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1252A - 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01252A CN104601252A CN201310528447.1A CN201310528447A CN104601252A CN 104601252 A CN104601252 A CN 104601252A CN 201310528447 A CN201310528447 A CN 201310528447A CN 104601252 A CN104601252 A CN 1046012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network
- network signal
- receiving end
- receiving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方法,第一接收端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第二接收端接收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第一接收端确定接收的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不满足门限值的要求,并通知第二接收端;所述第二接收端对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无线终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固定无线终端,常见的如接入盒、固定台、手持机,尤其是类似于接入盒的固定无线终端,因其可以外接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Public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离人体远,对人体的辐射及热效应影响均很小,比较受消费者欢迎。然而,以接入盒类产品为例,由于其通常被固定放置在室内,需要通过PSTN及外接电话线连接外挂话机,在移动设备相当普及的今天,外挂话机不但降低了用户的满意度,而且削弱了产品的普及性及灵活性。
固定电话中的数字增强无绳通信(DECT,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Telecommunications),子母机之间采用无线接口连接的形式,具有很大的应用性。现有的固定无线终端一般与固定电话配套在固定场合使用,这样,增强了产品移动使用的灵活性,但是因为DECT的频率与无线蜂窝网络的频率有重叠,在较近距离的范围内,DECT与无线蜂窝网络非常容易互相干扰,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尤其是当空间环境较为恶劣时,极易导致通话断续甚至掉话的后果。
在密集的有限空间里,存在多种无线通信频率必然会产生相互干扰,导致一方无法正常通话,甚至掉话的问题产生,例如:DECT与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 Control System)、DECT6.0与个人通信服务(PCS,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中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与BAND I,以GSM与DECT6.0为例,如图1所示,DECT6.01910-1930M,支持10个载频,载频间隔1.728MHz,每个载频24个时隙(上行12和下行12),在频率的临界点存在相互影响,当固定无线终端接收的信号为GSM发射的上行高信道CHANL8101909.8MHz信号、固定电话接收的信号为DECT6.0的低频信道CHANEL91912.896MHz信号时,频率间隔为3M,此时GSM发射信号的频率处于容易受到干扰的危险频率带,GSM发射的频率为1850MHz的信号处于安全频率带,虽然大部分的DECT采用跳频技术(FHSS,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是当GSM以高功率等级发射时,功率是DECT的几倍关系,DECT必然受到影响,反之,当固定电话接收的信号为GSM发射的下行低信道CHANL5121930.2MHz信号、固定无线终端接收的信号为DECT6.0的高频信道CHANEL01928.448MHz信号时,GSM发射的信号处于容易受到干扰的危险频率带,GSM发射的频率为1990MHz的信号处于安全频率带。在危险频率带,固定电话接收的GSM发射的下行低信道CHANL5121930.2MHz信号较弱,此时DECT的功率远远高于GSM,影响了固定电话接收GSM信号的灵敏度,影响了通话效果,严重的时候会掉话。
在实际的应用中,已经出现此类掉话问题,当GSM和DECT两套独立的设备互相靠近时,当距离靠近到一定的范围内时,例如10cm,会产生DECT及GSM接收信号弱,DECT通话距离变短,通话效果断续,不能全方位清晰接收语音信号的后果。
虽然存在严重的干扰,但是随着固定无线终端的频段集成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第四代长期演进项目的应用,固定无线终端与传统固定电话的融合也呼之欲出,尽管如此,由于DECT与无线蜂窝网络之间的互相干扰,即使能够将固定无线终端与传统固定电话集成在同一设备中,也会因为设备体积的限制,使得天线的隔离度难以满足设计的要求,即使偶有方案,却因为种种原因而难以实现,因此,如何解决此问题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地降低或避免通话断续及掉话问题的产生,提升了产品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接收端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第二接收端接收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第一接收端确定接收的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不满足门限值的要求,并通知第二接收端;所述第二接收端对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与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为频率相邻或具有相同无线网络制式的无线网络信号。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收端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后,所述第一接收端检测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收端通过缓存接口向所述第二接收端发送通知消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对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具体为:所述第二接收端根据第一接收端发送的通知消息确定功率调整的步长,按照功率调整的步长对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和缓存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端,用于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不满足门限值的要求,通过缓存接口通知第二接收端;
所述第二接收端,用于接收第二无线网络信号,根据第一接收端的通知调整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
所述缓存接口,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收端和所述第二接收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与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为频率相邻或具有相同无线网络制式的无线网络信号。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接收端还包括:第一射频接收模块、检测模块、设置模块和判定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
所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门限值;
所述判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不满足所述门限值的要求,并通过缓存接口向所述第二接收端发送通知消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接收端还包括:第二射频接收模块及主功能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射频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无线网络信号;
所述主功能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判定模块发送的通知消息,根据所述通知消息调整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功能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通知消息确定功率调整的步长,按照功率调整的步长对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
本发明提供的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适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各种频段制式,尤其是频率临近的无线通信频段,第一接收端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第二接收端接收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第一接收端确定接收的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不满足门限值的要求,并通知第二接收端;所述第二接收端对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这样,一方检测到干扰,另一方则进行功率调整,直至接收信号的质量恢复正常,如此,通过调整功率来降低干扰,能够有效地降低或避免通话断续及掉话问题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PCS与DECT6.0频率分布图;
图2为本发明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接收端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第二接收端接收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第一接收端确定接收的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不满足门限值的要求,并通知第二接收端;所述第二接收端对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将多种无线通信制式统一于一个固定无线终端设备中,能够有效地降低或避免通话断续及掉话问题的产生,提升了产品性能。
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现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接收端接收的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端接收的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包括:DCS、DECT、PCS、DECT6.0、WCDMA、世界制式数字无绳电话(WDCT,Worldwide Digital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BT(Bit Torrent)协议及无线保真技术(WIFI,Wireless Fidelity)等,采用的方法均相同,以第一接收端接收的第一无线网络信号为PCS信号、第二接收端接收的第二无线网络信号为DECT6.0信号为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接收端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
具体的,所述第一接收端通过射频处理器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一接收端接收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之后,还包括:第一接收端检测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检测的过程由检测电路实现,第一接收端对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进行质量检测的指标可以是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接收指标的至少一项,例如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io)、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及网络接收信号质量(RXquality)。
步骤202:第二接收端接收第二无线网络信号;
具体的,所述第二接收端通过射频处理器接收第二无线网络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与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为频率邻近、或具有相同无线网络制式的无线网络信号。
步骤203:第一接收端判断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是否满足门限值的要求,如果否,则执行步骤205,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4;
具体的,预先设置门限值,所述门限值对应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以RX quality为例,所述RX quality分为0-7八个等级,这样可以设置门限值为5,对应等级5,所述门限值对应的RX quality的值为2,需要说明的是,此处门限值为5以及RX quality的值2,只用于说明本方法,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步骤中,如果第一接收端检测到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RX quality值为1,低于所述门限值对应的RX quality的值2,表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不满足门限值的要求,则执行步骤205;如果检测到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RX quality值为4,高于所述门限值对应的RX quality的值2,表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能够满足门限值的要求,则执行步骤204。
当对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进行检测的指标为BER,和/或RSSI时,对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进行判定的过程与上述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步骤中,所述是否满足门限值的要求是根据检测的指标确定的,可以是:检测的指标的值高于门限值为满足门限值的要求,低于门限值为不满足门限值的要求;或者,检测的指标的值高于门限值为不满足门限值的要求,低于门限值为满足门限值的要求。
步骤204:第一接收端不向第二接收端发送通知消息,第二接收端对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进行保持,结束流程;
步骤205:第一接收端向第二接收端发送通知消息,第二接收端对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第一接收端继续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执行步骤203;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接收端确定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不满足所述门限值时,表明此时接收PCS信号的第一接收端处于较差的通话状态,存在强干扰,极易导致掉话,第一接收端通过缓存接口向第二接收端发送通知消息,接收DECT6.0信号的第二接收端根据所述通知消息确定功率调整的步长,按照功率调整的步长对第二无线网络信号进行功率调整。
其中,所述通知消息包括功率调整标识,如用一个比特位标识,1表示需要功率调整,这样,所述第二接收端确定功率调整的步长为默认值,按照默认值的功率调整的步长向下调整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
本步骤中,所述通知消息除了包括功率调整标识外,还可以包括检测指标标识,如用两个比特标识,00表示检测的指标为RX quality,01表示检测的指标为BER,11表示检测的指标为RSSI,这样,所述第二接收端可以根据检测指标标识确定对应的功率调整的步长,按照所述功率调整的步长向下调整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例如:00对应的功率调整的步长为1dB,01对应的功率调整的步长为2dB,11对应的功率调整的步长为3dB。
所述调整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可以通过功率控制电路实现,所述功率控制电路包括功率检测型、电流检测型和电压控制型,以电流检测型为例,第二接收端按照功率调整的步长,如按照1dB,通过电流检测型功率控制电路对第二无线网络信号进行功率调整,具体过程为: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处理后,由功率放大器输出至微带线,经过微带线耦合后,功率放大器取回一部分第二无线网络信号输出至功率控制电路,经过功率控制电路高频整流后得到一个反映功率放大器输出大小的支流电平,将所述支流电平与基准电平进行比较,所述基准电平为功率降低1dB后的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对应的电平值,以此控制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1dB只是用于说明本方法,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接收DECT6.0信号的第二接收端对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进行功率调整后,实时反馈给第一接收端,第一接收端继续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执行步骤203,直至第一接收端接收的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满足所述门限值要求。
同理,当第一接收端接收的第一无线网络信号为DECT6.0信号,第二接收端接收的第二无线网络信号为PCS信号时,所述第一接收端对接收的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进行检测,具体步骤与上述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为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装置,该装置位于固定无线终端内。常规的固定无线终端通过传统的有线方式连接外挂话机,例如,通过PSTN接口由常规电话线连接,这种常规的固定无线终端需要有线连接,并且,体积大、设备多、连接复杂、缺乏灵活性,不同的固定无线终端之间还需要避开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干扰。本发明提供的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装置,交互方式更加简单,精简了装置数量级体积,占用空间小。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端31、第二接收端33及缓存接口32;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端31,用于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不满足门限值的要求,通过缓存接口通知第二接收端;
具体的,所述第一接收端31还包括:第一射频接收模块311、检测模块312、设置模块313和判定模块314;其中,
所述第一射频接收模块311,用于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
具体的,所述第一射频接收模块311用于通过射频处理器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
所述检测模块312,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
具体的,所述检测模块312检测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质量的指标可以是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接收指标的至少一项,例如BER、RSSI、RX quality。
所述设置模块313,用于设置门限值;
具体的,所述门限值对应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
所述判定模块314,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不满足所述门限值的要求,并通过缓存接口32向所述第二接收端33发送通知消息;
具体的,所述判定模块314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满足所述门限值的要求,不向第二接收端33发送通知消息。
所述第二接收端33,用于接收第二无线网络信号,根据第一接收端31的通知调整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
具体的,所述第二接收端33还包括:第二射频接收模块331和主功能模块332;其中,
所述第二射频接收模块331,用于接收第二无线网络信号;
具体的,所述第二射频收发模块331用于通过射频处理器接收第二无线网络信号。
所述主功能模块332,用于接收所述判定模块314发送的通知消息,根据所述通知消息调整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
具体的,所述通知消息可以包括功率调整标识和检测指标标识,这样,所述主功能模块332可以根据检测指标标识确定对应的功率调整的步长,按照所述功率调整的步长对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主功能模块332可以通过操作控制、程序控制、数据加工、I/Q调制及解调编码调整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并进行实时的反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接收端31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端33中的各个模块,所述第二接收端33也可以包括第一接收端31中的各个模块,因此,所述第一接收端与31所述第二接收端33可以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中的检测模块,除了可以为单独的检测电路外,还可以包含在检测模块所处接收端的主功能模块中。
所述缓存接口3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收端31和所述第二接收端33。
具体的,所述缓存接口32通过串行外设接口(SPI,Serial PeripheralInterface)、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I/O端口(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 Ports)、脉冲编码调制(PCM,Pulse Code Modulation)或模拟ANALOG的方式向第二接收端33的主功能模块332传输通知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所述第一接收端、所述第二接收端及缓存接口的数量为大于等于1,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只是用于区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一接收端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
第二接收端接收第二无线网络信号;
第一接收端确定接收的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不满足门限值的要求,并通知第二接收端;
所述第二接收端对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与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为频率相邻或具有相同无线网络制式的无线网络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收端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后,所述第一接收端检测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收端通过缓存接口向所述第二接收端发送通知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端对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具体为:所述第二接收端根据第一接收端发送的通知消息确定功率调整的步长,按照功率调整的步长对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
6.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和缓存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端,用于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不满足门限值的要求,通过缓存接口通知第二接收端;
所述第二接收端,用于接收第二无线网络信号,根据第一接收端的通知调整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
所述缓存接口,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收端和所述第二接收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与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为频率相邻或具有相同无线网络制式的无线网络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端还包括:第一射频接收模块、检测模块、设置模块和判定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无线网络信号;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
所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门限值;
所述判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不满足所述门限值的要求,并通过缓存接口向所述第二接收端发送通知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端还包括:第二射频接收模块及主功能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射频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无线网络信号;
所述主功能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判定模块发送的通知消息,根据所述通知消息调整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功能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通知消息确定功率调整的步长,按照功率调整的步长对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28447.1A CN104601252A (zh) | 2013-10-30 | 2013-10-30 | 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
PCT/CN2014/086321 WO2015062363A1 (zh) | 2013-10-30 | 2014-09-11 | 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28447.1A CN104601252A (zh) | 2013-10-30 | 2013-10-30 | 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01252A true CN104601252A (zh) | 2015-05-06 |
Family
ID=53003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28447.1A Pending CN104601252A (zh) | 2013-10-30 | 2013-10-30 | 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01252A (zh) |
WO (1) | WO201506236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33862A (zh) * | 2017-09-06 | 2018-02-2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信号提示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250723B (zh) * | 2024-05-20 | 2024-08-02 | 广州易而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Wi-Fi模组的射频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91964A1 (en) * | 2004-02-26 | 2005-09-01 | Hundal Sukhdeep S.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devices |
CN201805560U (zh) * | 2010-07-23 | 2011-04-20 | 深圳市晶讯软件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终端 |
CN102264158A (zh) * | 2011-08-04 | 2011-11-3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多模装置的工作方法和多模装置 |
CN103313256A (zh) * | 2012-03-06 | 2013-09-18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实现数据和语音业务共存的传输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50289C (zh) * | 2005-06-29 | 2009-01-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的方法 |
CN101312550B (zh) * | 2007-05-22 | 2016-05-2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在混合网络中实现载荷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823302B (zh) * | 2010-03-25 | 2016-06-15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提供机器对机器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2013
- 2013-10-30 CN CN201310528447.1A patent/CN104601252A/zh active Pending
-
2014
- 2014-09-11 WO PCT/CN2014/086321 patent/WO201506236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91964A1 (en) * | 2004-02-26 | 2005-09-01 | Hundal Sukhdeep S.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devices |
CN201805560U (zh) * | 2010-07-23 | 2011-04-20 | 深圳市晶讯软件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终端 |
CN102264158A (zh) * | 2011-08-04 | 2011-11-3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多模装置的工作方法和多模装置 |
CN103313256A (zh) * | 2012-03-06 | 2013-09-18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实现数据和语音业务共存的传输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33862A (zh) * | 2017-09-06 | 2018-02-2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信号提示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062363A1 (zh) | 2015-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55105B (zh) | 射频系统及相关产品 | |
US8965311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rminal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terminal | |
CN107820723B (zh) | 频率选择方法、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 |
US20150024696A1 (en) | Mobile terminal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antenna matching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US6618365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uplink compressed mode monitoring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 |
US20190110256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0925115B2 (en) | Signal booster with coaxial cable connections | |
WO2014161335A1 (zh) | 内部通信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
US910717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ransmitter power level | |
CN112703746A (zh) | 一种处理信号的方法、装置、蓝牙耳机及存储介质 | |
EP2747448B1 (en) | Headset device, headset,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signal by headset device | |
US10091742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
EP3930342A1 (en) | Adaptive multi-band hearing device | |
TW201820806A (zh) | 對稱式中繼器及其測量天線隔離度的方法 | |
CN104601252A (zh) | 一种固定无线终端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148075B (zh) | 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 |
KR101783609B1 (ko) | 서로 다른 무선통신 방식이 적용된 복수의 무선통신 칩에서 동시에 신호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단말 장치 및 그 단말 장치의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 |
WO2022204874A1 (zh) | 功耗控制方法及无线局域网通信装置 | |
US10523262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CN108768421A (zh) | 一种信号发射方法及射频前端发射电路 | |
US11343780B2 (en) | Method and circuit for determining an 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for dual carrier operation | |
KR102331316B1 (ko) | 통신 신호 보상기 | |
JP2010177922A (ja) | 基地局、基地局の制御方法 | |
CN107872866B (zh) | 上行干扰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用于控制上行干扰的基站 | |
KR100617484B1 (ko) | 수신환경에 따라 사용 가능한 전파 증폭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