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8661459A - 载波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载波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661459A
CN118661459A CN202280091210.9A CN202280091210A CN118661459A CN 118661459 A CN118661459 A CN 118661459A CN 202280091210 A CN202280091210 A CN 202280091210A CN 118661459 A CN118661459 A CN 118661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rrier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carrier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912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冷冰雪
卢前溪
张博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661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6614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5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terminals via a wireless link, e.g. side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4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 e.g. D2D or side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载波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涉及侧行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确定第一载波(520);第一终端使用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540)。通过使用更灵活的载波确定配置机制,能够在引入载波聚合技术的情况下,提高侧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性能,达到提升侧行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载波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侧行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载波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在侧行通信中,第一终端使用侧行传输资源直接向第二终端发送侧行数据,该侧行数据无需基站的转发。侧行通信可以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之间的通信。
相关技术中,第一终端所使用的侧行传输资源是从资源池中自主选择的,或由基站配置的。但上述侧行传输资源的使用存在一定限制,导致侧行通信系统的性能有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波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可以用于在引入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的情况下,通过确定第一载波来提升侧行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载波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确定第一载波;
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所述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载波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所述载波配置用于供所述第一终端确定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时的第一载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载波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协商确定第一载波;
所述第二终端使用所述第一载波与第一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载波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载波;
通信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载波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载波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与第一终端协商确定第一载波;
通信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第一载波与第一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载波确定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载波确定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载波确定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执行如上述方面所述的载波确定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运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载波确定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侧行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载波确定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使用更灵活的载波确定配置机制,在引入CA技术的情况下,能够确定某个合适的载波或者使用至少两个载波进行CA,从而提高侧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性能,达到提升侧行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一种侧行链路传输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另一种侧行链路传输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图3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另一种侧行链路传输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确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确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确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确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确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确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确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确定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相关技术背景进行介绍:
LTE D2D/V2X:设备到设备通信是基于D2D的一种侧行链路(Sidelink,SL)传输技术,也称侧行通信技术,与传统的蜂窝系统中通信数据通过基站接收或者发送的方式不同,侧行通信系统采用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的方式,因此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以及更低的传输时延。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为侧行通信定义了两种传输模式:模式A和模式B。
模式A:终端的传输资源是由基站分配的,终端根据基站分配的资源在侧行链路上进行数据的发送;基站可以为终端分配单次传输的资源,也可以为终端分配半静态传输的资源。
模式B:终端在资源池中自主选取资源进行数据的传输。
在侧行通信系统中,以上述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为例,工作场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如图1所示,两个UE均在网络覆盖范围内且位于相同的小区,基站分配侧行传输资源给两个UE,两个UE根据基站分配的侧性传输资源在SL上进行数据传输。
图2中,两个UE均在网络覆盖范围内且位于相同的小区,UE在资源池中自主选取资源在SL进行数据传输。
图3中,UE1位于网络覆盖范围内,UE2位于网络覆盖范围外。UE1是接收终端,UE2是发送终端;或者,UE1是发送终端,UE2是接收终端。UE1可以接收基站分配的传输资源与UE2进行侧行通信,或者,UE1基于UE2发送的配置要求,在基站分配的传输资源中选择资源与UE2进行侧行通信。UE1也可以在资源池中自主选取资源与UE2进行侧行通信,或者,UE1基于UE2发送的配置要求,在资源池中自主选择资源与UE2进行侧行通信。
在3GPP中,D2D分成了不同的阶段进行研究。
基于邻近的服务(Proximity based Service,ProSe):在3GPP第12版和第13版(Rel-12/13)中设备到设备通信,是针对ProSe的场景进行了研究,其主要针对公共安全类的业务。在ProSe中,通过配置资源池在时域上的位置,例如资源池在时域上非连续,达到UE在SL上非连续发送/接收数据,从而达到省电的效果。
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在Rel-14/15中,V2X系统针对车车通信的场景进行了研究,其主要面向相对高速移动的车车、车人通信的业务;在V2X中,由于车载系统具有持续的供电,因此功率效率不是主要问题,而数据传输的时延是主要问题,因此在系统设计上要求终端设备进行连续的发送和接收。
进一步增强的D2D(Further Enhanced Device to Device,FeD2D):在Rel-14中,这个场景对于可穿戴设备通过手机接入网络的场景进行了研究,其主要面向是低移动速度以及低功率接入的场景。在FeD2D中,在预研阶段3GPP结论为基站可以通过一个中继(relay)终端去配置远程(remote)终端的不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参数,但是由于该课题没有进一步进入标准化阶段,如何进行DRX配置的具体细节没有结论。
NR V2X:NR V2X在LTE V2X的基础上,不局限于广播场景,而是进一步拓展到了单播和组播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下研究V2X的应用。
类似于LTE V2X,NR V2X也会定义上述模式A(在NR V2X中命名为模式一,Mode-1)和模式B(在NR V2X中命名为模式二,Mode-2)两种资源授权模式;更进一步,用户可能处在一个混合的模式下,即既可以使用Mode-1进行资源的获取,又同时可以使用Mode-2进行资源的获取。该资源获取通过侧行链路授权的方式指示,即侧行链路授权指示相应的物理侧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与物理侧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资源的时频位置。
不同于LTE V2X,除了无反馈的、UE自主发起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重传,NR V2X引入了基于反馈的HARQ重传,不限于单播通信,也包括组播通信。
NR Uu CA:CA是从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LTE-Advanced)标准就开始支持的一种带宽扩展技术,可以将多个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聚合在一起,由一个UE同时接收或发送。按照聚合的载波的范围分,CA又可以分为频带内CA(intra-band CA)和跨频带CA(inter-band CA)。Intra-band CA的一个主要用途是用于小区载波带宽大于UE的单个载波带宽能力的场景,这种情况下,UE可以用CA方式来实现在“宽载波”(wide carrier)中的操作。例如基站支持300MHz一个载波,而UE只支持最大100MHz的载波,此时UE可以用CA方式实现大于100MHz的宽带操作,聚合的载波可以是相邻的载波,也可以是不相邻的载波。
当终端和网络通过CA进行通信时,可能会同时配置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和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在NR R15版本中,针对PCell和辅主小区(SecondaryPrimaryCell,PSCell)设计了波束失败恢复机制,其主要功能模块(或称为主要步骤)分为4个:
·波束失败检测(Beam Failure Detection,BFD)。
·新波束选择(New Beam Identification,NBI)。
·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est,BFRQ)。
·网络侧响应。
终端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进行测量,判断下行发送波束对应的链路质量。如果对应的链路质量很差,则认为下行波束发生波束失败。终端还会对一组备选波束进行测量,从中选择满足一定门限的波束作为新波束。然后终端通过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BFRQ)流程,通知网络发生了波束失败,并且上报新波束。网络收到一个终端发送的BFRQ信息后,知道所述终端发生了波束失败,选择从新波束上发送PDCCH,终端在新波束上收到网络发送的PDCCH则认为正确接收了网络侧的响应信息。至此,波束失败恢复流程成功完成。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小区和载波可以等同。例如,“第一载波”可以替换为“第一小区”,“第二载波”可以替换为“第二小区”,等等。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5G NR系统”也可以称为5G系统或者新空口(NewRadio,NR)系统。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5G NR系统,也可以适用于5G NR系统后续的演进系统,还可以适用于6G以及后续的演进系统。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载波”可以理解为“选择载波”或“决定载波”。
在目前的NR技术中,仅支持终端和基站之间的CA技术。而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载波确定方法,能够应用于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中,也即使得两个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也能使用CA技术。在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中,当侧行链路工作在多个载波上时,通过定义映射关系,和/或,通过网络设备控制,和/ 或,基于两个终端之间的协商,来进行载波或主载波的确定配置,使得第一终端使用确定后的第一载波或第一主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以达到在NR SL中确定所要使用的载波或主载波来进行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目的。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终端1和终端2的侧行链路上共有5个可用载波或候选载波可供侧行数据传输。终端1确定载波2和载波4进行载波聚合,终端1使用该载波2和载波4实现与终端2进行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载波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中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中的至少部分步骤:
步骤520:第一终端确定第一载波;
第一载波可以用于单播通信,或组播通信,或广播通信。第一载波是侧行链路上至少两个载波中的一个载波,或者,第一载波是侧行链路上至少两个载波中的全部或部分载波,或者,第一载波是侧行链路上至少两个载波中的至少两个载波的聚合载波。侧行链路是指两个终端之间为侧行链路通信所构建的链路或用于实现侧行链路通信的链路,侧行链路上的至少两个载波是第一终端的至少两个可用载波或候选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基于映射关系确定第一载波。该映射关系包括侧行链路的属性与载波之间的映射关系。该侧行链路的属性包括:服务类型(Service Type)、应用类型、层二标识(IDentity,ID)、发送属性(Txprofile)、数据传输类型、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逻辑信道、资源池、无线承载、数据优先级、资源池拥塞程度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资源池拥塞程度可以基于CBR来衡量。该映射关系是预定义的,或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配置的,或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配置的,或第一终端自主决定的。
其中,第二终端是与第一终端建立有侧行链路的终端。在单播通信中,第二终端为一个,在组播或广播通信中,第二终端为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基于网络设备的控制或配置确定第一载波。可选地,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配置载波集合,载波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可用载波或候选载波。第一终端在载波集合中确定第一载波。可选地,网络设备直接向第一终端配置第一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协商确定第一载波。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基于直连通信接口PC5接口协商确定第一载波。可选地,由第一终端作为载波确定方,第一终端先确定第一载波后,向第二终端通知第一载波,或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确认第一载波是否可用。可选地,由第二终端作为载波确定方,第二终端先确定第一载波后,向第一终端通知第一载波,或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确认第一载波是否可用。
步骤540:第一终端使用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第一终端使用侧行链路上至少两个载波中的一个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或者,第一终端使用侧行链路上至少两个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或者,第一终端使用侧行链路上至少两个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或者,第一终端使用侧行链路上至少两个载波的聚合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或者,第一终端使用侧行链路上至少两个载波的聚合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具有CA或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不具有CA或DC的能力,或终端具有CA或DC的能力但未启用CA或DC。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内且位于相同的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内但位于不同的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内,第二终端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第二终端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是发送终端,第二终端是接收终端;和/或,第一终端是接收终端,第二终端是发送终端。
上述方法适用于基于模式一的侧行通信场景,和/或,基于模式二的侧行通信场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使用更灵活的载波确定配置机制,在引入CA技术的情况下,能够确定某个合适的载波或者使用至少两个载波进行CA,从而提高侧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性能,达到提升侧行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的目的。
候选方式一:基于映射关系确定第一载波。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载波确定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中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中的至少部分步骤:
步骤620:第一终端基于映射关系确定第一载波;
映射关系用于定义载波或主载波的确定规则,该映射关系包括侧行链路的属性与载波之间的映射关系。该侧行链路的属性包括:服务类型、应用类型、层二ID、Txprofile、数据传输类型、QoS、逻辑信道、资源池、无线承载、数据优先级、资源池拥塞程度中的至少一种。该映射关系是预定义的,或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配置的,或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配置的,或第一终端自主决定的。
其中,第二终端是与第一终端建立有侧行链路的终端。在单播通信中,第二终端为一个,在组播或广播通信中,第二终端为一个或多个。
第一载波可以用于单播通信,或组播通信,或广播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映射关系是由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定义的,和/或,由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定义的。
NAS包括核心网网元和终端之间通信时的协议栈或功能,用于支持这两者之间的信令和数据传输。示意性的,NAS包括:移动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MM)、会话管理(Session Management,SM)、呼叫控制(Call Control,CC)和短信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等。
AS包括接入网网元和终端之间通信时的协议栈或功能。示意性的,AS包括:SDAP(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服务数据调整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RLC(Radio-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MAC(Medium-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映射关系是由NAS定义的。该映射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服务类型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比如,服务类型A对应候选载波1,服务类型B对应候选载波2。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服务类型为服务类型A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1作为第一载波;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服务类型为服务类型B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2作为第一载波。
·应用类型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比如,应用类型“多媒体播放应用”对应候选载波1,应用类型“通话应用”对应候选载波2。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应用类型为“多媒体播放应用”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1作为第一载波;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应用类型为“通话应用”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2作为第一载波。
·层二ID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示例性的,层二包括:SDAP层、PDCP层、RLC层和MAC层。示例性的,层二ID是长度为24个比特的标识。
比如,ID集合1对应候选载波1,ID集合2对应候选载波2。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层二ID属于ID集合1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1作为第一载波;当第一终端的层二ID属于ID集合2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2作为第一载波。
·发送属性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发送属性用于指示终端是否支持NR的一些特性或功能或能力。比如,发送属性用于指示终端是否支持DRX。示意性的,终端支持对应候选载波1,终端不支持DRX对应候选载波2。当第一终端的发送属性支持DRX的情况下,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1作为第一载波;当第一终端的发送属性不支持DRX的情况下,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2作为第一载波。或者,发送属性用于指示是否支持多载波侧行链路通信。示意性的,发送属性指示不支持多载波通信对应候选载波1(如R16/17载波),发送属性指示支持多载波通信对应候选载波2(如R18载波)。当第一终端的发送属性不支持多载波通信的情况下,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1作为第一载波;当第一终端的发送属性支持多载波通信的情况下,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2作为第一载波。
·数据传输类型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数据传输类型包括单播类型、组播类型、广播类型中的至少一种。比如,单播类型对应候选载波1,组播类型对应候选载波2,广播类型对应候选载波3。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是单播类型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1作为第一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映射关系是由AS定义的,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至少一种:
·QoS流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比如,QoS流1对应候选载波1,QoS流2对应候选载波2。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QoS流为QoS流1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1作为第一载波;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QoS流为QoS流2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2作为第一载波。
·逻辑信道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比如,逻辑信道1对应候选载波1,逻辑信道2对应候选载波2。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逻辑信道为逻辑信道1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1作为第一载波;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逻辑信道为 逻辑信道2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2作为第一载波。
·从层二ID到候选载波的计算公式;
通过定义计算规则将层二ID与候选载波对应,比如,若候选载波为N个,将层二ID与N相除求得余数,当余数为0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0作为第一载波;当余数为1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1作为第一载波;当余数为2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2作为第一载波。
·资源池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比如,资源池1对应候选载波1,资源池2对应候选载波2。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资源池为资源池1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1作为第一载波;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资源池为资源池2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2作为第一载波。
·无线承载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比如,信令无线承载(SignallingRadio Bearers,SRB)对应候选载波1,数据无线承载(DataRadioBearers,DRB)对应候选载波2。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无线承载为SRB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1作为第一载波;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无线承载为DRB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2作为第一载波。或者,无线承载1对应候选载波1,无线承载2对应候选载波2。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无线承载为无线承载1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1作为第一载波;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无线承载为无线承载2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2作为第一载波。
·默认的候选载波集合;
·数据优先级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比如,数据优先级1对应候选载波1,数据优先级2对应候选载波2。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优先级为数据优先级1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1作为第一载波;当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优先级为数据优先级2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2作为第一载波。
·资源池拥塞程度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比如,资源池拥塞程度1对应候选载波1,资源池拥塞程度2对应候选载波2。假设资源池拥塞程度1采用第一门限来表示,资源池拥塞程度2采用第二门限来表示,第一门限小于第二门限。当第一终端测量得到的资源池拥塞程度小于第一门限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1作为第一载波;当第一终端测量得到的资源池拥塞程度大于第一门限且小于第二门限时,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候选载波2作为第一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候选载波为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映射关系的配置方式包括:预配置、网络设备配置、第二终端配置和第一终端配置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终端配置是指由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配置映射关系,第一终端配置是指由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配置映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配置包括信令配置或系统消息配置中的至少一种。专用信令是指针对第一终端或第一终端所属终端组适用的信令,系统消息配置是指针对服务小区内的所有终端或绝大部分终端适用的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上映射关系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
步骤640:第一终端使用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第一终端使用基于由NAS定义的映射关系确定的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或第一终端使用基于由AS定义的映射关系确定的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或第一终端使用基于由NAS定义的映射关系确定的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或第一终端使用基于由AS定义的映射关系确定的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或第一终端使用基于由NAS和AS定义的映射关系确定的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或第一终端使用基于由NAS和AS定义的映射关系确定的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具有CA或DC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内且位于相同的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内但位于不同的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内,第二终端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不需要网络设备控制第一载波的确定过程,通过第一终端基于映射关系来自主确定第一载波,减少了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令资源消耗,第一终端即使处于非连接态或不在网络覆盖范围内,也能自主确定第一载波进行侧行链路通信,从而提升侧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性能。
候选方式二:基于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第一载波。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链路中的载波确定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该方 法应用于终端中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中的至少部分步骤:
步骤720: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载波配置;
载波配置是第一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传输信息、信道信息或自身兴趣等信息后,网络设备根据上报内容为第一终端配置合适的载波或主载波资源或可用载波或可用载波集合或候选载波或候选载波集合等。
该载波配置可以用于单播通信,或组播通信,或广播通信。
载波配置可以应用的场景包括如下场景中的至少一个:
·网络设备支持侧行链路的多载波机制;
·第一终端处于连接态;
·第一终端处于侧行链路中的模式一;
·第一终端处于侧行链路中的模式二。
在一个示例中,网络设备支持侧行链路的多载波机制,第一终端处于连接态,且第一终端处于侧行链路中的模式一;在另一个示例中,网络设备支持侧行链路的多载波机制,第一终端处于连接态,且第一终端处于侧行链路中的模式二。
终端确定网络设备是否支持侧行链路上的多载波或CA机制,可以是通过网络设备显示发送支持侧行链路多载波或CA指示,也可以是通过网络设备隐式发送侧行链路多载波或CA配置。终端在接收到网络设备的显示指示或隐式配置后,确定网络设备支持侧行链路上的多载波或CA机制。
第一终端处于模式一时,第一终端的侧行传输资源是由网络设备分配的,第一终端根据网络设备分配的侧行传输资源在侧行链路上进行数据的发送;网络设备可以为第一终端分配单次传输的侧行传输资源,也可以为第一终端分配半静态传输的侧行传输资源。第一终端处于模式二时,第一终端在资源池中自主选取侧行传输资源进行侧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第一终端处于模式一和模式二的混合模式时,既可以使用模式一获取侧行传输资源,也可以使用模式二获取侧行传输资源,以进行侧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
可选地,在步骤720之前,第一终端还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是用于辅助网络设备配置载波配置的信息。示例性的,第一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信道测量结果;
第一终端对信道测量后得到的信道状况信息,比如:链路质量或资源池拥塞程度等。
·第一终端的能力信息;
第一终端支持的能力信息,出厂后的能力信息,升级后的能力信息,测量后得到的能力信息,或者预配置的能力信息,比如:是否支持CA、是否支持DC、支持的载波或支持的频率等。
·第二终端的能力信息;
第二终端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能力信息,或者,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询问后,第二终端反馈给第一终端的能力信息,比如:是否支持CA、是否支持DC、支持的载波或支持的频率等。
·第一终端的自身兴趣;
该兴趣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感兴趣的载波或业务。
·侧行链路的QoS信息;
侧行链路的QoS信息可以基于待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优先级等信息确定。该待传输数据是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或第二终端的待传输数据。
在待传输数据是第二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情况下,由第二终端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待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或者,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询问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反馈待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
·侧行链路的目标层二ID信息;
侧行链路的目标层二ID信息可以是接收终端的层二ID信息。
在待传输数据是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的情况下,由第二终端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层二ID信息,或者,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询问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反馈第二终端的层二ID信息。
·侧行链路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第一终端对侧行链路测量后得到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或者预配置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或者第二终端主动报给第一终端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或者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询问后,第二终端反馈给第一终端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第一终端建议或期望的载波配置;
·第二终端建议或期望的载波配置。
第二终端主动报给第一终端的建议或期望的载波配置,或者,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询问后,第二终端反馈给第一终端的建议或期望的载波配置。
其中,第二终端是与第一终端建立有侧行链路的终端。在单播通信中,第二终端为一个,在组播或广播通信中,假设第一终端为发送终端,则第二终端为一个或多个。
步骤740:第一终端基于载波配置确定第一载波;
载波配置携带有一个或多个载波。
第一载波可以是网络设备为第一终端配置的全部或部分载波,或者是网络设备配置的载波配置中的一个载波,或者是网络设备配置的载波配置中的至少两个载波,或者是网络设备配置的载波配置中的至少两个载波的聚合载波。
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的载波配置中确定第一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将载波配置的全部或部分载波确定为第一载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自行将载波配置的全部或部分载波确定为第一载波,比如第一终端基于映射规则或确定配置或确定规则将载波配置的至少一个载波确定为第一载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协商,将载波配置的至少一个载波确定为第一载波。
步骤760:第一终端使用配置好的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第一终端使用确定好的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或者,第一终端使用载波配置中的至少一个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或者,第一终端使用载波配置中的一个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或者,第一终端使用载波配置中的一个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或者,第一终端使用载波配置中的至少两个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或者,第一终端使用载波配置中的至少两个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或者,第一终端使用载波配置中至少两个载波的聚合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或者,第一终端使用载波配置中至少两个载波的聚合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具有CA或DC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内且位于相同的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内但位于不同的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内,第二终端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第二终端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控制或配置载波资源,第一终端基于该载波配置确定出第一载波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由网络设备协调不同终端的载波配置,提升了侧行链路上的载波配置的成功率和稳定性,从而提升侧行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载波确定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中的至少部分步骤:
步骤820:第一终端对信道状况进行测量或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信息;
信道状况包括但不限于:侧行链路的链路质量,比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等,或者,资源池拥塞程度,比如:如信道繁忙率(Channel Busy Ratio,CBR)、信道占用率(ChannelOccupancy Ratio,CR)等。
来自第二终端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二终端的能力信息,如是否支持CA、是否支持DC、支持的载波或支持的频率等;第二终端建议的载波配置;或第二终端期望的载波配置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840:第一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信息;
第一信息是用于辅助网络设备配置载波配置的信息,由第一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
第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信道测量结果,如RSRP、CBR、CR等;
·第一终端自身的能力信息,如是否支持CA、是否支持DC、支持的载波或支持的频率等;
·第二终端的能力信息,如是否支持CA、是否支持DC、支持的载波或支持的频率等;
·自身兴趣,如是否需要进行侧行数据传输、进行何种数据传输等,需要进行传输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类型(通信数据,和/或,发现消息等)或数据传输类型(单播,或组播,或广播)等;
·侧行链路的QoS信息;
·侧行链路的目标层二ID信息;
·侧行链路的逻辑信道标号信息;
·第一终端自身建议的载波配置;
·第一终端自身期望的载波配置;
·第二终端建议的载波配置;
·第二终端期望的载波配置。
步骤860: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消息为第一终端配置载波配置或第一载波;
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上报的第一信息,基于第一消息为第一终端配置合适的载波资源或第一载波,该载波资源是网络设备为第一终端配置的载波配置。
载波配置可以适用于单播通信,或组播通信,或广播通信。
第一载波可以用于单播通信,或组播通信,或广播通信。第一载波是侧行链路上至少两个载波中的一个载波,或者,第一载波是侧行链路上至少两个载波中的至少两个载波,或者,第一载波是侧行链路上至少两个载波中的至少两个载波的聚合载波。侧行链路是指两个终端之间为侧行链路通信所构建的链路或用于实现侧行链路通信的链路,侧行链路上的至少两个载波是第一终端的至少两个可用载波或候选载波。
示例性的,UE1和UE2都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内且位于同一个小区,UE1对侧行链路的信道状况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RSRP过低且CBR过高,不利于通信数据或发现消息的传输,因此UE1想要与UE2进行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UE1接收到来自UE2的信息,该信息中包括UE2支持CA、支持的载波频率和建议的载波配置等。UE1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中包括UE1的信道测量结果、UE2的能力信息、UE2建议的载波配置、侧行链路的QoS信息、UE1支持的载波、UE1支持的频率等。网络设备根据UE1发送的第一信息为UE1配置载波,使得载波配置符合UE1和UE2的能力与期望。
候选方式三:基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协商确定第一载波。
图9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载波确定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中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中的至少部分步骤:
步骤920: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协商确定第一载波;
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基于PC5接口或PC5-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确定第一载波。第一载波用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单播通信,第一载波可以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协商确定的一个载波,或者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协商确定至少两个载波,或者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协商确定的至少两个载波的聚合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是发送终端,第二终端是接收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是接收终端,第二终端是发送终端。
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协商的过程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载波配置,指示有第一终端确定的一个载波,或至少两个载波,或至少两个载波的聚合载波;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的配置响应,该配置响应包括接受配置、拒绝配置、配置完成或配置失败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是由第一终端自主选取或生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是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配置的,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该配置方式还包括如下步骤中的至少部分步骤:
步骤1002: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该载波配置中含有一个载波,或至少两个载波,或至少两个载波的聚合载波;
步骤1004: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该载波配置;
步骤1006: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的配置响应,该配置响应可以是接受配置、拒绝配置、配置成功或配置失败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接受来自第一终端的载波配置,向第一终端发送配置响应;或第二终端直接使用或使能或激活该载波配置并认为配置成功,无需向第一终端发送配置响应。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则使用该载波配置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拒绝来自第一终端的载波配置,或认为配置失败,或向第一终端反馈拒绝理由,或向第一终端建议新的载波配置。
在配置响应指示第二终端拒绝配置或配置失败的情况下,第一终端执行载波重配置、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和断开链路中的至少一种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载波配置之前,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信息。载波配置协助信息是用于辅助第一终端协商确定载波或主载波的信息,由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
示例性的,载波配置协助信息是在第二终端满足以下触发方式中的至少一个触发方式时发送的:
·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周期性触发;
·由事件触发。
示例性的,第二终端确认第一终端具有CA或DC或多载波侧行通信的能力,周期性向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信息。该周期值可以是固定值,或是默认值,或是由网络设备配置的,或是由第二终端配置的,或是由第一终端自主决定的。
示例性的,第二终端确认第一终端具有CA或DC或多载波侧行通信的能力,在发生以下事件中的至 少一个事件时向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变化;
·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建立有单播通信链路;
·第二终端尚未发送过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侧行链路的其它链路载波变化;
·侧行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
·在侧行链路上检测到冲突。
示例性的,载波配置协助信息是第二终端参考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的情况下生成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中携带的信息;除侧行链路之外的其它链路所使用的载波;候选载波的链路质量或信道状况。
示例性的,载波配置协助信息包括第二终端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信息之前,第一终端还向第二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是用于辅助终端协商确定载波或主载波的信息,由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
示例性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在第一终端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时发送:
·经过能力交互,第一终端确认第二终端具有CA或DC或多载波侧行通信的能力;
·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建立有单播通信链路;
·第一终端尚未发送过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改变;
·第一终端进行了资源重选;
·第一终端进行了载波重选。
示例性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包括:请求指示,或待发送数据的数据特征如QoS信息、流量模式(Traffic Pattern)或优先级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940:第一终端使用配置好的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第一终端使用与第二终端协商后确定的一个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或第一终端使用与第二终端协商后确定的至少两个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或第一终端使用与第二终端协商后确定的至少两个载波的聚合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协商确定第一载波进行侧行链路通信,减少了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令资源消耗,降低了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基于侧行通信的载波配置的失败率,提升了侧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性能。
针对第一终端是发送终端(Transmit UE,Tx UE),第二终端是接收终端(Receive UE,Rx UE),由发送终端决定配置单播链路的载波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链路中的载波确定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中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中的至少部分步骤:
步骤111:发送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在未配置用于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单播链路的载波之前,发送终端与接收终端使用默认的或基于配置的映射关系下的载波进行数据传输,如发现消息、直连通信请求(Direct Communication Request,DCR)消息、其他PC5-信令(Signalling,S)消息或PC5-RRC消息等。
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是用于辅助终端协商确定载波或主载波的信息,由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在发送终端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时发送:
·经过能力交互,发送终端确认接收终端具有CA或DC或多载波侧行通信的能力;
·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建立有单播通信链路;
·发送终端尚未发送过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改变;
·发送终端进行了资源重选;
·发送终端进行了载波重选。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包括:请求指示,或待发送数据的数据特征如QoS信息、TrafficPattern或优先级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终端不执行步骤111,直接由接收终端执行步骤113。
步骤113:接收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载波配置协助信息是用于辅助终端协商确定载波或主载波的信息,由接收终端向发送终端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波配置协助信息是在接收终端满足以下触发方式中的至少一个触发方式时发送的:
·接收到发送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周期性触发;
·由事件触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终端确认发送终端具有CA或DC或多载波侧行通信的能力,周期性向发送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信息。该周期值可以是固定值,或是默认值,或是由网络设备配置的,或是由接收终端配置的,或是由发送终端自主决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终端确认发送终端具有CA或DC或多载波侧行通信的能力,在发生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个事件时向发送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变化;
·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建立有单播通信链路;
·接收终端尚未发送过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侧行链路的其它链路载波变化;
·侧行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
·在侧行链路上检测到冲突。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波配置协助信息是接收终端参考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的情况下生成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中携带的信息;除侧行链路之外的其它链路所使用的载波;候选载波的链路质量或信道状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波配置协助信息包括接收终端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终端不执行步骤113,直接由发送终端执行步骤115。
步骤115:发送终端配置第一载波;
基于接收到的载波配置协助信息,发送终端进行载波配置,并将该配置发送给接收终端。
该载波可以是发送终端自主选取或生成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向发送终端配置的。
该载波可以是侧行链路上的一个载波,也可以是侧行链路上的至少两个载波,也可以是侧行链路上的至少两个载波的聚合载波。
步骤117:接收终端接受或拒绝第一载波配置;
接收终端可以确定接受由发送终端发送的第一载波配置,或者确定拒绝由发送终端发送的第一载波配置,或者直接进行该第一载波配置并配置成功,或者直接进行该第一载波配置并配置失败。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终端向发送终端发送配置响应,如接受配置、拒绝配置、配置成功或配置失败等。
步骤119:在接收终端拒绝配置或配置失败的情况下,发送终端进行载波重配置;
发送终端在接收到的配置响应是接收终端拒绝配置或配置失败的情况下,进行载波重配置,或者RLF,或者断开链路中的至少一种处理。
载波重配置为接收终端拒绝配置或配置失败的情况下,发送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重复步骤111、步骤113、步骤115和步骤117中的至少一个步骤来进行载波配置的处理。
载波配置成功后,或者,载波重配置成功后,发送终端与接收终端使用配置好的载波或主载波进行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
针对第一终端是接收终端,第二终端是发送终端,由接收终端决定配置单播链路的载波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载波确定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中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中的至少部分步骤:
步骤122:发送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在未配置用于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单播链路的载波之前,发送终端与接收终端使用默认的或基于配置的映射关系下的载波进行数据传输,如发现消息、DCR消息、其他PC5-S消息或PC5-RRC消息等。
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是用于辅助终端协商确定载波或主载波的信息,由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在发送终端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时发送:
·经过能力交互,发送终端确认接收终端具有CA或DC或多载波侧行通信的能力;
·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建立有单播通信链路;
·发送终端尚未发送过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改变;
·发送终端进行了资源重选;
·发送终端进行了载波重选。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包括:请求指示,或待发送数据的数据特征如QoS信息、TrafficPattern或优先级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终端不执行步骤122,直接由接收终端执行步骤124。
步骤124:接收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载波配置协助信息是用于辅助终端协商确定载波或主载波的信息,由接收终端向发送终端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波配置协助信息是在接收终端满足以下触发方式中的至少一个触发方式时发送的:
·接收到发送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周期性触发;
·由事件触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终端确认发送终端具有CA或DC或多载波侧行通信的能力,周期性向发送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信息。该周期值可以是固定值,或是默认值,或是由网络设备配置的,或是由发送终端配置的,或是由接收终端自主决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终端确认发送终端具有CA或DC或多载波侧行通信的能力,在发生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个事件时向发送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变化;
·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建立有单播通信链路;
·接收终端尚未发送过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侧行链路的其它链路载波变化;
·侧行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
·在侧行链路上检测到冲突。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波配置协助信息是接收终端参考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的情况下生成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中携带的信息;除侧行链路之外的其它链路所使用的载波;候选载波的链路质量或信道状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波配置协助信息包括接收终端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载波配置是接收终端自主选取或生成的,或者是网络设备向接收终端配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载波可以是侧行链路上的一个载波,或者是侧行链路上的至少两个载波,或者是侧行链路上的至少两个载波的聚合载波。
步骤126:发送终端接收或拒绝载波配置,或发送终端直接使用配置好的载波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基于接收到的载波配置协助信息,发送终端确定接受由接收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或者确定拒绝由接受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或者直接进行该载波配置并配置成功,或者直接进行该载波配置并配置失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配置响应,如接受配置、拒绝配置、配置成功或配置失败等。
步骤128:在发送终端拒绝配置或配置失败的情况下,接收终端进行载波重配置;
接收终端在接收到的配置响应是发送终端拒绝配置或配置失败的情况下,进行载波重配置,或者RLF,或者断开链路中的至少一种处理。
载波重配置为发送终端拒绝配置或配置失败的情况下,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之间重复步骤122、步骤124和步骤126中的至少一个步骤来进行载波配置的处理。
载波配置成功,或者,载波重配置成功后,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使用配置好的载波或主载波进行基于CA的侧行链路通信。
应当理解,以上所述的侧行链路中的载波确定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示例性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载波配置,第一终端基于该载波配置和映射关系,在该载波配置中确定第一载波,第一终端使用该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载波配置,第一终端基于该载波配置,与第二终端协商在该载波配置中确定第一载波,第一终端使用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协商确定第一载波配置,第一终端基于映射关系在该第一载波配置中确定第一载波,第一终端使用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协商确定第一载波配置,第二终端基于映射关系在该第一载波配置中确定第一载波,第一终端使用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协商确定第一载波配置,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载波,第一终端使用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载波配置,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协商在该载波配置中 确定第一载波配置,第一终端基于映射关系在该第一载波配置中确定第一载波,第一终端使用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载波配置,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协商在该载波配置中确定第一载波配置,第二终端基于映射关系在该第一载波配置中确定第一载波,第一终端使用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协商确定载波配置,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基于映射关系确定第一载波配置,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载波,第一终端使用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确定的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如下模块中的至少部分模块:确定模块132和通信模块134;
所述确定模块132,用于确定第一载波;
所述通信模块134,用于使用所述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132,用于基于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载波。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服务类型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应用类型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层二ID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发送属性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数据传输类型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QoS流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逻辑信道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从层二ID到所述候选载波的计算公式;
·资源池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无线承载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默认的所述候选载波集合;
·数据优先级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资源池拥塞程度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由非接入层定义的映射关系;
·接入层定义的映射关系。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映射关系配置方式包括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映射关系是预配置的;
·所述映射关系是网络设备配置的;
·所述映射关系是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
·所述映射关系是所述确定模块132自主决定的。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映射关系应用于如下通信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映射关系应用于单播通信;
·所述映射关系应用于组播通信;
·所述映射关系应用于广播通信。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136,所述接收模块136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载波配置,所述确定模块132用于基于所述载波配置确定所述第一载波。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适用于如下场景中的至少一个场景:
·所述网络设备支持侧行链路的多载波机制;
·所述装置处于连接态;
·所述装置处于所述侧行链路中的模式一;
·所述装置处于所述侧行链路中的模式二。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138,所述发送模块138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是用于辅助所述网络设备配置所述载波配置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信道测量结果;
·所述装置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的能力信息;
·所述装置的自身兴趣;
·所述侧行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侧行链路的目标层二ID信息;
·所述侧行链路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装置建议或期望的载波配置;
·所述第二终端建议或期望的载波配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132,用于与所述第二终端协商确定所述第一载波。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
所述发送模块138,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载波配置,所述载波配置指示有确定模块132确定的第一载波;所述接收模块136,用于接收第二终端的配置响应;
所述通信模块134,用于在所述配置响应是接受配置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载波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是由所述确定模块132生成的;或,所述载波配置是由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接收模块136配置的。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装置是发送方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是接收方终端,所述接收模块136,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在满足如下触发方式中的至少一个触发方式时发送的:
·接收到所述发送模块138发送的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周期性触发;
·由事件触发。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周期值为固定值;或,默认值;或,网络设备配置的;或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或所述确定模块132自主决定的。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事件包括如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变化;
·所述通信模块134和所述第二终端建立单播通信链路;
·所述第二终端尚未发送过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除所述侧行链路的其它链路的载波变化;
·所述侧行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
·在所述侧行链路上检测到冲突。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在参考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的情况下生成的:
·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信息;
·除所述侧行链路之外的其它链路所使用的载波;
·候选载波的链路质量或信道状况。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发送模块138,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是在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时所述发送模块138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
·所述第二终端具有载波聚合或多载波侧行链路通信能力;
·所述通信模块134和所述第二终端建立单播通信链路;
·所述发送模块138尚未发送过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
·所述装置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改变;
·所述确定模块132进行了资源重选;
·所述确定模块132进行了载波重选。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携带有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请求指示;
·待发送数据的数据特征,所述数据特征包括:QoS,流量模式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装置是接收方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是发送方终端,所述载波配置是在满足如下触发方式中的至少一个触发方式时发送模块138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
·所述接收模块136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
·周期性触发;
·由事件触发。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周期值为固定值;或,默认值;或,网络设备配置的;或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或所述确定模块132自主决定的。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事件包括如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变化;
·所述通信模块134和所述第二终端建立单播通信链路;
·所述第二终端尚未发送过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除所述侧行链路的其它链路的载波变化;
·所述侧行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
·在所述侧行链路上检测到冲突。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是所述确定模块132在参考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的情况下生成的:
·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信息;
·除所述侧行链路之外的其它链路所使用的载波;
·候选载波的链路质量或信道状况。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装置是接收方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是发送方终端,所述接收模块136,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在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时发送的:
·所述装置具有载波聚合或多载波侧行链路通信能力;
·所述通信模块134和所述第二终端建立单播通信链路;
·所述第二终端尚未发送过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
·所述通信模块134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改变;
·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了资源重选;
·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了载波重选。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携带有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请求指示;
·待发送数据的数据特征,所述数据特征包括:QoS,流量模式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在所述配置响应是拒绝配置的情况下,所述确定模块132执行重配置、链路失败和断开链路中的至少一种处理。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使用更灵活的载波确定配置模块,在引入CA技术的情况下,能够确定某个合适的载波或者使用至少两个载波进行CA,从而提高侧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性能,达到提升侧行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的目的。
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确定的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如下模块中的至少部分模块:发送模块142;
发送模块142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所述载波配置用于供所述第一终端确定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时的第一载波。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适用于如下场景中的至少一个场景:
·所述装置支持侧行链路的多载波机制;
·所述终端处于连接态;
·所述终端处于所述侧行链路中的模式一;
·所述终端处于所述侧行链路中的模式二。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144,所述接收模块144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是用于辅助发送模块142配置所述载波配置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信道测量结果;
·所述第一终端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的自身兴趣;
·所述侧行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侧行链路的目标层二ID信息;
·所述侧行链路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建议或期望的载波配置;
·所述第二终端建议或期望的载波配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向第一终端控制或配置载波资源,第一终端基于该载波配置确定第一载波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由所述装置协调不同终端的载波配置,提升了侧行链路上的载波配置的成功率和稳定性,从而提升侧行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图1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确定的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如下模块中的至少部分模块:确定模块152和通信模块154;
所述确定模块152用于与第一终端协商确定第一载波;所述通信模块154用于使用所述第一载波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
所述确定模块152包括接收模块156,所述接收模块156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所述载波配置指示有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的所述第一载波;
所述确定模块152包括发送模块158,所述发送模块158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配置响应,所述配置响应包括接受配置或拒绝配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是由所述第一终端生成的;
或,所述载波配置是由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是发送方终端,所述装置是接收方终端,所述发送模块158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发送模块158,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信息,包括:
在满足触发方式时,所述发送模块158,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所述触发方式包括如下触发方式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接收模块156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周期性触发;
·由事件触发。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周期值为固定值;或,默认值;或,网络设备配置的;或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或所述确定模块152自主决定的。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事件包括如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变化;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通信模块154建立单播通信链路;
·所述发送模块158尚未发送过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除所述侧行链路的其它链路的载波变化;
·所述侧行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
·在所述侧行链路上检测到冲突。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152用于在参考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的情况下生成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信息;
·除所述侧行链路之外的其它链路所使用的载波;
·候选载波的链路质量或信道状况。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包括:所述确定模块152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接收模块156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是所述第一终端在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时发送的:
·所述装置具有载波聚合或多载波侧行链路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通信模块154建立单播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终端尚未发送过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通信模块154之间的数据传输改变;
·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了资源重选;
·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了载波重选。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携带有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请求指示;
·待发送数据的数据特征,所述数据特征包括:服务质量QoS,流量模式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是接收方终端,所述装置是发送方终端,所述载波配置是所述第一终端在满足如下触发方式中的至少一个触发方式时发送的:
·接收到所述发送模块158发送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
·周期性触发;
·由事件触发。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周期值为固定值;或,默认值;或,网络设备配置的;或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或所述确定模块152自主决定的。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事件包括:
·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变化;
·所述第一终端和通信模块154端建立单播通信链路;
·所述通信模块154尚未发送过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除所述侧行链路的其它链路的载波变化;
·所述侧行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
·在所述侧行链路上检测到冲突。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所述第一终端在参考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的情况下生成的:
·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信息;
·除所述侧行链路之外的其它链路所使用的载波;
·候选载波的链路质量或信道状况。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是接收方终端,所述装置是发送方终端,所述发送模块158,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发送模块158,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包括:
在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所述发送模块158,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所述触发条件包括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所述第一终端具有载波聚合或多载波侧行链路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通信模块154建立单播通信链路;
·所述发送模块158尚未发送过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通信模块154之间的数据传输改变;
·所述确定模块152进行了资源重选;
·所述确定模块152进行了载波重选。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设计中,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携带有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请求指示;
·待发送数据的数据特征,所述数据特征包括:QoS,流量模式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装置适用于基于模式一的侧行链路通信场景,和/或,基于模式二的侧行链路通信场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使用更灵活的载波确定配置模块,在引入CA技术的情况下,能够确定某个合适的载波或者使用至少两个载波进行CA,从而提高侧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性能,达到提升侧行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关于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1600包括:处理器1601、接收器1602、发射器1603、存储器1604和总线1605。
处理器16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6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接收器1602和发射器160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存储器1604通过总线1605与处理器1601相连。存储器1604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处理器1601用于执行该至少一个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16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S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载波确定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载波确定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载波确定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终端、上述第二终端和上述网络设备,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载波确定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4)

  1. 一种载波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确定第一载波;
    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所述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载波,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载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服务类型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应用类型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层二标识ID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发送属性Txprofile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数据传输类型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服务质量QoS流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逻辑信道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从层二ID到所述候选载波的计算公式;
    资源池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无线承载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默认的所述候选载波集合;
    数据优先级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资源池拥塞程度到所述候选载波的映射关系。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由非接入层定义的映射关系;
    接入层定义的映射关系。
  5.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配置方式包括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映射关系是预配置的;
    所述映射关系是网络设备配置的;
    所述映射关系是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
    所述映射关系是所述第一终端决定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应用于如下通信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映射关系应用于单播通信;
    所述映射关系应用于组播通信;
    所述映射关系应用于广播通信。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载波,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载波配置;
    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载波配置确定所述第一载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适用于如下场景中的至少一个场景:
    所述网络设备支持侧行链路的多载波机制;
    所述终端处于连接态;
    所述终端处于所述侧行链路中的模式一;
    所述终端处于所述侧行链路中的模式二。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是用于辅助所述网络设备配置所述载波配置的信息。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信道测量结果;
    所述第一终端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的自身兴趣;
    所述侧行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侧行链路的目标层二ID信息;
    所述侧行链路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建议或期望的载波配置;
    所述第二终端建议或期望的载波配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载波,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协商确定所述第一载波。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协商确定所述第一载波,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载波配置,所述载波配置指示有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的第一载波;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的配置响应;
    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所述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配置响应是接受配置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载波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波配置是由所述第一终端生成的;
    或,所述载波配置是由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是发送方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是接收方终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在满足如下触发方式中的至少一个触发方式时发送的:
    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周期性触发;
    由事件触发。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值为固定值;或,默认值;或,网络设备配置的;或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或所述终端自主决定的。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包括如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变化;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建立单播通信链路;
    所述第二终端尚未发送过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除所述侧行链路的其它链路的载波变化;
    所述侧行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
    在所述侧行链路上检测到冲突。
  18.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在参考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的情况下生成的:
    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信息;
    除所述侧行链路之外的其它链路所使用的载波;
    候选载波的链路质量或信道状况。
  19.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
  20. 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是所述第一终端在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时发送的:
    所述第二终端具有载波聚合或多载波侧行链路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建立单播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终端尚未发送过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改变;
    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了资源重选;
    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了载波重选。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携带有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请求指示;
    待发送数据的数据特征,所述数据特征包括:QoS,流量模式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种。
  23.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是接收方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是发送方终端,所述载波配置是所述第一终端在满足如下触发方式中的至少一个触发方式时发送的:
    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
    周期性触发;
    由事件触发。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值为固定值;或,默认值;或,网络设备配置的;或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或所述终端自主决定的。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包括如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变化;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建立单播通信链路;
    所述第二终端尚未发送过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除所述侧行链路的其它链路的载波变化;
    所述侧行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
    在所述侧行链路上检测到冲突。
  26.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是所述第一终端在参考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的情况下生成的:
    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信息;
    除所述侧行链路之外的其它链路所使用的载波;
    候选载波的链路质量或信道状况。
  2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是接收方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是发送方终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在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时发送的:
    所述第一终端具有载波聚合或多载波侧行链路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建立单播通信链路;
    所述第二终端尚未发送过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改变;
    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了资源重选;
    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了载波重选。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携带有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请求指示;
    待发送数据的数据特征,所述数据特征包括:QoS,流量模式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种。
  30. 根据权利要求13至2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配置响应是拒绝配置的情况下,执行重配置、链路失败和断开链路中的至少一种处理。
  31. 一种载波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所述载波配置用于供所述第一终端确定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时的第一载波。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适用于如下场景中的至少一个场景:
    所述网络设备支持侧行链路的多载波机制;
    所述终端处于连接态;
    所述终端处于所述侧行链路中的模式一;
    所述终端处于所述侧行链路中的模式二。
  33.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是用于辅助所述网络设备配置所述载波配置的信息。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信道测量结果;
    所述第一终端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的自身兴趣;
    所述侧行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所述侧行链路的目标层二标识ID信息;
    所述侧行链路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建议或期望的载波配置;
    所述第二终端建议或期望的载波配置。
  35. 一种载波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协商确定第一载波;
    所述第二载波使用所述第一载波与第一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协商确定第一载波,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所述载波配置指示有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的第一载波;
    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配置响应,所述配置响应包括接受配置或拒绝配置。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波配置是由所述第一终端生成的;
    或,所述载波配置是由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
  38.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是发送方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是接收方终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39.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在满足触发方式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信息;所述触发方式包括如下触发方式中的至少一个:
    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周期性触发;
    由事件触发。
  40.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值为固定值;或,默认值;或,网络设备配置的;或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或所述第二终端自主决定的。
  41.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包括如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变化;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建立单播通信链路;
    所述第二终端尚未发送过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除所述侧行链路的其它链路的载波变化;
    所述侧行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
    在所述侧行链路上检测到冲突。
  42.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在参考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的情况下生成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信息;
    除所述侧行链路之外的其它链路所使用的载波;
    候选载波的链路质量或信道状况。
  43.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
  44. 根据权利要求38至4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45.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是所述第一终端在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时发送的:
    所述第二终端具有载波聚合或多载波侧行链路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建立单播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终端尚未发送过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改变;
    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了资源重选;
    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了载波重选。
  46.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携带有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请求指示;
    待发送数据的数据特征,所述数据特征包括:服务质量QoS,流量模式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种。
  47.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是接收方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是发送方终端,所述载波配置是所述第一终端在满足如下触发方式中的至少一个触发方式时发送的:
    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
    周期性触发;
    由事件触发。
  48.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值为固定值;或,默认值;或,网络设备配置的;或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或所述第二终端自主决定的。
  49.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包括:
    期望的载波或载波集合变化;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建立单播通信链路;
    所述第二终端尚未发送过所述载波配置协助信息;
    除所述侧行链路的其它链路的载波变化;
    所述侧行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差;
    在所述侧行链路上检测到冲突。
  50.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所述第一终端在参考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的情况下生成的:
    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信息;
    除所述侧行链路之外的其它链路所使用的载波;
    候选载波的链路质量或信道状况。
  51.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是接收方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是发送方终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
  52. 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在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协助请求信息;所述触发条件包括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所述第一终端具有载波聚合或多载波侧行链路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建立单播通信链路;
    所述第二终端尚未发送过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改变;
    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了资源重选;
    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了载波重选。
  53.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协助请求消息携带有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请求指示;
    待发送数据的数据特征,所述数据特征包括:QoS,流量模式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种。
  54. 一种载波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载波;
    通信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55. 一种载波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载波配置,所述载波配置用于供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载波,以及使用所述第一载波与第二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56. 一种载波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与第一终端协商确定第一载波;
    通信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第一载波与第一终端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57. 一种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30任一所述的载波确定方法。
  58.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31至34任一所述的载波确定方法。
  59. 一种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35至53任一所述的载波确定方法。
  60.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3任一所述的载波确定方法。
  61.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3任一所述的载波确定方法。
  62. 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或程序,所述芯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3任一所述的载波确定方法。
  63. 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是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是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终端。
  64. 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是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网络设备。
CN202280091210.9A 2022-04-24 2022-04-24 载波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ending CN1186614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88783 WO2023205951A1 (zh) 2022-04-24 2022-04-24 载波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661459A true CN118661459A (zh) 2024-09-17

Family

ID=88516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91210.9A Pending CN118661459A (zh) 2022-04-24 2022-04-24 载波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50023699A1 (zh)
CN (1) CN118661459A (zh)
WO (1) WO20232059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397170A1 (en) * 2022-06-03 2023-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plicating sidelink transmissions for side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CN118158642A (zh) * 2022-12-05 2024-06-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装置、ue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2477A1 (en) * 2017-07-25 2019-01-31 Lg Electronics Inc. CARRIER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TERAL 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032867B2 (en) * 2018-03-27 2021-06-08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using aggregated carriers in V2X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142995A1 (zh) * 2019-01-10 2020-07-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确定直连链路资源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11800219B (zh) * 2019-07-29 2022-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控制节点
KR20210142481A (ko) * 2020-05-18 2021-1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V2x 시스템에서 반송파 결합을 통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50023699A1 (en) 2025-01-16
WO2023205951A1 (zh)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37463B (zh) 用于协作车辆之间有效地使用资源的方法
JP6846435B2 (ja) 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をlteマスターueと共にグループ化する手順
US11425552B2 (en) Method of connection control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2022524384A (ja) サイドリンク通信管理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2866958B (zh) 一种控制发送终端的处理的集成电路
CN110650549B (zh) 用于雾ran资源征求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9327327B (zh) 处理载波聚合及双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CN11036614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1203872A1 (zh) 节能配置方法及装置、节能方法及装置、通信节点、存储介质
US20250023699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arriers, and device
US20240179726A1 (en) Methods, UE, Relay UE, and Network Node for Communication Over Sidelink
WO2023199171A1 (en) Side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selection
JP2024539835A (ja)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7329531B2 (ja) 同期信号を送信するための無線デバイス、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およびこれらにおける方法
US20250168908A1 (e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UE-to-UE (U2U) Relay based Communication
CN118661463A (zh) 载波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WO2023066855A1 (en) On demand paging for executing a path switch in sidelink relay
CN117769872A (zh) 一种用于侧行链路的多载波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US20250227662A1 (en) On demand paging for executing a path switch in sidelink relay
US20250203519A1 (en) Methods for system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for multipath wtru to nw relays
CN119138065A (zh) 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WO2023216048A1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WO2024094811A1 (en) Technique for handling a sidelink between radio devices
CN118947217A (zh) 通信方法和终端
CN118696602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