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3997A - 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 - Google Patents
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63997A CN106663997A CN201580039894.8A CN201580039894A CN106663997A CN 106663997 A CN106663997 A CN 106663997A CN 201580039894 A CN201580039894 A CN 201580039894A CN 106663997 A CN106663997 A CN 1066639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ading part
- bending
- stator
- coil
- stator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5—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having an annular coil, e.g. of the claw-pole typ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25—Shaping or compacting conductors or winding heads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winding in the core or machine ; Applying fastening means on winding heads
- H02K15/0037—Shaping or compacting winding head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35—Wound winding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35—Wound windings
- H02K15/0442—Loop windings
- H02K15/045—Form wound coil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8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slotted sta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在引线弯曲工序中,相对于在从定子铁心的圆环状的背轭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相邻的2个齿之间形成的插槽,插入通过将扁平导线卷绕多圈而形成的多个同心卷绕线圈,对该插入的同心卷绕线圈的从定子铁心的端面沿轴向突出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该引线弯曲工序具有:第1弯曲工序,将引线部以规定部位作为支点进行弯曲,以使相比该规定部位位于前端侧的部位朝径向外侧倾倒;以及第2弯曲工序,在第1弯曲工序的弯曲后,将引线部以与同心卷绕线圈的插槽收纳部侧的连接部位作为支点进行弯曲,以使该引线部沿着定子铁心的周向接近定子铁心的端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制造具备定子铁心与线圈的定子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以及装置中,对由扁平导体构成的线圈的、从定子铁心的端面沿轴向突出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各线圈的引线部通过焊接等与相对于该线圈沿周向分离规定距离的线圈的引线部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725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2504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以及装置中,线圈的引线部的前端朝向定子的轴向。因此,定子的线圈彼此的引线部在从定子铁心的端面分离的位置连接,由此致使定子整体的轴向尺寸变大。
另一方面,如果将线圈彼此的引线部的连接在两者朝向径向的状态下进行,则能够缩短定子整体的轴向尺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需要在将线圈装配于定子铁心之后对内径侧的引线部以跨越线圈端部延伸至达径向外侧的方式进行弯曲加工(平绕弯曲)的基础上,在线圈端部的顶点部与引线部的通过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弯曲部之间配置弯曲支点用的夹具,在轴向上在相比顶点部靠从定子铁心分离的位置对线圈进行弯曲加工。因此,在该弯曲支点用的夹具的撤去后即平绕弯曲后,在线圈端部的顶点部与引线部的通过弯曲加工而弯曲的弯曲部之间余留出夹具尺寸大小的间隙,导致定子整体的轴向尺寸相应地增大该夹具尺寸的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缩短定子的轴向尺寸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提供一种定子制造方法,上述定子制造方法具备引线弯曲工序,相对于在从定子铁心的圆环状的背轭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相邻的2个齿之间的插槽,插入通过将扁平导线卷绕多圈而形成的多个同心卷绕线圈,对该插入的同心卷绕线圈的从上述定子铁心的端面沿轴向突出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其中,上述引线部在上述引线弯曲工序的弯曲加工前沿轴向延伸且沿周向延伸,上述引线弯曲工序具有:第1弯曲工序,将上述引线部以该引线部与上述同心卷绕线圈的收纳于上述插槽的插槽收纳部的连接部位同该引线部的前端之间的规定部位作为支点进行弯曲,以使相比该规定部位位于前端侧的部位朝径向外侧倾倒;以及第2弯曲工序,在上述第1弯曲工序的弯曲后,将上述引线部以上述连接部位作为支点进行弯曲,以使该引线部沿着上述定子铁心的周向接近上述定子铁心的端面。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定子,上述定子具备:圆环状的定子铁心,具有多个插槽;以及线圈组件,由朝上述多个插槽插入的多个线圈构成,上述线圈组件包括从上述定子铁心的旋转轴方向端面突出的线圈端部,上述线圈端部具有:多个顶点部,该多个顶点部被设置为朝旋转轴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在周向上相邻;以及多个引线部,该多个引线部用于朝上述线圈供给电力,上述多个引线部分别具有:从上述定子铁心的半径方向内侧朝半径方向外侧折弯的折弯部、以及从该折弯部朝前端侧延伸的前端侧部,上述折弯部的弯曲开始点被配置成从径向观察与上述顶点部重叠,上述前端侧部被配置成与上述定子铁心的端面平行。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能够获得可缩短定子的轴向尺寸的定子制造方法。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式,能够获得缩短了轴向尺寸的定子。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制造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利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进行定子制造前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的顺序的一例的图。
图3A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在周向相邻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B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在周向相邻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是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由多个同心卷绕线圈形成环形笼状的线圈组件的顺序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中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的工序的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前工序夹具、以及使用该前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的工序的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后工序夹具、以及使用该后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的工序的图。
图8A是示出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中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B是示出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中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前的状态的三视图。
图9A是示出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中使用前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B是示出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中使用前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后的状态的三视图。
图10A是示出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中使用后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的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B是示出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中使用后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的中途的状态的三视图。
图11A是示出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中使用后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B是示出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中使用后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后的状态的三视图。
图11C是图11B的X部的概要放大图。
图12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后工序夹具、与使用该后工序夹具进行弯曲加工后的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之间的轴向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13是用于对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中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时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图14A是示出其他实施例的定子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前工序夹具、以及使用该前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的工序的图。
图14B是示出其他定子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前工序夹具、以及使用该前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的工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使用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制造的定子的立体图。图2示出表示在利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进行定子制造前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的顺序的一例的图。图3A以及图3B示出表示本实施例的在周向相邻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的位置关系的图。另外,在图3A示出从轴中心侧观察的图,在图3B示出从轴向侧观察的图。此外,图4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由多个同心卷绕线圈形成环形笼状的线圈组件的顺序的一例的图。
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装置20例如是制造三相交流马达等的旋转电机所使用的固定件亦即定子22的装置。定子22是相对于旋转件亦即转子在径向外侧隔着规定的空隙配置,且通过通电而产生使转子旋转的磁场的部件。定子22具备定子铁心24以及定子线圈26。
定子铁心24是形成为中空圆筒状的部件。在定子铁心24的内径侧形成有用于收纳转子的空间(内径侧空间)28。另外,定子铁心24也可以通过在轴向上层叠被绝缘涂层的多个电磁钢板而形成。此外,也可以在定子铁心24的径向外侧端面安装由对绝缘涂层的软磁性体粉末进行压缩成型而成的材料形成的圆筒状的轭铁。
定子铁心24具有形成为圆环状的背轭30、以及从背轭30的径向内侧端面朝向径向内侧(轴中心侧)延伸的齿32。齿32相对于背轭30在周向上设置多个(例如,48个),且沿着周向等间隔地设置。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齿32之间形成有保持定子线圈26的插槽34。
在定子铁心24设置有用于将定子22安装固定于马达壳体的耳部36。耳部36形成为从定子铁心24主体(具体而言,背轭30)的径向外侧端面(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山型形状。耳部36在周向上分离地设置于多个部位(例如3个部位)。在各耳部36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38。定子22通过贯通耳部36的贯通孔38的螺栓经由马达壳体被螺母紧固而固定于马达壳体。
此外,定子线圈26由剖面呈矩形状(具体而言,长方形)的扁平导线构成。该扁平导线由导电性高的例如铜、铝等的金属构成。另外,该扁平导线的剖面角部也可以被进行圆弧加工。定子线圈26相对于定子铁心24在周向上配设多个(例如,48个)。
各定子线圈26分别是通过对卷绕规定多圈(例如5圈)的扁平导线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形的同心卷绕线圈(盒式线圈)。以下,将各定子线圈26称作同心卷绕线圈26。各同心卷绕线圈26分别通过如下步骤成形:利用绕线形成装置将一根直线状的扁平导线形成为椭圆形状,并且在卷绕规定多圈之后利用成形装置弯曲加工成大致六边形状或者大致八边形状。
各同心卷绕线圈26具有插槽收纳部40、42以及线圈端部44、46。插槽收纳部40、42分别是收纳在定子铁心24的插槽34内的、以沿轴向贯通该插槽34的方式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的部位。在相同的同心卷绕线圈26中,插槽收纳部40与插槽收纳部42收纳于在定子铁心24的周向上彼此分离规定距离的不同的插槽34。线圈端部44、46分别是从定子铁心24的轴向端面朝向轴向外侧突出的、以将在周向上分离的2个插槽收纳部40、42彼此相连的方式弯曲的部位。
各同心卷绕线圈26构成为在扁平导线的剖面短边方向层叠多根扁平导线,并且,构成为在扁平导线层叠的层叠方向上相邻的扁平导线间形成规定的间隙。各同心卷绕线圈26形成为剖面梯形状以便2个插槽收纳部40、42的分离距离(间隔)根据层叠方向位置变化。为了将同心卷绕线圈26的插槽收纳部40、42分别适当地收纳于插槽34,进行该剖面梯形状的形成。各同心卷绕线圈26以扁平导线的层叠方向和与定子铁心24的轴向正交的径向一致的方式组装于定子铁心24。
各同心卷绕线圈26的线圈端部44、46分别形成为多个不同的非直线形状。具体而言,线圈端部44、46分别形成为例如3个种类的非直线形状,曲柄成形为朝向定子铁心24的径向呈阶梯状弯曲的曲柄状,进行圆弧成形为与圆环状的定子铁心24的圆弧一致地弯曲的圆弧状,并且,扁绕成形为在扁平导线的剖面长度方向上弯曲的弯曲状。曲柄成形是为了沿扁平导线的层叠方向进行引线间的移线而进行的弯曲加工。圆弧成形是为了将同心卷绕线圈26有效地收纳在插槽34内而进行的弯曲加工。此外,扁绕成形是为了有效地配置多个同心卷绕线圈26而进行的弯曲加工。
各同心卷绕线圈26具有设置于扁平导线的两端的引线部50、52。引线部50是与收纳于插槽34的插槽收纳部40的前端侧连接的部位。引线部52是与收纳于插槽34的插槽收纳部42的前端侧连接的部位。引线部50、52分别是当将插槽收纳部40、42收纳于定子铁心24的插槽34时从定子铁心24的轴向端面沿轴向突出的部位。引线部50、52都在线圈端部46侧沿轴向突出。
引线部50是扁平导线卷绕规定多圈而成的同心卷绕线圈26的位于内径侧的前端部。引线部52是该同心卷绕线圈26的位于外径侧的前端部。以下,适当将引线部50称作内径侧引线部50、将引线部52称作外径侧引线部52。在刚刚利用成形装置将同心卷绕线圈26弯曲加工成大致六边形状或者大致八边形状之后,引线部50、52形成为沿着大致直线状延伸,如果将同心卷绕线圈26装配于定子铁心24进而将插槽收纳部40、42收纳于定子铁心24的插槽34,则引线部50、52形成为沿轴向呈大致直线状延伸。
在利用成形装置将同心卷绕线圈26弯曲加工成大致六边形状或者大致八边形状之后、且如后所述利用多个同心卷绕线圈26构成线圈组件54之前,将引线部50、52弯曲使之弯曲变形。另外,在构成线圈组件54之后在定子铁心24的插槽34中插入各同心卷绕线圈26后,将引线部50、52如后所述弯曲而进行弯曲加工。
具体而言,在构成线圈组件54之前,如图2所示,内径侧引线部50首先在与插槽收纳部40连接的连接部位50a处朝向扁平导线的扁绕方向的周向外侧(图2中逆时针方向)弯曲变形,接着,在位于相比该弯曲部50a靠前端侧的位置的部位50b处朝向扁平导线的扁绕方向的周向内侧(图2中顺时针方向)弯曲变形,随后,在位于相比该弯曲部50b靠前端侧的位置的部位50c处朝向扁平导线的扁绕方向的周向外侧(图2中逆时针方向)弯曲变形,最后,在位于相比该弯曲部50c靠前端侧的位置的部位50d处朝向扁平导线的扁绕方向的周向内侧(图2中顺时针方向)弯曲变形。此时,弯曲部50a相对于轴向以小于最终的所希望的角度的规定角度被弯曲,以使内径侧引线部50预先沿着周向。
此外,外径侧引线部52首先在与插槽收纳部42连接的连接部位附近52a处朝向扁平导线的扁绕方向的周向外侧(图2中顺时针方向)弯曲变形,接着,在位于相比该弯曲部52a靠前端侧的位置的部位52b处朝向扁平导线的扁绕方向的周向内侧(图2中逆时针方向)被弯曲变形,最后,在位于相比该弯曲部52b靠前端侧的位置的部位52c处朝向扁平导线的平绕方向的径向外侧弯曲变形。
另外,根据同心卷绕线圈26的最终的所希望的形状等设定内径侧引线部50的各弯曲部50a、50b、50c、50d的位置以及弯曲变形程度。此外,根据同心卷绕线圈26的最终的所希望的形状等设定外径侧引线部52的各弯曲部52a、52b、52c的位置以及弯曲变形程度。
内径侧引线部50当如上述那样弯曲变形后,具有从弯曲部50a朝向弯曲部50b延伸的伸出部50e、从弯曲部50b朝向弯曲部50c延伸的伸出部50f、从弯曲部50c朝向弯曲部50d延伸的伸出部50g、以及从弯曲部50d朝向前端延伸的伸出部50h。此外,外径侧引线部52当如上述那样弯曲变形后,具有从弯曲部52a朝向弯曲部52b延伸的伸出部52d、从弯曲部52b朝向弯曲部52c延伸的伸出部52e、以及从弯曲部52c朝向前端延伸的伸出部52f。
如果将同心卷绕线圈26装配于定子铁心24并将插槽收纳部40、42收纳于定子铁心24的插槽34,则内径侧引线部50的伸出部50e朝向定子22的轴向延伸且朝向周向外侧延伸。此外,伸出部50f朝向定子22的大致轴向延伸,伸出部50g朝向定子22的轴向延伸且朝向周向外侧延伸,并且,伸出部50h朝向定子22的大致轴向(另外,也可以相对于周向稍微倾斜。)延伸。另外,上述的弯曲变形在扁平导线的扁绕方向上进行,因此,伸出部50e、50f、50g、50h在上述的弯曲变形后全部形成在大致同心圆上。
此外,如果将同心卷绕线圈26装配于定子铁心24并将插槽收纳部40、42收纳于定子铁心24的插槽34,则外径侧引线部52的伸出部52d朝向定子22的轴向延伸且朝向周向外侧延伸。此外,伸出部52e朝向定子22的大致轴向延伸,并且伸出部52f朝向径向外侧延伸。
通过在周向上配置多个同心卷绕线圈26而构成环形笼状的线圈组件54。在将各同心卷绕线圈26在引线部50、52如上述那样弯曲而弯曲变形之后,将这些多个同心卷绕线圈26在周向上排列而配置成圆环状,由此将线圈组件54形成为环形笼状。以实现以下的(i)~(iii)所示的内容的方式来形成该线圈组件54。
(i)多个同心卷绕线圈26分别相对于定子铁心24以沿周向一个个错开所收纳的插槽34的方式配置(参照图3A)。(ii)相互在周向上相邻地配置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26彼此以各段的扁平导线在层叠方向(即,径向)上交替地重叠方式组装(参照图3B)。(iii)相互在周向上分离规定距离地配置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26彼此以一方的线圈26的插槽收纳部40的各段的扁平导线与另一方的线圈26的插槽收纳部42的各段的扁平导线在相同的插槽34中在层叠方向(即径向)上交替地排列的方式组装。在进行上述(ii)所示的组装之后,在线圈组件54的、相互在周向上相邻地配置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26的插槽收纳部40、42之间形成有供定子铁心24的齿32插入配置的齿孔56。
另外,各同心卷绕线圈26分别在定子22应用于例如三相交流马达的情况下,构成U相线圈、V相线圈以及W相线圈中的任一个。例如,线圈组件54构成为,通过将作为同心卷绕线圈26的两个U相线圈、两个V相线圈以及两个W相线圈的同相的两个线圈在周向上排列配置,从而利用在周向上排列的6个同心卷绕线圈26形成一极。
定子22还具备用于确保定子铁心24与各同心卷绕线圈26的电绝缘性的绝缘部件58。绝缘部件58具有与定子铁心24的插槽34的形状一致的形状,是针对每个插槽34装配且形成为剖面コ字状的绝缘片。绝缘部件58是由纸、树脂(例如热固化树脂、热塑性树脂等)等构成的形成为薄膜状的部件。如图4所示,在形成由规定多个同心卷绕线圈26构成的线圈组件54之后,将绝缘部件58从该插槽收纳部40、42的外径侧朝向内径侧插入该各同心卷绕线圈26的插槽收纳部40、42,由此将该绝缘部件58装配于线圈组件54。
接着,对在本实施例中制造定子22的顺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定子铁心24装配线圈组件54的同心卷绕线圈26,即相对于定子铁心24的各插槽34插入各同心卷绕线圈26的插槽收纳部40、42,由此组装定子22。
线圈组件54构成为:在各同心卷绕线圈26的插槽收纳部40、42插入定子铁心24的各插槽34前的各同心卷绕线圈26的2个插槽收纳部40、42的分离距离(间隔)小于插入后的2个插槽收纳部40、42的分离距离小,由此线圈组件54的轴向长度(具体而言,线圈端部44的轴向前端与线圈端部46的轴向前端之间的距离)变大且外径变小(具体而言,外径与定子铁心24的齿32的内径相比稍微变小)。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插槽收纳部40、42插入定子铁心24的各插槽34前的线圈组件54称作初始线圈组件54,将插槽收纳部40、42插入定子铁心24的各插槽34后的线圈组件54称作插入后线圈组件54。
在本实施例中,准备伸出部50e、50f、50g、50h全部形成为大致同心圆的多个同心卷绕线圈26呈圆环状配置且在同心卷绕线圈26的插槽收纳部40、42装配有绝缘部件58的初始线圈组件54、以及定子铁心24。如上所述,初始线圈组件54构成为其外径与定子铁心24的齿32的内径相比稍小。因此,首先,以从该同心卷绕线圈26的未设置引线部50、52的线圈端部44侧的轴向侧向内径侧空间28插入初始线圈组件54的方式相对于初始线圈组件54组装定子铁心24。当进行这种组装时,在定子铁心24的内径侧空间28配置初始线圈组件54。
在进行上述的初始线圈组件54与定子铁心24的插入配置之后,将初始线圈组件54与定子铁心24相互在周向上定位,将夹具抵靠于构成该初始线圈组件54的各同心卷绕线圈26的线圈端部44、46并将各线圈端部44、46朝径向外侧按压。当将同心卷绕线圈26的线圈端部44、46朝径向外侧按压时,在该线圈端部44、46被按压的同时,与这些线圈端部44、46相连的插槽收纳部40、42随之从内径侧朝外径侧拉伸,由此将该插槽收纳部40、42插入到插槽34中。
另外,在该插槽收纳部40、42的插入过程中,各同心卷绕线圈26变形使得插槽收纳部40与插槽收纳部42的周向距离(间隔)逐渐扩大,并且线圈端部44的轴向前端与线圈端部46的轴向前端的轴向距离逐渐变小。
根据这种定子组装方法,周向位置相互不同配置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26彼此间以插槽收纳部40、42的扁平导线在相同的插槽34中沿径向交替排列的方式被组装,并且,在形成了规定多个同心卷绕线圈26呈圆环状配置的初始线圈组件54之后,在将该初始线圈组件54配置于中空圆筒状的定子铁心24的内径侧空间28的状态下,能够将构成该线圈组件54的多个同心卷绕线圈26的插槽收纳部40、42插入该定子铁心24的插槽34,能够将构成该线圈组件54的同心卷绕线圈26组装于定子铁心24。
图5示出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20中对同心卷绕线圈26的引线部50、52进行弯曲加工的工序的图。图6示出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装置20所具备的前工序夹具、以及使用该前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26的引线部50进行弯曲加工的工序的图。图7示出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装置20所具备的后工序夹具、以及使用该后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26的引线部50进行弯曲加工的工序的图。另外,在图6(A)以及图7(A)示出弯曲加工前的状态。
图8A以及图8B示出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20中对同心卷绕线圈26的引线部50进行弯曲加工前的状态的图。图9A以及图9B示出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20中使用前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26的引线部50进行弯曲加工后的状态的图。图10A以及图10B示出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20中使用后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26的引线部50进行弯曲加工的中途的状态的图。此外,图11A~图11C示出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20中使用后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26的引线部50进行弯曲加工后的状态的图。
另外,在图8A、图9A、图10A、以及图11A示出立体图。在图8B、图9B以及图10B示出从引线部50、52所存在的轴向侧观察的主视图、侧视图以及另一侧视图的三视图。此外,在图11B示出从引线部50、52所存在的轴向侧观察的主视图、侧视图以及III-III剖面图。在图11C示出将图11B的X部放大的概要图。
图12示出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装置20所具备的后工序夹具、与使用该后工序夹具进行弯曲加工后的同心卷绕线圈26的引线部50的轴向位置的关系的图。另外,在图12示出定子22的剖面图。此外,图13示出用于对在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制造装置20中对同心卷绕线圈26的引线部50进行弯曲加工时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构成环形笼状的线圈组件54的全部的同心卷绕线圈26的插槽收纳部40、42朝外径侧按压,使得这些全部的同心卷绕线圈26从内径侧朝外径侧呈放射状被压出,在将各同心卷绕线圈26装配于定子铁心24后,接着将对各同心卷绕线圈26的引线部50、52(尤其是内径侧引线部50)进行弯曲加工。该弯曲加工被以内径侧引线部50跨越线圈端部46朝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进行,以使相互在周向上分离规定距离配置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26中的、一方的同心卷绕线圈26的内径侧引线部50的前端与另一方的同心卷绕线圈26的外径侧引线部52的前端连接。
具体而言,内径侧引线部50形成为在被定子制造装置20进行弯曲加工前,具有形成为大致同心圆的伸出部50e、50f、50g、50h(图5(A))。内径侧引线部50被定子制造装置20首先以朝向大致轴向延伸的伸出部50f(图5(B)中虚线包围的部位)作为支点进行平绕弯曲,以使位于相比该伸出部50f靠前端侧的位置的部位(具体而言,为伸出部50g、50h,以下,也简称为“前端侧部50g、50h”)朝向径向外侧倾倒(图5(B))。并且,接着,以弯曲部50a(图5(C)中虚线包围的部位)作为支点进行扁绕弯曲,以使位于相比该弯曲部50a靠前端侧的位置的部位(具体而言,伸出部50e、50f、50g、50h即内径侧引线部50整体)沿着定子铁心24的周向接近定子铁心24的轴向端面(图5中逆时针方向)(图5(C))。
定子制造装置20具备用于对内径侧引线部50进行平绕弯曲的平绕(FW)用夹具60。FW用夹具60由当内径侧引线部50的平绕弯曲时支承该内径侧引线部50的支点夹具62、以及当内径侧引线部50的平绕弯曲时对该内径侧引线部50进行弯曲加工的弯曲夹具64构成。
支点夹具62是呈棒状延伸的部件,具有在前端呈コ字状切口以便能够嵌入一个内径侧引线部50的支承部66,并且具有当对内径侧引线部50进行平绕弯曲时在该内径侧引线部50的表面接触的部位切口的切口部68。支点夹具62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支承为能够在定子22的径向上移动。支点夹具62能够在线圈端部46的顶点部的正上方沿着该顶点部在径向上移动。在即将对内径侧引线部50进行平绕弯曲之前,支点夹具62从定子22的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移动,以便将内径侧引线部50的伸出部50f嵌入支承部66。
此外,弯曲夹具64具有能够与内径侧引线部50的扁平导线的剖面长边侧的面接触的按压部70。按压部70例如由可旋转的辊构成。弯曲夹具64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被支承为能够在定子22的径向上移动。当对内径侧引线部50进行平绕弯曲时,弯曲夹具64从定子22的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移动,在按压部70与内径侧引线部50的伸出部50f的前端侧接触的同时将该内径侧引线部50朝向径向外侧按压。
定子制造装置20还具备用于对内径侧引线部50进行扁绕弯曲的扁绕(EW)用夹具80。EW用夹具80由当内径侧引线部50的扁绕弯曲时支承该内径侧引线部50的支点夹具82、以及当内径侧引线部50的扁绕弯曲时对该内径侧引线部50进行弯曲加工的弯曲夹具84构成。
支点夹具82是呈圆棒状延伸的部件,形成为嵌入至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26的内径侧引线部50彼此之间。支点夹具82的直径被设定为齿32的周向宽度的程度。支点夹具82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被支承为能够在定子22的径向上移动。在即将对内径侧引线部50进行扁绕弯曲之前,支点夹具82从定子22的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移动,以便嵌入至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26的内径侧引线部50彼此之间。该支点夹具82的移动位置是与内径侧引线部50的根部相邻的位置,即与内径侧引线部50的与插槽收纳部40连接的连接部位附近的弯曲部50a相邻的位置。
此外,弯曲夹具84具有能够与内径侧引线部50的扁平导线的剖面短边侧的面接触的按压部86。按压部86例如是形成为圆棒状的部件,形成为嵌入至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26的内径侧引线部50彼此之间。按压部86的直径被设定为:在扁绕弯曲前,比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26的内径侧引线部50的伸出部50e之间的距离或者相比该伸出部50e靠前端侧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
弯曲夹具84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支承为能够在定子22的径向以及周向上移动。当对内径侧引线部50进行扁绕弯曲时,弯曲夹具84在定子22的周向上移动,在按压部86与内径侧引线部50的伸出部50e或者相比该伸出部50e靠前端侧的部位接触,同时在周向上按压该内径侧引线部50。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构成环形笼状的线圈组件54的全部的同心卷绕线圈26的插槽收纳部40、42插入定子铁心24的插槽34之后,FW用夹具60的支点夹具62从定子22的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移动,以便将内径侧引线部50的伸出部50f嵌入支承部66(图6(B))。在内径侧引线部50的伸出部50f与支点夹具62的支承部66嵌合后,接着,在将该伸出部50f支承于支点夹具62的状态下,将弯曲夹具64从定子22的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移动(图6(C))。
当FW用夹具60被如上述那样移动后,内径侧引线部50从图8A以及图8B所示的状态起以伸出部50f作为支点进行弯曲,以使相比该伸出部50f靠前端侧的前端侧部50g、50h朝径向外侧倾倒(参照图9A以及图9B)。该内径侧引线部50的弯曲加工被进行直至该内径侧引线部50的扁平导线的剖面长边侧的面与支点夹具62的切口部68接触为止。另外,当完成该弯曲加工后,内径侧引线部50的相比伸出部50f靠前端侧的前端侧部50g、50h也可以形成为并不是相对于定子铁心24的轴向端面平行地延伸,而是不仅沿着周向以及径向而且也稍微朝轴向外侧延伸。
在完成上述的FW用夹具60的移动并完成弯曲加工后,利用移动机构将该FW用夹具60返回到待机位置。
在基于上述的FW用夹具60的移动所进行的弯曲加工完成后,接着,EW用夹具80的支点夹具82从定子22的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移动,以便嵌入至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26的内径侧引线部50彼此之间(图7(B))。当进行该移动后,支点夹具82位于沿周向与同心卷绕线圈26(图7中右侧的同心卷绕线圈26;以下,称作弯曲对象同心卷绕线圈26。)的内径侧引线部50的根部(具体而言,与插槽收纳部40连接的连接部位附近的弯曲部50a)相邻的位置,上述同心卷绕线圈26在该支点夹具82所嵌合的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26之中,为在内径侧引线部50弯曲而弯曲变形的周向(图7中逆时针方向)上存在该支点夹具82的同心卷绕线圈。
此外,在上述的支点夹具82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后或者在该移动的同时,弯曲夹具84从定子22的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移动,以便将其按压部86嵌入至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26的内径侧引线部50彼此之间(图7(B))。当进行该移动后,弯曲夹具84位于沿周向与弯曲对象同心卷绕线圈26(图7中左侧的同心卷绕线圈26)的内径侧引线部50的中途部分(具体而言,伸出部50e或者相比该伸出部50e靠前端侧的部分)相邻的位置,上述弯曲对象同心卷绕线圈26在该弯曲夹具84所嵌合的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26之中,为在与内径侧引线部50弯曲而弯曲变形的周向相反的周向(图7中顺时针方向)上存在该弯曲夹具84的同心卷绕线圈。
并且,在上述的弯曲夹具84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移动后,在弯曲对象同心卷绕线圈26的内径侧引线部50的弯曲部50a支承于支点夹具82的状态下,该弯曲夹具84与该弯曲对象同心卷绕线圈26的内径侧引线部50的中途部分接触,并朝向定子22的周向(图7中逆时针方向)移动(图7(C))。
在EW用夹具80被如上述那样移动后,内径侧引线部50以弯曲部50a作为支点,朝位于相比该弯曲部50a靠前端侧的位置的部位沿着定子铁心24的周向接近定子铁心24的轴向端面的方向(弯曲部50a的扁绕方向)弯曲(参照图10A以及图10B以及图11A以及图11B)。该内径侧引线部50的弯曲加工被加工直至该内径侧引线部50的扁平导线的剖面长边侧的面即将与其他同心卷绕线圈26的线圈端部46的顶点部接触为止。在该弯曲加工中,内径侧引线部50被弯曲为弯曲部50a的弯曲角度从比最终的所希望的角度小的规定角度变为该所希望的角度。
另外,在完成该内径侧引线部50的弯曲加工后,内径侧引线部50的前端侧部50g、50h只要相对于定子铁心24的轴向端面平行地延伸即可,此外,前端侧部50g、50h的扁平导线的剖面长边侧的面只要形成为相对于定子铁心24的轴向端面平行即可。
在完成上述的EW用夹具80的移动而完成弯曲加工后,利用移动机构将该EW用夹具80返回到待机位置。另外,对于通过EW用夹具80的移动而进行的弯曲加工,只要在能够避免与在周向上相邻的同心卷绕线圈26干涉的范围内即可,可以相对于构成环形笼状的线圈组件54的全部的同心卷绕线圈26同时进行(参照图14A以及图14B),也可以针对各同心卷绕线圈26逐一地反复进行该弯曲加工。
并且,随后,对内径侧引线部50实施上述的弯曲加工后的同心卷绕线圈26的该内径侧引线部50的前端通过焊接等与在周向上分离规定距离配置的其他同心卷绕线圈26的外径侧引线部52的前端连接。这样的前端的连接在双方都朝向径向外侧的状态下进行。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将构成环形笼状的线圈组件54的全部的同心卷绕线圈26装配于定子铁心24之后,能够对各同心卷绕线圈26的内径侧引线部50进行弯曲加工以使之跨越其他同心卷绕线圈26的线圈端部46延伸至径向外侧。具体而言,首先,实施如下工序:利用FW用夹具60将图13(A)所示的整体形成在大致同心圆上的内径侧引线部50以伸出部50f作为支点进行平绕弯曲,以使相比该伸出部50f靠前端侧的前端侧部50g、50h朝径向外侧倾倒(参照图13(B))。由此,在伸出部50f中的前端侧形成平绕弯曲部501f(参照图11C)。并且,随后,实施如下的工序:利用EW用夹具80将该内径侧引线部50以根部亦即弯曲部50a作为支点进行扁绕弯曲,以使位于相比该弯曲部50a靠前端侧的位置的部位(具体而言,该内径侧引线部50整体)沿着定子铁心24的周向接近定子铁心24的轴向端面(参照图13(C))。
根据基于这种定子制造装置20进行的定子制造方法,能够利用FW用夹具60将内径侧引线部50以伸出部50f作为支点进行平绕弯曲,以使该伸出部50f中的位于前端侧的部位朝径向外侧倾倒。此处,在这种定子制造方法中,需要在线圈端部46的顶点部与成为该平绕弯曲的支点的伸出部50f中的前端侧的平绕弯曲部501f(图11C)之间配置支点夹具62,在该平绕弯曲后,在线圈端部46的顶点部与该平绕弯曲部之间形成支点夹具62的支承部66的厚度尺寸的间隙。
但是,根据基于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装置20进行的定子制造方法,能够在使用了上述的FW用夹具60对内径侧引线部50进行平绕弯曲后,使用EW用夹具80将该内径侧引线部50以根部亦即弯曲部50a作为支点进行扁绕弯曲,以使位于相比该弯曲部50a靠前端侧的位置的部位沿着定子铁心24的周向接近定子铁心24的轴向端面。
根据这种以弯曲部50a作为支点的扁绕弯曲,内径侧引线部50的轴向前端的位置接近定子铁心24的轴向端面,因此,能够缩短同心卷绕线圈26的轴向尺寸。此外,如果将该扁绕弯曲进行到内径侧引线部50的轴向前端的位置朝定子铁心24的轴向端面接近支点夹具62的支承部66的厚度尺寸的程度,则能够缩短由于上述的平绕弯曲而在线圈端部46的顶点部与该平绕弯曲部之间形成的支点夹具62的支承部66的厚度尺寸的间隙,结果,能够进一步减小同心卷绕线圈26的轴向尺寸(参照图12)。
因而,根据基于本实施例的定子制造装置20进行的定子制造方法,与对于同心卷绕线圈26的内径侧引线部50进行以上述的伸出部50f作为支点的平绕弯曲,而不进行以上述的弯曲部50a作为支点的扁绕弯曲的对比例的结构(图13(D)所示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定子22整体的轴向尺寸(图13(C)所示的结构)。
更具体而言,如图11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伸出部50f中的平绕弯曲部501f的弯曲开始点Pb被配置成从径向观察与线圈端部46的顶点部46a重叠,引线部50中的相比伸出部50f靠前端侧的伸出部50g以及伸出部50h(以下,简称为“前端侧部50g、50h”)被配置成与定子铁心24的端面平行。此处,弯曲开始点Pb是以引线部50的前端侧部50g、50h为基准将引线部50弯曲90°的位置,位于沿轴向相比线圈端部46的顶点部46a靠定子铁心24侧的位置。
此处,线圈端长度H是到弯曲开始点Pb为止的高度H1、与从弯曲开始点Pb到前端侧部50g、50h的端部为止的高度H2的合计。在本实施例中,与弯曲开始点Pb位于相比线圈端部46的顶点部46a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高度H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与前端侧部50g、50h不相对于定子铁心24的端面平行而朝轴向外侧倾斜地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高度H2。因而,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1C所示,能够减小顶点部46a与前端侧部50g、50h的轴向距离δ(间隙)。结果,与弯曲开始点Pb位于相比线圈端部46的顶点部46a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定子22的轴向尺寸。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内径侧引线部50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引线部”,伸出部50f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规定部位”,弯曲部50a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连接部位”。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构成线圈组件54之前,如图2所示,同心卷绕线圈26的引线部50、52弯曲而弯曲变形。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引线部50、52也可以弯曲成图2所示的形状以外的形状而弯曲变形。但是,尤为必要的结构是:内径侧引线部50至少具有在平绕弯曲前沿着轴向延伸以便能够进行向径向外侧的平绕弯曲的部位、以及具有由于向径向外侧的平绕弯曲而朝径向外侧倾倒从而跨越线圈端部46延伸的部位。此外,内径侧引线部50可以在构成线圈组件54并相对于插槽34插入同心卷绕线圈26之前,预先沿着周向以比所希望的角度小的规定角度弯曲。
图14A是示出定子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前工序夹具、以及使用该前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的工序中的、以伸出部50f作为支点的平绕弯曲工序的其他实施例的图。图14B是示出定子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前工序夹具、以及使用该前工序夹具对同心卷绕线圈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的工序中的、以弯曲部50a作为支点的扁绕弯曲的其他实施例的图。
对于平绕弯曲,如图14A所示,可以同时对多根引线部50或者对整周同时(所有根数同时)进行弯曲加工。在图14A所示的例子中,代替上述的实施例的FW用夹具60,转而使用FW用夹具60B。FW用夹具60B遍及整周地具备按压部700以及支点夹具620。按压部700与上述的实施例的FW用夹具60的按压部70相同,是辊的形态。支点夹具620与上述的实施例的FW用夹具60的支点夹具62相同,从外径侧移动以嵌合内径侧引线部50的伸出部50f,成为内径侧引线部50平绕弯曲时的支点。当内径侧引线部50平绕弯曲时,各按压部700同时从定子22的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移动,在与内径侧引线部50的伸出部50f的前端侧接触的同时将该内径侧引线部50朝径向外侧按压。
对于扁绕弯曲,如图14B所示,可以同时对多根引线部50或者对整周同时(所有根数同时)进行弯曲加工。在图14B所示的例子中,代替上述的实施例的EW用夹具80,转而使用EW用夹具80B。EW用夹具80B遍及整周地具备支点夹具820以及弯曲夹具840。支点夹具820与上述的实施例的EW用夹具80的支点夹具82相同,从外径侧移动以便嵌入至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同心卷绕线圈26的内径侧引线部50彼此之间,成为内径侧引线部50扁绕弯曲时的支点。当内径侧引线部50扁绕弯曲时,各弯曲夹具840同时在定子22的周向移动,在与内径侧引线部50的伸出部50e或者相比该伸出部50e靠前端侧的部位接触的同时在周向(参照图14B的方向R2)上按压该内径侧引线部50。
另外,关于以上的实施例,进一步公开了以下内容。
[1]一种定子制造方法,具备引线弯曲工序,相对于在从定子铁心(24)的圆环状的背轭(30)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相邻的2个齿(32)之间形成的插槽(34),插入通过将扁平导线卷绕多圈而形成的多个同心卷绕线圈(26),对该插入的同心卷绕线圈(26)的从上述定子铁心(24)的端面沿轴向突出的引线部(50)进行弯曲加工,其中,上述引线部(50)在上述引线弯曲工序的弯曲加工前沿轴向延伸且沿周向延伸,上述引线弯曲工序具有:第1弯曲工序,将上述引线部(50)以该引线部(50)与上述同心卷绕线圈(26)的收纳于上述插槽(34)的插槽收纳部(40)的连接部位(50a)同该引线部(50)的前端之间的规定部位(50f)作为支点进行弯曲,以使相比该规定部位(50f)位于前端侧的部位朝径向外侧倾倒;以及第2弯曲工序,在上述第1弯曲工序的弯曲后,将上述引线部(50)以上述连接部位(50a)作为支点进行弯曲,以使该引线部(50)沿着上述定子铁心(24)的周向接近上述定子铁心(24)的端面。
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结构,在引线部(50)以规定部位(50f)作为支点进行弯曲以使位于相比该规定部位(50f)靠前端侧的位置的部位朝径向外侧倾倒后,以连接部位(50a)作为支点进行弯曲,以使该引线部沿着定子铁心(24)接近定子铁心(24)的端面。如果引线部(50)弯曲而沿着定子铁心(24)的周向接近定子铁心(24)的端面,则能够缩短同心卷绕线圈(26)的轴向尺寸,因此,结果能够缩短定子(22)整体的轴向尺寸。
[2]在上述[1]所记载的定子制造方法中,上述第1弯曲工序是对上述引线部(50)进行平绕弯曲的工序,上述第2弯曲工序是对上述引线部(50)进行扁绕弯曲的工序。
[3]一种定子制造方法,在上述[1]或者[2]所记载的定子制造方法中,上述连接部位(50a)在相对于上述插槽(34)插入上述同心卷绕线圈(26)之前预先以沿着周向的方式以第1角度弯曲,在上述第2弯曲工序中,将上述引线部(50)弯曲以使上述连接部位(50a)的弯曲角度从上述第1角度变为更大的第2角度。
[4]一种定子制造方法,在上述[1]~[3]的任一个所记载的定子制造方法中,上述引线弯曲工序是对相对于上述插槽(34)插入的上述同心卷绕线圈(26)的内径侧的上述引线部(50)进行弯曲加工的工序。
[5]一种定子制造方法,在上述[4]所记载的定子制造方法中,在上述第2弯曲工序的弯曲后,使各同心卷绕线圈(26)的内径侧的上述引线部(50)与在周向上分离规定距离的上述同心卷绕线圈(26)的、从上述定子铁心(24)的端面朝向轴向突出的外径侧的上述引线前端部(52)连接。
[6]一种定子(22),其特征在于,具备:
圆环状的定子铁心(24),具有多个插槽(34);以及
线圈组件(54),由朝上述多个插槽(34)插入的多个线圈(26)构成,
上述线圈组件(54)包括从上述定子铁心(24)的旋转轴方向端面突出的线圈端部(44、46),
上述线圈端部(44、46)具有:
多个顶点部(46a),被设置为朝旋转轴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在周向上相邻;以及
多个引线部(50、52),用于朝上述线圈(26)供给电力,
上述多个引线部(50、52)分别具有:从上述定子铁心(24)的半径方向内侧朝半径方向外侧折弯的折弯部(501f)、以及从该折弯部(50f)朝向前端侧延伸的前端侧部(50g、50h),
上述折弯部(501f)的弯曲开始点(Pb)被配置成从径向观察与上述顶点部(46a)重叠,上述前端侧部(50g、50h)被配置成与上述定子铁心(24)的端面平行。
根据上述[6]所记载的结构,与弯曲开始点(Pb)位于相比线圈端部(46)的顶点部(46a)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定子(22)的轴向尺寸。此外,与前端侧部(50g、50h)不相对于定子铁心(24)的端面平行而朝轴向外侧倾斜地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定子(22)的轴向尺寸。结果,能够缩短定子(22)整体的轴向尺寸。
另外,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8月11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63902号、以及2015年6月12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19214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此处的参照而援引于本国际申请。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0:定子制造装置;22:定子;24:定子铁心;26:定子线圈(同心卷绕线圈);28:内径侧空间;30:背轭;32:齿;34:插槽;40、42:插槽收纳部;44、46:线圈端部;50:内径侧引线部;52:外径侧引线部;54:线圈组件;56:齿孔;58:绝缘部件;60:FW用夹具;62、82:支点夹具;64、84:弯曲夹具;80:EW用夹具。
Claims (6)
1.一种定子制造方法,
所述定子制造方法具备引线弯曲工序,即、相对于在从定子铁心的圆环状的背轭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相邻的2个齿之间形成的插槽,插入通过将扁平导线卷绕多圈而形成的多个同心卷绕线圈,对该插入的同心卷绕线圈的从所述定子铁心的端面沿轴向突出的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
所述定子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部在所述引线弯曲工序的弯曲加工前沿轴向延伸且沿周向延伸,
所述引线弯曲工序具有:
第1弯曲工序,其中,将所述引线部以该引线部与所述同心卷绕线圈的收纳于所述插槽的插槽收纳部的连接部位同该引线部的前端之间的规定部位作为支点进行弯曲,以使相比该规定部位位于前端侧的部位朝径向外侧倾倒;以及
第2弯曲工序,其中,在所述第1弯曲工序的弯曲后,将所述引线部以所述连接部位作为支点进行弯曲,以使该引线部沿着所述定子铁心的周向接近所述定子铁心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弯曲工序是使所述引线部平绕弯曲的工序,
所述第2弯曲工序是使所述引线部扁绕弯曲的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位在相对于所述插槽插入所述同心卷绕线圈前预先以沿着周向的方式以第1角度弯曲,
在所述第2弯曲工序中,将所述引线部弯曲以使所述连接部位的弯曲角度从所述第1角度变为更大的第2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弯曲工序是对插入至所述插槽的所述同心卷绕线圈的内径侧的所述引线部进行弯曲加工的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弯曲工序的弯曲后,使各同心卷绕线圈的内径侧的所述引线部与在周向上分离规定距离的所述同心卷绕线圈的、从所述定子铁心的端面朝向轴向突出的外径侧的所述引线部连接。
6.一种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备:
圆环状的定子铁心,其具有多个插槽;以及
线圈组件,其由朝所述多个插槽插入的多个线圈构成,
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从所述定子铁心的旋转轴方向端面突出的线圈端部,
所述线圈端部具有:
多个顶点部,该多个顶点部被设置为朝旋转轴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在周向上相邻;以及
多个引线部,该多个引线部用于朝所述线圈供给电力,
所述多个引线部分别具有:从所述定子铁心的半径方向内侧朝半径方向外侧折弯的折弯部、以及从该折弯部朝前端侧延伸的前端侧部,
所述折弯部的弯曲开始点被配置成从径向观察与所述顶点部重叠,所述前端侧部被配置成与所述定子铁心的端面平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63902 | 2014-08-11 | ||
JP2014-163902 | 2014-08-11 | ||
JP2015-119214 | 2015-06-12 | ||
JP2015119214 | 2015-06-12 | ||
PCT/JP2015/072566 WO2016024554A1 (ja) | 2014-08-11 | 2015-08-07 | ステータ製造方法及びステー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63997A true CN106663997A (zh) | 2017-05-10 |
CN106663997B CN106663997B (zh) | 2019-12-10 |
Family
ID=55304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39894.8A Active CN106663997B (zh) | 2014-08-11 | 2015-08-07 | 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94182B2 (zh) |
EP (1) | EP3142235B1 (zh) |
JP (1) | JP6350666B2 (zh) |
CN (1) | CN106663997B (zh) |
WO (1) | WO2016024554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82575A (zh) * | 2018-10-18 | 2020-04-28 | 标立电机有限公司 | 直流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
CN111492566A (zh) * | 2017-12-21 | 2020-08-04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定子的制造方法 |
CN111837317A (zh) * | 2018-03-23 | 2020-10-27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定子的制造方法、定子的制造装置以及定子 |
CN111971876A (zh) * | 2018-04-27 | 2020-11-20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定子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
CN112640261A (zh) * | 2018-09-28 | 2021-04-09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定子及旋转电机 |
CN113039709A (zh) * | 2018-11-16 | 2021-06-25 | 株式会社东芝 | 定子的制造方法 |
CN114762221A (zh) * | 2020-03-11 | 2022-07-15 | 株式会社东芝 | 旋转电机的定子以及旋转电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19948B1 (fr) | 2014-04-10 | 2017-12-22 | Moteurs Leroy-Somer | Ro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
JP6227155B2 (ja) * | 2014-09-19 | 2017-11-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固定子およびこの固定子を用いた回転電機並びに固定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
CN107005134B (zh) * | 2014-12-26 | 2019-02-26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线圈成形装置和旋转电机的线圈 |
CN107408857B (zh) * | 2015-05-22 | 2019-07-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
JP6906741B2 (ja) * | 2016-09-28 | 2021-07-21 |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 回転電機 |
JP6669624B2 (ja) * | 2016-09-28 | 2020-03-18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 |
CN107689719B (zh) * | 2017-10-27 | 2023-11-21 | 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自动插线结构 |
CN113454882A (zh) * | 2019-03-22 | 2021-09-28 | 株式会社爱信 | 定子 |
JP7120185B2 (ja) * | 2019-08-29 | 2022-08-1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回転電機 |
JP7524532B2 (ja) * | 2019-11-29 | 2024-07-30 |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 平角線成形装置、平角線成形方法、及び平角線成形システム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90894A1 (ja) * | 2012-06-22 | 2013-12-27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CN103503278A (zh) * | 2011-04-05 | 2014-01-0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定子及定子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01334B2 (ja) | 2007-10-19 | 2009-07-2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 |
JP5195403B2 (ja) * | 2008-12-25 | 2013-05-0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及びコイル籠 |
JP5434704B2 (ja) | 2010-03-12 | 2014-03-05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JP5299515B2 (ja) | 2010-10-14 | 2013-09-2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JP5560176B2 (ja) | 2010-12-08 | 2014-07-2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モータ及びモータ製造方法 |
US20140015367A1 (en) | 2011-04-01 | 2014-01-16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Stator of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JP2012249344A (ja) | 2011-05-25 | 2012-12-13 | Toyota Motor Corp | 同芯カセット式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
JP2013005541A (ja) * | 2011-06-14 | 2013-01-07 | Toyota Motor Corp | バスバーの成形方法、バスバー |
JP5848156B2 (ja) | 2012-02-21 | 2016-01-2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製造方法及びステータ製造装置 |
-
2015
- 2015-08-07 US US15/323,008 patent/US10594182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8-07 WO PCT/JP2015/072566 patent/WO201602455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8-07 JP JP2016542568A patent/JP6350666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8-07 EP EP15832281.8A patent/EP3142235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8-07 CN CN201580039894.8A patent/CN10666399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03278A (zh) * | 2011-04-05 | 2014-01-0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定子及定子制造方法 |
WO2013190894A1 (ja) * | 2012-06-22 | 2013-12-27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92566A (zh) * | 2017-12-21 | 2020-08-04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定子的制造方法 |
CN111837317A (zh) * | 2018-03-23 | 2020-10-27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定子的制造方法、定子的制造装置以及定子 |
CN111837317B (zh) * | 2018-03-23 | 2023-05-30 | 株式会社爱信 | 定子的制造方法、定子的制造装置以及定子 |
CN111971876A (zh) * | 2018-04-27 | 2020-11-20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定子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
CN112640261A (zh) * | 2018-09-28 | 2021-04-09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定子及旋转电机 |
CN111082575A (zh) * | 2018-10-18 | 2020-04-28 | 标立电机有限公司 | 直流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
CN111082575B (zh) * | 2018-10-18 | 2022-05-27 | 标立电机有限公司 | 直流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039709A (zh) * | 2018-11-16 | 2021-06-25 | 株式会社东芝 | 定子的制造方法 |
CN114762221A (zh) * | 2020-03-11 | 2022-07-15 | 株式会社东芝 | 旋转电机的定子以及旋转电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142235A4 (en) | 2017-09-27 |
EP3142235B1 (en) | 2024-10-09 |
US10594182B2 (en) | 2020-03-17 |
JPWO2016024554A1 (ja) | 2017-04-27 |
US20170141632A1 (en) | 2017-05-18 |
CN106663997B (zh) | 2019-12-10 |
WO2016024554A1 (ja) | 2016-02-18 |
EP3142235A1 (en) | 2017-03-15 |
JP6350666B2 (ja) | 2018-07-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63997A (zh) | 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 | |
US20070145854A1 (en) | Motor | |
US9634548B2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armature winding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 |
CN105932807A (zh) | 分段导线、定子、旋转电机、车辆以及分段导线的制造方法 | |
CN106416022A (zh) | 定子组装方法以及定子组装装置 | |
US6742238B2 (en) | Flare tooth stator for an AC generator | |
US10666105B2 (en) | Wire assembly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to obtain the wire assembly | |
JP5028234B2 (ja) | 回転電機、及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 |
EP2782224A1 (en) | Coil manufacturing method | |
CN106849553A (zh) | 定子线圈形成方法 | |
CN104167846A (zh) | 制造自承式气隙绕组尤其是小型电机的斜绕组的成型线圈 | |
CN107710557A (zh) | 电动机的定子 | |
CN106233593B (zh) | 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 |
JP2010239721A (ja) | 回転電機 | |
CN105981266A (zh) | 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线圈的制造方法 | |
JP6341288B2 (ja) | ステータ組立方法及びステータ | |
JP2013165540A (ja) | コイルセグメント円環整列装置、及びステータ製造方法 | |
JP2015126636A (ja) |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および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 |
JP6811781B2 (ja) |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8074698A (ja)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固定子巻線の製造方法 | |
CN215300291U (zh) | 马达配件结构 | |
KR20160017970A (ko) | 회전 전기 기계용 스테이터 권선의 와이어를 형성하기 위한 형성 툴 | |
JP2013188011A (ja) | 回転電機の分布巻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の分布巻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