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0190B -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60190B CN101360190B CN2008101313031A CN200810131303A CN101360190B CN 101360190 B CN101360190 B CN 101360190B CN 2008101313031 A CN2008101313031 A CN 2008101313031A CN 200810131303 A CN200810131303 A CN 200810131303A CN 101360190 B CN101360190 B CN 1013601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ast
- focus
- focus adjustment
- lens
- phase differ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375 pho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摄影装置,具有:摄像元件,其由摄像面接收经摄影光学系统入射的被摄体光束,将成像于摄像面的被摄体图像光电转换并输出被摄体图像数据;使用该数据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液晶监视器;第1对比度AF单元,其根据该数据求出被摄体图像对比度信息,根据该信息将摄影光学系统导入第1对焦容许范围;相位差AF单元,其接收由可动反射镜反射的被摄体光束来以相位差方式检测摄影光学系统散焦量,根据检测结果将摄影光学系统导入第3对焦容许范围;具有半按下和全按下操作的释放按钮;控制装置,控制成:在执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中进行半按下操作时使第1对比度AF单元执行焦点调节动作,之后进行全按下操作时使相位差AF单元执行焦点调节动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实时取景(Live View)显示功能的数码相机,详细地说,涉及具有将摄像元件所取得的图像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所谓的实时取景显示功能(也称为电子取景器功能)、并能利用该实时取景显示中的图像信号进行摄影镜头的焦点调节的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数码相机中,通过光学式取景器进行被摄体图像的观察。然而,最近在市场上销售了一种具有实时取景显示功能的数码相机,该数码相机不使用光学式取景器,或者与光学式取景器一起将摄像元件所取得的图像通过液晶监视器等显示装置来显示以用于观察被摄体图像。
这种具有实时取景显示功能的数码相机由于直接显示摄像元件所取得的被摄体图像,因而容易观察且便利。然而,在数码单反相机(数码单眼反射相机)中,为了进行实时取景显示,使配置在摄影光路内的可动反射镜暂时后退到光路外,因而在实时取景显示中,不能使用下面的现有的相位差方式的AF(Auto focus:自动聚焦)机构,即:使用由附设在可动反射镜上的副反射镜所反射的被摄体光束来检测摄影镜头的散焦量。
例如,在日本公开特许2001-281530号公报(2001年10月10日公开)中公开了一种并用对比度AF和相位差方式AF的数码单反相机,其中该对比度AF根据来自摄像元件的图像信号检测对比度信息来进行AF。该数码单反相机在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时,仅通过对比度AF进行摄影镜头的对焦。
这样,在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数码单反相机中,当利用通常的对比度AF进行焦点调节时,具有如下问题。即,对比度AF也称为登山方式,由于需要搜索图像输出的对比度值为最大的点来使摄影镜头前后移动,因而对焦费时间。并且,在镜头更换式的单反相机中,需要针对每一帧将图像信号的对比度信息通知给摄影镜头侧,因此要提高对焦精度则会使通信次数增加,而且对焦费时间。并且,在摄影镜头中,有微距镜头那样从无限端的送出量大的摄影镜头,在该情况下也使对焦时间延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从实时取景显示状态进行摄影的情况下,可进行延时少而且高精度的焦点调节的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摄影装置具有:摄像装置,其在摄像面上接收经由摄影镜头入射的被摄体光束,将成像在该摄像面上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被摄体图像数据;显示装置,其使用由上述摄像装置所取得的上述被摄体图像数据来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第1对比度AF装置,其根据上述被摄体图像数据求出上述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信息,根据该对比度信息将上述摄影镜头导入到第1对焦容许范围内;相位差AF装置,其接收由该反射镜部件所反射的上述被摄体光束来以相位差方式检测上述摄影镜头的散焦量,根据该检测结果将上述摄影镜头导入到第3对焦容许范围内,其中,上述反射镜部件进入或配置在上述摄影镜头的光路中;释放按钮,其具有半按下操作和全按下操作的2阶段的操作方式;以及控制装置,其进行如下控制,在上述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执行中进行了释放按钮的半按下操作的情况下,使上述第1对比度AF装置执行焦点调节动作,之后,在进行了上述释放按钮的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使上述相位差AF装置执行焦点调节动作。
并且,在本发明的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拍摄被摄体;对所拍摄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按照摄影准备操作,根据上述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信息将摄影镜头导入到第1对焦容许范围内;以及按照摄影操作,根据上述摄影镜头的散焦信息将上述摄影镜头导入到第3对焦容许范围内。
而且,在本发明的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拍摄被摄体;对所拍摄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按照摄影准备操作,根据上述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信息将摄影镜头导入到第1对焦容许范围内;以及在继续进行摄影准备操作而不进行摄影操作的情况下,根据上述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信息将上述摄影镜头导入到第2对焦容许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背面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数码单反相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数码单反相机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相机主体侧的上电复位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摄影动作A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摄影动作B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相位差AF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对比度AF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对比度AF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更换镜头侧的上电复位动作的流程图。
图13A~图13E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放大显示模式下的液晶监视器上的显示状态的图,图13A是示出全画面显示状态的图,图13B是示出放大显示状态的图,图13C是示出放大范围移动后的状态的图,图13D是示出图13B中的放大部分的图,图13E是示出图13C中的放大部分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AF模式设定的菜单显示画面的图。
图15A~图15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完成对焦时的显示的图,图15A是示出第1对焦显示的图,图15B是示出第2对焦显示的图。
图16A~图16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对比度信息和聚焦镜头的驱动关系的图,图16A是示出高速对比度AF的情况的图,图16B是示出高精度对比度AF的情况的图。
图17A~图17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摄像元件和液晶监视器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图,图17A示出摄像元件的容许弥散圆直径,图17B示出液晶监视器的容许弥散圆直径。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容许弥散圆直径和散焦量的关系的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相位差AF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对比度AF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对比度AF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3是概念性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焦点检测点和放大范围的关系的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相机主体侧的上电复位动作的流程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流程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流程图。
图2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对比度AF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对比度AF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并使用采用本发明的数码单反相机对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从背面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单反相机的外观立体图。
在相机主体200的上表面设置有释放按钮21、摄影模式转盘22、信息设定转盘24、以及闪光灯50等。释放按钮21具有当摄影者半按下时接通的第1释放开关和当全按下时接通的第2释放开关。通过该第1释放开关(以下称为1R)的接通(摄影准备操作),相机进行焦点检测、摄影镜头的对焦、被摄体亮度的测光等摄影准备动作,通过第2释放开关(以下称为2R)的接通(摄影操作),根据摄像元件221(参照图2)的输出来执行被摄体图像的图像数据获取的摄影动作。
摄影模式转盘22是构成为可旋转的操作部件,通过使设置在摄影模式转盘22上的表示摄影模式的图画显示或记号与指针一致,可选择全自动摄影模式(AUTO)、程序摄影模式(P)、光圈优先摄影模式(A)、快门摄影优先模式(S)、手动摄影模式(M)、肖像摄影模式、风景摄影模式、近拍摄影模式、运动摄影模式、夜景摄影模式等各种摄影模式。
信息设定转盘24是构成为可旋转的操作部件,在信息显示画面等上,可通过信息设定转盘24的旋转操作来选择期望的设定值和模式等。闪光灯50是弹出式的辅助照明装置,通过操作未作图示的操作按钮,可使闪光灯50弹出以对被摄体进行照射。
在相机主体200的背面配置有液晶监视器26、连拍/单拍按钮27、AF锁定按钮28、向上用十字按钮30U、向下用十字按钮30D、向右用十字按钮30R、向左用十字按钮30L(在统称这些各十字按钮30U、30D、30R、30L时,称为十字按钮30)、OK按钮31、实时取景显示按钮33、放大按钮34、菜单按钮37、以及再现按钮38。液晶监视器26是用于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并且再现显示已拍摄的被摄体图像以及显示摄影条件和菜单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只要能进行这些显示,就不限于液晶显示器。
连拍/单拍按钮27是连拍模式和单拍模式的模式切换用的操作部件,连拍模式是在释放按钮21被全按下期间连续拍摄的模式,单拍模式是在释放按钮21被全按下时拍摄1张的模式。AF锁定按钮28是用于对被摄体的对焦加以固定的操作部件。由此,在使摄影对象的被摄体对焦,在该状态下操作AF锁定按钮28,并使对焦加以固定之后,即使变更构图,也能进行使摄影对象对焦的摄影。
十字按钮30是用于在液晶监视器26上指示光标向X方向和Y方向的二维方向移动的操作部件,并且在再现显示记录在记录介质277(参照图2)内的被摄体图像时,该十字按钮30也使用于被摄体图像的选择指示。另外,除了设置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用的4个按钮以外,该十字按钮30还能被置换为触摸开关。OK按钮31是用于确定使用十字按钮30和控制转盘24等所选择的各种项目的操作部件。
实时取景显示按钮33是用于从信息显示等的显示画面切换到实时取景显示、以及从实时取景显示切换到信息显示等的显示画面的操作按钮。另外,实时取景显示是根据被摄体图像记录用的摄像元件221的输出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被摄体图像以用于观察的模式,信息显示是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数码相机的摄影信息的模式。放大按钮34是用于在液晶监视器26上放大显示被摄体图像的一部分的操作部件,通过操作所述的十字按钮30,可变更放大位置。
菜单按钮37是用于切换到菜单模式的操作部件,该菜单模式用于设定该数码相机的各种模式,当通过操作该菜单按钮37选择了菜单模式时,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菜单画面。菜单画面为多层级结构,借助十字按钮30来选择各种项目,通过操作OK按钮31来决定选择。再现按钮38是用于在摄影后指示将所记录的被摄体图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26上的操作按钮。当进行了再现显示的指示时,将以JPEG等压缩模式存储在后述的SDRAM(同步动态存储器)267和记录介质277内的被摄体的图像数据解压缩后进行显示。
在相机主体200的侧面可自由开闭地安装有记录介质收纳盖40。在该记录介质收纳盖40的内部设置有在打开该记录介质收纳盖40时装填记录介质277用的槽,记录介质277可相对于相机主体200装填/取出。
下面,使用图2说明数码单反相机的以电气系统为主的整体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单反相机由更换镜头100和相机主体200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更换镜头100和相机主体200分开构成,并通过通信接点300电连接,然而也能将更换镜头100和相机主体200构成为一体。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内置式闪光灯50的电路框图。
在更换镜头100的内部配置有焦点调节和焦距调节用的摄影光学系统101以及用于调节数值孔径的光圈103。摄影光学系统101连接成:由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驱动,光圈103由光圈驱动机构109驱动。由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驱动的摄影光学系统101的焦距和焦点位置由光学系统位置检测机构105检测。
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光圈驱动机构109以及光学系统位置检测机构105分别与镜头CPU 111连接,该镜头CPU 111经由通信接点300与相机主体200连接。镜头CPU 111进行更换镜头100内的控制,通过控制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来进行对焦和变焦驱动,并通过控制光圈驱动机构109来进行光圈值控制。并且,镜头CPU 111将由光学系统位置检测机构105所检测的焦距和焦点位置信息发送到相机主体200。
在相机主体200内设置有可动反射镜201,该可动反射镜201可在为了将被摄体图像反射到观察光学系统而相对于镜头光轴倾斜45度的位置(下降位置、被摄体图像观察位置)和为了将被摄体图像导入到摄像元件221而抬起的位置(上升位置、后退位置)之间转动。在该可动反射镜201的上方配置有用于使被摄体图像成像的聚焦屏205,在该聚焦屏205的上方配置有用于使被摄体图像左右反转的五棱镜207。
在该五棱镜207的出射侧(图2的右侧)配置有被摄体图像观察用的目镜(未作图示),在其侧面且不妨碍观察被摄体图像的位置处配置有测光传感器211。该测光传感器211与测光处理电路241连接,测光传感器211的输出由该测光处理电路241进行放大处理和模拟-数字转换等的处理。
上述可动反射镜201的中央附近由半反射镜构成,在该可动反射镜201的背面设置有副反射镜203,该副反射镜203用于使在半反射镜部透射出的被摄体光反射到相机主体200的下部。该副反射镜203相对于可动反射镜201可转动,当可动反射镜201抬起时(图2中的虚线位置),副反射镜203转动到覆盖半反射镜部的位置,当可动反射镜201位于观察被摄体图像的位置(下降位置)时,副反射镜203按照图示那样位于相对于可动反射镜201呈开放的位置。
该可动反射镜201由可动反射镜驱动机构239驱动。并且,在副反射镜203的下方配置有相位差AF传感器243,该相位差AF传感器243的输出与相位差AF处理电路245连接。相位差AF传感器243为了测定通过摄影光学系统101成像的被摄体图像的散焦量,而由将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周边光束分离为2光束的公知的相位差AF光学系统和1对传感器构成。并且,相位差AF传感器243可针对摄影画面内的多个点分别进行焦点检测。
在可动反射镜201的后方配置有曝光时间控制用的焦面式快门213,该快门213由快门驱动机构237进行驱动控制。在快门213的后方配置有摄像元件221,该摄像元件221将通过摄影光学系统101成像的被摄体图像光电转换成电信号。另外,作为摄像元件211,当然可以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装置)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二维摄像元件。
摄像元件221与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连接,通过该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从摄像元件221进行图像信号的读出等。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与预处理电路225连接,预处理电路225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用的像素间断处理、放大显示用的切出处理等图像处理用的预处理。
在所述快门213和摄像元件221之间配置有防尘过滤器215、压电元件216以及红外截止滤光器/低通滤光器217。在防尘过滤器215的周围固定有压电元件216,该压电元件216由防尘过滤器驱动电路235以超声波方式振动。附着在防尘过滤器215上的尘埃通过压电元件216上产生的振动波进行除尘。
红外截止滤光器/低通滤光器217是用于从被摄体光束中去除红外光分量和高频分量的滤光器。防尘过滤器215、压电元件216、红外截止滤光器/低通滤光器217以及摄像元件221气密构成为一体,使得尘埃等不会侵入。该一体化后的摄像元件221等可通过移动机构233沿着摄像元件221的摄像面上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分别移动。
手抖传感器227是检测施加在相机主体200上的手抖等振动的传感器,手抖传感器227的输出与手抖校正电路229连接。手抖校正电路229生成用于去除手抖等振动的手抖校正信号,手抖校正电路229的输出与移动机构驱动电路231连接。移动机构驱动电路231输入手抖校正信号,并根据该信号驱动移动机构233。通过该移动机构233使摄像元件221等移动,进行防抖,以消除施加在相机主体200上的手抖等振动。
预处理电路225与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定用途集成电路)250内的数据总线252连接。在该数据总线252上连接有顺序控制器(以下称为“主体CPU”)251、图像处理电路257、压缩解压缩电路259、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61、SDRAM控制电路265、输入输出电路271、通信电路273、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75、闪存控制电路279、以及开关检测电路283。
与数据总线252连接的主体CPU 251控制该数码单反相机的动作。在所述的预处理电路225和主体CPU 251之间并联有对比度AF电路253和AE电路255。对比度AF电路253根据从预处理电路225输出的图像信号提取高频分量,并将基于该高频分量的对比度信息输出到主体CPU251。AE电路255根据从预处理电路225输出的图像信号,将与被摄体亮度对应的测光信息输出到主体CPU 251。
与数据总线252连接的图像处理电路257进行数字图像数据的数字放大(数字增益调整处理)、颜色校正、伽马(γ)校正、对比度校正、实时取景显示用图像生成等各种图像处理。并且,压缩解压缩电路259是用于将存储在SDRAM 267内的图像数据以JPEG和TIFF等压缩方式压缩的电路。另外,图像压缩不限于JPEG和TIFF,也可以应用其他压缩方式。
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61经由液晶监视器驱动电路263与液晶监视器26连接。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61是用于将存储在SDRAM 267和记录介质277内的图像数据转换成用于显示在液晶监视器26上的视频信号的电路。如图1所示,液晶监视器26配置在相机主体200的背面,然而只要是摄影者能观察的位置,就不限于背面,并且不限于液晶显示器,也可以是其他显示装置。
SDRAM 267经由SDRAM控制电路265与数据总线261连接,该SDRAM 267是用于暂时存储由图像处理电路257进行了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或者由压缩解压缩电路259压缩后的图像数据的缓冲存储器。
与上述的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预处理电路225、手抖校正电路229、移动机构驱动电路231、防尘过滤器驱动电路235、快门驱动机构237、可动反射镜驱动机构239、测光处理电路241以及相位差AF处理电路245连接的输入输出电路271,经由数据总线252控制与主体CPU251等各电路之间的数据输入输出。
经由通信接点300与镜头CPU 111连接的通信电路273与数据总线252连接,并进行与主体CPU 251等的数据交换和控制命令的通信。与数据总线252连接的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75与记录介质277连接,并控制在该记录介质277内的图像数据等的记录和图像数据等的读出。
记录介质277构成为可装填XD图像卡(xD Picture Card,注册商标)、闪存卡(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SD存储卡(SD Memory Card,注册商标)或记忆棒(Memory Stick,注册商标)等可改写记录介质中的任一个,并相对于相机主体200可自由拆装。此外,也可以构成为经由通信接点与硬盘连接。
闪存控制电路279与闪存(Flash Memory)281连接,该闪存281存储有用于控制数码单反相机的动作的程序,主体CPU 251根据存储在该闪存281内的程序进行数码单反相机的控制。另外,闪存281是可电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包含检测快门释放按钮21的第1行程(半按下)的1R开关、检测第2行程(全按下)的2R开关、以及通过实时取景显示按钮33的操作而接通的实时取景显示开关的各种开关285经由开关检测电路283与数据总线252连接。并且,作为各种开关285,包含与放大按钮34联动的放大开关、电源开关、与菜单按钮37联动的菜单开关、与AF锁定按钮28联动的AF锁定开关、与连拍/单拍按钮27联动的连拍/单拍开关、以及与其他操作部件联动的其他各种开关等。
下面,使用图3至图12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数码相机的动作。图3是相机主体200侧的主体CPU 251的上电复位动作。当相机主体200内装填了电池时,该流程开始,最初判定相机主体200的电源开关是否接通(#1)。
当判定结果是电源开关断开的情况下,处于低消耗电力的状态即休眠状态(#3)。在该休眠状态下,只有在电源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才进行中断处理,在步骤#5以下进行电源开关接通用的处理。在电源开关接通之前,停止电源开关中断处理以外的动作,防止电源电池的消耗。
在步骤#1中,电源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或者脱离了步骤#3中的休眠状态的情况下,开始供电(#5)。然后,进行防尘过滤器215中的尘埃去除动作(#7)。这是从防尘过滤器驱动电路235将驱动电压施加给固定在防尘过滤器215上的压电元件216,并利用超声波振动波去除尘埃等的动作。
然后,当具有利用摄影模式转盘22等设定的程序摄影模式和近拍摄影模式等摄影模式、ISO感光度、手动设定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等信息时,读入这些摄影条件和镜头信息(#9)。镜头信息的读入是从镜头CPU 111经由通信电路273读入更换镜头100的开放光圈、焦距信息、镜头识别编号、微距镜头等更换镜头的类别等镜头特性信息。
接下来,进行测光和曝光量运算(#11)。在该步骤中,通过测光传感器211对被摄体亮度进行测光,运算曝光量,使用该曝光量按照摄影模式/摄影条件进行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等曝光控制值的运算。之后,将摄影信息显示在液晶监视器26上(#13)。摄影信息是在步骤#9中所读入的摄影模式/摄影条件等和在步骤#11中所运算出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的曝光控制值等。
然后,判定实时取景显示开关是否接通(#15)。如上所述,在摄影者借助实时取景显示来观察被摄体图像的情况下,操作实时取景显示按钮33。在判定结果是实时取景显示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执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子程序(#31)。关于该实时取景显示动作,使用图4至图6在后面描述。
在步骤#15中的判定结果是实时取景显示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再现开关是否接通(#17)。再现模式是在操作了再现按钮38时,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277内的静态图像数据并将其显示在液晶监视器26上的模式。当判定结果是再现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执行再现动作(#33)。
在步骤#17中的判定结果是再现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菜单开关是否接通(#19)。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操作了菜单按钮37并设定了菜单模式。在判定结果是菜单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在液晶监视器26上进行菜单显示,并进行菜单设定动作(#35)。通过菜单设定动作,可进行AF模式、白平衡、ISO感光度设定、驱动模式的设定等各种设定动作。
在步骤#19中的判定结果是菜单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半按下了释放按钮21(摄影准备操作),即1R开关是否接通(#21)。在判定结果是1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执行进行摄影准备和摄影的摄影动作A的子程序(#37)。该子程序的详情使用图7在后面描述。
在步骤#21中的判定结果是1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与步骤#1一样,判定电源开关是否接通(#23)。在判定结果是电源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回到步骤#9,重复上述动作。另一方面,在电源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停止供电(#25),回到步骤#3,处于上述的休眠状态。
下面,使用图4至图6说明步骤#31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当进入该子程序时,首先,断开摄影信息显示(#41)。在步骤#13中,摄影信息显示在液晶监视器26上,而在该步骤中,为了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实时取景,停止该摄影信息的显示。接下来,与步骤#11一样,进行测光和曝光量运算(#43)。
然后,使可动反射镜201从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光轴后退(#45),打开快门213(#47)。通过这些动作,摄影光学系统101的被摄体图像成像在摄像元件221上。接下来,进行实时取景条件的初始设定(#49)。在该步骤中,为了在摄像元件221驱动时进行电子快门速度和感光度的条件设定,使用在步骤#43中求出的测光和曝光量的运算结果,进行用于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适当亮度(明亮度)的图像的运算和设定。
然后,指示实时取景显示的开始(#51)。即,对摄像元件221和图像处理电路257等进行指示,将摄像元件221所取得的图像数据以动态图像形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26上。摄影者可根据该实时取景显示来决定摄影构图。另外,在实时取景显示中进行电子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等的控制,以使液晶监视器26的画面亮度为恒定。
当开始了实时取景显示时,接下来判定是否半按下了释放按钮21,即1R开关是否接通(#53)。在判定结果是1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是否操作了放大按钮34,即放大开关是否接通(#55)。在判定结果是放大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跳到步骤#71(图5),另一方面,在放大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处于放大显示中(#57)。
如上所述,放大按钮34是用于在实时取景显示模式中放大显示被摄体图像的操作按钮,当操作一次时,成为放大显示模式,当再次操作时,放大显示模式被解除。因此,在步骤#57中,判定是继续执行还是结束放大显示模式。
在步骤#57中的判定结果不是处于放大显示中的情况下,即在从非放大显示(通常的实时取景显示)变为放大显示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切出范围的指示(#59),指示放大显示的开始(#61)。放大显示是这样来执行,即:对预处理电路225进行指示,从摄像元件221所读出的图像数据中切出与放大范围对应的图像数据。
在步骤#57中的判定结果是处于放大显示中的情况下,进行用于结束放大显示模式并返回到通常的实时取景显示的处理。即,对预处理电路225进行全画面输出的指示(#63),对图像处理电路257进行放大显示停止的指示(#65)。当步骤#61或#65的处理结束时,进到步骤#71,判定是否进行了十字按钮30的操作。
在步骤#71中的判定结果是操作了十字按钮30的情况下,接下来判定是否处于放大显示中(#73)。在步骤#71或步骤#73中的判定结果均是“否”的情况下,跳到步骤#77,而在两步骤中的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即是放大显示中而且操作了十字开关的情况下,指示与十字按钮30对应的放大区域的移动(#75)。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进入实时取景显示模式时,如图13(A)所示,在液晶监视器26上全画面显示被摄体图像(#51)。在该状态下,当操作了放大按钮34时(#55),如图13(B)所示,放大显示被摄体图像(#61)。如图13(D)所示,该放大显示是全画面显示的一部分。之后,当操作了十字按钮30时(#71),针对与该十字按钮30的操作对应的位置进行放大显示(#75)。此时的放大显示如图13(E)所示,在全画面显示的一部分对应于与十字按钮30的操作相对应的位置。
然后,判定与实时取景显示按钮33联动的实时取景显示开关是否接通(#77)。当实时取景显示按钮33被操作一次时,成为实时取景显示模式,当被再次操作时,实时取景显示模式被解除。在步骤#77中的判定结果是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85以下结束实时取景显示模式。
在步骤#77中的判定结果是实时取景显示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与再现按钮38联动的再现开关是否接通(#79)。由于在液晶监视器26上进行记录在记录介质277内的图像数据的再现显示,因而需要结束实时取景显示模式。在步骤#79中的判定结果是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85以下结束实时取景显示模式。
在步骤#79中的判定结果是再现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与菜单按钮37联动的菜单开关是否接通(#81)。由于在液晶监视器26上进行菜单显示,因而需要结束实时取景显示模式。在步骤#81中的判定结果是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85以下结束实时取景显示模式。
在步骤#81中的判定结果是菜单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电源开关是否接通(#83)。在判定结果是电源开关断开的情况下,由于进行电源断开处理,因而首先在步骤#85以下结束实时取景显示。在步骤#83中的判定结果是接通的情况下,回到步骤#53,重复上述动作。
为了结束实时取景显示,当转移到步骤#85时,首先进行对焦显示的灭灯(#85)。如后所述,在被摄体对焦后,如图15A、图15B所示,由于显示第1对焦显示311和第2对焦显示312,因而当进行了该对焦显示时,使该显示灭灯。接下来,对预处理电路225和图像处理电路257等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停止指示(#87)。之后,对快门213指示快门关闭动作(#89),使可动反射镜201进行复原动作(移动到下降位置)(#91),回到原来的程序。
在步骤#53(图4)中的判定结果是1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进行AE信息的读入(#101,图6)。由于可动反射镜201位于下降位置,因而步骤#43中的测光可使用测光传感器211进行测光,然而在该步骤中,可动反射镜201位于后退位置(上升位置),不能使用测光传感器211进行测光。因此,根据AE电路255的输出来取得AE信息。
然后,判定是否为仅相位差AF的模式(#103)。在步骤#35中的菜单设定动作中的AF模式选择画面(参照图14)上,可进行AF模式的选择。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选择仅进行基于摄像元件221的输出的对比度AF的i-AF模式、仅进行基于相位差AF传感器243的输出的相位差AF的PD-AF模式、以及进行对比度AF和相位差AF两者的i-AF+PD-AF模式中的任一模式。
在步骤#103中的判定结果是仅相位差AF的模式时,跳到步骤#107,另一方面,当不是仅相位差AF的模式时,进行对比度AF控制(#105)。在该对比度AF控制中,根据来自对比度AF电路253的对比度信息进行控制,使得摄影光学系统101处于对焦状态。该对比度AF控制的详情使用图10和图11在后面描述。
然后,判定是否全按下了释放按钮21(摄影操作),即2R开关是否接通(#107)。当判定结果是未接通时,回到步骤#53,重复上述的对比度AF控制等的动作。另一方面,当接通时,在步骤#109以下执行摄影动作。
当进入摄影动作时,首先,停止实时取景显示(#109)。接下来,关闭快门213(#111)。在实时取景显示中,打开快门213,根据摄像元件221的输出,使被摄体图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26上,然而为了进入摄影动作,暂时关闭快门213。
然后,判定是否处于第2对焦显示中(#113)。在对比度AF控制的子程序中,可执行将摄影镜头导入到第1对焦容许范围内的第1对比度AF控制和将摄影镜头导入到比第1对焦容许范围窄的第2对焦容许范围内的第2对比度AF控制,在结束第2对比度AF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第2对焦显示(图11的#277和图15B)。在该步骤#113中,判定是否是该高精度的第2对焦状态。
在步骤#113中不是处于第2对焦显示中时,判定是否符合不需要相位差AF的条件(#115)。不需要相位差AF的条件是根据如下(1)至(3)等的理由,被摄场景深度比第1对焦容许范围大的情况,即:(1)摄影镜头的焦距与规定值相比在广角侧,(2)光圈值为规定值以上(光圈孔径小),(3)被摄体距离是比规定距离远的远距离侧。即,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只要是第1对比度AF控制,就能获得充分的对焦精度,因而无需进一步进行高精度的相位差AF。
在步骤#115中,在不满足不需要相位差AF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与AF锁定按钮28联动的AF锁定开关是否接通(#117)。在判定结果是AF锁定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119以下执行相位差AF。即,在步骤#113、#115、#117中的判定结果均是未通过的情况下,利用相位差AF执行高精度的AF。
为了执行相位差AF,首先,使可动反射镜201复原,并将其插入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光路中(#119)。由此,相位差AF用的被摄体光束被导入到相位差AF传感器243。接下来,进行相位差AF控制(#121)。在该步骤中,通过公知的相位差AF来检测摄影光学系统101的焦点散焦方向和焦点散焦量,根据该散焦方向和散焦量进行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的驱动控制,进行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对焦。详情使用图9在后面描述。
当结束相位差AF控制时,使可动反射镜201移动到上升位置,即,使可动反射镜201后退(#123)。由此,通过了摄影光学系统101的被摄体光束被再次导入到摄像元件221,并在摄像元件221上成像。
在上述的步骤#113、#115中的判定结果均以“是”通过的情况下,无需通过相位差AF进行高精度的AF,并且,在步骤#117中的判定结果是AF锁定开关接通的情况下,由于摄影者已确定了对焦位置,因而直接进入摄影动作,使得不会由于相位差AF而使对焦位置变化,然而在此之前使对焦显示灭灯(#127)。
当步骤#123或步骤#127结束时,接着执行进行基于被摄体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取得和记录的摄影动作B(#125)。关于该摄影动作B,使用图8在后面描述。当摄影动作B结束时,回到步骤#43,再次开始实时取景显示,重复上述的动作。
下面,使用图7说明步骤#37中的摄影动作A的子程序。该摄影动作A是在通常的光学取景器观察状态(即,非实时取景显示)下半按下释放按钮21的情况下执行的子程序。当进入摄影动作A的子程序时,首先,关闭摄影信息显示(#131)。
接下来,与步骤#121一样,执行相位差AF控制的子程序(#133)。即,根据相位差AF传感器243的输出来求出散焦方向和散焦量,进行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对焦。该子程序的详情使用图9在后面说明。
当相位差AF结束时,与步骤#11同样地进行测光和曝光量运算,求出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等曝光控制值(#135)。接下来,判定是否全按下快门按钮21,即2R开关是否接通(#137)。在判定结果是2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1R开关是否接通(#157)。在判定结果是1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结束摄影动作A,回到原来的程序。另一方面,在判定结果是1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回到步骤#137,处于等待交替检测1R开关和2R开关状态的状态。
当步骤#137中的判定结果是2R开关接通时,转移到用于进行摄影的步骤。首先,进行可动反射镜201的后退动作(移动到上升位置)(#139)。由此,摄影光学系统101的被摄体光束被引导到摄像元件221上并成像。接下来,对镜头CPU 111指示光圈缩小动作(#141),同时还指示光圈缩小量(#143)。
这样,由于做好了进入摄像动作的准备,因而开始曝光动作(#145)。在曝光中,开始使快门213的前帘移动,并开始摄像元件221的电荷蓄积。当经过了与在步骤#135中所求出的快门速度或者由摄影者手动设定的快门速度相对应的时间时,开始使快门213的后帘移动,并结束摄像元件221的电荷蓄积。
当曝光动作结束时,将光圈开放的指示向镜头CPU 111输出(#147)。接下来,进行使可动反射镜201复原至下降位置的动作(#149),从摄像元件221中读出图像信号(#151)。所读出的图像信号的图像处理由图像处理电路257等进行(#153),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277内(#155)。当图像记录结束时,回到原来的程序。
下面,使用图8说明步骤#125(图6)中的摄影动作B的子程序。该摄影动作B是在实时取景显示状态下全按下了释放按钮21的情况下执行的子程序。当进入摄影动作B的子程序时,根据AE电路255的输出进行曝光量运算(#161)。
接下来,与步骤#141、#143一样,进行光圈缩小的指示并进行光圈缩小量的指示(#163、#165)。然后,与步骤#145一样,进行曝光动作(#167),由此,根据摄像元件221的输出来取得被摄体图像的图像数据。之后,与步骤#147、#151、#153、#155一样,指示光圈开放(#169),读出图像信号(#171),进行图像处理(#173),记录在记录介质277内(#175)。当图像记录结束时,返回原来的程序。
下面,使用图9说明步骤#121(图6)和步骤#133(图7)中的相位差AF控制的子程序。该相位差AF控制使用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周边的2光束,采用公知的相位差方式求出摄影光学系统101的散焦方向和散焦量。可进行与对比度AF中的高精度AF为相同程度的高精度的AF。
当进入相位差AF控制的子程序时,首先,对所有点进行焦点检测(#181)。即,针对可由相位差AF传感器243和相位差AF处理电路245进行检测的所有点,检测散焦方向和散焦量。接下来,从所检测的所有点中选择距离最近的点(#183)。一般,主要被摄体最多的是最近的被摄体,因而进行这种选择。
然后,根据所选择的最近点的散焦量判定是否进入对焦范围内(#185)。是否在对焦范围内的判定基准是根据散焦量是否进入基于容许弥散圆的对焦判定值中来进行判定的。当判定结果是在对焦范围内时,返回到原来的程序。另外,该容许弥散圆直径是根据摄像元件221的摄像分辨率来设定的,换句话说,是根据摄像元件221的像素尺寸来设定的。
另一方面,在判定结果是不在对焦范围内的情况下,根据所选择的焦点检测点的散焦方向和散焦量,运算通过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驱动摄影光学系统101的驱动方向和驱动量(#187)。然后,对镜头CPU 111指示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的镜头驱动控制(#189),并指示此时的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191)。
当主体CPU 251向镜头CPU 111输出了镜头驱动控制的指示时,等待从镜头CPU 111输入表示镜头驱动已完成的信号(#193)。当镜头驱动完成时,针对在步骤#183中所选择的焦点检测点,进行焦点检测(#195)。当焦点检测结束时,返回到步骤#185,在进入对焦范围之前,重复上述步骤。
下面,使用图10和图11说明步骤#105(图6)中的对比度AF控制的子程序。在该对比度AF控制中,进行摄影光学系统101的驱动,以使基于摄像元件221的输出的对比度AF电路253中的对比度信息为最大。该对比度AF控制可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即:可动反射镜201位于后退位置(上升位置),不能基于相位差AF传感器243的输出进行相位差AF控制。
并且,在对比度AF控制中,有这样的两种模式,即:以高速但对焦精度粗的第1对焦精度进行AF控制的高速对比度AF(第1对比度AF),以及以低速但对焦精度高的第2对焦精度进行AF控制的高精度对比度AF(第2对比度AF)。
当进入对比度AF控制的子程序时开始第1对比度AF,首先,对寄存器DC设定1(#201)。该寄存器DC是用于决定镜头驱动的驱动方向的寄存器。接下来,作为镜头驱动方向,设定镜头送出方向(#203)。然后,作为镜头驱动量设定第1规定值(#205)。该第1规定值在图16A中相当于摄影光学系统101内的聚焦镜头的送出量LD1,并且是与散焦量ΔfLCD相关联的量,该散焦量ΔfLCD与图18中的液晶监视器面上的容许弥散圆直径φLCD对应。
然后,从对比度AF电路253取得对比度信息(#207)。然后,对镜头CPU 111指示镜头驱动的控制(#209),并发送在步骤#203、#205中所设定的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211)。当发送了这些信号时,镜头CPU111通过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驱动摄影光学系统101。当基于所设定的驱动方向和驱动量的驱动控制结束时,镜头CPU 111将镜头驱动已完成的信号发送到主体CPU 251。
主体CPU 251等待接收镜头驱动完成的信号(#213),当接收到时,从对比度AF电路253取得最新的对比度信息(#215)。接下来,判定对比度是否比上次提高(#217)。在判定结果是本次的对比度提高了的情况下,使寄存器DC加1(#219),返回到步骤#209,重复上述的步骤。
在步骤#217的判定结果是对比度比上次下降的情况下,判定寄存器DC的值是否是1(#221)。在判定结果是寄存器DC是1的情况下,使镜头驱动方向与上次相反(#223),返回到步骤#209,重复上述的步骤。
即,在进行第一次的镜头驱动时,由于应该驱动的方向不清楚,因而暂且向送出方向驱动镜头。当驱动的结果是对比度提高时,驱动方向为正(接近对焦位置),另一方面,当对比度下降时,由于驱动方向是反方向(远离对焦位置),因而反转。因此,当寄存器DC是1时,判断为第一次驱动,进入到步骤#223,使驱动方向反转,另一方面,当寄存器DC不是1时,判定为对比度越过峰值位置,进入到步骤#225。
在步骤#221中的判定结果是寄存器DC不是1的情况下,向对比度提高的方向驱动镜头,然而由于这里是下降,因而判断为通过了对比度的峰值位置,使驱动方向成为与上次相反的方向(#225)。然后,设定第2规定值作为镜头驱动量(#227)。
作为镜头驱动量的第2规定值相当于图16A中的聚焦镜头的送出量LD1的一半。由于超过了对比度的峰值,假定在上次和本次的中间具有峰值,并设定为第1规定值的一半。接下来,对镜头CPU 111指示镜头驱动的控制(#229),发送在步骤#225、#227中所设定的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231)。
镜头CPU 111在接收到镜头驱动控制的指示等时,开始针对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进行驱动控制,当驱动了基于第2规定值的驱动量时,向主体CPU 251发送镜头驱动完成的信号。主体CPU 251等待接收镜头驱动完成的信号(#233),当接收到该完成信号时,进行第1对焦显示(#235)。其在液晶监视器26的显示面上如图15A所示那样显示为第1对焦显示311。
进行该第1对焦显示的状态是在即使不适合摄影但在液晶监视器26上可确认被摄体图像的情况下,离散不显著的水平的对焦状态,其对焦容许范围是根据液晶监视器26的显示分辨率、即基于液晶监视器26的显示点尺寸的容许弥散圆直径来设定的。因此,要达到充分的对焦精度以便在液晶监视器26上观察被摄体图像。
接下来,判定是否是处于放大显示中(#237)。在步骤#55中,判定是否设定了放大显示。当判定结果不是处于放大显示中时,判定2R开关是否接通(#239)。在判定结果是2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对镜头CPU 111指示镜头位置信息请求(#241)。镜头CPU 111从光学系统位置检测机构105取得镜头位置信息,并将其发送到主体CPU 251。主体CPU 251取得该所发送的镜头位置信息(#243)。
在步骤#235中进行了第1对焦显示时,通过对比度AF控制而处于粗对焦状态。在该状态下,在放大显示中的情况下,或者当未全按下释放按钮21时,通过对比度AF控制来进行控制,使得处于更高精度的对焦状态。然而,在全按下释放按钮21并进入摄影动作的情况下,返回到图6的步骤#107,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121中通过相位差AF控制进行对焦控制,之后进行步骤#125的摄影动作B。另外,在步骤#241、#243中取得镜头位置信息是为了在步骤#115中判定是否符合不需要相位差AF的条件。
在步骤#237中判定为处于放大显示中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239中判定为2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1R开关是否接通(#245)。在判定结果是1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返回到原来的程序,然而在1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取得对比度信息用于第2对比度AF(#251,图11)。
接下来,设定与上次相同的方向作为镜头驱动方向(#253),设定第3规定值作为驱动量(#255)。该第3规定值在图16(B)中相当于聚焦镜头的送出量LD3,并且是与散焦量Δfimg相关联的量,该散焦量Δfimg对应于图18中的摄像元件211的摄像面上的容许弥散圆直径φimg。
接下来,对镜头CPU 111指示镜头驱动的控制(#257),并发送在步骤#253、#255中所设定的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259)。镜头CPU 111控制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来进行摄影光学系统101的驱动控制。当驱动控制结束时,由于将镜头驱动完成的信号发送到主体CPU 251,因而主体CPU 251处于等待接收该镜头驱动完成的信号的状态(#261)。
当主体CPU 251接收到镜头驱动完成的信号时,接着取得对比度信息(#263)。然后,判定该对比度信息是否比上次提高(#265)。在判定结果是对比度提高的情况下,判定是否是放大显示中(#283),并判定2R开关是否接通(#285)。在判定结果是处于放大显示中的情况、或者不是处于放大显示中而且2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1R开关是否接通(#287)。
在步骤#283、#285、#287中的判定结果是处于放大显示中的情况,或者不是处于放大显示中且2R开关断开、而且1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257,只要对比度提高,就重复上述的步骤。另一方面,当不是放大显示中而且2R开关接通时,跳到步骤#279,进行步骤#279、#281的处理,之后回到原来的程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了第1对焦显示之后,在进行第2对比度AF的情况下,如果不是放大显示中,则当2R开关接通时中断第2对比度AF,然而另一方面,在是处于放大显示中的情况下,由于不检测2R开关的接通,因而即使2R开关接通,也不会中断第2对比度AF。
在步骤#265中的判定结果是对比度下降时,设定与上次相反的方向作为驱动方向(#267),设定第4规定值作为驱动量(#269)。作为镜头驱动量的第4规定值相当于图16B中的聚焦镜头的送出量LD3的一半。由于超过了对比度的峰值,因此假定在上次和本次的中间具有峰值位置,并设定为第3规定值的一半。
接下来,对镜头CPU 111指示镜头驱动的控制(#271),发送在步骤#267、#269中所设定的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273)。镜头CPU 111在接收到镜头驱动控制的指示等时,通过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进行驱动控制,当驱动控制完成时,将驱动完成的信号发送到主体CPU 251。主体CPU 251处于等待接收该镜头驱动完成的信号的状态(#275),当接收到驱动完成的信号时,进行第2对焦显示(#277)。
该显示如图15B所示,在液晶监视器26的显示面上与第1对焦显示311一起进行第2对焦显示312。显示第2对焦显示312的状态是与摄像元件221的像素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相同程度的高精度的对焦状态,并且与相位差AF中的对焦精度为相同程度。当进行了第2对焦显示312时,接着与步骤#241一样地指示镜头位置信息请求(#279),与步骤#243一样地取得镜头信息(#281),返回到原来的程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了对比度的峰值位置的情况下,使驱动量为一半并向反方向驱动(#225、#227、#267、#269),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通过3点插值法等插值运算,移动到对比度的峰值位置。
下面,使用图16至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对比度AF的对焦精度。如图17A所示,作为摄像元件221的摄像面的像素,使横向为3648像素,纵向为2738像素。另一方面,假定液晶监视器26的液晶监视器表面如图17B所示,由横向640像素和纵向320像素构成,则与摄像元件221相比较,容许弥散圆直径大体是1/7左右,即使考虑LPF系数,也是大体为1/4左右,因而液晶监视器26的容许弥散圆直径φLCD为:
并且,与液晶监视器26的容许弥散圆直径φLCD相当的液晶监视器用容许散焦量ΔfLCD为:
ΔfLCD=φLCD/F
这里,F:镜头的光圈值(FNo.)
F=D/f(D:孔径,f:焦距)
因此,第1对焦显示(#235)中的对焦精度是以驱动量作为第1规定值,如图16A所示,只要该第1规定值采用β*ΔfLCD,就能获得液晶监视器26的容许弥散圆直径φLCD左右的对焦精度。这里,(β是经验值)。
另一方面,如图17A所示,摄像元件221的摄像面(受光面)由横向3648像素和纵向2838像素构成。该摄像元件221的容许弥散圆直径φimg为:
φimg=α*X
这里,α:LPF系数(=1.5~2)
X:像素尺寸
LPF系数是受到红外截止滤光器/低通滤光器217影响的系数,因而摄像元件221的容许弥散圆直径φimg是通过将考虑了低通滤光器的系数乘以摄像元件的像素尺寸而得到的。
然后,与摄像元件221的容许弥散圆直径φimg相当的摄像用容许散焦量Δfimg为:
Δfimg=φimg/F
这里,F:镜头的光圈值(FNo.)
F=D/f(D:孔径,f:焦距)
因此,第2对焦显示(#277)中的对焦精度以驱动量作为第2规定值,如图16B所示,只要该第2规定值采用γ*Δfimg,就能获得摄像元件221的容许弥散圆直径φimg左右的对焦精度。这里,(γ是经验值)。另外,分别说明的像素数等是例示,只要可决定与这里的摄像装置的设计值对应的容许弥散圆直径、散焦量、驱动量即可。另外,相位差AF中的对焦容许范围也是根据Δfimg来决定的。
下面,使用图12说明更换镜头100的镜头CPU 111中的动作。首先,判定是否由主体CPU 251进行了镜头信息请求的指示(#301)。在判定结果是进行了请求指示的情况下,发送镜头信息(#311)。作为这里的镜头信息,是开放光圈值、最小光圈值、镜头的色平衡信息、像差信息、AF用的信息等镜头固有信息,是存储在镜头CPU 111内或者未作图示的EEPROM等可电改写的存储器内的信息。
在步骤#301中的判定结果为不是镜头信息请求的指示的情况下,判定是否为镜头位置信息请求(#303)。在判定结果为是位置信息请求的情况下,将镜头位置信息发送到主体CPU 251(#313)。由于镜头位置信息由光学系统位置检测机构105来检测,因而发送该信息。
在步骤#303中的判定结果为不是位置信息请求的指示的情况下,判定是否为光圈缩小的指示(#305)。在判定结果为是光圈缩小的指示的情况下,接下来接收从主体CPU 251发送来的光圈缩小量(#315)。当接收到光圈缩小量时,进行通过光圈驱动机构109进行的光圈103的光圈缩小驱动的控制(#317)。
在步骤#305中的判定结果不是光圈缩小指示的情况下,判定是否为光圈开放指示(#307)。在判定结果为是光圈开放指示的情况下,进行通过光圈驱动机构109进行的光圈103的光圈开放驱动的控制(#317)。
在步骤#307中的判定结果不是光圈开放指示的情况下,判定是否为镜头驱动控制的指示(#309)。在判定结果是镜头驱动控制的指示的情况下,接下来接收被发送来的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321)。当接收到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时,镜头CPU 111控制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以进行摄影光学系统101的驱动控制(#323)。然后,当驱动了规定的驱动量时,将镜头驱动完成的信号发送到主体CPU 251(#325)。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05中进行了对比度AF之后,在步骤#121中进行相位差AF。在对比度AF中至少进行高速且粗对焦精度的焦点调节,而且在步骤#121中进行高精度的相位差AF。虽然对比度AF的对焦精度是粗精度(第1对焦精度),但是处于大致的对焦状态,因而从该对焦状态到完成高精度的焦点调节不那么花时间,因此,可进行延时少且高精度的焦点调节。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13的判定中,在进行了第2对焦显示的情况下,即在高精度对比度AF中进行了对焦的情况下,省略步骤#121中的相位差AF。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通过高速对比度AF和相位差AF的组合进行焦点调节的第1焦点调节模式,以及在高速对比度AF之后通过高精度对比度AF进行焦点调节的第2焦点调节模式。因此,在第2焦点调节模式中,可省略相位差AF,可按照相位差AF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延时。并且,在高精度对比度AF中,可进行与相位差AF相同程度的高精度的焦点调节,可确保充分的对焦精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15中,对不需要相位差AF的条件进行判定,在符合该不需要的条件的情况下,省略步骤#121中的相位差AF。因此,可按照相位差AF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延时,可进行高精度的焦点调节。另外,作为不需要相位差AF的条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3种条件进行了判定,然而不限于此,可以增加其他要件,并且可以省略任一要件。不管怎样,即使不进行高精度的相位差AF,但只要是能获得充分的对焦精度的状态,就能省略相位差AF。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步骤#117中,判定是否进行了AF锁定,在进行了AF锁定的情况下,省略步骤#121中的相位差AF。因此,可按照相位差AF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延时。特别是在进行AF锁定的情况下,大多数情况是摄影者已确定了对焦位置而且想要迅速进行摄影,并且,至少进行第1对焦显示,还可确保大致的对焦精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了AF锁定按钮28的情况下,省略了相位差AF,然而不限于AF锁定按钮28,也可以在操作了其他操作部件的情况下省略相位差AF。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了放大显示的情况下,省略相位差AF。在进行第2对焦显示之前的放大显示中,在步骤#237、#239和#283、#285中,禁止判定2R开关的状态。因此,在进行放大显示的情况下,全按下释放按钮21,在进行摄影动作的情况下,不需要高精度的相位差AF。因此,可省略步骤#121中的相位差AF,可按照相位差AF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延时,并可确保充分的对焦精度。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摄影装置具有:摄像元件221,其用摄像面接收经由摄影光学系统101入射的被摄体光束,将成像在该摄像面上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被摄体图像数据;液晶监视器26,其使用由该摄像元件221所取得的被摄体图像数据来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对比度AF单元(对比度AF电路253等、#105对比度AF控制),其在执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同时,根据被摄体图像数据求出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信息,根据该对比度信息将摄影光学系统101导入到规定的对焦容许范围内;以及相位差AF单元(相位差AF传感器243等、#121相位差AF控制),其使可动反射镜201进入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光路内,接收由该可动反射镜201所反射的被摄体光束,以相位差方式检测摄影光学系统101的散焦量,根据该检测结果将摄影光学系统101导入到比对比度AF单元的对焦容许范围窄的对焦容许范围内,其中,在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执行中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半按下操作的情况下(#53→“是”),利用对比度AF单元执行焦点调节动作(#105),之后,在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107),利用相位差AF单元执行焦点调节动作(#121)。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实时取景显示状态进行摄影的情况下,在实时取景显示中利用对比度AF单元进行在监视器上不能确认离散的程度的粗对焦动作,当进入摄影动作时利用相位差AF单元进行能承担摄影的水平的高精度的焦点调节动作,因而可进行延时少且高精度的焦点调节。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摄影装置具有:第1对比度AF单元(对比度AF电路253、#201~#253对比度AF控制),其根据由摄像元件221所取得的被摄体图像数据求出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信息,根据该对比度信息将摄影光学系统101导入到第1对焦容许范围内;第2对比度AF单元(对比度AF电路253、#201~#277对比度AF控制),其根据对比度信息将摄影光学系统101导入到比第1对焦容许范围窄的第2对焦容许范围内;以及相位差AF单元(相位差测距传感器243、#121相位差AF控制),其使可动反射镜201进入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光路内,接收由该可动反射镜201所反射的被摄体光束,以相位差方式检测摄影光学系统的散焦量,根据该检测结果将摄影光学系统101导入到比第1对比度AF单元的对焦容许范围窄的对焦容许范围内,其中,摄影装置选择如下方式:通过第1对比度AF单元和相位差AF单元的组合进行摄影光学系统101的焦点调节的第1焦点调节模式,以及仅利用第2对比度AF单元进行摄影光学系统101的焦点调节的第2焦点调节模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根据状况选择利用第1对比度AF单元和相位差AF单元的组合的第1焦点调节模式以及仅利用第2对比度AF单元的第2焦点调节模式,因而可进行延时少且高精度的焦点调节。
而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摄影装置具有用于进行放大实时取景显示的放大操作单元(放大按钮34、#55~#75),该放大实时取景显示在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执行中将所取得的图像数据的一部分范围切出并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并且,本实施方式中进行这样的控制,即:在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执行中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半按下操作的情况下(#53→“是”),利用对比度AF单元执行焦点调节动作(#105),之后,在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107),利用相位差AF单元执行焦点调节动作(#121),在放大实时取景显示中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半按下操作的情况下(#53→“是”),执行对比度AF控制的子程序(#105),在执行了将摄影镜头导入到第1对焦容许范围内的第1对比度AF控制之后,执行将摄影镜头导入到比第1对焦容许范围窄的第2对焦容许范围内的第2对比度AF控制,在进行了第2对焦显示的状态下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107),不利用相位差AF单元执行焦点调节动作(#113、#127)。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进行了放大实时取景显示的情况下,在释放按钮21的全按下操作后不利用相位差AF单元进行焦点调节动作,因而可进行延时少且高精度的焦点调节。
下面,使用图19至图23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实时取景显示时进行了放大显示的情况下,即使在第1对比度AF中处于对焦状态,也继续通过第2对比度AF进行高精度的焦点调节动作。在第2实施方式中,相位差AF可进行多点测距,在实时取景显示时进行了放大显示的情况下,随着释放按钮21的全按下,针对进行了放大显示的部分通过相位差AF进行高精度的焦点调节。
第2实施方式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图1和图2所示的外观结构和电路相同,只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图6、图9、图10、图11所示的流程图置换为图19~图22。因此,这里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进行相同处理的步骤附上相同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图19所示的流程图示出实时取景显示动作,在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4的流程图的步骤#53中半按下释放按钮21时,即1R开关接通时,跳到步骤#101。在步骤#101中,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进行AE信息的读入。
接下来,判定是否处于第2对焦显示中(#102)。当通过高精度的对比度AF使摄影光学系统101处于第2对焦状态时,进行第2对焦显示(图22的#277)。在达到第2对焦状态后,在步骤#105中再次通过对比度AF驱动了摄影光学系统101时,操作感不良,因而在达到第2对焦状态的情况下,跳过步骤#105。
在步骤#102中的判定结果是不处于第2对焦显示中的情况下,与第1实施方式的#103一样,判定是否为仅相位差AF的模式(#103)。
在步骤#103中的判定结果是仅相位差AF的模式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102中的判定结果是处于第2对焦显示中的情况下,跳到步骤#107,另一方面,在步骤#103中的判定结果为不是仅相位差AF的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对比度AF控制(#105)。在该对比度AF控制中,根据来自对比度AF电路253的对比度信息进行控制,使得摄影光学系统101处于对焦状态。该对比度AF控制的详情使用图21和图22在后面描述。
由于步骤#107以后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6的流程图相同,因而对进行相同处理的步骤附上相同标号,省略详细说明。
下面,使用图20说明步骤#121(图19)和步骤#133(图7)中的相位差AF控制的子程序。该相位差AF控制是使用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周边2光束,采用公知的相位差方式求出摄影光学系统101的散焦方向和散焦量。可进行与对比度AF中的高精度AF相同程度的高精度的AF。
当进入相位差AF控制的子程序时,首先,判定是否处于放大显示中(#180)。即,在实时取景显示中,在步骤#55(图4)中进入放大显示模式,在该状态下全按下释放按钮21(#107,图19),判定是否进入了相位差AF控制的子程序。在判定结果不是处于放大显示中的情况下,进行所有点的焦点检测(#181)。
在该步骤#181中,针对可由相位差AF传感器243和相位差AF处理电路245检测的所有点,检测散焦方向和散焦量。另一方面,在判定结果是处于放大显示中的情况下,针对放大范围内的点,采用相位差方式检测散焦方向和散焦量。采用相位差AF方式的可测距的点在图23A所示的摄影画面321中是实施了“+”标记的位置(焦点检测点322),在该例中全部是11点。
在步骤#181中,针对这些所有焦点检测点322进行焦点检测。并且,在放大显示模式下,针对在图23B中虚线表示的放大区域323,将实时取景显示进行放大显示,并且通过操作十字按钮30,例如如图23C所示,移动虚线表示的放大区域323。伴随放大区域323的移动,放大区域323内包含的焦点检测点322也变化。在步骤#182中,在全按下了释放按钮21时,针对放大显示区域内包含的焦点检测点322,采用相位差AF方式进行焦点检测(散焦方向和散焦量)。
当进行了步骤#181或步骤#182中的处理后,接着进行最近点的选择(#183),由于该步骤#183以后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9的流程图相同,因而对相同处理附上相同标号,省略详细说明。
下面,使用图21和图22说明步骤#105(图19)中的对比度AF控制的子程序。该对比度AF控制是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地进行摄影光学系统101的驱动,以使基于摄像元件221的输出的对比度AF电路253中的对比度信息为最大。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在对比度AF控制中,有这样的两种模式,即:以高速但对焦精度粗的第1对焦精度进行AF控制的高速对比度AF(第1对比度AF),以及以低速但对焦精度高的第2对焦精度进行AF控制的高精度对比度AF(第2对比度AF)。
当进入对比度AF控制的子程序时,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进行寄存器DC的设定以及驱动方向和驱动量的设定(#201~#205)。接下来,从对比度AF电路253取得对比度信息(#207)。在该情况下,在进行非放大的实时取景显示时,取得与摄影画面整体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对比度信息。并且,在进行放大显示时,在1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这里取得的对比度信息是根据为了进行放大显示而切出的图像数据来进行的。在后述的步骤#215等中取得的对比度信息也是一样。当取得了对比度信息时,执行步骤#209以下,然而在步骤#235之前,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详细说明。
在步骤#235中进行了第1对焦显示时,接着判定是否全按下了释放按钮21,即判定2R开关是否接通。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判定该2R开关之前,判定是否处于放大显示中(图10的#237),在是处于放大显示中的情况下,执行第2对比度AF。与此相对,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是处于放大显示的情况下,通过多点相位差AF针对与放大显示部分对应的被摄体进行高精度的焦点调节,因而省略是否处于放大显示中的判定。
在步骤#245中的判定结果是1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进到图22所示的步骤#251。该图22所示的流程图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11的流程图相比较,省略了步骤#283,除此以外相同。即,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放大显示中,在通过高精度的第2对比度AF达到第2对焦状态之前,不允许步骤#285中的2R开关的状态判定。相对之下,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处于放大显示中而且2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转移到释放动作,在该释放动作中,通过多点相位差AF进行高精度的焦点调节。因此,省略第1实施方式的步骤#283中的是否处于放大显示中的判定。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在实时取景显示模式中进行了放大显示时(图4的#55→#75),对释放按钮进行全按下操作(#53“是”→#107“是”),在转移到摄影动作的情况下,针对放大区域内包含的焦点检测点(图20的#182)采用相位差AF方式检测散焦量。因此,可针对摄影者进行了放大显示的区域,即摄影者想要对焦的被摄体进行自动焦点调节。并且,由于不针对全部的焦点检测点进行相位差AF就结束,因而可缩短测距时间,并可通过相位差AF确保高精度的对焦精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13的判定中,在进行了第2对焦显示的情况下,即在以高精度对比度AF进行了对焦的情况下,省略步骤#121中的相位差AF。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通过高速对比度AF和相位差AF的组合进行焦点调节的第1焦点调节模式,以及在高速对比度AF之后通过高精度对比度AF进行焦点调节的第2焦点调节模式,而通过省略相位差AF,可对应相位差AF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延时。并且,在高精度对比度AF中,可进行与相位差AF相同程度的高精度的焦点调节,可确保充分的对焦精度。另外,由于在放大显示中进行释放按钮21的半按下以及采用对比度AF的自动焦点调节,在进行了第2对焦显示的情况下,得到了充分的对焦精度,因而省略相位差AF,缩短了自动焦点调节所需要的时间。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摄影装置具有:对比度AF单元(对比度AF电路253等、#105对比度AF控制),其根据被摄体图像数据求出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信息,根据该对比度信息将摄影光学系统101导入到规定的对焦容许范围内(第1对焦范围);相位差AF单元(相位差AF传感器243、相位差AF处理电路245等),其包含针对摄影画面内的多个点采用相位差方式检测摄影光学系统101的散焦量的相位差AF传感器243,根据由该相位差AF传感器243所检测的多个散焦量信息中的任一信息将摄影光学系统101导入到比对比度AF单元的对焦容许范围窄的对焦容许范围内;以及控制单元(主体CPU 251),其进行如下控制,在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执行中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半按下操作的情况下(#53“是”),利用对比度AF单元执行焦点调节动作(#105),之后,在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107),利用相位差AF单元执行焦点调节动作(#121)。而且,液晶监视器26可放大显示摄影画面的一部分(放大显示模式,参照图13),相位差AF单元在进行了放大实时取景显示的状态下,针对放大区域内包含的焦点检测点(图23(B)、(C))检测散焦量(#182)。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摄影装置具有:放大显示单元(预处理电路225,#55~#75),其根据放大按钮34的操作,切出被摄体图像数据的一部分并在液晶监视器26上进行放大显示;以及相位差AF单元(相位差AF传感器243、相位差AF处理电路245等),其包含针对摄影画面内的多个点采用相位差方式检测摄影光学系统101的散焦量的相位差AF传感器243,根据由该传感器243所检测的多个散焦量信息中的任一信息将摄影光学系统101导入到对焦容许范围内。而且,在操作了释放按钮21的情况下,针对由放大显示单元进行了放大显示的范围内所存在的焦点检测点(参照图23B、图23C),通过相位差AF单元检测散焦量(#182),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上述摄影镜头的焦点调节动作(#185~#195)。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针对进行了放大显示的区域内所包含的焦点检测点,采用相位差AF方式检测散焦量,可针对摄影者期望的被摄体进行对焦。并且,比起针对全部焦点检测点进行测距可缩短测距时间。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在相位差AF控制的子程序中,在焦点检测点中选择了最近的点(#183),然而不限于此,可以选择多个焦点检测结果的中间值等,并且可以通过评价运算适当处理多个焦点检测结果。
下面,使用图24至图29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安装微距镜头等,在被摄场景深度变浅的情况下,不另外进行变更焦点调节的方法。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高精度的对比度AF进行焦点调节。
第3实施方式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图1和图2所示的外观结构和电路相同,只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图3至图6、图10和图11所示的流程图置换为图24至图29。因此,这里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进行相同处理的步骤附上相同标号。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说明,省略了放大显示模式。
图24所示的流程图示出上电复位动作,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4的上电复位大致相同的处理。然而,在步骤#21中的判定结果是1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进行对焦显示的灭灯(#22)。如后所述,当通过对比度AF达到对焦状态、并且焦点对准被摄体时,如图14A、图14B所示,由于显示第1对焦显示311和第2对焦显示312(图10的#235、图11的#277),因而当进行了该对焦显示时,使该对焦显示灭灯。另外,在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在步骤#85中进行了对焦显示的灭灯,然而除了该步骤以外,当然还可以与第3实施方式一样增加步骤#22,并在该步骤中也进行对焦显示的灭灯。
下面,使用图25至图27说明步骤#31中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子程序。该实时取景显示动作仅有以下不同点,即:在第1实施方式中,省略了放大显示模式,以及与第2实施方式一样地在步骤#102中增加了是否是第2对焦中的判定,因而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进入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子程序,在步骤#53中的判定结果是1R开关断开的情况下,与步骤#22一样,使对焦显示灭灯(#54)。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步骤#55至步骤#77中进行了放大显示模式用的处理,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了放大显示模式。
并且,在步骤#53中的判定结果是1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当在步骤#101中读入了AE信息时,接着与第2实施方式一样,判定是否处于第2对焦显示中(图27的#102)。如后所述,当通过高精度的第2对比度AF控制而使摄影光学系统101处于对焦状态时,进行第2对焦显示(图29的#277)。在达到高精度对焦状态后,在步骤#105中再次通过对比度AF驱动摄影光学系统101时,操作感不良,因而在达到对焦状态的情况下,跳过步骤#105。
下面,使用图28和图29说明步骤#105(参照图27)中的对比度AF控制的子程序。当进入对比度AF控制的子程序时,从步骤#201开始以第1对焦精度执行对比度AF,当达到第1对焦状态时进行第1对焦显示(#235),然而这些步骤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因而对进行与图10相同处理的步骤附上相同标号,省略详细说明。
当进行了第1对焦显示时,接下来对近距离标志设定0(#1236)。该近距离标志是在摄影光学系统101的焦点位置与规定摄影倍率或规定距离相比处于近距离侧的情况下被设定1的标志。然后,对镜头CPU 111进行镜头信息请求的指示(#1237),取得微距镜头等更换镜头的类别、最大摄影倍率和其他镜头信息(#1238)。
然后,对镜头CPU 11进行镜头位置信息的请求(#1239),取得镜头位置信息、即摄影光学系统101的焦点位置信息(#1240),进行摄影倍率计算(#1241)。摄影倍率是根据镜头位置信息和镜头信息来计算的。
然后,根据所取得的镜头信息,判定所安装的更换镜头100是否是微距镜头(#1242)。在判定结果为更换镜头100不是微距镜头的情况下,判定在步骤#9中(图24)所读入的摄影模式是否是微距模式(#1243)。微距模式是适合于拍摄处于近距离的被摄体的摄影模式。
在步骤#1242中的判定结果是微距镜头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1243中的判定结果是微距模式的情况下,判定摄影倍率是否为最大摄影倍率的1/4以上(#1245)。在步骤#1245中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对近距离标志设定1(#1246)。
在步骤#1245中的判定结果是“否”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1243中的判定结果不是微距模式的情况下,判定2R开关是否接通(#1247)。在判定结果是2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应转移到摄影状态,返回到原来的程序。另一方面,在2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1246中对近距离标志设定了1的情况下,判定1R开关是否接通(#1248)。在判定结果是1R开关断开的情况下,返回到原来的程序,在1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进到步骤#1251(图29)以下,进行高精度的第2对比度AF。
在步骤#1246中,近距离标志被设定为1,这是由于在安装了微距镜头或者设定了微距模式的状态下,摄影倍率是最大摄影倍率的1/4以上,因而是摄影者想要针对近距离侧的被摄体进行对焦的状态。在焦点位置处于近距离侧的情况下,由于被摄场景深度浅,因而期望的是,在高精度的第2对比度AF控制结束之前,不转移到摄影动作。因此,在对近距离标志设定了1的情况下,在步骤#1247中不判定2R开关是否接通。
在步骤#1248中的判定结果是1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取得对比度信息(图29的#251)。在步骤#251至步骤#281中,进行高精度的第2对比度AF控制,然而由于这些步骤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因而对进行与图11相同处理的步骤附上相同标号,省略详细说明。
在步骤#265中,判定对比度信息是否比上次提高,在该判定结果是对比度提高的情况下,判定近距离标志是否为1(#1283),判定2R开关是否接通(#285)。在这些判定结果为近距离标志是1的情况下,或者在近距离标志不是1而且2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1R开关是否接通(#287)。
在步骤#1283、#285、#287中的判定结果为近距离标志是1或者近距离标志不是1且2R开关断开、而且1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回到步骤#257,只要对比度提高,就重复上述步骤。另一方面,当近距离标志不是1而且2R开关接通时,跳到步骤#279,在进行了步骤#279、#281的处理之后,返回到原来的程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了第1对焦显示之后,在进行第2对比度AF的情况下,当近距离标志不是1而且2R开关接通时,中断第2对比度AF;另一方面,当近距离标志是1时,由于不检测2R开关的状态,因而即使2R开关接通,也不会中断第2对比度AF。
根据步骤#285或步骤#287中的判定结果进入到步骤#257或步骤#279,以后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而对进行与图11相同处理的步骤附上相同标号,省略详细说明。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在第1对比度AF控制的第1对焦时的摄影倍率大于所安装的更换镜头100的最大倍率的1/4的情况下(在#1245中为“是”),即,在被摄体处于近距离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被摄场景深度浅的区域内对焦的情况下,执行到高精度的第2对比度AF控制为止。即,在进行第1对比度AF控制时,在被摄体处于近距离侧(被摄场景深度浅的区域)的情况下,设定近距离标志,在进行第2对比度AF控制时,在到达高精度的对焦状态之前(#277),即使全按下释放按钮21而且2R接通,也不转移到摄影动作(当在#1283中设定了近距离标志时,在#285中不进行2R开关的判定)。结果,在近距离标志被设定为1的情况下,选择第2对比度AF。
在被摄体位于近距离侧的情况下(在位于被摄场景深度浅的区域内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进行高精度的对比度AF控制,因而可进行对焦的拍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245中判定摄影倍率是否大于最大摄影倍率的1/4,然而该判定值可以考虑摄影镜头的特性等进行适当变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步骤#245的判定时,根据摄影倍率进行了判定,然而也可以根据被摄体距离进行判定。并且,由于被摄场景深度也因更换镜头100的焦点距离和摄影时的光圈值等而改变,因而当然也可以考虑这些特性值来进行判定。
而且,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摄影模式进行了是否为微距模式的判定,然而不限于此,如肖像模式那样在被摄场景深度浅的区域进行摄影的模式等也可以作为判断对象。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判定是否为微距镜头,然而当然可以根据更换镜头100的最近侧被摄体距离进行判定。
而且,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摄影装置具有:第1对比度AF单元(对比度AF电路253等、#201~#235),其根据图像数据求出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信息,根据该对比度信息将摄影光学系统101导入到第1对焦容许范围内;第2对比度AF单元(对比度AF电路253等、#251~#287、#1283),其根据对比度信息将摄影光学系统101导入到比第1对焦容许范围窄的第2对焦容许范围内;判断单元(#236~#246),其判断摄影光学系统101是否在被摄场景深度浅的区域内对焦;以及控制单元(主体CPU 251、在#1283分出),其在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执行中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半按下操作的情况下,根据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选择是利用第1对比度AF单元将摄影光学系统101导入到第1对焦容许范围内,还是利用第2对比度AF单元将摄影光学系统101导入到第2对焦容许范围内。
而且,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摄影装置具有:第1对比度AF单元(对比度AF电路253等、#201~#235),其根据图像数据求出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信息,根据该对比度信息将摄影光学系统101导入到第1对焦容许范围内;第2对比度AF单元(对比度AF电路253等、#251~#287),其根据对比度信息将摄影光学系统101导入到比第1对焦容许范围窄的第2对焦容许范围内;判断单元(#236~#246),其判断摄影光学系统101的类别或摄影模式;以及控制单元(主体CPU 251、在#1283分出),其在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执行中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半按下操作的情况下,根据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选择第1对比度AF单元和第2对比度AF单元中的任意一个。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判断是否在被摄场景深度浅的区域(近距离侧)进行摄影,并根据判断结果变更对比度AF控制单元的控制,因而可进行延时少且高精度的焦点调节。
而且,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判断是否在近距离侧(被摄场景深度浅的区域)进行摄影,并根据判断结果,在进行了释放按钮的全按下时,不执行利用相位差AF的焦点调节动作,因而可进行延时少且高精度的焦点调节。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随着可动反射镜201的升降,将被摄体光束切换到取景器光学系统和摄像元件,然而不限于此,可以配置半反射镜来分配被摄体光束。并且,利用相位差AF的对焦精度与利用高精度对比度AF的第2对焦显示时的精度为相同程度,然而不限于此,任一对焦精度都可以是高精度。然而,利用相位差AF的对焦精度采用比高速对比度AF中的第1对焦显示时的精度高的精度。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数码相机说明了应用于单反型相机的例子,然而本发明可应用于能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并能切换对比度AF和相位差AF来进行焦点调节的数码相机等的电子摄像装置。
以上,使用本发明的第1至第3实施方式作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可在不背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将构成要素变形后加以具体化。并且,通过将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适当组合,可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删除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的若干构成要素。
Claims (16)
1.一种摄影装置,该摄影装置具有:
摄像装置,其在摄像面上接收经由摄影镜头入射的被摄体光束,将成像在该摄像面上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被摄体图像数据;
显示装置,其使用由上述摄像装置所取得的上述被摄体图像数据来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
第1对比度AF装置,其根据上述被摄体图像数据求出上述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信息,根据该对比度信息将上述摄影镜头导入到第1对焦容许范围内;
相位差AF装置,其接收由反射镜部件所反射的上述被摄体光束并以相位差方式检测上述摄影镜头的散焦量,该相位差AF装置根据该检测结果将上述摄影镜头导入到第3对焦容许范围内,其中,上述反射镜部件进入或配置在上述摄影镜头的光路中;
释放按钮,其具有半按下操作和全按下操作的2阶段的操作方式;以及
控制装置,其进行如下控制:在上述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执行中进行了释放按钮的半按下操作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第1对比度AF装置执行焦点调节动作,之后,在进行了上述释放按钮的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相位差AF装置执行焦点调节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该摄影装置还具有第2对比度AF装置,该第2对比度AF装置根据上述被摄体图像数据求出上述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信息并根据该对比度信息将上述摄影镜头导入到第2对焦容许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装置,上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在对上述释放按钮进行了半按下操作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第1对比度AF装置执行焦点调节动作,在该焦点调节动作完成的时刻继续进行上述释放按钮的半按下操作,而且在未进行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第2对比度AF装置执行焦点调节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影装置,上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在利用上述第2对比度AF装置执行焦点调节动作的过程中对上述释放按钮进行了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中止该焦点调节动作,使上述相位差AF装置执行焦点调节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影装置,上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在利用上述第2对比度AF装置完成焦点调节动作后对上述释放按钮进行了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不执行上述相位差AF装置的焦点调节动作,而执行摄影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装置,该摄影装置还具有选择部,该选择部选择如下模式:通过上述第1对比度AF装置和上述相位差AF装置的组合进行焦点调节动作的第1焦点调节模式,以及通过上述第1对比度AF装置和上述第2对比度AF装置的组合进行焦点调节动作的第2焦点调节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影装置,在上述选择部选择了上述第1焦点调节模式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在对上述释放按钮进行了半按下操作时,使上述第1对比度AF装置执行焦点调节动作,在对上述释放按钮进行了全按下操作时,使上述相位差AF装置执行焦点调节动作;
在上述选择部选择了上述第2焦点调节模式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在对上述释放按钮进行了半按下操作时,使上述第1对比度AF装置执行焦点调节动作,在对上述释放按钮进行了全按下操作时,使上述第2对比度AF装置进行焦点调节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影装置,该摄影装置还具有判断部,该判断部判断上述摄影镜头在被摄场景深度浅的区域内是否进行对焦,
上述选择部根据上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选择上述第1焦点调节模式或上述第2焦点调节模式,
通过将上述摄影镜头的摄影倍率和规定倍率进行比较而判定为摄影倍率大于规定倍率时,或者将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距离和规定距离进行比较,在被摄体位于近距离侧的情况下,判断为位于被摄场景深度浅的区域内;或者,
在上述摄影镜头是微距镜头或者摄影模式是微距模式的情况下,判断为位于被摄场景深度浅的区域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影装置,在上述判断部判断为上述摄影镜头在被摄场景深度浅的区域内进行了对焦的情况下,上述选择部选择上述第2焦点调节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影装置,上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在利用上述第2对比度AF装置完成焦点调节动作之前,即使对上述释放按钮进行了全按下操作,也不转移到摄影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装置,上述显示装置可进行放大实时取景显示,该放大实时取景显示通过切出被摄体图像数据的一部分范围来进行实时取景显示;
在上述放大实时取景显示中,上述第1对比度AF装置和上述第2对比度AF装置根据上述所切出的被摄体图像数据的对比度信息来进行焦点调节动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影装置,上述相位差AF装置具有传感器,该传感器针对摄影画面内的多个点采用相位差方式检测上述摄影镜头的散焦量;
在上述放大实时取景显示中,上述相位差AF装置根据与正在进行上述放大显示的摄影画面内所包含的焦点检测点对应的上述传感器的散焦量的检测结果进行焦点调节动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影装置,上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在上述放大实时取景显示中对上述释放按钮进行了半按下操作时,根据上述所切出的被摄体图像数据的对比度信息使上述第1对比度AF装置执行焦点调节动作;
在对上述释放按钮进行了全按下操作时,根据上述所切出的被摄体图像数据的对比度信息使上述第2对比度AF装置执行焦点调节动作。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装置,上述第2对焦容许范围和上述第3对焦容许范围大致相等,上述第1对焦容许范围比上述第2对焦容许范围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摄影装置,上述第1对焦容许范围是根据上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分辨率或者上述显示装置的显示点尺寸来决定的;
上述第2对焦容许范围和上述第3对焦容许范围是根据上述摄影装置的摄像分辨率或者上述摄像面的像素尺寸来决定的。
16.一种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摄影装置用于拍摄被摄体,在该控制方法中,
拍摄被摄体;
对所拍摄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实时取景显示;
按照摄影准备操作,根据上述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信息将摄影镜头导入到第1对焦容许范围内;以及
按照摄影操作,根据上述摄影镜头的散焦信息将上述摄影镜头导入到第3对焦容许范围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01125A JP2009036986A (ja) | 2007-08-01 | 2007-08-01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2007-201125 | 2007-08-01 | ||
JP2007201127A JP2009036988A (ja) | 2007-08-01 | 2007-08-01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2007-201127 | 2007-08-01 | ||
JP2007201125 | 2007-08-01 | ||
JP2007201127 | 2007-08-01 | ||
JP2007202554 | 2007-08-03 | ||
JP2007-202554 | 2007-08-03 | ||
JP2007202554A JP2009037084A (ja) | 2007-08-03 | 2007-08-03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2007216540A JP2009048122A (ja) | 2007-08-22 | 2007-08-22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2007216547 | 2007-08-22 | ||
JP2007-216547 | 2007-08-22 | ||
JP2007-216540 | 2007-08-22 | ||
JP2007216540 | 2007-08-22 | ||
JP2007216547A JP2009048126A (ja) | 2007-08-22 | 2007-08-22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313888A Division CN101893808B (zh) | 2007-08-01 | 2008-08-01 | 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60190A CN101360190A (zh) | 2009-02-04 |
CN101360190B true CN101360190B (zh) | 2011-04-13 |
Family
ID=40332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3130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0190B (zh) | 2007-08-01 | 2008-08-01 |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9036986A (zh) |
CN (1) | CN10136019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69170A (ja) * | 2007-08-22 | 2009-04-02 | Olympus Imaging Corp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5331945B2 (ja) * | 2011-03-31 | 2013-10-3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
CN105866917A (zh) * | 2011-05-31 | 2016-08-17 | 株式会社尼康 | 镜头镜筒及相机机身 |
CN103181156B (zh) * | 2011-07-12 | 2017-09-0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模糊处理装置及方法 |
JP5893572B2 (ja) | 2012-03-01 | 2016-03-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の駆動方法 |
WO2014065004A1 (ja) * | 2012-10-26 | 2014-05-0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合焦制御方法 |
JP5919436B2 (ja) * | 2013-06-06 | 2016-05-1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
JP6099528B2 (ja) * | 2013-09-09 | 2017-03-22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5025218B (zh) * | 2014-04-30 | 2018-08-28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被动式自动对焦装置与方法 |
JP2016006449A (ja) * | 2014-06-20 | 2016-01-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05007420B (zh) * | 2015-07-14 | 2018-09-0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对焦方法及移动终端 |
JP6749791B2 (ja) * | 2016-05-25 | 2020-09-02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自動焦点調節方法 |
CN108111745B (zh) * | 2016-11-25 | 2020-06-12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峰值对焦显示装置和方法 |
CN106791366B (zh) * | 2016-11-25 | 2019-08-1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微距拍摄方法及终端 |
JP6836656B2 (ja) * | 2017-09-20 | 2021-03-0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合焦制御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53124B2 (en) * | 2000-03-27 | 2002-09-17 | Minolta Co., Ltd. | Digital camera |
CN1661458A (zh) * | 2004-02-25 | 2005-08-31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自动聚焦装置以及自动聚焦控制方法 |
CN1869801A (zh) * | 2005-05-25 | 2006-11-29 |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对焦辅助装置及系统以及方法 |
-
2007
- 2007-08-01 JP JP2007201125A patent/JP2009036986A/ja active Pending
-
2008
- 2008-08-01 CN CN2008101313031A patent/CN10136019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53124B2 (en) * | 2000-03-27 | 2002-09-17 | Minolta Co., Ltd. | Digital camera |
CN1661458A (zh) * | 2004-02-25 | 2005-08-31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自动聚焦装置以及自动聚焦控制方法 |
CN1869801A (zh) * | 2005-05-25 | 2006-11-29 |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对焦辅助装置及系统以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3-156677A 2003.05.3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036986A (ja) | 2009-02-19 |
CN101360190A (zh) | 2009-0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60190B (zh) |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 |
US7978256B2 (en) | Imaging device having manual and auto focus and a control method for the imaging device | |
US7844176B2 (en) | Imag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maging device | |
US8736741B2 (en) | Imaging device with contrast AF,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maging device with contrast AF | |
JP4390286B2 (ja) | カメラ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
JP5203657B2 (ja) | 拡大表示機能付きカメラ | |
CN101373254B (zh) | 摄影装置及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 |
JP2009251491A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5432664B2 (ja) | 撮像装置 | |
JP2009036985A (ja)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4941141B2 (ja) | 撮像装置 | |
JP2009053296A (ja)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10226185A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09048123A (ja)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5027029B2 (ja) | 拡大表示機能付きカメラおよびカメラの制御方法 | |
JP2009036987A (ja)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09086036A (ja)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09088679A (ja)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09267893A (ja) | 撮像装置 | |
JP2009037084A (ja)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09048126A (ja)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07281974A (ja)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
JP2007282063A (ja) |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 |
JP2009036988A (ja)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09048122A (ja)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2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80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