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1052902A - 光学体和制造光学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体和制造光学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2902A
CN101052902A CNA2005800375425A CN200580037542A CN101052902A CN 101052902 A CN101052902 A CN 101052902A CN A2005800375425 A CNA2005800375425 A CN A2005800375425A CN 200580037542 A CN200580037542 A CN 200580037542A CN 101052902 A CN101052902 A CN 101052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body
blooming
strippable
top layer
coarse 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75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2902B (zh
Inventor
蒂莫西·J·埃布林克
琼·M·斯特罗贝尔
巴里·S·罗塞尔
约翰·P·珀塞尔
凯文·M·哈默
克里斯托弗·J·德克斯
罗伯特·D·泰勒
威廉·B·布莱克
格雷戈里·L·布吕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ublication of CN101052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2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2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29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23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sing multilayered plate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particulate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32B27/32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comprising polycyclo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32B27/3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1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e.g. denser near its fa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2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for coatings strippable as coherent films, e.g. temporary coatings strippable as coherent fil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0/00Layered product comprising an impregnated, embedded, or bonded layer wherein the layer comprises an impregnation, embedding, or binder material
    • B32B2260/02Composition of the impregnated, bonded or embedded layer
    • B32B2260/025Particulate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0/00Layered product comprising an impregnated, embedded, or bonded layer wherein the layer comprises an impregnation, embedding, or binder material
    • B32B2260/04Impregnation, embedding, or binder material
    • B32B2260/046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1Resistive to light or to UV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4Permeability to gases, adsorption
    • B32B2307/7242Non-permeable
    • B32B2307/7246Water vapor barri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6Permeability to liquids, absorption
    • B32B2307/7265Non-perme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一种光学体,该光学体包括光学膜和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的表面的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可以包含连续相和分散相。可供选用的方式为,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可以包含第一聚合物、与所述第一聚合物不同的第二聚合物、以及与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第二聚合物中的至少一者基本不混溶的附加材料。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与所述光学膜相邻的表面包含多个突起,并且所述光学膜的该相邻的表面包含与所述多个突起基本相对应的多个不对称的凹陷。另外,本发明披露一种光学体,该光学体包含光学膜,该光学膜具有带有不对称凹陷的表面,所述不对称的凹陷的主维度方向与所述光学膜的长轴基本共线,并且所述不对称的凹陷的次维度方向与所述光学膜的短轴基本共线。本发明还披露了制造这种示例性光学体的方法。

Description

光学体和制造光学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体和制造光学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学膜(包括光学增亮膜)广泛用于多种目的。示例性的应用包括小型电子显示器,其包括放置在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计算机、电视和其它装置中的液晶显示器(LCD)。这种膜包括VikuitiTM增亮膜(BEF)、VikuitiTM反射式偏光增亮膜(DBEF)和VikuitiTM漫反射式偏振膜(DRPF),所有这些都可得自3M公司。其它广泛使用的光学膜包括反射器,例如,VikuitiTM增强型镜面反射器(ESR)。
虽然光学膜可具有良好的光学和物理性质,但某些这种光学膜的一个局限性在于在制造、处理和运输过程中,它们的表面会遭受破坏,例如,产生划痕和凹痕以及遭受颗粒污染。这种缺陷可能会使光学膜变得不能用,或者,这种光学膜只有与附加扩散片结合在一起时才能使用以隐藏这些缺陷不让观看者发现。在通常以长时间近距离的方式观看的显示器中,消除、减少或隐藏光学膜和其它部件上的缺陷尤其重要。把放置在光学膜后的照明部件(例如荧光管或LED灯)隐藏起来也是有用的。
发明概述
本发明公开涉及光学体。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光学体包括光学膜和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该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的相邻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第一聚合物、与所述第一聚合物不同的第二聚合物、以及与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第二聚合物中的至少一者基本不混溶的附加材料。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公开涉及光学体,该光学体包括具有长轴和短轴的光学膜和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该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的相邻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连续相和分散相。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与所述光学膜相邻的表面包含多个突起,并且,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包含与所述多个突起基本相对应的多个不对称的凹陷。
在第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公开涉及光学体,该光学体包括具有第一表面、长轴和短轴的光学膜。所述第一表面包括多个不对称的凹陷,每个不对称的凹陷的主维度方向与所述长轴基本共线,并且,每个不对称的凹陷的次维度方向与所述短轴基本共线。
在第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公开涉及光学体,该光学体包括光学膜和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该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的表面。所述的至少一个可剥离的表层包含连续相和分散相,所述连续相包含聚丙烯、聚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尼龙及它们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公开还涉及制造光学体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制造光学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设置在光学膜的相邻的表面上,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表层包含第一聚合物、与所述第一聚合物不同的第二聚合物、以及与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第二聚合物中的至少一者基本不混溶的附加材料。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公开涉及制造光学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设置在光学膜的相邻的表面上,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所述的至少一个可剥离的表层包含连续相和分散相。所述方法还包括使所述光学膜和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一起经过单轴取向或不均衡的双轴取向。
在又一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公开涉及制造光学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设置在光学膜的相邻的表面上,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所述的至少一个可剥离的表层包含连续相和分散相,所述的连续相包含聚丙烯、聚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尼龙及它们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附图的简要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容易地理解如何制造和使用本发明,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体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示出了光学膜以及置于该光学膜的两个相背表面上的两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
图2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体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示出了光学膜以及置于该光学膜的表面上的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
图3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又一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体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示出了光学膜、置于该光学膜的表面上的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以及光滑的外表层;
图4A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膜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该图示出了在光学膜的表面上的不对称的表面结构;
图4B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另一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膜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该图也示出了在光学膜的表面上的不对称的表面结构;
图4C是根据图4B所示的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膜的、沿光学膜的短轴截取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5A示出在除去含有约0%TONETM P-787聚己内酯(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后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膜的扫描电子显微法(SEM)的显微照片;
图5B示出含有约0%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SEM显微照片;
图5C示出在除去含有约1%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后的SAN膜的SEM显微照片;
图5D示出含有约1%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SEM显微照片;
图5G示出在除去含有约3%TONETM P-787聚己内酯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后的SAN膜的SEM显微照片;
图5H示出含有约3%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SEM显微照片;
图6A示出在除去含有约0.5%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后的空气侧光学膜表面的SEM显微照片;
图6B示出用于赋予图6A所示纹理的含有约0.5%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空气侧的SEM显微照片;
图6C示出图6A所示的空气侧光学膜表面的放大的SEM显微照片;
图6D示出在除去含有约0.5%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后的滚筒侧光学膜表面的SEM显微照片;
图6E示出用于赋予图6D所示纹理的含有约0.5%P-787的可剥离粗糙表层的滚筒侧的SEM显微照片;
图6F示出图6D所示的滚筒侧光学膜表面的放大的SEM显微照片;
图7示出使用光学干涉测量技术对光学膜例子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图8示出使用光学干涉测量技术对图7所示的光学膜例子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图9示出使用光学干涉测量技术对光学膜例子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图10示出使用光学干涉测量技术对图9所示的光学膜例子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图11示出使用光学干涉测量技术对光学膜例子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图12示出使用光学干涉测量技术对光学膜例子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图13示出使用光学干涉测量技术对光学膜例子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图14示出使用光学干涉测量技术对光学膜例子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图15示出总结本发明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各种性质的表;以及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粗糙表面的光学膜的SEM显微照片。
发明详述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体,该光学体包括可操作地连接于光学膜的一个或多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这种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可通过(例如)将光学膜与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一起共挤出或取向,或者通过本文所述的其它方法,来将表面纹理赋予到光学膜上。表面纹理可包括表面结构,并且,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表面纹理可以包括不对称的表面结构。在一些应用中,这些不对称的表面结构可以改善光学体的光学性能。
一般而言,本发明公开的可剥离的表层可操作地连接于光学膜,从而在初始加工、存放、处理、封装、运送和后续加工的过程中,这些表层能够保持粘附在光学膜上,而随后,使用者可以将可剥离的表层剥离或除去。例如,可以在将光学膜安装到LCD的即刻之前除去可剥离的表层,而不用施加过度的力,不会损坏光学膜,或者光学膜不会被表层颗粒的大量残余物污染。
现在参照附图,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发明公开的其它方面。图1、图2和图3以简化的示意性形式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在图1中,以简化的示意性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体10,光学体10具有光学膜12和置于该光学膜12的一个表面或两个相背的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18。通常通过共挤出或诸如涂布、浇铸或层叠之类的其它合适的方法将可剥离的粗糙表层18附着在光学膜12上。制造本发明的示例性光学体的一些合适的方法要求对膜进行预处理,或者至少受益于对膜进行预处理的操作。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以在光学膜上直接形成可剥离的表层。
在将可剥离的表层附着到光学膜上的过程中、在这种附着操作之后、或者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可剥离的粗糙表层18可以向光学膜12赋予表面纹理(包括凹陷12a)。因此,在本发明公开的典型实施方案中,分散相19中的至少一部分会形成突起19a,所述突起从可剥离的粗糙表层18的表面上凸出来,当挤出光学体10、或者对光学体10进行取向或者其它加工处理时,突起19a能够使光学膜12形成表面结构的图案,其中,该表面结构具有与突起19a相对应的凹陷12a。光学膜12可具有膜体14和一个或多个可任选的亚表层16。
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可剥离的粗糙表层18包含连续相17和分散相19。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形成分散相19:在适当的加工阶段,将颗粒混入连续相17中,或者在连续相17中混入不可与之混溶的一种或多种材料,优选的是,之后发生相分离并在可剥离的表层材料和光学膜之间的界面上形成粗糙的表面。图1以一般性的简化视图的形式示出了连续相17和分散相19,实际上这两个相在外观上可能更不均匀更不规则。不混溶的聚合物发生相分离的程度取决于分离的驱动力,例如,相容的程度、挤出加工温度、混合程度、在浇铸和膜成形过程中的淬火温度、取向温度和力、以及后续的热历史。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剥离的粗糙表层18可具有分散相或/和连续相的多个亚相。
在图2中,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体20具有光学膜22和置于光学膜22的表面上的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28。在将粗糙的表层附着到光学膜上的过程中、在这种附着操作之后、或者在对光学膜进行后续加工的过程(例如层叠、共挤出或取向过程)中,可剥离的粗糙表层28向光学膜22赋予表面纹理(包括凹陷22a)。可剥离的粗糙表层28包含连续相27和分散相29。在图3中,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体30具有光学膜32和置于光学膜32的表面上的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38。在将粗糙的表层附着到光学膜上的过程中、在这种附着操作之后、或者在后续加工的过程(例如共挤出、取向或层叠过程)中,可剥离的粗糙表层38向光学膜32赋予表面纹理(包括凹陷32a)。在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剥离的粗糙表层38包含连续相37、分散相39和光滑的外表层35,该外表层可以与可剥离的粗糙表层38的其余部分一体地形成和除去。可供选用的另一方式是,光滑的外表层35可以与可剥离的粗糙表层38分开地形成和/或除去。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光滑的外表层35可以包含至少一种与连续相37相同的材料。这种光滑的外表层可以有利于减少由于分散相39的材料所导致的挤出机模唇的咬模现象(die lip buildup)和流型。图1、图2和图3所示的这些层可以被构造成具有与所示的那些厚度不同的相对厚度。
现在更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其它方面。
可剥离的表层
本公开的光学体由一个或多个可剥离的表层(通常是一个或多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形成。根据本公开,可以控制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和光学膜之间的界面粘附力,从而使得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能够与光学膜可操作地连接,即,只要具体应用需要,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就可以保持粘附在光学膜上,而且在使用之前可以将该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从光学膜上完全剥离或除去,而不用施加过度的力、不会破坏光学膜、或者光学膜不会显著地受到表层残余物的污染。
另外在有些情况下,如果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对光学膜有足够的粘附作用,使得例如在检查光学膜之后可以重新施加这些表层,这样会是有益的。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具有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其与光学膜可操作地连接)的光学体基本上是透明的或清晰的,所以可以使用标准的检查设备来检查它们的缺陷。这种示例性的透明光学体通常具有这样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在该粗糙表层中,分散相和连续相具有近似相同或充分相似的折射率。在这种透明的光学体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分散相构成材料和连续相构成材料这二者的折射率彼此相差不超过大约0.02。
已经发现,如果可以选择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材料使得表层(一个或多个)对光学膜的粘附力的特征在于剥离力为至少约2g/英寸或更大,则使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与光学膜的相邻表面(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与光学膜的相邻表面均包含于本发明公开的光学体中)的可操作连接可能具有有利的性能特征。根据本发明公开构造的其它示例性光学体的特征在于剥离力为约4g/英寸、5g/英寸、10g/英寸或15g/英寸或者更大。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光学体的特征在于剥离力高达约100g/英寸、甚至高达约120g/英寸。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光学体的特征在于剥离力为约50g/英寸、35g/英寸、25g/英寸或者更小。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粘附力的范围可以为2g/英寸至120g/英寸、4g/英寸至50g/英寸、5g/英寸至35g/英寸、或者15g/英寸至25g/英寸。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粘附力可以在其它合适的范围内。对于某些应用,可以容许120g/英寸以上的剥离力。
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测量可用于表征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剥离力。具体而言,该试验方法提供用于测量从光学膜(例如,多层膜、聚碳酸酯等)上除去可剥离的表层所需的剥离力的步骤。从其光学膜上粘附有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光学体上切下多个试验带。通常,该多个试验带宽为约1英寸、长为超过约6英寸。针对环境老化特性(例如热、湿热、冷、热冲击),可以对试验带进行预处理。通常,样品在试验前应当存放约24小时以上。然后,(例如)使用双面胶带(例如得自3M公司的ScotchTM双面胶带)将1英寸宽的试验带施加到刚性板上,并将板/试验带组件安装在剥离试验机的滑块上的位置处。然后,使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前缘与光学膜分离,并将该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前缘夹到连接于剥离试验机的负荷传感器的夹具上。然后,以约90英寸/分钟的恒定速度带动持有板/试验带组件的滑块离开负荷传感器,以约180度的角度有效地将可剥离的表层从基底光学膜上剥离。当滑块移动离开夹具时,负荷传感器感测到从膜上剥离可剥离的表层所需的力,并且用微处理器记录该力。然后,对在稳态移动(优选忽略起始剥离的初始冲击)5秒钟内剥离所需的力求平均值,并且记录该平均值。
已经发现,通过仔细地选择用于制备连续相和分散相的材料、并确保该材料与用于制备光学膜的材料中的至少一些材料(尤其是光学膜外表面的材料,或者,在合适的实施方案中,尤其是亚表层的材料)相容,可以实现这些目标或相关目标。根据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为了使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在光学膜上粘附一段所需的时间,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中的连续相应当具有低的结晶度,或者应当是充分无定形的。
因此,在本公开的合适的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将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对相邻的光学膜表面(一个或多个)的粘附程度、以及表面的粗糙度调节到所需的范围内:混入结晶或多或少的材料,混入粘附作用或强或弱的材料,或者,通过后续加工步骤促进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形成晶体。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以将粘附作用不同的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材料用作包含在本公开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中的连续相中的共连续相。例如,为了赋予与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相邻的光学膜的表面以粗糙的纹理并影响粘附力,可以将具有相对较高的结晶度的材料(例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聚己内酯)混合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中。为了调节可剥离的表层组合物中的一个或多个相的结晶速率,也可以将成核剂混合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中。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为了提高表层的可见度,可以将颜料、染料或其它着色剂加入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材料中。
与此类似,通过将不同的材料(例如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或这二者)混合或掺和到分散相中,可以调节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表面粗糙度。另外,可以调节分散相和连续相的比值,以控制表面粗糙度和粘附程度,该比值将取决于所用的具体材料。从而,以一种、两种或多种聚合物充当连续相,而用一种、两种或多种可以是聚合物也可以不是聚合物的材料来提供具有合适的表面粗糙度的分散相,以赋予表面纹理。可以选择连续相中的一种或多种聚合物,以对光学膜材料产生所需的粘附作用。例如,可以将用于提高表面粗糙度的HDPE和用于提高可剥离表层的粘附力的低结晶度的聚(乙烯-辛烯)(PE-PO)一起混入低结晶度的间规聚丙烯(sPP)中。
在分散相能够结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该相在合适的挤出加工温度、混合程度、淬火以及添加成核剂的条件下结晶的方式来提高可剥离的表层的粗糙度,其中的成核剂例如为:芳香族羧酸盐(苯甲酸钠);二亚苄基山梨醇(DBS),例如得自Milliken & Company公司的Millad 3988;以及山梨醇缩醛,例如,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的Irgaclear澄清剂和Mitsui Toatsu Chemicals公司的NC-4澄清剂。其它成核剂包括有机磷酸酯盐和其它无机材料,例如,得自Asahi-Denka公司的ADKstab NA-11和NA-21磷酸酯,和得自Milliken & Company公司的降冰片烯羧酸盐Hyperform HPN-68。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分散相包含颗粒(例如包含无机材料的那些颗粒),所述颗粒将从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表面上凸出来,并且在对光学体进行诸如挤出、取向或层叠在一起的加工时,这些颗粒向光学膜赋予表面结构。
可剥离的层中的分散相
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中的分散相可以包含足够大(例如,平均直径为至少0.1微米)的颗粒或其它粗糙的特征物,通过给具有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光学膜施加压力和/或温度,这些颗粒或其它粗糙的特征物用来向相邻的光学膜层的外表面赋予表面纹理。通常,分散相中的至少相当一部分突起应大于用来照明分散相的光的波长,但是,这些突起仍足够小,以至于不能被肉眼分辨。这种颗粒可以包括无机材料的颗粒,例如,二氧化硅颗粒、滑石颗粒、苯甲酸钠颗粒、碳酸钙颗粒、其组合或任何其它合适的颗粒。可供选用的另一方式是,分散相可以由在适当条件下在连续相中为(或变成)基本上不混溶的聚合物材料形成。
分散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材料(例如无机材料、聚合物或这二者)形成,其中所述材料与连续相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不同,并且不混溶于连续相中,聚合物分散相通常具有高于连续相中的聚合物的结晶度。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在分散相中使用多于一种的材料,可以产生不同尺寸的粗糙特征物或突起、或者复合突起(例如,“突起上的突起”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有益于在光学膜上形成雾度更高的表面。优选的是,分散相与连续相聚合物仅可机械地混溶或者不混溶。分散相材料和连续相材料可以在适当的加工条件下相分离,并且在连续的基质中形成明显的相态包裹体,尤其在光学膜和粗糙的可剥离表层之间的界面上更是如此。
特别适用于分散相的示例性聚合物包括: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改性聚乙烯;由聚碳酸酯和共聚聚酯形成的共混物;ε-己内酯聚合物,例如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TONETM P-787;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其它的聚丙烯共聚物、聚(乙烯-辛烯)共聚物、抗静电聚合物、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分散相可以包括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例如任何合适的结晶聚合物,并且,该分散相可以包含与光学膜中使用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相同的材料。
可剥离的层中的连续相
适用于可剥离的层中的连续相的材料包括(例如)聚烯烃,例如,低熔点低结晶度的聚丙烯类化合物及它们的共聚物、低熔点低结晶度的聚乙烯类化合物及它们的共聚物;低熔点低结晶度的聚酯类化合物及它们的共聚物;或者是它们的任何合适的组合。这种低熔点低结晶度聚丙烯及其共聚物由丙烯均聚物、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或者具有4至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材料构成。术语“共聚物”不仅包含二元共聚物,而且包括三元共聚物和由四种或更多种聚合物组分构成的聚合物。合适的低熔点低结晶度聚丙烯及其共聚物包括(例如):间规聚丙烯(例如,得自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Finaplas 1571,一种在间规聚丙烯骨架中具有极低的乙烯含量的无规共聚物);以及丙烯的无规共聚物(例如,得自Atofina(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8650或PP6671)。如果需要,所述的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也可以与聚丙烯均聚物挤出共混,从而提供较高熔点的表层。
其它合适的低熔点低结晶度聚乙烯类化合物和聚乙烯共聚物类化合物包括(例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合适的聚丙烯类化合物包括(例如)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例如得自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8650)或乙烯-辛烯共聚物(例如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Affinity PT 1451)。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连续相包括无定形聚烯烃,例如无定形聚丙烯、无定形聚乙烯、无定形聚酯、或者它们的任何合适的组合、或它们与其它材料的任何合适的组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材料可以包含成核剂(例如苯甲酸钠),以控制结晶速率。另外,可以将抗静电材料、抗粘连材料、着色剂(例如颜料和染料)、稳定剂和其它加工助剂加入到连续相中。其它方式或者可供选用的方式是,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连续相可以包含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将迁移性抗静电剂用于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中,以降低它们对光学膜的粘附力。
光学膜
各种光学膜可适用于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案。这些光学膜可能受益于可剥离的保护性表层,该保护性表层能够防止或减少表面缺陷,并且提供其它有利的特征。例如,光学增亮膜和反射光学膜都适合与本发明公开的合适的实施方案一起使用。在一些应用中,为了(例如)遮掩缺陷和/或光源,为了提供雾霾的表面以有助于光扩散,或者是为了防止光学膜与相邻部件粘附和/或光学耦合,这些光学膜很可能受益于使光学膜的一个或多个表面变粗糙。
图1、图2和图3分别示出的光学膜12、22和32可以包括诸如DBEF和ESR之类的多层介质光学膜(全部由双折射性光学层、部分由双折射性光学层、或全部由各向同性光学层构成)以及诸如DRPF之类的可表征为偏振片或反射镜的分散相/连续相光学膜。图2和图3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学膜22和32可以包括诸如BEF之类的棱镜膜,或者包括另一个具有结构化表面的光学膜,该光学膜设置成使结构化表面与可剥离的粗糙表层28或38相背对。
另外,光学膜可以是或者包含具有微孔隙的漫反射膜(例如填充BaSO4的PET)或者“白色”漫反射膜(例如填充TiO2的PET)。可供选用的方式是,光学膜可以是单层的合适的光学透明材料(例如聚碳酸酯),该单层材料可以包含也可以不包含体扩散片。本领域的那些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地认识到,本文所述的结构、方法和技术可适用于并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合适的光学膜。本文具体提及的光学膜仅仅是示例性例子,并不意味着穷举了适用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学膜。
适合用于本公开的示例性光学膜包括多层反射膜,例如,在例如美国专利No.5,882,774和6,352,761以及PCT公开No.WO95/17303、WO95/17691、WO95/17692、WO95/17699、WO96/19347和WO99/36262中所述的那些多层反射膜,所有这些专利文献都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多层反射光学膜和连续相/分散相反射光学膜都依赖于至少两种不同材料(通常为聚合物)之间的折射率差来选择性地反射至少一个偏振方向的光。合适的漫反射偏振器包括(例如)美国专利No.5,825,543中所述的连续相/分散相光学膜以及(例如)美国专利No.5,867,316中所述的漫反射光学膜,所述文献都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学膜为具有非常大的布鲁斯特角(p偏振光反射率为零的入射角)或不存在布鲁斯特角的聚合物层的多层叠堆。可以将多层光学膜制成对p偏振光的反射率随入射角远离法线而缓慢减小、不变或升高的多层反射镜或偏振器。多层反射光学膜在本文中作为例子用来说明光学膜的结构以及制造和使用本发明光学膜的方法。如上文所述,本文中描述的结构、方法和技术可适用于并可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合适的光学膜。
例如,合适的多层光学膜可通过将单轴取向或双轴取向的双折射第一光学层与第二光学层交替(如交替插入)堆叠而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光学层具有各向同性折射率,该折射率近似等于取向层的面内折射率之一。在两种不同的光学层之间的界面形成光反射平面。在一定方向上两个层的折射率近似相等,在与该方向平行的平面内偏振的光被基本上透过。在一定方向上两个层具有不同折射率,在与该方向平行的平面内偏振的光至少部分被反射。反射率可以随层数增加而增加或者随第一种层和第二种层之间的折射率差的增加而增加。
具有多个层的膜可包括具有不同光学厚度的层,以增加膜在某一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例如,膜可以包括成对的层,(例如对于垂直入射光)独立地调整每个所述的层,以实现特定波长的光的最佳反射。通常,适合与本公开的特定实施方案一起使用的多层光学膜具有约2到5000个光学层,通常具有约25到2000个光学层,通常为约50到1500个光学层或约75到1000个光学层。另外,应该知道,虽然可能只描述单一一个多层叠堆,但可将多个叠堆或不同类型的光学膜随后组合以形成膜从而由多个叠堆或不同类型的光学膜来生产多层光学膜。所述的多层光学膜可根据美国专利申请No.09/229,724和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1/0013668生产,这两篇文献都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偏振器可通过将单轴取向的第一光学层与第二光学层组合而成,其中第二光学层各向同性的折射率近似等于取向层的面内折射率之一。或者,两种光学层都由双折射聚合物形成,然后在拉伸过程中进行取向,使得在单一一个共面方向上的折射率近似相等。这两种光学层之间的界面形成了对于一种光偏振的光反射平面。在一定方向上这两个层的折射率近似相等,在与该方向平行的平面内偏振的光基本上被透射过。在一定方向上这两个层具有不同折射率,在与该方向平行的平面内偏振的光至少部分被反射。对于含有具有各向同性折射率或低共面双折射(例如最大为约0.07)的第二光学层的偏振器,该第二光学层的面内折射率(nx和ny)近似等于第一光学层的一个面内折射率(例如ny)。因此,第一光学层的共面双折射为多层光学膜的反射率的指示。通常,发现共面双折射越高,多层光学膜的反射性越好。如果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的面外折射率(nz)相等或接近相等(例如差值最大为0.1,优选差值最大为0.05),则多层光学膜仍具有较优的斜角反射性(off-angle reflectivity)。
可使用至少一种单轴双折射材料来生产反射镜,在这种材料中,有二个折射率(通常沿着x和y轴,或者称为nx和ny)近似相等,并且这两个折射率不同于第三折射率(通常沿着z轴,或者称为nz)。x和y轴定义为面内轴,因为它们表示多层膜内给定层的平面,并且其各自的折射率nx和ny被称为面内折射率。创建单轴双折射系统的一个方法是,对多层聚合物膜进行双轴取向(沿着两个轴拉伸)。如果相邻层具有不同的应力诱导的双折射,则多层膜的双轴取向会导致在其平面与这两个轴平行时相邻层的折射率之间产生差异,从而产生光在两个偏振面上的反射。
单轴双折射材料可具有正的或负的单轴双折射。当在z方向的折射率(nz)大于面内折射率(nx和ny)时,发生负的单轴双折射。当在z方向的折射率(nz)小于面内折射率(nx和ny)时,发生正的单轴双折射。如果选择的n1z符合n2x=n2y=n2z并且多层薄膜中的第一种层是双轴取向的,则对于p-偏振光不存在布鲁斯特角,因此对于所有的入射角均具有恒定的反射率。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共面轴上取向的多层膜能够反射非常高百分率的入射光,此百分率取决于层数、f比值、折射率等,并且这种多层膜是高效反射镜。
第一光学层优选为单轴取向或双轴取向的双折射聚合物层。通常选择第一光学层的双折射聚合物以能够在拉伸时形成大的双折射。根据应用的情况,可以在膜平面上的两个正交方向之间、在一个或多个共面方向与垂直于该膜平面的方向之间或其组合形成双折射。第一聚合物应在拉伸后保持双折射,以能够赋予最终的膜以期望的光学性质。第二光学层可以是双折射并且是单轴取向或双轴取向的聚合物层,或者第二光学层可具有与第一光学层取向之后的折射率中的至少一个不同的各向同性折射率。有利的是,第二聚合物在拉伸后形成很少的双折射或不产生双折射,或者形成反指向的双折射(正-负或负-正),使得其膜平面折射率尽可能地与最终的膜中的第一聚合物的折射率不同。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在所述膜所感兴趣的谱带宽度内都没有任何吸收谱带的情况是有利的。因此,在谱带宽度内的所有入射光要么被反射要么被透射。然而,对于一些应用,可能有用的是,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中的一个或二者完全或部分地吸收特定波长。
适合用于制造在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使用的光学膜的材料包括聚合物,例如,聚酯、共聚聚酯和改性共聚聚酯。在本文中,术语“聚合物”应理解为包括均聚物和共聚物以及可通过例如共挤出或反应(包括(例如)酯交换反应)形成为可混溶共混物形式的聚合物或共聚物。术语“聚合物”和“共聚物”既包括无规共聚物,又包括嵌段共聚物。适合用于根据本公开而构造的光学体的一些示例性光学膜中的聚酯通常包括羧化物和二醇亚单元,并且可由羧化物单体分子与二醇单体分子反应产生。每个羧化物单体分子具有两个或多个羧酸或酯官能团,每个二醇单体分子具有两个或多个羟基官能团。羧化物单体分子可以全部相同,或者可能存在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分子。对于二醇单体分子的情况也是如此。术语“聚酯”还包括衍生自二醇单体分子与碳酸的酯的反应的聚碳酸酯。
适用于形成聚酯层中的羧化物亚单元的羧化物单体分子包括(例如):2,6-萘二甲酸及其异构体;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壬二酸;己二酸;癸二酸;降冰片烯二甲酸;双环辛烷二甲酸;1,6-环己烷二甲酸及其异构体;叔丁基间苯二甲酸、偏苯三酸、间苯二甲酸磺酸钠;2,2′-联苯基二甲酸及其异构体;以及这些酸的低级烷基酯,比如甲酯或乙酯。本文中的术语“低级烷基”是指C1-C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适用于形成聚酯层中的二醇亚单元的二醇单体分子包括: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及其异构体;1,6-己二醇;新戊二醇;聚乙二醇;二甘醇;三环癸烷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及其异构体;降莰烷二醇;双环辛烷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1,4-苯二甲醇及其异构体;双酚A;1,8-二羟基联苯及其异构体;以及1,3-双(2-羟基乙氧基)苯。
可用于本发明公开的光学膜中的一种示例性的聚合物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其可通过例如使萘二甲酸与乙二醇反应而制备。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经常被选择用作第一聚合物。PEN具有大的正应力光学系数,在拉伸后有效地保持双折射性,并且在可见光谱区有很少的吸收或没有吸收。PEN还具有各向同性状态下的大的折射率。当偏振面平行于拉伸方向时其对于550nm波长的入射偏振光的折射率从约1.64升到高达约1.9。增加分子取向可使PEN的双折射增加。可通过将材料拉伸到更大的拉伸比并保持其它的拉伸条件不变而增加分子取向。适合作为第一聚合物的其它半结晶聚酯包括(例如)聚2,6-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及其共聚物。
应选择第二光学层的第二聚合物使得其在最终的膜中至少一个方向的折射率与相同方向的第一聚合物的折射率显著不同。因为聚合物材料通常为色散的,也就是说,其折射率随波长而变化,应该在所关注的特定谱带宽度中考虑这些条件。从上述讨论可以理解,第二聚合物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所讨论的多层光学膜的预定应用,而且也取决于第一聚合物的选择以及加工条件。
适用于光学膜的其它材料(尤其是适合用作第一光学层的第一聚合物的其它材料)在例如美国专利No.6,352,762和6,498,683以及美国专利申请No.09/229724、09/232332、09/399531和09/444756中描述,所述文献都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可用作第一聚合物的另一类聚酯为coPEN,其具有衍生自90摩尔%的萘二甲酸二甲酯和10摩尔%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羧化物亚单元和衍生自100摩尔%的乙二醇亚单元的二醇亚单元,并具有0.48dL/g的特性粘度(IV)。该聚合物的折射率为约1.63。该聚合物在本文中称为低熔PEN(90/10)。另一种有用的第一聚合物为特性粘度为0.74dL/g的PET,该PET可得自EastmanChemical公司(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Kingsport市)。非聚酯聚合物也可用于制造偏振器膜。例如,聚醚酰亚胺可与聚酯(例如PEN和coPEN)一起使用,以产生多层反光镜。可使用其它聚酯/非聚酯组合,比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乙烯(例如,可从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米德兰市的Dow Chemical公司得到的商品名为Engage 8200的那些聚乙烯)。
第二光学层可由多种聚合物制成,其中该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第一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一致,并且该聚合物的折射率与第一聚合物的各向同性折射率相似。适用于光学膜(尤其适用于第二光学层)中的、不同于上述CoPEN聚合物的其它聚合物的例子包括由单体(例如乙烯基萘、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构成的乙烯基聚合物和共聚物。这种聚合物的例子包括: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比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以及全同立构的或间同立构的聚苯乙烯。其它聚合物包括缩合聚合物,例如聚砜、聚酰胺、聚氨酯、聚酰胺酸和聚酰亚胺。另外,可由聚合物和共聚物(例如聚酯和聚碳酸酯)形成第二光学层。
其它合适的示例性聚合物(尤其是适用于第二光学层的示例性聚合物)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甲基丙烯酸乙酯(PEMA)的均聚物,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可为比如从位于美国特拉华州Wilmington市的Ineos Acrylics公司得到的商品名为CP71和CP80的那些PMMA,所述聚甲基丙烯酸乙酯(PE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PMMA低。另外的第二聚合物包括PMMA的共聚物(coPMMA),例如由重量百分比为75%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和重量百分比为25%的丙烯酸乙酯(EA)单体制成的coPMMA(可得自Ineos Acrylics公司,商品名为Perspex CP63)、由MMA共聚单体单元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共聚单体单元形成的coPMMA、或PMMA与聚(偏二氟乙烯)(PVDF)(比如可得自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市的Solvay Polymers公司的商品名为Solef 1008的产品)的共混物。
此外,其它合适的聚合物(尤其是适用于第二光学层的聚合物)包括聚烯烃共聚物,比如可得自Dow-Dupont Elastomers公司的商品名为Engage 8200的聚(乙烯-co-辛烯)(PE-PO)、可得自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Fina Oil and Chemical公司的商品名为Z9470的聚(丙烯-co-乙烯)(PPPE)、可得自位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市的HuntsmanChemical公司的商品名为Rexflex W111的无规立构的聚丙烯(aPP)和全同立构的聚丙烯(iPP)的共聚物。光学膜还可以(例如)在第二光学层中包含官能化的聚烯烃,例如线型低密度聚乙烯-g-马来酸酐(LLDPE-g-MA)(比如可得自位于美国特拉华州Wilmington市的E.I.DuPont de Nemours & Co.,Inc.的商品名为Bynel 4105的LLDPE-g-MA)。
在偏振器的情况中,示例性的材料的组合包括PEN/co-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co-PEN、PEN/sPS、PEN/Eastar和PET/Eastar,其中“co-PEN”是指基于萘二甲酸的共聚物或共混物(如上所述),Eastar为可购自Eastman Chemical公司的聚对苯二甲酸环己二甲酯。在反射镜的情况中,示例性的材料的组合包括PET/coPMMA、PEN/PMMA或PEN/coPMMA、PET/ECDEL、PEN/ECDEL、PEN/sPS、PEN/THV、PEN/co-PET和PET/sPS,其中“co-PET”是指基于对苯二甲酸的共聚物或共混物(如上所述),ECDEL为可购自Eastman Chemical公司的热塑性聚酯,THV为可购自3M公司的含氟聚合物。PMMA是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ETG是指使用第二种二醇(通常为环己烷二甲醇)的PET的共聚物。sPS是指间同立构的聚苯乙烯。
适合与本发明一起使用的光学膜通常较薄。合适的膜可能具有不同的厚度,但具体而言,合适的膜包括厚度小于15密耳(约380微米)、更通常小于10密耳(约250微米)、优选小于7密耳(约180微米)的膜。在加工期间,可以通过在超过250℃的温度下挤出涂敷或共挤出的方式来将尺寸稳定层引入到光学膜中。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学膜应该能承受暴露于高于250℃的温度。此外,在加工期间,光学膜通常会经历各种弯曲和卷绕步骤,因此,在本发明公开的典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膜应该是挠性的。适合用于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光学膜还可以具有可任选的光学层或非光学层(例如,位于光学层包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保护性边界层)。非光学层可以是适合用于具体应用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并且,可以是或者可以包含用于光学膜的其余部分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中间层或亚表层可以与光学膜整体形成。为了(例如)整体形成并粘结第一层和第二层,通常通过与光学膜共挤出来形成一个或多个亚表层。通过(例如)将中间层同时共挤出或顺次挤出到光学膜上,可以将该中间层整体地或分开地形成在光学膜上。亚表层(一层或多层)可以包含具有连续相和分散相的不混溶的共混物,该共混物也有助于产生表面粗糙度和雾度。分散相可以是聚合的或无机的,并具有与连续相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折射率。在这种透明光学体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构成分散相和连续相的材料的折射率彼此相差不超过约0.02。具有折射率匹配的共混物的亚表层的例子是包含SAN的连续相和包含PETG(购自Eastman Chemical公司的商品名为Eastar 6763的共聚聚酯)的分散相。具有折射率不匹配的共混物的亚表层的例子是Xylex 7200的连续相和聚苯乙烯的分散相。
不对称的表面结构
本发明公开还涉及具有不对称的表面结构的光学膜、以及制造具有不对称的表面结构的光学膜的方法。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制造不对称的表面结构:(例如)将可剥离的表层共挤出到光学膜的外面,其中所述可剥离的表层包含聚合物的不混溶的共混物;然后,对其上附有共挤出的可剥离的表层的光学膜进行取向,例如拉伸。通过诸如涂敷、浇铸或层叠之类的其它合适的方法也可以制造不对称的表面结构。除了用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压印以外,可以通过使不混溶的聚合物与光学膜或其表层共混的挤出过程来形成表面中的不对称结构。对光学膜的后续取向可以提高不混溶的共混物的表面的不对称性。不混溶的共混物中的分散相聚合物可以具有与连续相聚合物匹配的折射率,但是,不混溶的共混物中的两种或多种聚合物的折射率也可以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例如)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层叠在光学膜上的情况下,对一些合适的方法有益的是对光学膜进行预处理。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以在光学膜上直接形成可剥离的表层。在将可剥离的粗糙表层附着到光学膜上的过程中、在这种附着之后或者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在合适的条件下,该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可以将具有不对称(通常是伸长的)表面结构的表面纹理赋予光学膜。当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产生相分离的不混溶的聚合物时,可剥离的表层和光学膜之间的界面就变得粗糙。通过对膜进行单轴取向或不均衡的双轴取向,可以进一步增强相分离,从而提高表面粗糙度。
不均衡的双轴取向定义为一个方向上的拉伸比或取向度比另一个方向上的拉伸比或取向度更高。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单轴取向或不均衡的双轴取向可以通过(例如)将相分离的聚合物区域配准到不对称的(通常是伸长的)突起中而有助于在光学膜上产生包括不对称的表面结构的表面纹理,所述突起在光学膜中留下对应(但不必一定形成相似的形状)的不对称的凹陷。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通过单轴取向或不均衡的双轴取向,可以有助于在光学膜的表面上产生不对称的(通常是伸长的)表面结构,而在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中没有明显伸长的分散相区域。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长轴通常与较大的拉伸方向基本共线。然而,在其它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当对光学体没有进行取向或者经过均衡的双轴取向时,在光学膜上可能产生不对称的(通常是伸长的)表面结构。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长轴通常与加工方向(MD)基本共线。
图4A简略地示出具有不对称的伸长的凹陷42a的光学膜42的立体图。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典型的不对称的伸长的凹陷均具有基本上沿长轴Y定位的主维度b和基本上沿短轴X定位的次维度a。通常,长轴Y与较高拉伸比的方向或加工方向基本上共线。如图4B和图4C所示,较高浓度的分散相19可以用来提高光学膜112中凹陷112a的密度。图4B示出示例性光学膜112的立体图,图4C示出该光学膜沿凹陷112a的短轴X截取的横截面。次维度和主维度的示例性尺寸随所用的方法和材料有很大的变化,并且,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它们在同一样品中甚至也有很大变化。
然而,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以计算平均的主维度尺寸和次维度尺寸。在这种情况下,次维度的示例性值有时可以为约0.2或更大,而主维度的示例性值可以为约0.22或更大。据发现,次维度的典型示例性的近似尺寸包括0.8微米、1.3微米、3微米、3.5微米、4微米、5微米和600微米。据发现,主维度的典型示例性的近似尺寸包括2.6微米、3微米、4微米、7微米、9微米、12微米、15微米、17微米、20微米、24微米、27微米、40微米、95微米、600微米和700微米。一些示例性膜包含具有在整个样品上延伸的主维度的结构。
凹陷的纵横比定义为主维度尺寸和次维度尺寸的比,凹陷的示例性纵横比可以为约1.1或更大。据发现,一些其它的示例性的近似纵横比包括1.4、1.5、2、3、4、5、6和23。在其它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纵横比可以超过100,尤其在具体特征在整个试验样品上延伸的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凹陷的示例性平均深度可以为约0.2微米至约4微米。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能希望较大或较小的平均深度,这取决于具体应用,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平均深度可以具有针对次维度所述的示例性尺寸。
可以以(例如)约1.1比1、2比1、3比1、4比1、5比1、6比1、7比1、8比1或更大的拉伸比对根据本发明构造的光学体进行单轴取向或松弛、或者不均衡的双轴取向或松弛。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拉伸比与伸长的不对称的凹陷的平均纵横比大致对应,其中,所述凹陷是由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赋予到本发明公开的光学膜中的。
在剥离掉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后,下面的光学膜通常具有包含凹陷的表面,所述凹陷与在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上出现的突起相对应,其中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与膜表面相邻,并且,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该光学膜可以具有不对称的表面结构,例如与相邻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突起(可以是不对称的或伸长的,也可以不是不对称的或伸长的)相对应的伸长的凹陷。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光学膜可以由平均粗糙度(Ra)、均方根平均粗糙度(Rq)和轮廓最大高度(difference in peaks)(Rz)来表征,其中,平均粗糙度(Ra)是测量表面轮廓偏离中心线的算术平均值;均方根平均粗糙度(Rq)是粗糙度轮廓偏离中线的距离的均方根;轮廓最大高度(Rz)是5个最高峰至5个最低谷的落差的平均值。
可用于描述本发明公开的光学膜的表面粗糙度的其它特征包括:(i)容量(volume),定义为没过数据集(dataset)最高点所需要的液体量;(ii)负容量(negative volume),定义为在样品表面以上且在零水平以下的容量;(iii)正容量(positive volume),定义为在样品表面以下且在零水平以上的容量;(iv)表面面积指数,定义为表面面积与理想平面的面积之比;(v)Rv,定义为沿评估长度的最大深度;(vi)Rvm,定义为沿评估长度所观察的4个最大深度的平均值;以及(vii)ECD,定义为等效圆直径—与凹陷具有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另一可用的特征是长轴(例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Y轴),该长轴定义为与不对称的伸长的凹陷最相配的椭圆的主维度的取向。可用来表征本发明公开的粗糙表面的其它分析或可供选用的分析包括承载比分析(bearing ratio analysis)。承载比分析计算承载比tp,即,承载面积与总表面面积之比。承载面积是在特定高度用平面切得的表面的面积。承载比曲线显示tp与轮廓水平的关系。该分析还计算Htp,即两个承载比之间的高度。第三,该分析计算Swedish高度,即,当tp1=5%和tp2=90%时的承载比。第四,该分析确定核心粗糙度(Rk)、减少的峰值高度(reduced peak height)(Rpk)、减少的谷值深度(reduced valley depth)(Rvk)、突峰材料的份数(Mr1)和谷底材料的份数(Mr2)。下面描述这些值。Rp-轮廓最大峰高:在整个评估长度上中线和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Rpk-去除的峰值高度:在磨合期间将被磨损掉的表面高处部分。Rv-轮廓最大谷深:在整个评估长度上中线和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Rvk-去除的谷值深度:保留润滑剂的表面最低处部分。探针(stylus)X参数计算为在1200至1274条线上的这些参数的平均值。此外,可用于描述本发明公开的光学膜的表面粗糙度的其它特征将在下面例子中描述。
在本发明公开的典型的实施方案中,在除去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后,光学膜表面的粗糙度应该足以产生至少一些雾度。适合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雾度量包括约5%至约95%、约20%至约80%、约50%至约90%、约10%至约30%和约35%至80%。对于其它应用,可能需要其它的雾度量。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在除去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后,膜表面的粗糙度应该足以提供至少一些改向的光或防止光学膜表面与玻璃或其它表面耦合。例如,已经发现,约0.2微米尺寸的表面结构有助于减少莫阿现象。
材料相容性和方法
优选的是,将光学膜的材料以及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第一光学层、第二光学层、可任选的非光学层和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中的材料选择成具有相似的流变性质(例如,熔融粘度),使得它们可以被共挤出而不会出现流动不稳定的情况。通常,第二光学层、可任选的其它非光学层、以及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具有这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该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或者不高于第一光学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大约40℃的温度。理想的是,第二光学层、可任选的非光学层和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第一光学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当使用长度取向(LO)辊来对多层光学膜进行取向时,可能不会使用具有理想的低Tg的表层材料,这是因为低Tg材料会粘辊。如果不使用LO辊,而是使用(例如)simo-biax拉幅机,则就不存在这种限制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除去可剥离的粗糙表层时,不会残留有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材料或任何相关的粘结剂(如果使用的话)。可任选的是,如上所述,可剥离的表层包含染料、颜料或其它着色材料,使得可以容易地观察到可剥离的表层是否仍在光学体上。这可以帮助正确地使用光学体。可剥离的表层的厚度通常为至少12微米,但是,根据具体应用所需,表层可以具有其它厚度(更大或更小)。通常,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与可任选的非光学层的厚度是光学膜的合适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单独的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的至少4倍,典型的为至少10倍,并且可以为至少100倍。
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形成本发明公开的光学体,这些方法可以包括挤出共混法、共挤出法、膜浇铸淬火法、层叠取向法。如上文所述,光学体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因此,所采用的方法随着结构和最终光学体的所需性质的不同而改变。
例子
可以根据下述例子中详细的描述来构建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
1.含两种聚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
例1
通过在膜生产过程期间将可剥离的粗糙表层流延共挤出到光学膜上,从而在光学膜上产生粗糙的表面。该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由两种可机械混溶的聚合物构成的共混物,其中一种聚合物是ε-己内酯的均聚物。当在光学膜生产过程期间在拉幅机烘箱中拉伸共挤出的流延片时,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中的ε-己内酯聚合物赋予光学膜以表面纹理。在从光学膜上剥离掉表层之后,该纹理就会明显。
粗糙表面的纹理的密度和粗糙度由以下几方面来控制:混入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中的ε-己内酯均聚物的百分率、在挤出机中的混合程度、在形成流延片的过程中的淬火条件、流延片的预热温度、在拉幅机烘箱中的拉伸比以及在拉幅机烘箱中的停留时间。在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中的ε-己内酯的均聚物的百分率在约1%至约3%的数量级上就足以赋予约60%至约95%的范围内的雾度,该雾度值是根据ASTMD1003-00中所述的常规方法、使用得自BYK-Gardner公司的Haze-Guard Plus雾度计测定的。
使用实验室规模的共挤出设备,评价几种不同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材料。所产生的几种构造示于表1中。在本例子中所用的ε-己内酯聚合物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TONETM P-787。该P-787聚合物的熔融温度为60℃,结晶温度为18℃。从Dow Chemical公司得到的结晶数据显示经模制的TONETM聚合物表现出约50%的结晶度。在本试验中,用这样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制备流延片,该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含有与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Finaplas 1571间规聚丙烯树脂共混的约0%、1%、3%和5%的TONETMP-787。光学膜由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TyrilTM 100苯乙烯-丙烯腈(SAN)共聚物构成。
                                    表1:流延片构造的总结
  连续相   分散相   分散相浓度(重量%)   光学膜材料   光学膜雾度(%)   Ra(nm)   Rq(nm)  Rz(μm)
  Finaplas1571   无   0   Tyril 100SAN   0.5   12   16  0.5
  Finaplas1571   TONETMP-787   1   Tyril 100SAN   63   181   345  5.7
  Finaplas1571   TONETMP-787   3   Tyril 100SAN   95   579   887  9.3
  Finaplas1571   TONETMP-787   5   Tyril 100SAN   95   未测得   未测得  未测得
使用分批式拉伸机,在表II所示的拉伸条件下,对这些流延片样品中的一部分进行拉伸。
  表2:拉伸条件的总结
  拉伸比  1×6(MD×TD)
  加热烘箱  140℃,75%扇速度
  预热时间  150秒
拉伸的光学体看起来相对比较透明,例如,对于其中约1%的TONETM P-787在Finaplas 1571中并且有两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粘附在光学膜上的光学体而言,其雾度为约11%。然而,当从膜表面除去可剥离的粗糙表层时,下面的SAN层就表现出显著的雾度,该雾度是使用BYK-Gardner Hazegard雾度计测量的。关于Tyril 100SAN层的雾度水平和一些表面粗糙度数据总结于表I中,该Tyril 100SAN层具有在Finaplas 1571聚丙烯中含有不同量的TONETM 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一些带纹理的SAN共聚物膜以及用于赋予纹理的表层进行扫描。通过从光学膜样品和相应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上除去一部分来制得本例子和下述例子的SEM显微照片。将配合的表面安装在铝座上。用金溅涂这些样品,并使用由FEI公司制造的在高真空模式下工作的XL3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这些样品进行检测。所有的显微照片都是在偏离残片的表面的45°的视角处拍摄的。显微拍摄代表性的图像,每个显微照片都包括显示特征的尺度比例的量棒。
图5A示出在除去含有约0%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后的SAN膜的SEM显微照片。图5B示出用于赋予图5A所示纹理的含有约0%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SEM显微照片。图5C示出在除去含有约1%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后的SAN膜的SEM显微照片。图5D示出用于赋予图5C所示纹理的含有约1%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SEM显微照片。图5G示出在除去含有约3%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后的SAN膜的SEM显微照片。图5H示出含有约3%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SEM显微照片。
例2
用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第一光学层和包含coPEN(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第二光学层构造多层反射偏振片。用多层熔体集管和倍增器共挤出PEN和coPEN,形成825个交替的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该多层膜还包含两个内保护层和两个外保护层,共829层,所述保护层是由与第二光学层相同的coPEN形成。另外,将两个外亚表层共挤出在光学层堆的两侧上。该亚表层均为约25微米厚,并且由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Tyril Crystone 880B)构成。在SAN层上形成由99.5重量%的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Finaplas 1571)和0.5重量%的ε-己内酯聚合物(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Tone P-787)的共混物构成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然后,将挤出的具有上述构造的流延片在143℃的空气式拉幅机烘箱中加热120秒,然后,以5.4∶1的拉伸比进行单轴取向。
当从光学膜上除去可剥离的粗糙表层时,光学膜表现出40%的雾度水平。图6A至图6F示出该膜“空气”侧(是指铸带滚筒(castingwheel)结构)和“滚筒侧”的光学膜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法(SEM)的显微照片,以及被除去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表面的显微照片。图6A示出在除去含有约0.5%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后的空气侧光学膜表面的SEM显微照片。图6B示出用于赋予图6A所示纹理的含有约0.5%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空气侧的SEM显微照片。图6C示出图6A所示的空气侧光学膜表面的放大的SEM显微照片。图6D示出在除去含有约0.5%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后的滚筒侧光学膜表面的SEM显微照片。图6E示出用于赋予图6D所示纹理的含有约0.5%P-787的滚筒侧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SEM显微照片。图6F示出图6D所示的滚筒侧光学膜表面的放大的SEM显微照片。
据发现,例2的膜的一些示例性特征为:示例性主维度的尺寸为约12微米至约15微米,示例性次维度的尺寸为约3微米至约3.5微米,并且典型纵横比为约4∶1至约5∶1。由SEM显微照片测定示例性主维度尺寸和示例次维度尺寸。使用得自Veeco Instruments公司的NT3300型Wyko光学轮廓仪测定下面表中所列的典型的特征维度尺寸。
使用上述方法,测定从光学膜上剥离可剥离的粗糙表层所需的力。沿光学膜的加工方向(MD)(其与试验带的长度方向平行)切割样品试验带。测定本例子的可剥离的表层的典型剥离力为约3.5g/英寸。剥离黏附力的值可能受到刚度的影响,从而可能受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厚度和材料性质的影响。对于本例子,可剥离的表层的厚度为约0.75密耳。如果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厚度不同,则可以得到不同范围的剥离力的值。
使用得自Veeco Instruments公司的WYKO NT-3300光学轮廓测量系统对本例子的0.5%的P-787样品和得自例1的1%和3%的P-787样品也进行了分析。使用ADCIS AphelionTM图像分析软件和传统的图像分析技术,对拍摄的图像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将薄金属涂层真空溅射到表面上以提高反射性,来制备用于干涉测量的样品。对上述样品的形貌分析的总结列于表3中。表III中所示的表面面积指数定义为所测的表面面积与投影的面积(250μm×250μm)之比。
                                          表3
  0.5%样品   1%样品   3%样品
  处于超过中间表面以下0.2μm处的面积百分率   22.5+/-2.5   31.5+/-1.6   49.4+/-0.6
  处于超过中间表面以下0.3μm处的面积百分率   14.2+/-1.1   20.1+/-1.3   41.6+/-0.5
  负容量(μm3)   6581+/-504   8224+/-537   20856+/-903
  表面面积指数   1.145+/-.019   1.128+/-.006   1.453+/-.020
  探针X Rv(μm)   -1889+/-208   -1420+/-42   -2613+/-88
  探针X Rvm(μm)   -994+/-90   -916+/-39   -1843+/-36
  有效的探针X线数(Stylus X NumberValid lines)   6261   5724   5298
  探针X长截止频率(μm)   60   60   60
  探针X评估长度(μm)   240   240   240
  探针X样品长度数(Stylus X NumberSample lengths)   4   4   4
相同的三个样品的图像分析的总结列于表4中。具体来说,该表主要列出对光学膜表面中的单个结构(例如凹陷)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在该表中的长轴是与表面结构(例如凹陷)最匹配的椭圆的主方向的取向。这些样品定位成使得主维度方向与参考方向大致平行。注意,标准差显示了相对较好的定位设置。
                                        表4
  面积(μm2)   纵横比(最小/最大)   长轴(度)   高度(μm)   宽度(μm)   ECD(μm)   每mm2的个数
  0.5%   平均值   29.6   0.43   -0.28   3.97   8.71   5.08   4307
  标准差   1.8   0.02   1.87   0.26   0.34   0.26   238
  1%   平均值   22.7   0.32   -0.98   2.94   8.42   4.24   9946
  标准差   2.5   0.01   1.16   0.22   0.50   0.26   308
  3%   平均值   19.3   0.34   -3.72   2.77   6.83   3.54   15477
  标准差   2.7   0.01   0.79   0.26   0.49   0.37   916
据发现,对0.5%、1%和3%样品所测量的主维度的平均尺寸分别为8.71+/-0.34、8.42+/-0.50和6.83+/-0.49。据发现,对0.5%、1%和3%样品所测量的次维度的平均尺寸分别为3.97+/-0.26、2.94+/-0.22和2.77+/-0.26。
例3
在PET是高折射的率第一材料向coPET是低折射的率第二材料的情况下,通过共挤出和取向工艺来制造包含896层的多层光学膜。使用分流器方法(例如,在美国专利No.3,801,429中所述的那样,该专利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来生产约224层,其中层的厚度范围足以产生具有约30%部分带宽的光学反射带。每一种材料通过分流器分流,得到近似线性梯度的层厚度,最厚的层与最薄的层之比为约1.30。
使用下述原料的添装料,在分批式反应器中合成用于形成低折射率光学层的各向同性共聚聚酯(称为“coPET”),所述原料为:79.2k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31.4kg环己烷二羧酸二甲酯、54kg环己烷二甲醇、59.2kg乙二醇、16.5kg新戊二醇、1.2kg三羟甲基丙烷、49.6g乙酸锌、20.7g乙酸钴和80g三乙酸锑。在0.20MPa的气压下,将该混合物加热到254℃,同时除去甲醇。在除去35.4kg甲醇之后,向该反应器中添装69.2g膦酰乙酸三乙酯,然后,在将该混合物加热到285℃的同时,将气压逐渐地降低到133Pa。连续不断地除去缩合反应的副产物(即,乙二醇),直到得到特性黏度为0.64分升/克(该值是在60/40重量百分比的苯酚/邻二氯苯中测得的)的聚合物为止。使用ASTM D3418方法由DSC以20℃/分钟的扫描速率测量到的该聚合物的Tg为67℃,其中采用第二次加热过程中的Tg来消除热历史。
将特性黏度(IV)为0.60分升/克的PET以50kg/小时的速率通过一个挤出机运送到分流器中,将coPET-F以43kg/小时的速率通过另一个挤出机运送到该分流器中。这些熔体流被引入分流器中,以形成224层交替的PET层和coPET-F层,其中的两个外亚表层由PET构成。这些亚表面比光学膜厚很多,前者包含PET总熔体流中的约20%(每一侧为10%)。
然后,使材料流通过不对称的二次倍增器(例如,在美国专利No.5,094,788和No.5,094,793中所述的那些,这两个专利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倍增器的厚度比为约1.25∶1。由224层组成的每组都具有由分流器形成的近似的层厚度分布,其中,总厚度因子由倍增器和膜挤出机速率确定。然后,材料流通过厚度比为约1.55∶1的附加的二次倍增器。
经过倍增器之后,将包含混合比为50∶50的聚丙烯共聚物(产品编号为PP8650,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和聚乙烯辛烯共聚物(Affinity 1450)的共混物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加入熔体流中。将该不混溶的聚合物共混物以22.7kg/小时的速率送入第三挤出机中。然后,将多层化的熔体流经过薄膜用模头,并且导入水制冷的铸带滚筒上。铸带滚筒的入口水温为8℃。使用高压销连接系统将挤出物固定在铸带滚筒上。销连接线(pinning wire)为约0.1mm厚,并且施加5.2kV的电压。操作者以手工方式将销连接线设置于料片上与铸带滚筒接触的点的约3mm至5mm处,以得到具有光滑外观的流延膜。铸带滚筒的速度为22.4fpm,得到约17密耳厚的流延膜。将可剥离的粗糙表层挤出机和相关的熔融加工设备保持在254℃。将PET和CoPET挤出机、分流器、表层模块、倍增器、模头和相关的熔融加工设备保持为266℃。
将17.8cm×25.4cm的多层膜样品送入标准膜拉幅机中,以便进行单轴拉伸。以对连续取向膜所惯用的方式,用拉幅机夹子夹住流延片的边缘。夹子附近的膜在加工方向上无法收缩,这是因为拉幅机夹子之间的间距是固定的。然而,因为该片没有被束缚在前缘或后缘上,所以,它在加工方向上收缩,并且随着夹子间距离的增大,收缩就越大。在纵横比足够大时,就实际的单轴取向而言,样品的中心就能够完全收缩,即,收缩量等于横向拉伸比的平方根。将样品在TD方向上从20.3cm的初始夹子距离拉伸至142cm的最终夹子距离,然后,让该样品在拉伸温度下松弛至129cm。该拉伸是在99℃的拉幅机温度下、以6∶1的拉伸比和5cm/秒的拉伸速率进行的。初始部分尺寸与最终部分尺寸之比与拉伸比(6∶1)不相同,这是因为在拉幅机夹子中存在未拉伸的材料。
一旦在拉幅机中进行拉伸,表层就变得雾霾且粗糙。在剥掉表层之后,下面的多层反射偏振片的外表面是粗糙的,并且具有与被除去的表层相似且相对应的伸长的结构。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所得到的膜的雾度为约30%。当将带纹理的光学膜放置在扩散光的循环立方体(recycling cube)的上面时,所测的亮度增量与没有光学膜的情况相比高约67%。循环立方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制造:使用点光度计和合适的背光源,并且在点光度计和背光源之间放置偏振片,使得光度计仅测量来自背光源的一种偏振态的光。使用AFM(原子力显微镜)和Wyko(VSI模式的光学干涉仪),测量该膜的表面粗糙度。Wyko分析测量到粗糙表面结构的Rq=435nm,如图7和图8所示。可供选用的另一种方式是,AFM分析测量到粗糙表面结构的Rms=2.74nm,Ra=1.84nm,如图9和图10所示。据发现,在本例子中所产生的表面特征的典型次维度的近似尺寸可表征为次维度尺寸为约5微米,并且主维度尺寸为约40微米。然而,一些特征显示出更大的主维度尺寸,一些特征甚至在整个试验样品上遍及。表5包括在例3中所述的示例性例子的各种表面特征。“BR”是指承载比,“SX”是指探针X。最上行数据表示平均值,第二行数据表示标准差。
                                                        表5
  BRRvk   BRRpk   正容量   负容量   容量   表面面积指数   SXRp   SXRpk   SXRv   SXRvk
  490.87   406.87   34599.57   45612.61   187737.71   1.15   756.81   595.09   179.94   106.27
  57.11   50.00   4184.44   3030.78   21128.58   0.01   144.06   211.95   17.70   33.73
例4
使用低结晶度聚丙烯和无定形聚酯的膜,构造成具有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第一光学层和包含coPEN(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第二光学层的多层反射偏振片。用多层熔体集管和倍增器共挤出PEN和coPEN,以形成825个交替的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该多层膜还包含两个内亚表层和两个外亚表层,共829层,所述亚表层是由与第二光学层相同的coPEN形成。另外,将两个外亚表层共挤出在光学层堆的两侧上。这些亚表层厚约18微米,并由PMMA(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VO44)构成。
由包含96重量%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1571)和4重量%抗静电聚合物(得自SanyoChemical Industries公司的Pelestat 300)的不混溶的聚合物共混物形成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将该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形成在PMMA共混物结构层上。然后,将具有上述结构的挤出的流延片在150℃的空气式拉幅机烘箱中加热45秒,然后,以6∶1的拉伸比进行单轴取向。在具有不混溶的聚合物共混物的可剥离的表层保持完整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反射偏振片是透明的。然而,当除去这些可剥离的粗糙表层时,该膜就变得雾霾,这是因为不混溶的聚合物共混物赋予PMMA层以表面粗糙度。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的雾度为约39.8%。对该膜的表面分析示于图11中。
例5
通过将80重量%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1571)和20重量%高密度聚乙烯(ChevronHDPE 9640)的不混溶的共混物作为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在SAN(得自DOW公司的Tyril 880)光学膜的外面上来生产光学体。该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表示低结晶度聚丙烯和高结晶度聚乙烯的一种组合。将所得到的三层流延片在145℃预热50秒,然后以100%/秒的拉伸速率单轴取向达6∶1。在除去可剥离的不混溶的共混物表层之后,核心SAN层厚为6.8密耳。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的雾度为约7.1%。用Wyko干涉仪分析表面粗糙度Rq为130nm,Ra为120nm,如图12所示。
例6
通过将60重量%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1571)和40重量%高密度聚乙烯(ChevronHDPE 9640)的不混溶的共混物作为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在SAN(得自DOW公司的Tyril 880)的外面上来生产多层光学膜。该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表示低结晶度聚丙烯和高结晶度聚乙烯的一种组合。将所得到的三层流延片在145℃预热50秒,然后以每秒100%的拉伸速率单轴取向达6∶1。在除去可剥离的不混溶的共混物表层之后,核心SAN层厚为5.9密耳。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的雾度为约34.5%。用Wyko干涉仪分析表面粗糙度Rq为380nm,Ra为340nm,如图13所示。
例7
通过将73重量%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1571)和27重量%低密度共聚聚乙烯(Engage8200)的不混溶的共混物作为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在SAN(得自DOW公司的Tyril 880)光学膜的外面上来生产光学体。该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表示低结晶度聚丙烯和低结晶度共聚聚乙烯的一种组合。将所得到的三层流延片在145℃预热50秒,然后以100%/秒的拉伸速率单轴取向达6∶1。在除去可剥离的不混溶的共混物表层之后,核心SAN层厚为4.5密耳。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的雾度为约4.5%。用Wyko干涉仪分析表面粗糙度Rq为80nm,Ra为70nm,如图14所示。
例8
将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8650)与高密度聚乙烯(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10462N)以50/50wt%共混,并且将该共混物作为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在聚碳酸酯(得自GE Plastics公司的Lexan HF110)光学膜的核心层上,从而形成图1所示的光学体。聚碳酸酯核心层的挤出速率为12.5英磅/小时,每一个聚烯烃共混物表层的挤出速率都为10英磅/小时。以一定宽度和速度流延三层的光学体,使得形成2.5密耳厚的聚碳酸酯膜和2.0密耳厚的粗糙表层。高密度聚乙烯与无规丙烯-乙烯共聚物是不混溶的并发生相分离,从而在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上产生突起,随后,剥掉该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由此在聚碳酸酯光学膜上留下表面纹理。根据上述的方法,用I-mass带剥离力试验机测量从聚碳酸酯光学扩散膜上除去不混溶的共混物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所需的剥离力,测量结果为约12g/英寸。根据ASTM D1003方法,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聚碳酸酯光学扩散膜的雾度为约94.2%。
例9
将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7825)与45重量%高密度聚乙烯(得自Chevron-Philips公司的HDPE 9640)和5重量%碳酸钙CaCO3共混。将该不混溶的聚合物的共混物作为可剥离的表层共挤出在聚碳酸酯(Lexan HF110)光学膜的核心层上,从而形成图1所示的光学体。聚碳酸酯核心层的挤出速率为12.5英磅/小时,每一个聚烯烃共混物表层的挤出速率都为10英磅/小时。以一定宽度和速度流延三层的光学体,使得形成6.5密耳厚的聚碳酸酯膜和5.0密耳厚的表层。高密度聚乙烯与无规丙烯-乙烯共聚物是不混溶的并发生相分离,从而在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上形成突起,随后,剥掉该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由此在聚碳酸酯光学膜上留下表面纹理。根据上述的方法,用I-mass带剥离力试验机测量从聚碳酸酯光学扩散膜上除去不混溶的共混物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所需的剥离力,测量结果为约14g/英寸。根据TM1101,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聚碳酸酯光学扩散膜的雾度为约96.7%。
下表6示出本发明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和其它可行的实施方案中的平均剥离力值。CoPEN-tbia是指包含萘二羧酸酯亚单元和叔丁基-间苯二甲酸(tbia)的coPEN共聚物。
                                    表6
  连续相聚合物   分散相聚合物   分散相重量%   光学膜材料   平均剥离力酯(g/英寸)
  Finaplas 1571   P-787   0.5   PEN/coPEN SAN亚表层   3.5
  PP8650   10462N   50   聚碳酸酯   12
  PP7825   HDPECaCO3   455   聚碳酸酯   14
  P1571   HDPE   20   SAN   2.6
  P1571   Engage 8200   27   SAN   75.2
  P1571   SAN   20   SAN   15.8
  P1571   SAN   40   SAN   94.8
  P1571   CoPEN-tbia   20   CoPEN-tbia   153.3
例10
通过将由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PET核心层和一个光滑的可剥离的表层(其在核心层的与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相背的一面上)构成的三层膜共挤出,从而生产不光滑的PET膜。这样,仅对PET核心的一个表面进行压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连续相由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的Finaplas 1571)构成,分散相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得自Chevron-Phillips Chemical公司的Marflex 7104)。光滑的表层是没有分散相的Finaplas 1571。通过改变分散相的填量来控制膜的光学性质。使用分批式膜拉伸机,在表7所列的条件下,对这些膜进行取向。
    表7:拉伸条件
  拉伸比 3×3(MD×TD)
  温度 100℃
  预热时间 100秒
使用BYK-Gardener雾度计测量光学性质,使用Wyko干涉仪测量表面粗糙度性质。两个膜的光学性质和表面粗糙度性质示于表8中。我们从900倍的光学显微照片测量留在PET表面上的凹陷的纵横比。
                            表8:经拉伸的膜的光学性质和表面性质
  添加剂   雾度(%)   Ra(nm)   Rq(nm)   Da(毫弧度)   长轴(μm)   短轴(μm)   纵横比
  10%Marflex7104   26.3   191   243   77   4.2   3.8   1.1
  30%Marflex7104   56.7   375   482   146   7.1   5.2   1.4
  30%PE 2517   17.8   183   226   69   95.4   4.3   23.2
Da是由Wyko干涉仪测量的凹陷的平均倾斜度。
例11
通过将由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PET核心层和一个光滑的可剥离的表层(其在核心层的与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相背的一面上)构成的三层的膜共挤出,从而生产不光滑的PET膜。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由得自Atofina Chemical公司的Finaplas 1571和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Dowlex 2517的共混物构成。光滑的表层由没有分散相的Finaplas 1571构成。通过改变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中的分散相的填量来控制光学性质和表面性质。在与前一例子相同的条件(表7)下,对这些膜进行拉伸,光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也示于表8中。发现表面凹陷具有大于20的平均纵横比,这表明,表面结构是沿加工方向高度取向的。通过挤出期间的模头的剪切及从模头出来之后对膜的拉伸,来使滴状的分散相取向。
例12
通过将由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和一个PET层构成的双层膜共挤出并且将该双层膜层叠到得自DuPont公司的市售的5密耳PET膜上,从而生产不光滑的PET膜。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由作为连续相的得自Atofina公司的Finaplas 1571和作为分散相的得自Chevron-Phillips Chemical公司的Marflex 7104构成。PET树脂得自3M公司。可剥离的表层和PET层的厚度都是1密耳。将双层膜以50英寸/分钟的速度层叠到得自DuPont公司的5密耳的PET膜上,使得挤出的PET层与市售的PET膜接触。除去可剥离的表层,留下粗糙的PET表面。通过改变可剥离的表层中的分散相的填量来控制膜的雾度。关于几个膜的结果示于表9中。
                            表9:经拉伸的膜的光学性质和表面性质
  添加剂   雾度(%)   Ra(nm)   Rq(nm)   Da(毫弧度)   长轴(μm)   短轴(μm)   纵横比
  15%Marflex7104   30   238   302   65   4.7   4.0   1.2
  20%Marflex7104   40   386   495   80   6.7   5.2   1.3
  10%Tyril 100   7   111   143   25   24.2   3.6   6.7
  10%Tyril 100   13   181   237   34   27.1   4.6   5.9
例13
通过将包括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和一个PET层的双层膜共挤出并将该双层膜层叠到市售的双轴取向的PET上,来生产不光滑的PET膜。可剥离的表层由作为分散相的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Tyril 100和作为连续相的得自Atofina公司的Finaplas 1571构成。用于第二挤出层的PET得自3M公司,市售的PET膜得自DuPont公司。将双层的膜以50英寸/分钟的速度层叠到市售的PET膜上,使得挤出的PET层与市售的PET膜接触。除去可剥离的表层,留下粗糙的PET表面。通过改变可剥离的表层中的分散相的填量来控制膜的雾度。对于具有不同的Tyril 100填量的两个膜的结果示于表4中。在挤出期间滴状的Tyril 100在加工方向上是伸长的,并将不对称的表面结构模压印在挤出的PET层上。沿加工方向取向的结构的纵横比为近似6。在高的Tyril 100填量中,表面结构显著地取向为长的半球形沟道,如图16所示。
2.三种或多种聚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
为了控制可剥离的表层的粘附力和提供较高的表面特征密度,以下例子采用含有至少3种聚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在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中采用至少两种分散相,这有助于赋予光学膜的表面以纹理(包括不同尺寸的特征(通常为凹陷)),从而可以帮助提高雾度。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2个以上的亚分散相可以在较大的凹状表面特征(凹陷)之间赋予较小的凹状表面特征(凹陷),并且,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2个以上的亚分散相可以在较大的凹状表面特征(凹陷)内部赋予较小的凹状表面特征(凹陷)。
在以下例子中所用的材料得自下述不同的制造商:PEN(得自3M公司的.48IV PEN);SAN(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Tyril 880);sPP(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1571);MDPE(得自Chevron-Philips公司的Marflex TR130);Admer(得自Mitsui Petrochemicals公司的SE810);Xylex(得自GE Plastics公司的Xylex 7200);无规丙烯-乙烯共聚物(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8650);Pelestat 300(得自TomenAmerica公司的Pelestat 300);Pelestat 6321(得自Tomen America公司的Pelestat 6321);聚己内酯(Tone 787);PMMA(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VO44);聚苯乙烯(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Styron 685)。
例14
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由60重量%sPP(间规聚丙烯)、2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20重量%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在555下工作的1.5英寸的单螺杆挤出机以10英磅/小时的速率挤出光学膜核心层。使用在500下工作的1.25英寸的单螺杆挤出机以10英磅/小时的速率挤出亚表层。使用在480下工作的25mm的双螺杆挤出机,以150rpm的螺杆速度混合挤出所述的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其中sPP的进料速率为6英磅/小时,MDPE的进料速率为2英磅/小时,SAN的进料速率为2英磅/小时。将核心层和亚表层送入与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集管连接的3层分流器中,从而送入薄膜用模头中,所有这些都在530下进行。将该多层聚合物熔体共挤出到在90下工作的速度为5英寸/分钟的铸带滚筒上,从而得到厚约30密耳的流延片。
然后,将该多层流延片在290下预热50秒,并且在分批式取向机中以100%/秒的拉伸速率以及5∶1的拉伸比进行取向。然后,剥掉该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并用前面所述的180°剥离试验方法,测量除去这些可剥离的粗糙表层所需的力,测量结果为约10.8g/英寸。使用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15.8%。
例15
根据例14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由60重量%sPP(间规聚丙烯)、3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10重量%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15.4%。
例16
根据例14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带结构的内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外表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外表层包含由40重量%sPP(间规聚丙烯)、3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30重量%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32.6%。
例17
根据例14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由80重量%sPP(间规聚丙烯)、1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10重量%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6.45%。
例18
根据例14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由60重量%sPP(间规聚丙烯)、1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30重量%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19.5%。
例19
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由70重量%sPP(间规聚丙烯)、2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10重量%AdmerSE810(改性聚乙烯)构成的共混物。使用在555下工作的1.5英寸的单螺杆挤出机以10英磅/小时的速率挤出光学膜核心层。使用在500下工作的1.25英寸的单螺杆挤出机以10英磅/小时的速率挤出所述的一对亚表层。使用在480下工作的25mm的双螺杆挤出机,以200rpm的螺杆速度混合挤出所述的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其中sPP的进料速率为7英磅/小时,MDPE的进料速率为2英磅/小时,Admer的进料速率为2英磅/小时。将核心层和亚表层送入与附加外表层的集管连接的3层分流器中,从而送入薄膜用模头中,所有这些都在530下进行。将该多层聚合物熔体共挤出到在90下工作的速度为5英寸/分钟的铸带滚筒上,从而得到厚约30密耳的流延片。
然后,将该多层流延片在290下预热50秒,并且在分批式取向机中以100%/秒的拉伸速率以及5∶1的拉伸比进行取向。然后,剥掉该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并用前面所述的180°剥离试验方法,测量除去这些可剥离的粗糙表层所需的力,测量结果为约5.6g/英寸。使用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4.7%。
例20
根据例19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由65重量%sPP(间规聚丙烯)、3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5重量%Admer SE810(改性聚乙烯)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7.9%。
例21
根据例19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由55重量%sPP(间规聚丙烯)、3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15重量%Admer SE810(改性聚乙烯)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7.9%。
例22
根据例19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由85重量%sPP(间规聚丙烯)、1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5重量%Admer SE810(改性聚乙烯)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1.47%。
例23
根据例19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带结构的内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由75重量%sPP(间规聚丙烯)、1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15重量%Admer SE810(改性聚乙烯)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1.7%。
例24
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由70重量%sPP(间规聚丙烯)、2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10重量%Xylex7200(聚碳酸酯/共聚聚酯共混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在555下工作的1.5英寸的单螺杆挤出机以10英磅/小时的速率挤出光学膜核心层。使用在500下工作的1.25英寸的单螺杆挤出机以10英磅/小时的速率挤出所述的一对亚表层。使用在480下工作的25mm的双螺杆挤出机,以200rpm的螺杆速度混合挤出所述的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其中sPP的进料速率为7英磅/小时,MDPE的进料速率为2英磅/小时,Xylex的进料速率为1英磅/小时。将核心层和亚表层送入与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集管连接的3层分流器中,从而送入薄膜用模头中,所有这些都在530下进行。将该多层聚合物熔体共挤出到在90下工作的速度为5英寸/分钟的铸带滚筒上,从而得到厚约30密耳的流延片。
然后,将该多层流延片在290下预热50秒,并且在分批式取向机中以100%/秒的拉伸速率以及5∶1的拉伸比进行取向。然后,剥掉该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并用前面所述的180°剥离试验方法,测量除去这些可剥离的粗糙表层所需的力,测量结果为约65.2g/英寸。使用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45.3%。
例25
根据例24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由65重量%sPP(间规聚丙烯)、3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5重量%Xylex 7200(聚碳酸酯/共聚聚酯共混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41.8%。
例26
根据例24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由55重量%sPP(间规聚丙烯)、3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15重量%Xylex 7200(聚碳酸酯/共聚聚酯共混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93.1%。
例27
根据例24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由85重量%sPP(间规聚丙烯)、1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5重量%Xylex 7200(聚碳酸酯/共聚聚酯共混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14.5%。
例28
根据例24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由75重量%sPP(间规聚丙烯)、1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15重量%Xylex 7200(聚碳酸酯/共聚聚酯共混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21%。
例29
包含多层偏振膜的光学体由以下各层构成: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第一光学层;由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第二光学层;由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共混物(Xylex 7200)形成的亚表层;以及由PP8650、Tone 787和Pelestat 300构成的不混溶的共混物所形成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
使用下述原料填料,在分批式反应器中合成用于形成第一光学层的共聚聚乙烯-萘二甲酸1,6-己二酯聚合物(CoPEN5050HH),所述原料填料为:2,6-萘二甲酸二甲酯(80.9k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64.1kg);1,6-己二醇(15.45kg);乙二醇(75.4kg);三羟甲基丙烷(2kg);乙酸钴(II)(25g);乙酸锌(40g);以及乙酸锑(III)(60g)。在两个大气压力(2×105N/m2)下,将该混合物加热到254℃,使该混合物发生反应并同时除去甲醇反应产物。在完成反应和除去甲醇(约42.4kg)之后,向该反应器中添装膦酰乙酸三乙酯(55g),然后,在将上述得到的物质加热到290℃的同时,将气压降低到1托(263N/m2)。连续不断地除去缩合反应的副产物(即,乙二醇),直到得到特性黏度为0.55分升/克(该值是在60/40重量百分比的苯酚/邻二氯苯混合物中测得的)的聚合物为止。由此方法制造的CoPEN5050HH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85℃,该值是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以每分钟20℃的温度变化速率来测量的。
将上述PEN和CoPEN5050HH共挤出通过多层熔体集管,从而形成具有275个交替的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的多层光学膜。将该275层的多层叠堆分成3个部分,并且堆叠形成825层。PEN层是第一光学层,CoPEN5050HH层是第二光学层。除了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之外,一组也由CoPEN5050HH构成的非光学层被共挤出在光学层堆的任意一面上,作为PBL(保护边界层)。两组亚表层也通过附加的熔体端口共挤出在PBL非光学层的外面上。Xylex 7200用来形成亚表层。由与6重量%Tone P-787(聚己内酯)和1.5重量%Pelestat 300(得自Tomen/Sanyo公司的改性聚乙烯)共混的PP8650(聚丙烯-乙烯共聚物)制成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因此,该结构的层具有这样顺序:聚丙烯混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Xylex 7200亚表层、由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交替形成的825层、Xylex 7200亚表层、以及另一个聚丙烯混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
将该多层的挤出的膜以每分钟5米(每分钟15英尺)的速率流延到激冷辊上,并且在150℃(302)的烘箱中加热30秒,然后,以5.5∶1的拉伸比进行单轴取向。在除去可剥离的聚丙烯混合物表层之后,得到厚度为约125微米(5密耳)的反射偏振膜。用180度剥离试验测量的除去这些可剥离的表层所需的剥离力为20g/英寸。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的该多层膜的雾度水平为58%。
例30
包含多层反射偏振膜的光学体由以下各层构成: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第一光学层;由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第二光学层;由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共混物(Xylex 7200)形成的亚表层;以及由PP8650、Tone 787和Marflex TR130构成的不混溶的共混物形成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使用下述原料填料,在分批式反应器中合成用于形成第一光学层的共聚聚乙烯-萘二甲酸1,6-己二酯聚合物(CoPEN5050HH),所述原料填料为:2,6-萘二甲酸二甲酯(80.9k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64.1kg);1,6-己二醇(15.45kg);乙二醇(75.4kg);三羟甲基丙烷(2kg);乙酸钴(II)(25g);乙酸锌(40g);以及乙酸锑(III)(60g)。在两个大气压力(2×105N/m2)下,将该混合物加热到254℃,使该混合物发生反应并同时除去甲醇反应产物。在完成反应和除去甲醇(约42.4kg)之后,向该反应器中添装膦酰乙酸三乙酯(55g),然后,在将上述得到的物质加热到290℃的同时,将气压降低到1托(263N/m2)。连续不断地除去缩合反应的副产物(即,乙二醇),直到得到特性黏度为0.55分升/克(该值是在60/40重量百分比的苯酚/邻二氯苯混合物中测得的)的聚合物为止。由此方法制造的CoPEN5050HH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85℃,该值是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以每分钟20℃的温度变化速率来测量的。将上述PEN和CoPEN5050HH共挤出通过多层熔体集管,从而形成具有275个交替的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的多层光学膜。将该275层的多层叠堆分成3个部分,并且堆叠形成825层。PEN层是第一光学层,CoPEN5050HH层是第二光学层。除了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之外,一组也由CoPEN5050HH构成的非光学层被共挤出在光学层堆的任意一面上,作为PBL(保护边界层)。两组表层也通过附加的熔体端口共挤出在PBL非光学层的外面上。Xylex 7200用来形成内部的表层组。由与4重量%Tone P-787(聚己内酯)和15重量%Marflex TR130(中密度聚乙烯)共混的PP8650(无规丙烯-乙烯共聚物)制成外部的表层。因此,该结构的层具有这样顺序:聚丙烯混合物的外表层、Xylex 7200内表层、由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交替形成的825层、Xylex 7200内表层、以及另一个聚丙烯混合物的外表层。
将该多层的挤出的膜以每分钟5米(每分钟15英尺)的速率流延到激冷辊上,并且在150℃(302)的烘箱中加热30秒,然后,以5.5∶1的拉伸比进行单轴取向。在除去可剥离的聚丙烯混合物粗糙表层之后,得到厚度为约125微米(5密耳)的反射偏振膜。用180度剥离试验测量的除去这些可剥离的粗糙表层所需的剥离力为约15g/英寸。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的该多层膜的雾度水平为约47.9%。
例32
包含多层偏振膜的光学体由以下各层构成: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第一光学层;由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第二光学层;由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共混物(Xylex 7200)形成的亚表层;以及由PP8650、Tone P-787和PMMA-VO44构成的不混溶的共混物所形成的外部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
使用下述原料填料,在分批式反应器中合成用于形成第一光学层的共聚聚乙烯-萘二甲酸1,6-己二酯聚合物(CoPEN5050HH),所述原料填料为:2,6-萘二甲酸二甲酯(80.9k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64.1kg);1,6-己二醇(15.45kg);乙二醇(75.4kg);三羟甲基丙烷(2kg);乙酸钴(II)(25g);乙酸锌(40g);以及乙酸锑(III)(60g)。在两个大气压力(2×105N/m2)下,将该混合物加热到254℃,使该混合物发生反应并同时除去甲醇反应产物。在完成反应和除去甲醇(约42.4kg)之后,向该反应器中添装膦酰乙酸三乙酯(55g),然后,在将上述得到的物质加热到290℃的同时,将气压降低到1托(263N/m2)。连续不断地除去缩合反应的副产物(即,乙二醇),直到得到特性黏度为0.55分升/克(该值是在60/40重量百分比的苯酚/邻二氯苯混合物中测得的)的聚合物为止。由此方法制造的CoPEN5050HH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85℃,该值是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以每分钟20℃的温度变化速率来测量的。
将上述PEN和CoPEN5050HH共挤出通过多层熔体集管,从而形成具有275个交替的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的多层光学膜。将该275层的多层叠堆分成3个部分,并且堆叠形成825层。PEN层是第一光学层,CoPEN5050HH层是第二光学层。除了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之外,一组也由CoPEN5050HH构成的非光学层被共挤出在光学层堆的任意一面上,作为PBL(保护边界层)。两组亚表层也通过附加的熔体端口共挤出在PBL非光学层的外面上。Xylex 7200用来形成亚表层组。由与6重量%Tone P-787(聚己内酯)和20重量%PMMA(VO44)共混的PP8650(聚丙烯-乙烯共聚物)制成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因此,该结构的层具有这样顺序:聚丙烯混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Xylex 7200亚表层、由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交替形成的825层、Xylex 7200亚表层、以及另一个聚丙烯混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
将该多层的挤出的膜以每分钟5米(每分钟15英尺)的速率流延到激冷辊上,并且在150℃(302)的烘箱中加热30秒,然后,以5.5∶1的拉伸比进行单轴取向。在除去可剥离的聚丙烯混合物粗糙表层之后,得到厚度为约125微米(5密耳)的反射偏振膜。用180度剥离试验测量的除去这些可剥离的粗糙表层所需的剥离力为约31g/英寸。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的该多层膜的雾度水平为约49%。
例33
包含多层偏振膜的光学体由以下各层构成: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第一光学层;由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第二光学层;由与聚苯乙烯(Styron 685)和Pelestat 6321共混的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Xylex 7200)形成的亚表层;以及由PP8650、PP6671和Tone P-787构成的不混溶的共混物所形成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
使用下述原料填料,在分批式反应器中合成用于形成第一光学层的共聚聚乙烯-萘二甲酸1,6-己二酯聚合物(CoPEN5050HH),所述原料填料为:2,6-萘二甲酸二甲酯(80.9k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64.1kg);1,6-己二醇(15.45kg);乙二醇(75.4kg);三羟甲基丙烷(2kg);乙酸钴(II)(25g);乙酸锌(40g);以及乙酸锑(III)(60g)。在两个大气压力(2×105N/m2)下,将该混合物加热到254℃,使该混合物发生反应并同时除去甲醇反应产物。在完成反应和除去甲醇(约42.4kg)之后,向该反应器中添装膦酰乙酸三乙酯(55g),然后,在将上述得到的物质加热到290℃的同时,将气压降低到1托(263N/m2)。连续不断地除去缩合反应的副产物(即,乙二醇),直到得到特性黏度为0.55分升/克(该值是在60/40重量百分比的苯酚/邻二氯苯混合物中测得的)的聚合物为止。由此方法制造的CoPEN5050HH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85℃,该值是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以每分钟20℃的温度变化速率来测量的。
将上述PEN和CoPEN5050HH共挤出通过多层熔体集管,从而形成具有275个交替的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的多层光学膜。将该275层的多层叠堆分成3个部分,并且堆叠形成825层。PEN层是第一光学层,CoPEN5050HH层是第二光学层。除了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之外,一组也由CoPEN5050HH构成的非光学层被共挤出在光学层堆的任意一面上,作为保护边界层。亚表层也通过附加的熔体端口共挤出在亚表层的外面上。与15wt%Styron 685和4wt% Pelestat6321共混的Xylex 7200用来形成亚表层组。由与16重量%ToneP-787(聚己内酯)、41重量%PP6671(聚丙稀-乙烯共聚物)和2wt%Pelestat 300共混的PP8650(聚丙烯-乙烯共聚物)制成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因此,该结构的层具有这样顺序:聚丙烯混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Xylex/Styron/Pelestat共混物亚表层、由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交替形成的825层、Xylex/Styron/Pelestat共混物的亚表层、以及另一个聚丙烯混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
将该多层的挤出的膜以每分钟5米(每分钟15英尺)的速率流延到激冷辊上,并且在150℃(302)的烘箱中加热30秒,然后,以5.5∶1的拉伸比进行单轴取向。在除去可剥离的聚丙烯混合物粗糙表层之后,得到厚度为约125微米(5密耳)的反射偏振膜。用180度剥离试验测量的除去这些可剥离的粗糙表层所需的剥离力为约31g/英寸。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的该多层膜的雾度水平为约51%。
图15是总结例14至33中所述的示例性例子和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雾度和平均剥离力值的表。表10包含例14至25和例27至28中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各种表面特征。
表10
例子   承载比Rvk   承载比Rpk 正容量 负容量 容量   表面面积指数   探针XRp   探针XRpk   探针XRv   探针XRvk
  14   平均值   239.58   559.68   5348   6788   143113   1.031   1402.43   525.09   -427.42   158.81
  标准差   31.68   183.41   1351   1076   72815   0.015   465.10   192.06   114.41   31.67
  15   平均值   339.00   482.75   29081   31299   427432   1.025   1676.98   349.08   -470.41   149.59
  标准差   10.36   74.81   2844   3080   214770   0.002   227.28   68.62   44.49   22.30
  16   平均值   530.53   1150.04   10519   17560   251793   1.114   2871.76   1062.36   -1025.78   337.08
  标准差   61.44   309.00   4664   6838   131908   0.054   792.89   335.20   482.79   122.04
  17   平均值   132.84   283.26   11900   7261   265566   1.014   1120.87   255.19   -322.52   102.53
  标准差   10.36   165.23   2919   1237   270682   0.009   554.53   148.56   92.63   45.23
  18   平均值   212.89   992.45   6005   3224   220444   1.121   2735.12   1057.33   -723.50   202.73
  标准差   17.33   258.35   1007   71   160602   0.033   465.95   276.32   174.89   82.31
  19   平均值   250.43   195.11   20984   26821   118265   1.002   299.55   86.81   -357.77   132.71
  标准差   35.68   34.25   2150   3668   13952   0.000   40.90   9.33   36.33   13.65
  20   平均值   330.73   285.60   24222   32052   301322   1.004   303.92   74.12   -195.02   70.44
  标准差   21.26   66.03   2917   3052   362906   0.002   89.07   20.04   27.41   9.28
  21   平均值   360.86   375.56   29085   41853   284944   1.008   542.25   123.19   -251.18   81.44
  标准差   46.90   88.80   6516   6592   228376   0.004   244.09   53.49   61.76   27.60
  22   平均值   155.57   154.35   7879   5822   23331   1.013   314.88   83.27   -178.85   51.43
  标准差   113.19   25.51   1319   1043   6534   0.020   99.31   32.64   77.07   11.60
  23   平均值   132.47   97.08   9408   8680   37228   1.002   195.22   43.29   -123.22   40.94
  标准差   53.71   28.60   891   1046   4344   0.001   102.60   23.20   21.08   8.64
  24   平均值   1970.44   1118.73   70098   133729   967813   1.101   1780.98   448.56   -881.34   291.28
  标准差   691.10   338.54   14179   16999   744353   0.039   865.51   206.18   297.28   99.05
  25   平均值   1881.65   1324.61   23934   29268   132425   1.418   2455.68   746.10   -1909.35   572.62
  标准差   786.75   619.47   11123   7468   43684   0.228   912.87   387.01   1456.76   299.03
  27   平均值   320.02   173.88   19117   21653   85654   1.014   302.04   73.02   -454.20   145.76
  标准差   34.70   30.25   2218   2211   11875   0.004   62.54   10.21   8.27   2.69
  28   平均值   483.64   306.74   27353   37288   148554   1.030   596.28   128.61   -550.73   199.42
  标准差   24.57   52.72   673   2309   7101   0.003   97.65   14.51   11.79   6.44
                                                                              表10
3.预示性例子
通过下面的预示性例子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
预示性例1
将添加有二氧化硅颗粒的低熔点低结晶度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共聚物作为可剥离的粗糙外表层与多层光学膜(例如DBEF)一起共挤出,形成图1所示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的多层光学膜由较高折射率的PEN层、较低折射率的coPEN层和coPEN亚表层构成。随后,可以将由二氧化硅和低熔点低结晶度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共聚物形成的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剥掉,从而在光学膜的coPEN亚表层上留下表面纹理。
预示性例2
可以构造与预示性例1中所述的光学体相似的光学体,不同之处在于,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亚表层替代coPEN亚表层。因此,随后,可以将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剥掉,从而在光学膜的SAN亚表层上留下表面纹理。
预示性例3
可以构造与预示性例1中所述的光学体相似的光学体,不同之处在于,用滑石替代二氧化硅颗粒混合到低熔点低结晶度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共聚物中。
预示性例4
可以构造与预示性例1中所述的光学体相似的光学体,不同之处在于,该多层光学膜由PET和coPMMA制成,并且具有PET亚表层。因此,随后,可以将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剥掉,从而在该多层光学膜的PET亚表层上留下表面纹理。
预示性例5
可以构造与预示性例4中所述的光学体相似的光学体,不同之处在于,该多层光学膜由PET和coPMMA制成,并且具有coPMMA亚表层。因此,随后,可以将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剥掉,从而在该多层光学膜的coPMMA亚表层上留下表面纹理。
预示性例6
可以构造与预示性例1中所述的光学体相似的光学体,不同之处在于,该多层光学膜由PEN和PMMA制成,并且具有PEN亚表层。因此,随后,可以将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剥掉,从而在该多层光学膜的PEN亚表层上留下表面纹理。
预示性例7
可以构造与预示性例6中所述的光学体相似的光学体,不同之处在于,该多层光学膜由PEN和PMMA制成,并且具有PMMA亚表层。随后,可以将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剥掉,从而在该多层光学膜的PMMA亚表层上留下表面纹理。
预示性例8
单层的光学膜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共挤出,从而在该光学膜的一个或多个表面上留下表面纹理,如图1和图2所示。然后,可以将带纹理的单层光学膜层叠到其它结构(例如多层反射片或偏振片)上,从而增强光学性质和/或物理性质。
预示性例9
可以如图1或图2所示的那样构造光学体,并且,光学体可以具有如图3所示的附加的光滑外表层。该光滑的外表层可以包含在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一层或多层)中也含有的材料,并且可以与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一起除去或者与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分别除去。附加的光滑的外表层会包含可忽略量的粗糙颗粒,因此,可以减少由于这种颗粒所导致的挤出机模唇的咬模现象(die lip build-up)和流型。
虽然已经参照本文中具体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公开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就本发明公开的形式和细节进行改变。

Claims (127)

1.一种光学体,该光学体包括:
光学膜;以及
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其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的相邻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
第一聚合物、
与所述第一聚合物不同的第二聚合物、以及
与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第二聚合物中的至少一者基本不混溶的附加材料。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对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具有粘附作用,该粘附作用以约2g/英寸至约120g/英寸的剥离力来表征。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对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具有粘附作用,该粘附作用以约4g/英寸至约50g/英寸的剥离力来表征。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对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具有粘附作用,该粘附作用以约5g/英寸至约35g/英寸的剥离力来表征。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的结晶度低于所述第二聚合物的结晶度。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与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第二聚合物中的至少一者基本不混溶的所述附加材料包含第三聚合物。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的第三聚合物选自: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中密度聚乙烯、改性聚乙烯、由聚碳酸酯和共聚聚酯形成的共混物、ε-己内酯聚合物、丙烯无规共聚物、聚(乙烯-辛烯)共聚物、抗静电聚合物、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与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第二聚合物中的至少一者基本不混溶的所述材料包含无机材料。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选自:间规聚丙烯、聚丙烯共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第二聚合物选自: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中密度聚乙烯、改性聚乙烯、由聚碳酸酯和共聚聚酯形成的共混物、ε-己内酯聚合物、丙烯无规共聚物、聚(乙烯-辛烯)共聚物、抗静电聚合物、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膜选自:多层偏振片、多层反射片、具有连续相和分散相的光学膜、包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层、包含聚碳酸酯的层、包含PET的层、包含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的层以及它们任何数量的任何组合。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膜包括至少一个亚表层。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亚表层包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碳酸酯、PET或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
14.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亚表层包含第一材料和与所述第一材料基本不混溶的第二材料,该第二材料是聚合的或无机的。
15.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体包括至少两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该表层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的两个相背面的每一面。
16.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还包含着色剂。
17.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该光学体基本上是透明的。
18.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体包含双折射材料。
19.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的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上的至少一个光滑的外表层。
20.一种光学体,该光学体包括:
具有长轴和短轴的光学膜;以及
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其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的相邻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连续相和分散相;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的与所述光学膜相邻的表面包含多个突起,并且,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包含与所述的多个突起基本相对应的多个不对称的凹陷。
21.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不对称的凹陷的主维度的方向与所述光学膜的长轴基本共线,并且,所述不对称的凹陷的次维度的方向与所述光学膜的短轴基本共线。
22.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主维度的尺寸和所述次维度的尺寸的平均比为至少约1.5。
23.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主维度的尺寸和所述次维度的尺寸的平均比为约1.5至约23。
24.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连续相包含第一聚合物,并且,所述分散相包含与所述第一聚合物基本不混溶的第二聚合物。
25.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还包含成核剂。
26.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的结晶度低于所述第二聚合物的结晶度。
27.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选自:间规聚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
28.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第二聚合物选自: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中密度聚乙烯、改性聚乙烯、由聚碳酸酯和共聚聚酯形成的共混物、ε-己内酯聚合物、丙烯无规共聚物、聚(乙烯-辛烯)共聚物、抗静电聚合物、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29.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分散相包含无机材料。
30.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膜选自:多层偏振片、多层反射片、具有连续相和分散相的光学膜、包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层、包含聚碳酸酯的层、包含PET的层、包含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的层以及它们任何数量的任何组合。
31.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膜包括至少一个亚表层。
32.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亚表层包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碳酸酯、PET或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
33.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亚表层包含第一材料和与所述第一材料基本不混溶的第二材料,所述的第二材料是聚合的或无机的。
34.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体包括至少两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该表层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的两个相背面的每一面。
35.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还包含着色剂。
36.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体,该光学体基本上是透明的。
37.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体包含双折射材料。
38.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对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具有粘附作用,该粘附作用以约2g/英寸至约120g/英寸的剥离力来表征。
39.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对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具有粘附作用,该粘附作用以约4g/英寸至约50g/英寸的剥离力来表征。
40.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对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具有粘附作用,该粘附作用以约5g/英寸至约35g/英寸的剥离力来表征。
41.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体,该光学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上的至少一个光滑的外表层。
42.一种光学体,该光学体包括:
具有第一表面、长轴和短轴的光学膜,所述的第一表面包含多个不对称的凹陷,每个所述不对称的凹陷的主维度的方向与所述长轴基本共线,并且,每个所述不对称的凹陷的次维度的方向与所述短轴基本共线。
43.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第一主表面包含双折射材料。
44.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不对称的凹陷的平均深度为约0.2微米至约4微米。
45.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不对称的凹陷的平均的次维度尺寸为约0.2微米至约5微米。
46.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不对称的凹陷的平均的主维度尺寸为约4微米至约40微米。
47.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不对称的凹陷的所述主维度的尺寸与所述次维度的尺寸的平均比为约1.1至约23。
48.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膜的特征为具有至少约10%的雾度。
49.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膜的特征为具有至少约35%的雾度。
50.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膜的特征为具有至少约50%的雾度。
51.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特征为通过承载比分析的Rvk为至少约130nm。
52.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特征为通过承载比分析的Rpk为至少约200nm。
53.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特征为通过探针分析的Rv为至少约100nm。
54.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第一表面的表征为通过探针分析的Rvk为约50nm。
55.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膜包括以下构件中的至少一种:多层偏振片、多层反射片、具有连续相和分散相的光学膜、包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层、包含聚碳酸酯的层、包含PET的层、包含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的层。
56.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膜包括至少一个亚表层。
57.权利要求56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亚表层包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碳酸酯、PET或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
58.权利要求56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亚表层包含第一材料和与所述第一材料基本不混溶的第二材料,该第二材料是聚合的或无机的。
59.一种光学体,该光学体包括:
光学膜;以及
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其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连续相和分散相,所述的连续相包含下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聚丙烯、聚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尼龙及它们的共聚物。
60.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对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具有粘附作用,该粘附作用以约2g/英寸至约120g/英寸的剥离力来表征。
61.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对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具有粘附作用,该粘附作用以约4g/英寸至约50g/英寸的剥离力来表征。
62.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对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具有粘附作用,该粘附作用以约5g/英寸至约35g/英寸的剥离力来表征。
63.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分散相包含与所述连续相基本不混溶的聚合物。
64.权利要求63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还包含成核剂。
65.权利要求63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分散相的所述聚合物的结晶度高于所述连续相的结晶度。
66.权利要求63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分散相包含下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中密度聚乙烯、改性聚乙烯、由聚碳酸酯和共聚聚酯形成的共混物、ε-己内酯聚合物、丙烯无规共聚物、聚(乙烯-辛烯)共聚物、抗静电聚合物、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CaCO3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67.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连续相包含下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间规聚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
68.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分散相包含无机材料。
69.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膜选自:多层偏振片、多层反射片、具有连续相和分散相的光学膜、包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层、包含聚碳酸酯的层、包含PET的层、包含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的层以及它们任何数量的任何组合。
70.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膜包括至少一个亚表层。
71.权利要求70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亚表层包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碳酸酯、PET或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
72.权利要求70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亚表层包含第一材料和与所述第一材料基本不混溶的第二材料,该第二材料是聚合的或无机的。
73.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体包括至少两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该表层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的两个相背面的每一面。
74.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还包含着色剂。
75.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学体,该光学体基本上是透明的。
76.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体包含双折射材料。
77.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学体,该光学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上的至少一个光滑的外表层。
78.一种制造光学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设置在光学膜的相邻的表面上,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第一聚合物、与所述第一聚合物不同的第二聚合物、以及与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第二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基本不混溶的附加材料。
79.权利要求7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选自:间规聚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
80.权利要求7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聚合物选自: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中密度聚乙烯、改性聚乙烯、由聚碳酸酯和共聚聚酯形成的共混物、ε-己内酯聚合物、丙烯无规共聚物、聚(乙烯-辛烯)共聚物、抗静电聚合物、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81.权利要求7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学膜选自:多层偏振片、多层反射片、具有连续相和分散相的光学膜、包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层、包含聚碳酸酯的层、包含PET的层、包含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的层以及它们任何数量的任何组合。
82.权利要求7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学膜包括至少一个亚表层。
83.权利要求8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亚表层包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碳酸酯、PET或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
84.权利要求8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亚表层包含第一材料和与所述第一材料基本不混溶的第二材料,该第二材料是聚合的或无机的。
85.权利要求78所述的方法,其中,将两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的两个相背的表面上。
86.权利要求7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还包含着色剂。
87.权利要求78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将至少一个光滑的外表层设置在所述的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上。
88.权利要求7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设置步骤包括将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和所述光学膜共挤出、涂敷、流延或层叠。
89.权利要求7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将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设置在光学膜的相邻的表面上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的光学膜上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
90.权利要求78所述的制造光学体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光学体进行取向。
91.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制造光学体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取向步骤包括将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和所述光学膜一起拉伸。
92.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制造光学体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取向步骤包括单轴拉伸。
93.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制造光学体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取向步骤包括双轴拉伸。
94.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制造光学体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双轴拉伸在至少两个基本垂直的方向上是不均衡的。
95.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制造光学体的方法,其中,该不均衡拉伸的拉伸比为约1.1至约8。
96.一种制造光学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设置在光学膜的相邻的表面上,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连续相和分散相;以及
使所述光学膜和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一起经过单轴取向或不均衡的双轴取向。
97.权利要求9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续相包含下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间规聚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
98.权利要求9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散相包含下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中密度聚乙烯、改性聚乙烯、由聚碳酸酯和共聚聚酯形成的共混物、ε-己内酯聚合物、丙烯无规共聚物、聚(乙烯-辛烯)共聚物、抗静电聚合物、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CaCO3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99.权利要求9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学膜选自:多层偏振片、多层反射片、具有连续相和分散相的光学膜、包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层、包含聚碳酸酯的层、包含PET的层、包含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的层以及它们任何数量的任何组合。
100.权利要求9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学膜包括至少一个亚表层。
101.权利要求10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亚表层包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碳酸酯、PET或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
102.权利要求10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亚表层包含第一材料和与所述第一材料基本不混溶的第二材料,该第二材料是聚合的或无机的。
103.权利要求9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两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的两个相背的表面上。
104.权利要求9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还包含着色剂。
105.权利要求96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将至少一个光滑的外表层设置在所述的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上。
106.权利要求9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设置步骤包括将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和所述光学膜共挤出、涂敷、流延或层叠。
107.权利要求9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将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设置在光学膜的相邻的表面上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的光学膜上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
108.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制造光学体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取向步骤包括将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和所述光学膜一起拉伸。
109.根据权利要求108所述的形成光学体的方法,其中,该不均衡拉伸的拉伸比为约1.1至约8。
110.一种制造光学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设置在光学膜的相邻的表面上,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的所述相邻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包含连续相和分散相,所述的连续相包含下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聚丙烯、聚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尼龙及它们的共聚物。
111.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续相包含下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间规聚丙烯、以及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
112.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散相包含下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中密度聚乙烯、改性聚乙烯、由聚碳酸酯和共聚聚酯形成的共混物、ε-己内酯聚合物、丙烯无规共聚物、聚(乙烯-辛烯)共聚物、抗静电聚合物、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CaCO3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113.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学膜选自:多层偏振片、多层反射片、具有连续相和分散相的光学膜、包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层、包含聚碳酸酯的层、包含PET的层、包含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的层以及它们任何数量的任何组合。
114.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学膜包括至少一个亚表层。
115.权利要求1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亚表层包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碳酸酯、PET或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
116.权利要求1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亚表层包含第一材料和与所述第一材料基本不混溶的第二材料,该第二材料是聚合的或无机的。
117.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方法,其中,将两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的两个相背的表面上。
118.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还包含着色剂。
119.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将至少一个光滑的外表层设置在所述的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之上。
120.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设置步骤包括将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和所述光学膜共挤出、涂敷、流延或层叠。
121.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将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设置在光学膜的相邻的表面上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的光学膜上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粗糙表层。
122.权利要求110所述的制造光学体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光学体进行取向。
123.根据权利要求122所述的制造光学体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取向步骤包括将所述可剥离的粗糙表层和所述光学膜一起拉伸。
124.根据权利要求122所述的制造光学体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取向步骤包括单轴拉伸。
125.根据权利要求122所述的制造光学体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取向步骤包括双轴拉伸。
126.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制造光学体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双轴拉伸在至少两个基本垂直的方向上是不均衡的。
127.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制造光学体的方法,其中,所述不均衡拉伸的拉伸比为约1.1至约8。
CN2005800375425A 2004-10-29 2005-09-16 光学体和制造光学体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29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977,211 2004-10-29
US10/977,211 US20060093809A1 (en) 2004-10-29 2004-10-29 Optical bodi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optical bodies
PCT/US2005/033436 WO2006049715A2 (en) 2004-10-29 2005-09-16 Optical bodi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optical bodi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2902A true CN101052902A (zh) 2007-10-10
CN101052902B CN101052902B (zh) 2010-12-22

Family

ID=35985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754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2902B (zh) 2004-10-29 2005-09-16 光学体和制造光学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93809A1 (zh)
EP (3) EP1805536A2 (zh)
JP (2) JP4856087B2 (zh)
KR (1) KR101251675B1 (zh)
CN (1) CN101052902B (zh)
TW (1) TWI423887B (zh)
WO (1) WO2006049715A2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8600A (zh) * 2008-07-04 2010-01-06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纵向单轴拉伸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55593A (zh) * 2014-05-02 2016-12-21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低光学延迟的多层制品
CN107402416A (zh) * 2017-08-31 2017-11-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量子扩散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8780182A (zh) * 2016-03-29 2018-11-09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多层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0997309A (zh) * 2017-08-08 2020-04-10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韧性、高温性能和uv吸收的多层各向同性膜
CN113539121A (zh) * 2020-04-15 2021-10-22 宏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模块
CN114578465A (zh) * 2022-04-08 2022-06-03 绍兴翔宇绿色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pet基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19338A1 (en) * 2003-05-01 2004-11-04 Hebrink Timothy J. Materials, configuration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warpage in optical films
US7329465B2 (en) * 2004-10-29 2008-02-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s incorporating cyclic olefin copolymers
US20060159888A1 (en) * 2004-10-29 2006-07-20 Hebrink Timothy J Optical films incorporating cyclic olefin copolymers
KR101165487B1 (ko) * 2004-10-29 2012-07-13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시클릭 올레핀 공중합체를 혼입한 광학 필름
US20060227421A1 (en) * 2005-04-06 2006-10-12 Stover Carl A Optical bodies including strippable boundary layers
KR20070120574A (ko) * 2005-04-06 2007-12-24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특정 기능성 층을 갖는 광학 필름을 갖는 광학 물체
JP4814312B2 (ja) * 2005-04-06 2011-11-16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粗い可剥性境界層及び非対称表面構造を含んだ光学体
US9709700B2 (en) * 2005-04-06 2017-07-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bodies including rough strippable boundary layers
US20060272766A1 (en) * 2005-06-03 2006-12-07 Hebrink Timothy J Optical bodies and method of making optical bodies including acrylate blend layers
US7379245B2 (en) * 2005-06-06 2008-05-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rticles including films with mating structured surfaces
US7604381B2 (en) * 2007-04-16 2009-10-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US20080274340A1 (en) * 2007-05-04 2008-11-06 Giammatteo Marc W Non-specular iridescent films
FR2916155B1 (fr) 2007-05-16 2011-01-21 Visteon Global Tech Inc Procede et moule pour la realisation d'une peau munie d'au moins un article
CN102667541A (zh) * 2009-12-25 2012-09-1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性扩散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偏光性扩散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KR101249656B1 (ko) * 2010-12-31 2013-04-01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휘도증강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US9170355B2 (en) 2011-02-09 2015-10-27 Woongjin Chemical Co., Ltd. Reflective polarizer having a dispersed polymer
WO2014031326A1 (en) 2012-08-21 2014-02-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Viewing device
US20140065397A1 (en) 2012-08-28 2014-03-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extruded polymer film configured for successive irreversible delamination
KR20150079630A (ko) * 2012-10-26 2015-07-08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적층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위상차 필름, 편광판, 및 ips 액정 패널
KR101498822B1 (ko) 2012-11-16 2015-03-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박형 편광자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박형 편광자 및 편광판
WO2014077599A1 (ko) * 2012-11-16 2014-05-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박형 편광자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박형 편광자 및 편광판
DE102013003441A1 (de) * 2013-02-25 2014-09-11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Elektromagnetische Strahlung streuendes Element
KR20150136528A (ko) * 2013-04-02 2015-12-07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시트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WO2014197344A1 (en) 2013-06-06 2014-12-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uccessively peelable coextruded polymer film with embedded antimicrobial layer(s)
KR101451024B1 (ko) * 2013-07-12 2014-10-14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휘도증강필름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WO2015137196A1 (ja) * 2014-03-14 2015-09-17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のカバー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59695B2 (ja) * 2014-09-01 2017-01-11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光学体の製造方法
KR20170066468A (ko) * 2014-10-02 2017-06-14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시트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DK3313657T3 (da) 2015-06-25 2022-08-08 Patentco Aps Belægningssystem til belægning af en overflade af et substrat
JP6672683B2 (ja) * 2015-10-05 2020-03-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合わせガラ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
KR101951863B1 (ko) 2016-03-14 2019-02-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948821B1 (ko) 2016-03-14 2019-02-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951864B1 (ko) 2016-03-14 2019-02-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655726B1 (ko) * 2016-09-30 2024-04-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10989868B1 (en) * 2017-09-14 2021-04-27 Apple Inc. Fabric items with thermally imprinted light-emitting regions
US11485052B2 (en) * 2018-07-30 2022-11-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sin product, method of making resin product, interchangeable lens, and optical device
KR102152101B1 (ko) * 2018-11-02 2020-09-07 진영글로벌 주식회사 차량 전장용 디바이스
US11351710B2 (en) 2018-11-05 2022-06-07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Multilayered structures and uses thereof in security markings
US11194094B2 (en) * 2018-11-05 2021-12-07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Multilayered structures and uses thereof in security markings
CN110007538B (zh) * 2019-04-24 2022-01-1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过热保护的电致发光表面等离激元光源
DE102019119293A1 (de) * 2019-07-16 2021-01-21 Brückner Maschinenbau GmbH & Co. KG Biaxial-orientierte Polyesterfolie als Substrat für Hochbarriere-Folie mit abziehbarer Opferschicht
WO2023043800A1 (en) * 2021-09-14 2023-03-23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Thermoformable boron-based ceramic material and use in thermal management
CN115032196B (zh) * 2022-08-11 2022-12-13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全划片高通量彩色病理成像分析仪器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768A (en) * 1895-06-11 Richard walsingham western
US3124639A (en) * 1964-03-10 figure
US3801429A (en) 1969-06-06 1974-04-02 Dow Chemical Co Multilayer plastic articles
US3860036A (en) * 1970-11-02 1975-01-14 Dow Chemical Co Variable geometry feed block for multilayer extrusion
US3711176A (en) * 1971-01-14 1973-01-16 Dow Chemical Co Highly reflective thermoplastic bodies for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DE2803299C2 (de) * 1978-01-26 1983-11-03 Kurt Schlattingen Kunz Metallbeschichtete, im sichtbaren Licht durchscheinende Kunststoffolie
DK169553B1 (da) * 1979-08-08 1994-11-28 Ucb Sa Varmforseglelig emballeringsfilm, fremgangsmåde til dens fremstilling samt emballager deraf
US4446305A (en) * 1981-03-02 1984-05-01 Polaroid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birefringent polymer
US4520189A (en) * 1981-03-02 1985-05-28 Polaroid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birefringent aromatic amino carboxylic acid polymer
US4521588A (en) * 1981-03-02 1985-06-04 Polaroid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birefringent polyhydrazide polymer
US4525413A (en) * 1981-03-02 1985-06-25 Polaroid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birefringent polymer
US4837088A (en) * 1985-02-05 1989-06-06 Avery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extruded core laminates
US4720426A (en) * 1986-06-30 1988-01-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flective coating for solid-state scintillator bar
US4751138A (en) * 1986-08-11 1988-06-1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Coated abrasive having radiation curable binder
US4735632A (en) * 1987-04-02 1988-04-0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Coated abrasive binder containing ternary photoinitiator system
US4950696A (en) * 1987-08-28 1990-08-2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Energy-induced dual curable compositions
US5211878A (en) * 1988-03-10 1993-05-18 Merck Patent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 Difluorobenzonitrile derivatives
US4985340A (en) * 1988-06-01 1991-01-1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Energy curable compositions: two component curing agents
US5183597A (en) * 1989-02-10 1993-02-0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of molding microstructure bearing composite plastic articles
US5486949A (en) * 1989-06-20 1996-01-23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Birefringent interference polarizer
US5235443A (en) * 1989-07-10 1993-08-10 Hoffmann-La Roche Inc. Polarizer device
JP2831463B2 (ja) * 1989-11-01 1998-12-02 ロリク アーゲー 液晶パラメータの温度補償
JP3036818B2 (ja) * 1989-11-20 2000-04-2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層を有する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091250A (en) * 1990-02-06 1992-02-25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Light stable polystyrene-polymethylmethacrylate laminate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NL9000808A (nl) * 1990-04-06 1991-11-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Vloeibaar kristallijn materiaal en beeldweergeefcel die dit materiaal bevat.
JPH05257014A (ja) * 1990-11-21 1993-10-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US5094788A (en) 1990-12-21 1992-03-10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Interfacial surface generator
US5094793A (en) 1990-12-21 1992-03-10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nterfacial surfaces
JPH0545652A (ja) * 1990-12-28 1993-02-26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の製法
US5217794A (en) * 1991-01-22 1993-06-08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Lamellar polymeric body
US5244706A (en) * 1991-02-27 1993-09-14 Tdk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disk
DE4131517A1 (de) * 1991-09-21 1993-03-25 Hoechst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ntspiegelten oberflaechen
US5247390A (en) * 1991-11-05 1993-09-21 Aharon Zeev Hed Lightweight low-loss refractive light diffusion system
JP3314965B2 (ja) * 1991-11-25 2002-08-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耐擦傷性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520760A (en) * 1992-04-24 1996-05-28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Lift-tab for peelable labels and surfaces
US5294657A (en) * 1992-05-15 1994-03-15 Melendy Peter S Adhesive composition with decorative glitter
DE4326521B4 (de) * 1992-08-10 2005-12-22 Bridgestone Corp. Lichtstreuendes Material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KR100285037B1 (ko) * 1992-09-02 2001-06-01 기타지마 요시토시 무진용기
US5339198A (en) * 1992-10-16 1994-08-16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All-polymeric cold mirror
KR950704701A (ko) * 1992-10-29 1995-11-20 스티븐 에스. 그레이스 성형가능한 반사 다층제(Formable reflective multilayer body)
TW289095B (zh) * 1993-01-11 1996-10-21
DE69409977T2 (de) * 1993-01-11 1998-10-22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Beleuchtungssystem und ein solches System umfassendes Anzeigegerät
DE4304308A1 (de) * 1993-02-12 1994-08-18 Hoechst Ag Steife Cycloolefincopolymer-Folie
US5389324A (en) * 1993-06-07 1995-02-14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Layer thickness gradient control in multilayer polymeric bodies
US5486935A (en) * 1993-06-29 1996-01-23 Kaiser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chiral nematic liquid crystal rear polarizer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having a notch polarization bandwidth of 100 nm to 250 nm
KR100430351B1 (ko) 1993-12-21 2004-05-04 미네소타 마이닝 앤드 매뉴팩춰링 캄파니 휘도 향상 디바이스
ES2171182T3 (es) 1993-12-21 2002-09-01 Minnesota Mining & Mfg Polarizador optico.
US5882774A (en) 1993-12-21 1999-03-1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Optical film
KR100349284B1 (ko) 1993-12-21 2002-12-31 미네소타 마이닝 앤드 매뉴팩춰링 캄파니 광학디스플레이
US6498683B2 (en) 1999-11-22 2002-12-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optical bodies
DE69423651T2 (de) 1993-12-21 2000-09-21 Minnesota Mining And Mfg. Co., Saint Paul Mehrschichtiger optischer film
US6025897A (en) * 1993-12-21 2000-02-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Display with reflective polarizer and randomizing cavity
US5629055A (en) * 1994-02-14 1997-05-13 Pulp And Pap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nada Solidified liquid crystals of cellulose with optically variable properties
US6101032A (en) * 1994-04-06 2000-08-0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fixture having a multilayer polymeric film
WO1996019345A1 (fr) * 1994-12-22 1996-06-2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m composite
JP4034365B2 (ja) * 1995-03-09 2008-01-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超微粒子含有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5751388A (en) * 1995-04-07 1998-05-12 Honeywell Inc. High efficiency polarized display
WO1997001788A1 (en) * 1995-06-26 1997-01-1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Transflective displays with reflective polarizing transflector
AU6390396A (en) * 1995-06-26 1997-01-30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ultilayer polymer film with additional coatings or layers
US6080467A (en) * 1995-06-26 2000-06-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igh efficiency optical devices
US5914073A (en) * 1995-08-11 1999-06-22 Konica Corporation Protective film for polarizing plate
US5767935A (en) * 1995-08-31 1998-06-16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Light control shee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5825543A (en) 1996-02-29 1998-10-20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Diffusely reflecting polarizing element including a first birefringent phase and a second phase
AU713583B2 (en) * 1996-02-29 1999-12-0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US5867316A (en) * 1996-02-29 1999-02-0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ultilayer film having a continuous and disperse phase
US5783120A (en) * 1996-02-29 1998-07-2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an optical film
US5753754A (en) * 1996-04-25 1998-05-19 Minnesota Mining & Manufacturing Company Flame-treating process
US5891967A (en) * 1996-04-25 1999-04-06 Minnesota Mining & Manufacturing Company Flame-treating process
US5869179A (en) * 1996-05-08 1999-02-09 Rexam Graphics, Incorporated Imaging element having a conductive polymer layer
US6576308B2 (en) * 1996-05-23 2003-06-10 Pliant Corporation Carrier release sheet for styrene molding process and process system
JP3776978B2 (ja) 1996-06-17 2006-05-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イ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925438A (en) * 1996-06-17 1999-07-2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reflection film
US5914165A (en) * 1996-07-29 1999-06-22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Peelable label for articles for resale
US5808794A (en) * 1996-07-31 1998-09-15 Weber; Michael F. Reflective polarizers having extended red band edge for controlled off axis color
US5900317A (en) * 1996-09-13 1999-05-04 Minnesota Mining & Manufacturing Company Flame-treating process
JPH10253827A (ja) * 1997-03-10 1998-09-25 Nippon Petrochem Co Ltd 光学素子およびその光学検査方法
JP3654553B2 (ja) * 1997-06-19 2005-06-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学素子
JP3825143B2 (ja) * 1997-07-07 2006-09-20 株式会社興人 易接着性ポリアミドフィルム
US5999316A (en) * 1997-12-06 1999-12-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valve with rotating polarizing element
US5940149A (en) * 1997-12-11 1999-08-17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lanar polarizer for LCD projectors
CN1104325C (zh) * 1998-01-13 2003-04-02 美国3M公司 改性共聚聚酯和改进的多层反射薄膜
US6808658B2 (en) * 1998-01-13 2004-10-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texture multilayer optical films
US6049419A (en) * 1998-01-13 2000-04-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Multilayer infrared reflecting optical body
US6113811A (en) * 1998-01-13 2000-09-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ichroic polarizing film and optical polarizer containing the film
JP2000180609A (ja) * 1998-12-16 2000-06-30 Alps Electric Co Ltd 反射防止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
US6326072B1 (en) * 1999-01-29 2001-12-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lease liner incorporating syndiotactic vinyl aromatic polymer
US6407862B2 (en) * 1999-05-14 2002-06-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onic projection system with polymeric film optical components
JP2001066428A (ja) * 1999-08-31 2001-03-16 Ricoh Co Ltd 偏光分離素子
AU2515200A (en) * 1999-09-20 2001-04-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s having at least one particle-containing layer
US6449093B2 (en) * 1999-10-12 2002-09-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bodies made with a birefringent polymer
US6406763B1 (en) * 1999-12-23 2002-06-18 Cryovac, Inc. Post pasteurization multilayered film
US6590707B1 (en) * 2000-03-31 2003-07-0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irefringent reflectors using isotropic materials and form birefringence
JP2001281454A (ja) * 2000-04-03 2001-10-10 Nitto Denko Corp 保護フィルム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JP2001350018A (ja) * 2000-06-05 2001-12-21 Nitto Denko Corp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US20020018883A1 (en) * 2000-07-05 2002-02-14 Iwao Okazaki Thermoplastic resin film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and optical film
JP2002169025A (ja) * 2000-07-21 2002-06-14 Sumitomo Chem Co Ltd 異方性散乱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TWI230002B (en) * 2000-10-17 2005-03-21 Nissha Printing Antireflective molded product and its manufacture method, mold for antireflective molded product
US6673425B1 (en) * 2000-10-27 2004-01-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and materials for preventing warping in optical films
JP2002202402A (ja) * 2000-10-31 2002-07-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6780519B1 (en) * 2000-11-28 2004-08-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lame-treating process
US6590034B2 (en) * 2001-01-02 2003-07-0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Peelable seal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JP2002267844A (ja) * 2001-03-14 2002-09-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フイルムロ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43143B2 (en) * 2001-04-06 2003-04-08 Black & Decker Inc. Metal cutting circular saw with integral sight window
JP2002328222A (ja) * 2001-04-26 2002-11-15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偏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43252A (ja) * 2001-07-31 2003-02-13 Sekisui Chem Co Ltd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2003232904A (ja) * 2002-02-13 2003-08-22 Nitto Denko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240953A (ja) * 2002-02-18 2003-08-27 Toray Ind Inc 偏光板
US6890642B2 (en) * 2002-03-11 2005-05-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Surface formed lenses on voided polymer light diffuser
JP3958629B2 (ja) * 2002-05-30 2007-08-15 ジャパンゴア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晶ポリマー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86144A (ja) * 2002-06-27 2004-03-18 Fuji Xerox Co Ltd 高分子光導波路の製造方法
WO2004024433A2 (en) * 2002-09-16 2004-03-25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High clarity, high stiffness films
JP2004122701A (ja) * 2002-10-07 2004-04-22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ポリシロキサン薄膜転写用シート
JP2006503733A (ja) * 2002-10-24 2006-02-02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連続相および分散相を有する高利得光デバイスの作製方法
US6909486B2 (en) * 2003-02-18 2005-06-21 Ran-Hong Raymond Wa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viewable under all lighting conditions
US20040219338A1 (en) * 2003-05-01 2004-11-04 Hebrink Timothy J. Materials, configuration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warpage in optical films
JP4044485B2 (ja) * 2003-05-02 2008-02-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KR101165487B1 (ko) * 2004-10-29 2012-07-13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시클릭 올레핀 공중합체를 혼입한 광학 필름
US20060159888A1 (en) * 2004-10-29 2006-07-20 Hebrink Timothy J Optical films incorporating cyclic olefin copolymers
US7329465B2 (en) * 2004-10-29 2008-02-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s incorporating cyclic olefin copolymers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8600A (zh) * 2008-07-04 2010-01-06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纵向单轴拉伸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55593A (zh) * 2014-05-02 2016-12-21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低光学延迟的多层制品
CN106255593B (zh) * 2014-05-02 2018-04-06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低光学延迟的多层制品
CN108780182B (zh) * 2016-03-29 2021-10-26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多层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US11867873B2 (en) 2016-03-29 2024-01-09 Ze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multilayer optical film
CN108780182A (zh) * 2016-03-29 2018-11-09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多层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0997309A (zh) * 2017-08-08 2020-04-10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韧性、高温性能和uv吸收的多层各向同性膜
CN107402416B (zh) * 2017-08-31 2020-10-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量子扩散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7402416A (zh) * 2017-08-31 2017-11-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量子扩散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13539121A (zh) * 2020-04-15 2021-10-22 宏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模块
US11552219B2 (en) 2020-04-15 2023-01-10 Harvatek Corporation LED display screen module
CN114578465A (zh) * 2022-04-08 2022-06-03 绍兴翔宇绿色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pet基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78465B (zh) * 2022-04-08 2022-08-26 绍兴翔宇绿色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pet基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093809A1 (en) 2006-05-04
TW200628306A (en) 2006-08-16
EP2273291A2 (en) 2011-01-12
JP4856087B2 (ja) 2012-01-18
WO2006049715A3 (en) 2006-12-21
KR101251675B1 (ko) 2013-04-05
EP1805536A2 (en) 2007-07-11
JP2008518268A (ja) 2008-05-29
JP2012032821A (ja) 2012-02-16
WO2006049715A2 (en) 2006-05-11
EP2267497A1 (en) 2010-12-29
CN101052902B (zh) 2010-12-22
KR20070074642A (ko) 2007-07-12
TWI423887B (zh) 2014-01-21
EP2273291A3 (en) 201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2902A (zh) 光学体和制造光学体的方法
CN101189123B (zh) 具有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和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的光学体
CN1153985C (zh) 抗反射的聚合物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325C (zh) 改性共聚聚酯和改进的多层反射薄膜
CN1304891C (zh) 层压延迟片、使用该层压延迟片的层压偏振片及图像显示器
CN101180560B (zh) 包括可剥离边界层的光学体
CN1486436A (zh) 在可见光波长区域具有高且平滑透射率的多层红外反射薄膜及由该薄膜制造的层压制品
CN1077844C (zh) 具有低摩擦系数的多层聚酯膜
KR20120085920A (ko) 편광성 확산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편광성 확산 필름을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1052521A (zh) 包含环烯烃共聚物的光学膜
CN101189535B (zh) 具有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的光学体
CN1212760A (zh) 具有共连续相的光学膜
CN1871532A (zh) 近红外线屏蔽膜
CN1576890A (zh) 含有多层光学薄膜的制品
CN1760703A (zh) 层叠光学薄膜、椭圆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853122A (zh) 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08518279A (ja) 環状オレフィンコポリマーを組み入れた光学フィルム
CN101052520A (zh) 包含环烯烃共聚物的光学膜
JP2020055130A (ja) 光学用積層フィルム
JP2018053210A (ja) 複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9894676A (zh) 涂装替代薄膜、层叠体、成型品、车辆外饰部件和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HK1071790A (zh) 聚碳酸酯類取向膜以及相位差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