的外表层5μm、外次表层5μm、芯层35μm、内次表层5μm和内表层5μm,其中外表层与仿纸涂层相连,内表层与粘接层相连。
其中,芯层的制备原料为:75%共聚丙烯树脂(MI:2.2)、5%乙氧基月桂酷胺、15%碳酸钙粉末和5%二氧化钛粉末。外表层的制备原料为:100%共聚丙烯树脂(MI:15.0)。外次表层的制备原料为:50%均聚丙烯树脂(MI:3.2)和50%共聚丙烯树脂(MI:15.0)。内次表层的制备原料为:50%均聚丙烯树脂(MI:3.2)和50%共聚丙烯树脂(MI:15.0)。内表层的制备原料为:70%共聚丙烯树脂(MI:15.0)和30%低密度聚乙烯树脂(MI:7.0)。仿纸层的制备原料为:80%共聚丙烯酸树脂(MI:60)、5%助剂(分散剂:毕克BYK110,流平剂:毕克BYK300,等比例混合)、10%碳酸钙粉末和5%二氧化钛粉末。粘接层的制备原料为:50%低密度聚乙烯树脂(MI:7.0)和50%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树脂(MI:8.0)。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上述外表层、外次表层、芯层、内次表层和内表层五种不同的原料分别混合后经押出机押出五层挤压物;挤压物经同一模头在180℃以五层共挤压方式压出,冷却后制得板片;板片在110℃经延伸设备纵向延伸后,回火冷却,在140℃经延伸设备横向拉伸,回火冷却,电晕处理,制得厚度为55μm的五层结构的基层;
(2)仿纸涂层的原料混合后经网纹辊以辊涂方式涂布到步骤(1)制得的基层外表面,在90℃条件下固化,冷却,制得具有仿纸效果的厚度为5μm的仿纸涂层;
(3)将粘接层的原料混合后在180℃经同一模头以流延方式涂布在电晕处理后的基层内表层上,并用网纹辊冷压出具有菱形的深度为10μm的导气槽,冷却,制得厚度为15μm的具有导气结构的粘接层。最终制得所述模内标签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内标签膜,所述模内标签膜包括依次相叠的仿纸涂层10μm、基层80μm和粘接层25μm,所述基层包括依次相叠的外表层10μm、外次表层5μm、芯层50μm、内次表层5μm和内表层10μm,其中外表层与仿纸涂层相连,内表层与粘接层相连。
其中,芯层的制备原料为:75%均聚丙烯树脂(MI:2.2)、5%乙氧基月桂酷胺、15%碳酸钙粉末和5%二氧化钛粉末。外表层的制备原料为:70%共聚丙烯树脂(MI:15.0)和30%低密度聚乙烯树脂(MI:7.0)。外次表层的制备原料为:90%均聚丙烯树脂(MI:3.2)和10%低密度聚乙烯树脂(MI:7.0)。内次表层的制备原料为:90%均聚丙烯树脂(MI:3.2)和10%低密度聚乙烯树脂(MI:7.0)。内表层的制备原料为:70%共聚丙烯树脂(MI:15.0)和30%低密度聚乙烯树脂(MI:7.0)。仿纸层的制备原料为:60%共聚丙烯酸树脂(MI:80)、20%聚异氰酸酯树脂(HDI)、5%助剂(分散剂:毕克BYK110,流平剂:毕克BYK300,等比例混合)、10%碳酸钙粉末和5%二氧化钛粉末。粘接层的制备原料为:30%共聚丙烯树脂(MI:15.0)和20%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树脂(MI:8.0)、20%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树脂(MI:6.0)和30%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MI:60.0)。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上述外表层、外次表层、芯层、内次表层和内表层五种不同的原料分别混合后经押出机押出五层挤压物;挤压物经同一模头在300℃以五层共挤压方式压出,冷却后制得板片;板片在160℃经延伸设备纵向延伸后,回火冷却,在190℃经延伸设备横向拉伸,回火冷却,电晕处理,制得厚度为100μm的五层结构的基层;
(2)仿纸涂层的原料混合后经网纹辊以辊涂方式涂布到步骤(1)制得的基层外表面,在130℃条件下固化,冷却,制得具有仿纸效果的厚度为10μm的仿纸涂层;
(3)将粘接层的原料混合后在300℃经同一模头以流延方式涂布在电晕处理后的基层内表层上,并用网纹辊冷压出具有菱形的深度为10μm的导气槽,冷却,制得厚度为25μm的具有导气结构的粘接层。最终制得所述模内标签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亮银模内标签膜,所述亮银模内标签膜的结构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外表面上还覆盖有镀铝转移聚酯膜。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3)与实施例3一致;
(4)将镀铝转移聚酯膜表面以刀刮方式均匀地涂布丙烯酸胶粘剂,经干燥后,将涂有胶粘剂的转移膜与步骤(3)制得产品的仿纸涂层压合,将聚酯薄膜剥离,在60℃的熟化室内熟化后制得镀铝层。丙烯酸胶粘剂厚度2μm,铝层厚度30n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镭射模内标签膜,所述镭射模内标签膜的结构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外表面上还覆盖有镀铝镭射转移聚酯膜。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3)与实施例3一致;
(4)将镀铝镭射转移聚酯膜表面以刀刮方式均匀地涂布丙烯酸胶粘剂,经干燥后,将涂有胶粘剂的转移膜与步骤(3)制得产品的仿纸涂层压合,将聚酯薄膜剥离,在60℃的熟化室内熟化后制得镀铝镭射层。丙烯酸胶粘剂厚度2μm,铝层厚度30nm。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内标签膜,所述模内标签膜包括依次相叠的仿纸涂层10μm、基层110μm和粘接层25μm,所述基层包括依次相叠的外表层10μm、外次表层5μm、芯层80μm、内次表层5μm和内表层10μm,其中外表层与仿纸涂层相连,内表层与粘接层相连。
其中各层的制备原料与实施例3一致。
其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3中的方法。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内标签膜,所述模内标签膜包括依次相叠的仿纸涂层10μm、基层50μm和粘接层25μm,所述基层包括依次相叠的外表层10μm、外次表层5μm、芯层20μm、内次表层5μm和内表层10μm,其中外表层与仿纸涂层相连,内表层与粘接层相连。
其中各层的制备原料与实施例3一致。
其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3中的方法。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内标签膜,所述模内标签膜包括依次相叠的仿纸涂层10μm、基层80μm和粘接层25μm,所述基层包括依次相叠的外表层10μm、外次表层5μm、芯层50μm、内次表层5μm和内表层10μm,其中外表层与仿纸涂层相连,内表层与粘接层相连。
其中,各层的制备原料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粘接层的制备原料为:100%均聚丙烯树脂。其他均一致。
其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3中的方法。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模内标签膜,所述模内标签膜包括依次相叠的仿纸涂层10μm、芯层80μm和粘接层25μm。该对比例的基层不具有5层结构,仅为1层,即芯层。其他均一致。
其中,各层的制备原料与实施例3一致。
其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3中的方法。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模内标签膜,所述模内标签膜包括依次相叠的仿纸涂层10μm、基层80μm和粘接层25μm。所述基层包括依次相叠的外表层10μm、芯层60μm和内表层10μm,其中外表层与仿纸涂层相连,内表层与粘接层相连。该对比例的基层不具有5层结构,仅为3层,即外表层、芯层和内表层。其他均一致。
其中,各层的制备原料与实施例3一致。
其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3中的方法。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模内标签膜,所述模内标签膜包括依次相叠的仿纸涂层8μm、芯层67μm和粘接层20μm。该对比例的基层不具有5层结构,仅为1层,即芯层。其他均一致。
其中,各层的制备原料与实施例1一致。
其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模内标签膜,所述模内标签膜包括依次相叠的仿纸涂层8μm、基层67μm和粘接层20μm。所述基层包括依次相叠的外表层5μm、芯层57μm和内表层5μm,其中外表层与仿纸涂层相连,内表层与粘接层相连。该对比例的基层不具有5层结构,仅为3层,即外表层、芯层和内表层。其他均一致。
其中,各层的制备原料与实施例1一致。
其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
实施例9
评价试验: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8和对比例1-4制得的标签膜产品进行如下指标的评价:
1、机械性能评价
(1)热收缩率测定,方法为:GB/T 26192-2010。
(2)翘曲值测定,评价衡量标准为:GB/T 25257-2010。
(3)厚度测定,方法为:GB/T 451.3-2002。
2、粘接效果评价
(1)复合强度测定,方法为:用拉压力试验机测量样品的复合强度,设置宽15mm,90°剥离,剥离速度150mm/min。
3、印面效果评价
(1)白度测定,方法为:GB/T 7974-2013。
(2)不透明度测定,方法为:GB/T 1543-2005。
(3)粗糙度测定,方法为:GB/T 1031-2009。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数据可知:本发明所涉及的模内标签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粘接性能和印面效果;对比实施例3和对比例1、2或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3、4,独特的5层基层结构能够显著增加标签膜的复合强度;对比实施例3和实施例6、7,芯层的厚度是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比实施例3和实施例8,粘接层的树脂组成同样是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模内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实施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模内标签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内标签膜包括依次相叠的仿纸涂层、基层和粘接层,所述基层包括依次相叠的外表层、外次表层、芯层、内次表层和内表层,其中外表层与仿纸涂层相连,内表层与粘接层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标签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的厚度为50-110μm;
优选地,所述芯层的厚度为35-85μm;
优选地,所述芯层的制备原料包括树脂、抗静电剂和无机物粉末;
优选地,所述树脂包括共聚丙烯树脂、均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或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抗静电剂包括乙氧基化脂肪族烷基胺、乙氧基化烷基酸胺、乙氧基月桂酷胺、甘油-硬脂酸酯、烷基磺酸碱金属盐、磷酸碱金属盐或二硫代氨基甲酸碱金属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乙氧基化脂肪族烷基胺和/或乙氧基化烷基酸胺;
优选地,所述无机物包括碳酸钙、二氧化钛、滑石粉、硫酸钡或高岭土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碳酸钙和/或二氧化钛;
优选地,所述无机物粉末的目数为100-3000目;
优选地,所述芯层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均聚或共聚丙烯树脂50-90份、碳酸钙粉末5-40份、抗静电剂1-5份、二氧化钛粉末0-1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内标签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次表层和内次表层的厚度独立地为5-10μm;
优选地,所述外次表层和内次表层的制备原料包括树脂,所述树脂包括共聚丙烯树脂、均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或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外次表层和内次表层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均聚或共聚丙烯树脂80-100份、高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树脂0-20份。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内标签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层和内表层的厚度独立地为5-10μm;
优选地,所述外表层和内表层的制备原料包括树脂,所述树脂包括共聚丙烯树脂、均聚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或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外表层和内表层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均聚或共聚丙烯树脂50-100份、高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树脂0-50份。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内标签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纸涂层的厚度为5-10μm;
优选地,所述仿纸涂层的制备原料包括树脂和无机物粉末;
优选地,所述树脂包括均聚丙烯酸树脂、共聚丙烯酸树脂、聚异氰酸酯树脂或氨基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无机物包括碳酸钙、二氧化钛、滑石粉、硫酸钡或高岭土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无机物粉末的目数为100-3000目;
优选地,所述仿纸涂层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均聚或共聚丙烯酸树脂50-90份、聚异氰酸酯树脂0-20份、氨基树脂0-20份、无机物粉末5-30份;
优选地,所述仿纸涂层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助剂0-5份;
优选地,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流平剂或防沉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内标签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15-25μm;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的制备原料包括树脂98-100份和抗静电剂0-2份;
优选地,所述树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树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共聚丙烯树脂、均聚丙烯树脂、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树脂、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高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树脂50-100份、均聚或共聚丙烯树脂0-50份、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0-50份、乙烯丙烯酸酯共聚树脂0-50份;
优选地,所述抗静电剂包括乙氧基化脂肪族烷基胺、乙氧基化烷基酸胺、乙氧基月桂酷胺、甘油-硬脂酸酯、烷基磺酸碱金属盐、磷酸碱金属盐或二硫代氨基甲酸碱金属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乙氧基化脂肪族烷基胺和/或乙氧基化烷基酸胺;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具有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为菱形、矩形或六边形的导气槽;
优选地,所述导气槽的深度为5-15μm。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内标签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内标签膜还包括依次相叠的胶粘剂层和镀铝或镀银转移层,所述胶粘剂层与仿纸涂层相连;
优选地,所述镀铝转移层包括镀铝转移膜或镀铝镭射转移膜的转移层;
优选地,所述镀银转移层包括镀银转移膜或镀银镭射转移膜的转移层;
优选地,所述转移膜层的厚度为30-300nm;
优选地,所述胶粘剂层的厚度为1-3μm;
优选地,所述胶粘剂包括丙烯酸胶粘剂、聚氨酯胶粘或环氧胶粘剂。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内标签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按原料配方混合制备仿纸涂层涂料和粘接层涂料,分别将仿纸涂层涂料和粘接层涂料涂布于基层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固化,即得所述模内标签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内标签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的制备方法为:将外表层、外次表层、芯层、内次表层和内表层分别按原料配方混合后以共挤压方式压出,冷却、纵向延伸、回火冷却、横向拉伸、回火冷却、电晕处理,得到基层;
优选地,所述以共挤压方式压出的温度为180-330℃;
优选地,所述纵向延伸的温度为110-160℃;
优选地,所述横向拉伸的温度为140-190℃;
优选地,所述仿纸涂层涂料以辊涂方式涂布;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涂料以流延方式涂布;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涂料涂布完成后用网纹辊冷压出导气槽;
优选地,所述固化的温度为90-150℃。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模内标签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将胶粘剂层涂布于转移膜层上并干燥后,将其与模内标签膜中的仿纸涂层压合,将聚酯薄膜剥离,熟化。
CN201911011652.4A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模内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6198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1652.4A CN110619810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模内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1652.4A CN110619810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模内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9810A true CN110619810A (zh) 2019-12-27
CN110619810B CN110619810B (zh) 2024-11-22

Family

ID=68926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1652.4A Active CN110619810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模内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1981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75631A1 (de) * 1990-10-29 1993-12-29 rota-Druck W. Kieser KG In-Mould-Labeling-Etikett
EP0949599A2 (en) * 1998-04-06 1999-10-13 Oji-Yuka Synthetic Paper Co., Ltd. In-mold label
JP2003145647A (ja) * 2001-11-06 2003-05-20 Nan Ya Plast Corp 型内一体成形用の三層共押出二軸延伸パール光沢合成紙巻ラベ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製造設備
CN1668454A (zh) * 2002-07-18 2005-09-14 艾利丹尼森公司 多层模内膜
CN102376195A (zh) * 2010-08-23 2012-03-14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模内标签与制作方法
US20120315447A1 (en) * 2009-10-14 2012-12-13 Yupo Corporation Label for in-mold molding, in-mold molded article and method for molding same
CN108922375A (zh) * 2018-07-24 2018-11-30 惠州市浩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11087734U (zh) * 2019-10-23 2020-07-24 江苏福泰涂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内标签膜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75631A1 (de) * 1990-10-29 1993-12-29 rota-Druck W. Kieser KG In-Mould-Labeling-Etikett
EP0949599A2 (en) * 1998-04-06 1999-10-13 Oji-Yuka Synthetic Paper Co., Ltd. In-mold label
JP2003145647A (ja) * 2001-11-06 2003-05-20 Nan Ya Plast Corp 型内一体成形用の三層共押出二軸延伸パール光沢合成紙巻ラベ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製造設備
CN1668454A (zh) * 2002-07-18 2005-09-14 艾利丹尼森公司 多层模内膜
US20120315447A1 (en) * 2009-10-14 2012-12-13 Yupo Corporation Label for in-mold molding, in-mold molded article and method for molding same
CN102376195A (zh) * 2010-08-23 2012-03-14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模内标签与制作方法
CN108922375A (zh) * 2018-07-24 2018-11-30 惠州市浩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11087734U (zh) * 2019-10-23 2020-07-24 江苏福泰涂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内标签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9810B (zh) 2024-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27601A (en)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
EP0660772A1 (en) Uniaxially oriented label film with compatibilizer
US20110223362A1 (en) Metalized in mold label and molded articles having same
US9149976B2 (en) Label for in-mold forming and resin container with the label
US5868986A (en) Method of in-mold labeling
JP2005500559A (ja) Hdpeラベルフィルム
BR112012026002B1 (pt) Método para fazer uma folha de decoração metálica, folha de decoração metálica e produto de resina moldada
CN102762373B (zh) 具有防粘性质的亚光聚烯烃膜
KR100431012B1 (ko) 감압성접착라벨
CN106147684B (zh) 具有金属表面的模内标签材料、模内标签及制备方法和包装容器
CN211087734U (zh) 一种模内标签膜
CN110619810A (zh) 一种模内标签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81132A (zh) 高光转移珠光接装纸及其制备工艺
CN111873593B (zh) 一种具有金属效果耐揉搓的快速包装膜及其生产工艺
CN112123902A (zh) 一种可直接纸塑复合用的bopp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694351B2 (ja) ラベル
AU671815B2 (en) Polymeric films
JPH0328315B2 (zh)
CN115782338A (zh) 一种高阻隔单一pe可回收材料液洗卷膜及其生产工艺
JP4868936B2 (ja) 高輝度なラベル、該ラベルが貼着した容器、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213400274U (zh) 一种模内标签膜
CN113183580A (zh) 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膜
JP3707885B2 (ja) 感圧粘着ラベル
JPH023703B2 (zh)
CN2664884Y (zh) 纸塑复合用预涂塑料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