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1367A - 电池装置及电池固定架 - Google Patents
电池装置及电池固定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71367A CN110571367A CN201810568287.6A CN201810568287A CN110571367A CN 110571367 A CN110571367 A CN 110571367A CN 201810568287 A CN201810568287 A CN 201810568287A CN 110571367 A CN110571367 A CN 1105713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body
- battery
- hole
- top surface
- lower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装置及电池固定架。该电池装置包含有所述电池固定架。电池固定架包含有下架体,下架体包含有多个贯穿的圆形穿孔,形成穿孔的环侧壁,由下架体的顶面向底面方向内凹形成有三个凹槽,三个凹槽对应将环侧壁区分隔开为三个弧形壁,各环侧壁还凸设有三个凸部,三个凸部是位于穿孔中,且对应位于至少两个弧形壁的边角处。当电池插入穿孔中时,三个凸部将受电池抵顶,而凸部连接的弧形壁的部分将弹性变形,并对应产生弹性回复力,借此使三个凸部紧密地夹持电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装置及电池固定架,特别是一种能稳固地夹持电池的电池装置及电池固定架。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见应用于太阳能储电设备的电池装置,其大多是利用多个电池,配合一固定架,来达到高储电量的效果。然而,现有常见的固定架,为了有效固定电池,存在有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及电池固定架,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用以固定夹持电池的固定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其包含:多个电池,各个所述电池呈圆柱状;一电池固定架,其包含:一下架体,其彼此相反的两侧面定义为一顶面及一底面,所述下架体包含有多个穿孔,各个所述穿孔贯穿所述下架体设置,形成各个所述穿孔的侧壁定义为一环侧壁,各个所述环侧壁沿一纵向方向,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的方向内凹形成有三个凹槽,各个所述凹槽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内凹的深度定义为一凹槽深度,所述穿孔沿所述纵向方向的深度定义为一穿孔深度,所述凹槽深度不等于所述穿孔深度;其中,各个所述穿孔分别于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形成有一开口,各个开口呈现为圆形,形成于所述底面的开口的口径与各个所述电池的外径相同;各个所述穿孔的口径沿所述纵向方向,由所述底面向所述顶面的方向逐渐扩大;其中,各个所述环侧壁的三个所述凹槽彼此间隔地设置,并对应将所述环侧壁区分隔开为三个弧形壁;各个所述环侧壁具有三个凸部,三个所述凸部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弧形壁的边角处,且三个所述凸部对应位于所述穿孔中,所述下架体于各个所述凸部的相反于所述穿孔的中心轴的一侧形成有一避让槽;各个所述环侧壁的各个所述凸部与所述穿孔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电池的外径的二分之一;其中,当单一个所述电池的一端沿所述纵向方向,由所述顶面的一侧向所述底面的方向移动,而对应插入所述穿孔中时,三个所述凸部将被所述电池的外缘抵顶,而与三个所述凸部所连接的弧形壁的边角处,将向相对应的所述避让槽弹性变形,并对应产生一弹性回复力,所述弹性回复力将使三个所述凸部夹持所述电池;一上架体,其能与所述下架体相互固定,当所述上架体与所述下架体相互固定时,所述上架体是对应位于所述下架体的顶面的一侧;所述上架体能与设置有多个所述电池的所述下架体相互固定,以共同限制多个所述电池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活动范围;至少一导电板,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池固定架,所述导电板电性连接多个所述电池,以使多个所述电池彼此并联、串联或是并串联地相互电性连接。
优选地,各个所述凹槽深度不小于所述穿孔深度的二分之一;各个所述凸部于所述纵向方向的长度,小于各个所述凹槽深度的二分之一;各个所述凸部邻近于所述顶面的一端与所述顶面的距离,小于各个所述凸部邻近于所述底面的一端与相邻的所述凹槽的底部的距离。
优选地,各个所述环侧壁的三个所述凹槽,将所述环侧壁等分为三个所述弧形壁,三个所述凸部设置于三个所述弧形壁的边角处,且三个所述凸部彼此不相面对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下架体于所述底面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限位结构,多个所述限位结构的部分对应位于多个所述穿孔中,而多个所述限位结构能限制位于所述穿孔中的所述电池于所述纵向方向的移动范围,以使设置于所述穿孔中的所述电池无法通过所述穿孔于所述底面所形成的开口而离开所述下架体。
优选地,所述上架体与下架体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构件;所述上架体与所述下架体相互固定时,所述下架体的顶面是与所述上架体的顶面彼此相面对地设置,所述下架体于其顶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多个下固定结构,所述上架体于其顶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多个上固定结构,多个所述下固定结构能与多个所述上固定结构相互固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固定架,其用以固定多个电池,所述电池固定架包含:一下架体,其彼此相反的两侧面定义为一顶面及一底面,所述下架体包含有多个穿孔,各个所述穿孔贯穿所述下架体设置,形成各个所述穿孔的侧壁定义为一环侧壁,各个所述环侧壁沿一纵向方向,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的方向内凹形成有三个凹槽,各个所述凹槽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内凹的深度定义为一凹槽深度,所述穿孔沿所述纵向方向的深度定义为一穿孔深度,所述凹槽深度不等于所述穿孔深度;其中,各个所述穿孔分别于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形成有一开口,各个开口呈现为圆形,形成于所述底面的开口的口径与各个所述电池的外径相同;各个所述穿孔的口径沿所述纵向方向,由所述底面向所述顶面的方向逐渐扩大;其中,各个所述环侧壁的三个所述凹槽彼此间隔地设置,并对应将所述环侧壁区分隔开为三个弧形壁;各个所述环侧壁具有三个凸部,三个所述凸部是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弧形壁邻近于所述顶面的边角处,所述下架体于各个所述凸部的相反于所述穿孔的中心轴的一侧形成有一避让槽;各个所述环侧壁的三个所述凸部与所述穿孔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电池的外径的二分之一;其中,当单一个所述电池的一端沿所述纵向方向,由所述顶面的一侧向所述底面的方向移动,而对应插入所述穿孔中时,三个所述凸部将被所述电池的外缘抵顶,而与三个所述凸部所连接的弧形壁的边角处,将向相对应的所述避让槽弹性变形,并对应产生一弹性回复力,所述弹性回复力将使三个所述凸部夹持所述电池;一上架体,其能与所述下架体相互固定,当所述上架体与所述下架体相互固定时,所述上架体是对应位于所述下架体的顶面的一侧;所述上架体能与设置有多个所述电池的所述下架体相互固定,以共同限制多个所述电池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活动范围。
优选地,各个所述凹槽深度不小于所述穿孔深度的二分之一;各个所述凸部于所述纵向方向的长度,小于各个所述凹槽深度的二分之一;各个所述凸部邻近于所述顶面的一端与所述顶面的距离,小于各个所述凸部邻近于所述底面的一端与相邻的所述凹槽的底部的距离。
优选地,各个所述环侧壁的三个所述凹槽,将所述环侧壁等分为三个所述弧形壁,三个所述凸部设置于三个所述弧形壁的边角处,且三个所述凸部彼此不相面对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下架体于所述底面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限位结构,多个所述限位结构的部分对应位于多个所述穿孔中,而多个所述限位结构能限制位于所述穿孔中的所述电池于所述纵向方向的移动范围,以使设置于所述穿孔中的所述电池无法通过所述穿孔于所述底面所形成的开口而离开所述下架体。
优选地,所述上架体与下架体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构件;所述上架体与所述下架体相互固定时,所述下架体的顶面是与所述上架体的顶面彼此相面对地设置,所述下架体于其顶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多个下固定结构,所述上架体于其顶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多个上固定结构,多个所述下固定结构能与多个所述上固定结构相互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发明的电池固定架及电池装置,可有效地夹持电池,且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池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1亦为本发明的电池固定架的装设有电池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池装置未设置有导电板的示意图;图2亦为本发明的电池固定架的装设有电池的示意图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池装置未设置有导电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池固定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池固定架的下架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池固定架的下架体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电池固定架的下架体的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电池固定架的下架体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电池固定架的下架体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电池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0亦为本发明的电池固定架设置有电池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发明的电池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池装置S包含有一电池固定架10、多个电池20及两个导电板B1、B2。电池固定架10包含有一下架体11及一上架体12,下架体11包含有多个穿孔11a,上架体12亦包含有多个穿孔12a,下架体11与上架体12可拆卸地彼此相互固定,而当下架体11与上架体12彼此相互固定时,下架体11的多个穿孔11a与上架体12的多个穿孔12a彼此相互对应地设置,且彼此相对应的穿孔11a及穿孔12a具有相同的中心轴。在本实施例中,是以电池20为圆柱状,而各个穿孔11a及穿孔12a对应为圆形孔为例,但不以此为限。
下架体11彼此相反的两侧面分别定义为一顶面111及一底面112,上架体12彼此相反的两侧面分别定义为一顶面121及一底面122。下架体11的多个穿孔11a是贯穿下架体11设置,而各个穿孔11a对应于顶面111及底面112形成有开口(图中未标示)。上架体12的多个穿孔12a是贯穿上架体12设置,而多个穿孔12a对应于顶面121及底面112形成有开口(图中未标示)。下架体11与上架体12彼此相互固定时,下架体11的顶面111与上架体12的顶面121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关于下架体11及上架体12所包含的穿孔11a、12a的数量,可以是依据需求加以增减,不以图中所示为限;下架体11及上架体12所包含的穿孔11a、12a的排列方式亦可依据需求变化,较佳地,可以是以大致为蜂窝状的紧密排列。
多个电池20设置于上架体12与下架体11之间,且各个电池20的两端是对应插设于上架体12的穿孔12a及下架体11的穿孔11a中,如此,多个电池20将通过上架体12及下架体11的限制而被固定设置于电池固定架10中,也就是说,当上架体12与设置有多个电池20的下架体11相互固定时,将能限制多个电池20于纵向方向(如图1所示的Z轴方向)的活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上架体12与下架体11相互固定时,上架体12及下架体11的部分构件是对应抵顶于电池20的两端,且上架体12及下架体11对应夹持电池20的构件可以是微幅地弹性变形,并具有产生弹性回复力,借此,上架体12及下架体11能紧固地夹持多个电池20。
在具体应用中,下架体11可以是具有多个下固定结构116,而上架体12可以是对应具有多个上固定结构126,下固定结构116能与上固定结构126相互固定,而使下架体11与上架体12相互固定。举例来说,下固定结构116及上固定结构126可以是彼此相对应的凸、凹结构,而下架体11及上架体12则可以直接利用相对应下固定结构116及上固定结构126以相互固定,当然,下固定结构116及上固定结构126也可以是包含有锁固孔(图未标示,例如螺孔),而下固定结构116及上固定结构126可以是配合锁固件(例如螺丝),以更稳固地相互固定。在实际应用中,下固定结构116及上固定结构126的数量、外型及其设置位置,可以是依据需求变化,不以图中所示为限。
如图1所示,两个导电板B1、B2分别固定设置于上架体12及下架体11彼此相反的一侧。当两个导电板B1、B2固定于上架体12及下架体11时,两个导电板B1、B2将可对应电性连接多个电池20的两端,以使多个电池20以串联、并联、串并联混合等方式,彼此相互电性连接。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导电板B1、B2可以是依据电池装置S实际应用的需求,而对应设置有微处理器、放大电路、电压转换单元等,借此使外部电力储存于多个电池20中,或是使外部设备使用多个电池20所储存的电力。
特别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所指的导电板B1、B2,其主要的功能是用以使多个电池20彼此间相互电性连接,因此,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池装置S也可以是不具有两个导电板B1、B2,或者可以是仅具有单一个导电板B1、B2,而多个电池20之间可以是直接通过电线或是其他方式彼此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4至图9,图4为本发明的电池装置S的电池固定架10的分解示意图,且图4亦为本发明的电池固定架10的分解示意图;图5及图6为电池固定架10的下架体11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图7为电池固定架的下架体11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8为电池固定架的下架体11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8为下架体11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9为下架体11的局部俯视图。如图所示,下架体11形成各个穿孔11a的壁体定义为一环侧壁113,各个环侧壁113沿一纵向方向(即图5所示的Z轴方向),由顶面111的一侧向底面112(如图7所示)的方向凹设形成有三个凹槽11b,三个凹槽11b彼此不相互连通,而三个凹槽11b是彼此间隔地设置,且三个凹槽11b对应将环侧壁113区分隔开为三个弧形壁1131。三个弧形壁1131可以是具有大致相同的外型,也就是说,三个凹槽11b可以是大致等分环侧壁113。于本实施例中,是以三个凹槽11b对应将环侧壁113区分隔开为三个弧形壁1131为例,但凹槽11b的数量,不以此为限,其可以是依据需求为四个以上。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各个凹槽11b由顶面111内凹的深度定义为一凹槽深度D1,穿孔11a沿纵向方向(如图中所示的Z轴方向)的深度定义为一穿孔深度D2,凹槽深度D1不等于穿孔深度D2,且各个凹槽深度D1不小于穿孔深度D2的二分之一;较佳地,凹槽深度D1可以是穿孔深度D2的三分之二。由于凹槽深度D1是不等于穿孔深度D2,因此,各环侧壁113被区分隔开出的三个弧形壁1131邻近于底面112的位置,是彼此相连接,也就是说,如图7所示,各个弧形壁1131包含有彼此相互分离的第一部113A及彼此相互连接的第二部113B,而三个弧形壁1131并非完全相互分隔独立,如此,将可确保各个弧形壁1131的机械强度。换言之,凹槽深度D1不等于穿孔深度D2的设计,相对于凹槽深度D1等于穿孔深度D2的设计,将使各弧形壁1131具有相对较佳的机械强度。
另外,由于各环侧壁113邻近于底面112的第二部113B是未被凹槽11b区分隔开,因此,可以有效地固定电池20的一端。换句话说,各环侧壁113包含有可以受外力作用而适度弹性变形的三个弧形壁1131的第一部113A,和受外力作用不易变形的第二部113B,而通过此两种不同性质的部份,各环侧壁113将可有效地固定电池20。值得一提的是,各环侧壁113的第二部113B呈现为环状结构,且穿孔11a的口径是等于或略小于电池20的外径,如此,将可有效地固定电池20。
如图7及图8所示,各穿孔11a的口径由底面112向顶面111向的方向是逐渐递增,而穿孔11a于底面112的口径大致等于电池的外径。换言之,弧形壁1131邻近于顶面111的内侧面与穿孔11a的中心轴的距离R1,是大于弧形壁1131邻近于底面112的内侧面与穿孔11a的中心轴的距离R2。
如图5及图6所示,各个环侧壁113形成有三个凸部114,三个凸部114是由至少两个弧形壁1131在邻近于顶面111的位置向穿孔11a的中心轴C方向凸出形成,且各个凸部114是对应位于弧形壁1131的边角处。各个凸部114可以是大致呈现为矩形体,但不以此为限,凸部114的外型可以依据需求变化。如图7所示,在实际应用中,各个凸部114的内侧面1141与中心轴的距离R3,可以是大致等于或是略小于电池的外径的二分之一。
请参阅图9,其显示为下架体11的俯视图。在实际应用中,下架体11的穿孔11a可以是呈现为圆形状,而三个凸部114与穿孔11a的中心点O的最短距离可以是大致相同。另外,三个凸部114可以是对应位于呈现为圆形的穿孔11a的三等分位置上,也就是说,任两个凸部114与穿孔11a的中心轴的联机所夹设的角度大致为120度。如图9左侧的穿孔11a所示,三个凸部114可以是对应位于两个弧形壁1131,也就是说,其中一个弧形壁1131是具有两个凸部114,而其中一个弧形壁1131是仅包含有一个凸部114,另一个弧形壁1131则是不具有任何的凸部114。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如图9右侧的穿孔11a所示,三个凸部114也可以是对应位于三个弧形壁1131,且三个凸部114彼此是不相邻地设置。
如图5至图7所示,下架体11还包含有多个避让槽12c,各个避让槽12c对应位于各个凸部114相反于穿孔11a的中心轴C的一侧。避让槽12c的槽体外型、深度及宽度等几何设计,可以是依据需求变化,图中所示仅为其中一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依上所述,如图5至图7所示,当单一个电池20(如图3所示)的一端沿纵向方向,由顶面111的一侧向底面112的方向移动,而对应插入穿孔11a中时,三个凸部114将被电池20抵顶,而与三个凸部114所连接的弧形壁1131的边角处的部分,将向相对应的避让槽12c弹性变形,并对应产生一弹性回复力,而弹性回复力将使三个凸部114夹持电池20。
在实际应用中,各个凸部114邻近于顶面111的一端,可以是具有一导引结构1142,导引结构1142可以是呈现为斜面状,而导引结构1142能使电池20更容易地进入穿孔11a。当然,导引结构1142也可以是呈现为圆角状,于此不加以限制。
依上所述,如图3、图7及图9所示,通过三个凸部114的设置,在电池20由下架体11的顶面111的一侧,插入穿孔11a的过程中,三个凸部114将可以导引电池20,以使电池20的中心线大致与穿孔11a的中心轴C重叠,而使电池20正确地固定设置于下架体11,借此,可避免现有技术中,因为电池未正确地设置于电池架中,从而无法进行后续组装的问题。
如图7及图8所示,凸部114邻近于顶面111的一端,可以是大致与顶面111齐平,但不以此为限;各个凸部114邻近于顶面的一端与顶面111的距离,是小于各个凸部114邻近于底面112的一端与相邻的凹槽11b的底部的距离D3。使凸部114邻近于顶面111设置,将可以使弧形壁1131的边角处,在凸部114受电池20抵顶时,比较容易弹性变形,借此比较容易产生弹性回复力,进而可以使得凸部114比较容易紧密地夹持电池20。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凸部114邻近于顶面111的一端,也可以是与顶面111距离有一预定距离。
特别说明的是,如图8所示,各个凸部114于纵向方向(即穿孔11a的深度方向,图8中所示的Z轴方向)的长度,是小于各个凹槽深度D1,如此,凸部114在电池20插入穿孔11a时,将容易连动弧形壁1131弹性变形。换言之,如果凸部114于纵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凹槽深度D1,则凸部114在电池20插入穿孔11a时,将不容易连动弧形壁1131弹性变形,或者弧形壁1131弹性变形的量将相对较小,如此,凸部114夹持电池20的夹持力将相对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7及图10所示,下架体11于底面112的一侧可以是设置有多个限位结构115,多个限位结构115的部分是对应位于多个穿孔11a中,而多个限位结构115能限制位于穿孔11a中的电池20于纵向方向(如图7中所示的Z轴方向)的移动范围,以使设置于穿孔11a中的电池20无法通过穿孔11a于底面112所形成的开口而离开下架体11。于本实施例图中,是以两个限位结构115的部份同时位于相同的穿孔11a中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在不同的应用中,对应露出于单一个穿孔11a的限位结构115的数量,也可以是单一个或是三个以上。在下架体11不具有多个限位结构115的实施例中,电池固定架10可以是配合任何独立于电池固定架10的构件(例如是本发明的电池装置S的导电板B1、B2),来达到限制设置于穿孔11a中的电池20于纵向方向的移动范围的功效。
如图1至图3所示,上架体12彼此相反的两侧分别定义为一顶面121及一底面122,上架体12具有多个贯穿设置的穿孔12a,形成穿孔12a的侧壁定义为一环侧壁123,环侧壁123由顶面121向底面122的方向内凹形成有三个凹槽12b,三个凹槽12b彼此相互间隔地设置,三个凹槽12b将环侧壁123对应区分隔开为三个弧形壁1231,各个弧形壁1231的边角处,向穿孔12a的中心轴方向凸出设置有一凸部124,上架体12于各个凸部124相反于穿孔12a的一侧,形成有避让槽12c,上架体12于底面122,还设置有多个限位结构125,各个限位结构125的一部份对应位于穿孔12a中。关于上架体12的环侧壁123、三个凹槽12b、三个弧形壁1231、三个凸部124、多个避让槽12c及多个限位结构125彼此间的连接关系,与前述下架体11的环侧壁113、三个凹槽11b、三个弧形壁1131、三个凸部114、多个避让槽11c其多个限位结构115完全相同,于此不再赘述。换言之,在实际应用中,下架体11及上架体12可以是利用相同的模具生产制造,如此,将可节省成本,且可便于安装。当然,在不同的应用中,上架体12也可以是与下架体11非为同一模具生产制造,上架体12仅需可与下架体11共同限制电池20即可。
请参阅图10,其显示为本发明的电池固定架10夹持电池20的剖面示意图。当电池20插设于电池固定架10中时,各个凸部114、124将对应抵顶电池20的外侧壁而夹持电池20,且电池20的两端面将对应抵靠于上架体12的限位结构125及下架体11的限位结构115。在具体应用中,下架体11与上架体12彼此相互固定时,上架体12的限位结构125及下架体11的限位结构115彼此相面对的距离,可以是略小于电池20的长度,而电池20对应设置于电池固定架10中时,上架体12的限位结构125及下架体11的限位结构115将受电池20抵顶而略微弹性变形,并对应产生弹性回复力,如此,可以更好地限制电池20。
Claims (10)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包含:
多个电池,各个所述电池呈圆柱状;
一电池固定架,其包含:
一下架体,其彼此相反的两侧面定义为一顶面及一底面,所述下架体包含有多个穿孔,各个所述穿孔贯穿所述下架体设置,形成各个所述穿孔的侧壁定义为一环侧壁,各个所述环侧壁沿一纵向方向,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的方向内凹形成有三个凹槽,各个所述凹槽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内凹的深度定义为一凹槽深度,所述穿孔沿所述纵向方向的深度定义为一穿孔深度,所述凹槽深度不等于所述穿孔深度;
其中,各个所述穿孔分别于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形成有一开口,各个开口呈现为圆形,形成于所述底面的开口的口径与各个所述电池的外径相同;各个所述穿孔的口径沿所述纵向方向,由所述底面向所述顶面的方向逐渐扩大;
其中,各个所述环侧壁的三个所述凹槽彼此间隔地设置,并对应将所述环侧壁区分隔开为三个弧形壁;各个所述环侧壁具有三个凸部,三个所述凸部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弧形壁的边角处,且三个所述凸部对应位于所述穿孔中,所述下架体于各个所述凸部的相反于所述穿孔的中心轴的一侧形成有一避让槽;各个所述环侧壁的各个所述凸部与所述穿孔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电池的外径的二分之一;
其中,当单一个所述电池的一端沿所述纵向方向,由所述顶面的一侧向所述底面的方向移动,而对应插入所述穿孔中时,三个所述凸部将被所述电池的外缘抵顶,而与三个所述凸部所连接的弧形壁的边角处,将向相对应的所述避让槽弹性变形,并对应产生一弹性回复力,所述弹性回复力将使三个所述凸部夹持所述电池;及
一上架体,其能与所述下架体相互固定,当所述上架体与所述下架体相互固定时,所述上架体是对应位于所述下架体的顶面的一侧;所述上架体能与设置有多个所述电池的所述下架体相互固定,以共同限制多个所述电池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活动范围;以及
至少一导电板,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池固定架,所述导电板电性连接多个所述电池,以使多个所述电池彼此并联、串联或是并串联地相互电性连接。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凹槽深度不小于所述穿孔深度的二分之一;各个所述凸部于所述纵向方向的长度,小于各个所述凹槽深度的二分之一;各个所述凸部邻近于所述顶面的一端与所述顶面的距离,小于各个所述凸部邻近于所述底面的一端与相邻的所述凹槽的底部的距离。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环侧壁的三个所述凹槽,将所述环侧壁等分为三个所述弧形壁,三个所述凸部设置于三个所述弧形壁的边角处,且三个所述凸部彼此不相面对地设置。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架体于所述底面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限位结构,多个所述限位结构的部分对应位于多个所述穿孔中,而多个所述限位结构能限制位于所述穿孔中的所述电池于所述纵向方向的移动范围,以使设置于所述穿孔中的所述电池无法通过所述穿孔于所述底面所形成的开口而离开所述下架体。
5.依据权利要求1至4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架体与下架体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构件;所述上架体与所述下架体相互固定时,所述下架体的顶面是与所述上架体的顶面彼此相面对地设置,所述下架体于其顶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多个下固定结构,所述上架体于其顶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多个上固定结构,多个所述下固定结构能与多个所述上固定结构相互固定。
6.一种电池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固定架用以固定多个电池,所述电池固定架包含:
一下架体,其彼此相反的两侧面定义为一顶面及一底面,所述下架体包含有多个穿孔,各个所述穿孔贯穿所述下架体设置,形成各个所述穿孔的侧壁定义为一环侧壁,各个所述环侧壁沿一纵向方向,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的方向内凹形成有三个凹槽,各个所述凹槽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内凹的深度定义为一凹槽深度,所述穿孔沿所述纵向方向的深度定义为一穿孔深度,所述凹槽深度不等于所述穿孔深度;
其中,各个所述穿孔分别于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形成有一开口,各个开口呈现为圆形,形成于所述底面的开口的口径与各个所述电池的外径相同;各个所述穿孔的口径沿所述纵向方向,由所述底面向所述顶面的方向逐渐扩大;
其中,各个所述环侧壁的三个所述凹槽彼此间隔地设置,并对应将所述环侧壁区分隔开为三个弧形壁;各个所述环侧壁具有三个凸部,三个所述凸部是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弧形壁邻近于所述顶面的边角处,所述下架体于各个所述凸部的相反于所述穿孔的中心轴的一侧形成有一避让槽;各个所述环侧壁的三个所述凸部与所述穿孔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电池的外径的二分之一;
其中,当单一个所述电池的一端沿所述纵向方向,由所述顶面的一侧向所述底面的方向移动,而对应插入所述穿孔中时,三个所述凸部将被所述电池的外缘抵顶,而与三个所述凸部所连接的弧形壁的边角处,将向相对应的所述避让槽弹性变形,并对应产生一弹性回复力,所述弹性回复力将使三个所述凸部夹持所述电池;及
一上架体,其能与所述下架体相互固定,当所述上架体与所述下架体相互固定时,所述上架体是对应位于所述下架体的顶面的一侧;所述上架体能与设置有多个所述电池的所述下架体相互固定,以共同限制多个所述电池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活动范围。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凹槽深度不小于所述穿孔深度的二分之一;各个所述凸部于所述纵向方向的长度,小于各个所述凹槽深度的二分之一;各个所述凸部邻近于所述顶面的一端与所述顶面的距离,小于各个所述凸部邻近于所述底面的一端与相邻的所述凹槽的底部的距离。
8.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环侧壁的三个所述凹槽,将所述环侧壁等分为三个所述弧形壁,三个所述凸部设置于三个所述弧形壁的边角处,且三个所述凸部彼此不相面地设置。
9.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架体于所述底面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限位结构,多个所述限位结构的部分对应位于多个所述穿孔中,而多个所述限位结构能限制位于所述穿孔中的所述电池于所述纵向方向的移动范围,以使设置于所述穿孔中的所述电池无法通过所述穿孔于所述底面所形成的开口而离开所述下架体。
10.依据权利要求6至9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架体与下架体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构件;所述上架体与所述下架体相互固定时,所述下架体的顶面是与所述上架体的顶面彼此相面对地设置,所述下架体于其顶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多个下固定结构,所述上架体于其顶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多个上固定结构,多个所述下固定结构能与多个所述上固定结构相互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68287.6A CN110571367A (zh) | 2018-06-05 | 2018-06-05 | 电池装置及电池固定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68287.6A CN110571367A (zh) | 2018-06-05 | 2018-06-05 | 电池装置及电池固定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71367A true CN110571367A (zh) | 2019-12-13 |
Family
ID=68772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68287.6A Pending CN110571367A (zh) | 2018-06-05 | 2018-06-05 | 电池装置及电池固定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71367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0968A (zh) * | 2010-03-02 | 2011-09-21 | 特斯拉汽车公司 | 模块化组件中粘合剂的选择性固化 |
CN203850354U (zh) * | 2014-01-13 | 2014-09-24 | 新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模块 |
CN105226213A (zh) * | 2015-09-08 | 2016-01-06 | 上海正昀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支架、电池模组及电池组 |
CN206497923U (zh) * | 2017-01-21 | 2017-09-15 | 深圳博磊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支架及电池模块 |
CN107195827A (zh) * | 2017-06-30 | 2017-09-22 | 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和大容量电池 |
-
2018
- 2018-06-05 CN CN201810568287.6A patent/CN11057136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0968A (zh) * | 2010-03-02 | 2011-09-21 | 特斯拉汽车公司 | 模块化组件中粘合剂的选择性固化 |
CN203850354U (zh) * | 2014-01-13 | 2014-09-24 | 新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模块 |
CN105226213A (zh) * | 2015-09-08 | 2016-01-06 | 上海正昀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支架、电池模组及电池组 |
CN206497923U (zh) * | 2017-01-21 | 2017-09-15 | 深圳博磊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支架及电池模块 |
CN107195827A (zh) * | 2017-06-30 | 2017-09-22 | 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和大容量电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627294B1 (ko) | 전지 모듈 | |
US10665887B2 (en) |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including aligning projection contacting energy storage devices | |
JP6069615B2 (ja) | 組電池モジュール | |
JP2014160679A (ja) | バッテリ接続具 | |
JP2010115024A (ja) | 2種の角形パック電池の充電器 | |
CN212648365U (zh) | 电池 | |
US10601155B2 (en) | Contacting device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to a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for the assembly of such a contacting device | |
CN212062540U (zh) | 电池 | |
JP6087110B2 (ja) | リレー固定構造 | |
JP6298377B2 (ja) | 蓄電装置 | |
JP2015133289A (ja) |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のホルダ | |
TW201603406A (zh) | 電連接器和電連接器組件 | |
CN110571367A (zh) | 电池装置及电池固定架 | |
JP2014216218A (ja) |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装置 | |
JP7094087B2 (ja) | 電池装置 | |
TWI672849B (zh) | 電池裝置及電池固定架 | |
JP5880357B2 (ja) | 蓄電装置およ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20042989A (ja) | 端子連結具、及び、該端子連結具を用いた電池の集合体 | |
JP2016051517A (ja) | 蓄電装置 | |
KR20130132093A (ko) | 이차 전지용 포장재의 성형 장치 | |
JP2014165003A (ja) | 電池拘束構造体及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 |
US10910160B2 (en) | Capacitor module having rounded rectangular prism-shaped capacitor elements | |
KR20170117693A (ko) | 커넥터 | |
TWI671935B (zh) | 電池裝置及電池固定架 | |
CN110556488A (zh) | 电池装置及电池固定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