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2593539A - 一种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3539A
CN102593539A CN2012100310687A CN201210031068A CN102593539A CN 102593539 A CN102593539 A CN 102593539A CN 2012100310687 A CN2012100310687 A CN 2012100310687A CN 201210031068 A CN201210031068 A CN 201210031068A CN 102593539 A CN102593539 A CN 102593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negative plate
electricity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10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3539B (zh
Inventor
向登
姜斌
刘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3106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935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93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3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3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35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工作电芯和参比电芯封装在同一包装袋内,注入电解液,化成,老化,容量后制得四电极锂离子电池,所述工作电芯和参比电芯之间设有电子绝缘膜,所述工作电芯的前端设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参比电芯的前端设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中的任意一个连接,对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进行监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是参比电芯在半充电状态下正负极均具有很稳定的电位、正负极电位漂移小、电位值随时间变化小;能够有效的监控电池在测试和工作中正负极各自的电位变化。

Description

一种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效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压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1991年日本索尼(Sony)公司率先将锂离子电池商业化以来,由于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低自放电率和重量轻等优点,已经在各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
锂离子电池一般包括正极、负极、间隔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电解液。其中,正极和负极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了找出电池性能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对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进行分别研究,其中,正极和负极在测试或工作中的电位研究是一项比较重要的项目,一般需要对其进行长时间的准确监控。
目前,用于监控正极和负极电位的方法主要是使用三电极的方法。传统的三电极的制作方法是在电池的制作过程中,在正极膜片和负极膜片间加入第三根参比电极,并用隔膜将参比电极与工作电极隔开。其中,第三根参比电极一般采用锂片或镀锂铜丝等。该方法不仅制作过程繁琐、在中间加锂片的制作环境要求高、制作成功率低,并且由于第三电极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导致测得的结果存在电位漂移。所以使用三电极的方法难以长时间持续地准确监控正极和负极电位。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有效且长时间监控锂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电位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有效且长时间监控锂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电位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四电极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将工作电芯和参比电芯封装在同一包装袋内,注入电解液,注入电解液,化成,老化,容量后制得四电极锂离子电池,所述工作电芯和参比电芯之间设有电子绝缘膜,所述工作电芯的前端设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参比电芯的前端设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
第二步,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监控:对参比电芯进行充放电,然后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中的任意一个连接,对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进行监控。
其中,参比电芯的大小和位置可以任意变动,只要参比电芯与工作电芯在一个电解液体系中即可
具体的监控方式分为如下四种:
一是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同时与第一极耳连接,用第一极耳监控锂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的电压变化;
二是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同时与第二极耳连接,用第二极耳监控锂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的电压变化;
三是分别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连接,用第一极耳监控锂离子电池正极的电位变化,用第二极耳监控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位变化。
四是分别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与第二极耳和第一极耳连接,用第二极耳监控锂离子电池正极的电位变化,用第一极耳监控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位变化。
作为本发明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位于所述包装袋的一端,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位于所述包装袋的另一端,以防止极耳间的短路。
作为本发明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工作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间隔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电子绝缘膜。
作为本发明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参比电芯为正极片。
作为本发明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参比电芯为负极片。
作为本发明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参比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间隔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电子绝缘膜。
其中,所述参比电芯的正负极极片可以为任一具有充放电平台并能嵌脱锂离子的活性材料,例如:正极活性物质可选自LiXO2(X=Ni、Co、Mn等)、LiMn2O4、LiNiaCobMncO2(a+b+c=1)和LiNiaCobAlcO2(a+b+c=1)等;负极活性物质可选自石墨、软碳、硬碳、Li4Ti5O12和合金等。
作为本发明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的一种改进,第二步所述对参比电芯进行充放电为将参比电芯充放电至半充状态。
作为本发明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包装袋为铝塑薄膜、钢壳或铝壳。
作为本发明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电子绝缘膜的材质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些材质具有导离子不导电子的功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是由于参比电芯具有很平的充放电平台,所以在半充状态下其正负极电位几乎没有变化,具有很稳定的作为参比电极的绝对电位,因此不存在三电极的电位飘移的问题;
二是参比电芯的电位只与其本身容量状态相关,即使考虑到电芯本身很小的自放电,参比电芯的电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变化,这对于监控长时间测试项目如循环和存储等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电位有很大的帮助,能长时间准确的监控工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电位;
三是参比电芯制作简单,对制作环境无特殊要求,无需另准备材料,可以直接将一个工作电芯作为参比和工作电芯封装在一个封装膜中。
四是本发明的四电极锂离子电池在其中一个电极发生损毁的情况下,另一电极能够继续监控工作电芯的正负极电位,为长久分析正负极分别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程度提供数据支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四电极锂离子电池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面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一种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四电极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将工作电芯1和参比电芯2封装在同一包装袋3内,注入电解液,所述工作电芯1和参比电芯2之间设有电子绝缘膜4,所述工作电芯1的前端设有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所述参比电芯2的前端设有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制得四电极锂离子电池(如图1和2所示);
第二步,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监控:对参比电芯2进行充放电,然后将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分别与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中的任意一个连接(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对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进行监控。
实施例1
工作电芯1的制备:
正极片的制备:
将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粘接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例96∶1.5∶2.5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分散均匀,制得正极浆料。然后将正极浆料涂覆在Al箔(厚度为12μm)上,然后进行辊压、切片、烘干焊焊接正极极耳11等操作,制得正极片。
负极片的制备:
将负极活性物质石墨、导电剂乙炔黑、粘接剂丁苯橡胶乳液和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按照质量比例94∶1.5∶2.5∶2加入溶剂水中混合均匀,搅拌均匀后制得负极浆料。然后将负极浆料涂覆在Cu箔(厚度为16μm)上,然后进行辊压、切片、烘干和焊接负极极耳12等操作,制得负极片。
电子绝缘膜采用厚度为16μm的聚丙烯(PP)微孔膜。
参比电芯2的制备,参比电芯2为正极片,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正极活性材料镍钴锰酸锂(LiNi0.3Co0.4Al0.3O2),导电剂乙炔黑,粘接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例96∶1.5∶2.5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分散均匀,制得正极浆料。然后将正极浆料涂覆在Al箔(厚度为12μm)上,然后进行辊压、切片、烘干、焊接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等操作,制得正极片,也就是参比电芯2。
四电极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如图1和2所示,将工作电芯1和参比电芯2封装在同一包装袋3内,所述包装袋3为铝塑薄膜,然后注入电解液,化成,老化,容量后制得四电极锂离子电池,所述工作电芯1和参比电芯2之间设有电子绝缘膜4,所述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位于所述包装袋3的一端,所述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位于所述包装袋3的另一端,所述电子绝缘膜4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厚度为16μm。
将参比电芯2充电至半充状态,然后将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同时与第一极耳21连接,对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进行监控,如图3所示。
实施例2
工作电芯1的制备同实施例1。
参比电芯2的制备,参比电芯2为负极片,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负极活性物质软碳、导电剂乙炔黑、粘接剂丁苯橡胶乳液和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按照质量比例94∶1.5∶2.5∶2加入溶剂水中混合均匀,搅拌均匀后制得负极浆料。然后将负极浆料涂覆在Cu箔(厚度为16μm)上,然后进行辊压、切片、烘干和焊接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等操作,制得负极片,即参比电芯2。
四电极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如图1所示,将工作电芯1和参比电芯2封装在同一包装袋3内,所述包装袋3为钢壳,然后注入电解液,化成,老化,容量后制得四电极锂离子电池,所述工作电芯1和参比电芯2之间设有电子绝缘膜4,所述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位于所述包装袋3的一端,所述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位于所述包装袋3的另一端,所述电子绝缘膜4的材质为聚碳酸酯(PC),厚度为16μm。
将参比电芯2充电至半充状态,然后将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同时与第二极耳22连接,对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进行监控,如图4所示。
实施例3
工作电芯1的制备同实施例1。
参比电芯2的制备:
正极片的制备:
将正极活性材料镍钴锰酸锂(LiNi0.4Co0.4Al0.2O2),导电剂乙炔黑,粘接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例96∶1.5∶2.5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分散均匀,制得正极浆料。然后将正极浆料涂覆在Al箔(厚度为12μm)上,然后进行辊压、切片、烘干、焊接第一极耳21等操作,制得正极片。
负极片的制备:
将负极活性物质硬碳、导电剂乙炔黑、粘接剂丁苯橡胶乳液和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按照质量比例94∶1.5∶2.5∶2加入溶剂水中混合均匀,搅拌均匀后制得负极浆料。然后将负极浆料涂覆在Cu箔(厚度为16μm)上,然后进行辊压、切片、烘干和焊接第二极耳22等操作,制得负极片.
电子绝缘膜采用聚碳酸酯(PC),厚度为20μm。
四电极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如图1所示,将工作电芯1和参比电芯2封装在同一包装袋3内,所述包装袋3为铝壳,然后注入电解液,化成,老化,容量后制得四电极锂离子电池,所述工作电芯1和参比电芯2之间设有电子绝缘膜4,所述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位于所述包装袋3的一端,所述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位于所述包装袋3的另一端,所述电子绝缘膜4的材质为聚乙烯(PE),厚度为16μm。
将参比电芯2充电至半充状态,然后将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分别与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连接,对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进行监控,如图5所示。
实施例4
工作电芯1的制备同实施例1。
参比电芯2的制备:
正极片的制备:
将正极活性材料锰酸锂(LiMn2O4),导电剂乙炔黑,粘接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例96∶1.5∶2.5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分散均匀,制得正极浆料。然后将正极浆料涂覆在Al箔(厚度为12μm)上,然后进行辊压、切片、烘干、焊接第一极耳21等操作,制得正极片。
负极片的制备:
将负极活性物质钛酸锂、导电剂乙炔黑、粘接剂丁苯橡胶乳液和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按照质量比例94∶1.5∶2.5∶2加入溶剂水中混合均匀,搅拌均匀后制得负极浆料。然后将负极浆料涂覆在Cu箔(厚度为16μm)上,然后进行辊压、切片、烘干和焊接第二极耳22等操作,制得负极片.
电子绝缘膜采用聚丙烯(PP),厚度为16μm。
四电极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如图1所示,将工作电芯1和参比电芯2封装在同一包装袋3内,所述包装袋3为铝壳,然后注入电解液,化成,老化,容量后制得四电极锂离子电池,所述工作电芯1和参比电芯2之间设有电子绝缘膜4,所述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位于所述包装袋3的一端,所述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位于所述包装袋3的另一端,所述电子绝缘膜4的材质为聚乙烯(PE),厚度为16μm。
将参比电芯2充电至半充状态,然后将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分别与第二极耳22和第一极耳21连接,对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进行监控,如图6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阐述,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等同修改和变更也应当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9)

1.一种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四电极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将工作电芯(1)和参比电芯(2)封装在同一包装袋(3)内,注入电解液,化成,老化,容量后制得四电极锂离子电池,所述工作电芯(1)和参比电芯(2)之间设有电子绝缘膜(4),所述工作电芯(1)的前端设有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所述参比电芯(2)的前端设有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
第二步,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监控:对参比电芯(2)进行充放电,然后将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分别与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中的任意一个连接,对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进行监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位于所述包装袋(3)的一端,所述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位于所述包装袋(3)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芯(1)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间隔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电子绝缘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比电芯(2)为正极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比电芯(2)为负极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比电芯(2)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间隔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电子绝缘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所述对参比电芯(2)进行充放电为将参比电芯(2)充放电至半充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袋(3)为铝塑薄膜、钢壳或铝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绝缘膜(4)的材质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CN201210031068.7A 2012-02-13 2012-02-13 一种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 Active CN1025935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31068.7A CN102593539B (zh) 2012-02-13 2012-02-13 一种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31068.7A CN102593539B (zh) 2012-02-13 2012-02-13 一种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3539A true CN102593539A (zh) 2012-07-18
CN102593539B CN102593539B (zh) 2014-08-27

Family

ID=46481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1068.7A Active CN102593539B (zh) 2012-02-13 2012-02-13 一种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93539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1586A (zh) * 2014-08-25 2014-12-24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参比电极的锂电池
CN104614678A (zh) * 2015-01-21 2015-05-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铅酸蓄电池内化成过程电池电极电位的在线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5206867A (zh) * 2015-10-09 2015-12-30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三电极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99220A (zh) * 2016-06-30 2016-11-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WO2017156757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eference electrode structures for lithium cells
CN108987659A (zh) * 2018-06-26 2018-12-11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软包电池四电极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73709A (zh) * 2016-11-04 2018-12-21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估计二次电池的反应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包括电池单元的二次电池
US10243243B2 (en) 2016-06-30 2019-03-26 Lenovo (Beijing) Co., Ltd. Battery and charging method
CN110797569A (zh) * 2019-10-31 2020-02-14 深圳新恒业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四电极锂离子电池及其电位测量方法
CN111082151A (zh) * 2019-12-25 2020-04-28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在锂离子软包电池内部原位生成锂参比电极的方法
CN112909368A (zh) * 2021-03-25 2021-06-04 湖南美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三电极测试的电芯及其测试方法
CN113745764A (zh) * 2021-08-03 2021-12-03 丁远雷 电池组、对该电池组进行电压采集、电池能量均衡的方法
CN114628769A (zh) * 2022-02-24 2022-06-14 四川国创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四电极软包锂电池、其制备方法和测试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7639A (en) * 1970-06-22 1972-04-18 Eltra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state of charge of a battery using a reference battery
EP0807826A2 (en) * 1996-05-14 1997-11-19 Intra Development A/S Pilot cell for a batter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7639A (en) * 1970-06-22 1972-04-18 Eltra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state of charge of a battery using a reference battery
EP0807826A2 (en) * 1996-05-14 1997-11-19 Intra Development A/S Pilot cell for a battery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1586A (zh) * 2014-08-25 2014-12-24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参比电极的锂电池
CN104614678A (zh) * 2015-01-21 2015-05-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铅酸蓄电池内化成过程电池电极电位的在线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4614678B (zh) * 2015-01-21 2017-08-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铅酸蓄电池内化成过程电池电极电位的在线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5206867A (zh) * 2015-10-09 2015-12-30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三电极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156757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eference electrode structures for lithium cells
US10243243B2 (en) 2016-06-30 2019-03-26 Lenovo (Beijing) Co., Ltd. Battery and charging method
CN106099220A (zh) * 2016-06-30 2016-11-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06099220B (zh) * 2016-06-30 2021-10-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09073709A (zh) * 2016-11-04 2018-12-21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估计二次电池的反应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包括电池单元的二次电池
US10670665B2 (en) 2016-11-04 2020-06-02 Lg Chem, Ltd. Method for estimating reaction of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battery cell used for the same
CN108987659A (zh) * 2018-06-26 2018-12-11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软包电池四电极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97569A (zh) * 2019-10-31 2020-02-14 深圳新恒业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四电极锂离子电池及其电位测量方法
CN111082151A (zh) * 2019-12-25 2020-04-28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在锂离子软包电池内部原位生成锂参比电极的方法
CN112909368A (zh) * 2021-03-25 2021-06-04 湖南美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三电极测试的电芯及其测试方法
CN113745764A (zh) * 2021-08-03 2021-12-03 丁远雷 电池组、对该电池组进行电压采集、电池能量均衡的方法
CN114628769A (zh) * 2022-02-24 2022-06-14 四川国创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四电极软包锂电池、其制备方法和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3539B (zh)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3539B (zh) 一种监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的方法
CN103441236B (zh) 锂离子电池阴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97857Y (zh) 具有散热性能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
US20160104880A1 (en) Rapid charge lithium-ion battery
KR101336943B1 (ko) 리튬분말, 리튬바나듐산화물, 젤-고분자 전해질을 사용한 리튬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전극 제조 방법
CN109411823A (zh) 改善或支持具有含锂阳极的电化学电池单元的效率的碳酸盐基电解质体系
CN106463780B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将多个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连接而成的组电池
CN102157753A (zh) 快充高功率卷绕柱式锂离子电池
US20240363856A1 (en) Lithium-ion battery
CN101436679A (zh) 非水电解液电池
CN102427123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正极片
CN103123981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用非水电解质、钠离子电池及用途
CN109273758A (zh) 具有电流优化型电子障碍的多极耳电极及包含其的电池
CN116581404A (zh) 电池、电池补锂方法、用电装置
CN101867069A (zh) 具有散热性能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
CN105706276B (zh) 非水电解质充电电池以及使用该非水电解质充电电池的蓄电电路
CN113422115A (zh) 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芯制备方法及析锂检测方法
CN10233260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1232095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及其电池
JP2012009283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3199249A (zh) 一种正极、正级制造方法及采用该正极的锂离子电池
CN201084789Y (zh) 高电压动力型锂离子可充电电池
CN201918464U (zh) 高倍率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CN104752779A (zh) 电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207938A1 (en) Battery pack, and power consuming devic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