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跳转至

Clash 代理配置

1591 个字 136 行代码 预计阅读时间 7 分钟

Abstract

这里是一些 clash 相关的配置,包括安装、使用、订阅连接转换等。

有参考:

Clash 安装与配置

GUI

Clash 相关的很多 repo 已经都关掉了,但还能查到一些 ClashXClashX Pro 这些经典软件的安装包还可以用。

但更推荐用一些“活的”工具,比如 clash-verge-rev mihomo-party,前者是 tauri,后者是 electron,都是跨平台的。

GUI 的软件安装就不多说了,即装即用就好,但 mihomo-party 会默认接管 DNS 配置,可能会导致内网连不上之类的,在设置里面直接关掉接管 DNS 就好了。

GUI

一般在服务器上配置 clash 就需要直接配置 MetaCubeX/mihomo 也就是套皮的 clash meta 了。

准备工作

下载之前可以专门准备一个目录比如 ~/proxy 来放相关的文件。

release 页面下载最新的压缩包再解压就好,版本选择普通没带标签或者 compatible 的应该都可以,下载的人也最多:

wget https://github.com/MetaCubeX/mihomo/releases/download/v1.18.10/mihomo-linux-amd64-compatible-v1.18.10.gz -O mihomo.gz
gzip -d mihomo.gz
mv mihomo clash
chmod +x clash

运行起来的话还需要 cache.db geoip.metadb,启动的时候会自动下载,但会比较慢,有下载过的可以直接 scp 上去。

之后还需要一个 config.yaml 配置文件,是提供代理服务器和规则的,直接将 clash 的订阅链接拉下来就好:

wget <your subscription link> -O config.yaml

准备好后可能还要修改一下头部的 dns 配置,不然开了 TUN 之后可能会连不上内网:

dns:
    enable: true
    enhanced-mode: redir-host
    nameserver:
        - 10.10.0.21
        - 10.10.2.21
    fallback:
        - 114.114.114.114
        - 8.8.8.8
    ipv6: false

systemd 配置

接着我们需要起一个 systemd 服务来运行 clash,创建文件 /etc/systemd/system/clash.service 并写入:

[Unit]
Description=Clash-Meta Daemon.
After=network.target NetworkManager.service systemd-networkd.service iwd.service

[Service]
Type=simple
LimitNPROC=500
LimitNOFILE=1000000
CapabilityBoundingSet=CAP_NET_ADMIN CAP_NET_RAW CAP_NET_BIND_SERVICE CAP_SYS_TIME CAP_SYS_PTRACE CAP_DAC_READ_SEARCH
AmbientCapabilities=CAP_NET_ADMIN CAP_NET_RAW CAP_NET_BIND_SERVICE CAP_SYS_TIME CAP_SYS_PTRACE CAP_DAC_READ_SEARCH
Restart=always
ExecStartPre=/usr/bin/sleep 1s
ExecStart=/path/to/proxy/clash -d /path/to/proxy
ExecReload=/bin/kill -HUP $MAINPID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path/to/proxy 改成我们之前准备的那个目录,即存放了 clash config.yaml 的目录。然后启动就好:

sudo systemctl daemon-reload
sudo systemctl start clash
sudo systemctl status clash

之后终端就可以通过 export https_proxy=http://127.0.0.1:7890 http_proxy=http://127.0.0.1:7890 all_proxy=socks5://127.0.0.1:7890 来设置代理了,可以将这个 alias proxy 之类的命令来方便使用。设置完可以通过 curl -v -I https://www.google.com/ 来测试代理是否生效。

取消代理的话直接 unset https_proxy http_proxy all_proxy 就好。

UI 界面与 TUN 模式

mihomo 也提供了一个网页 dashboard,可以通过 config.yaml 来配置。首先需要下载 ui assets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metacubex/metacubexd.git -b gh-pages /path/to/proxy/ui

然后在 config.yaml 里面加上:

secret: <your secret>
external-ui: /path/to/proxy/ui
external-controller: 0.0.0.0:<port>

再重启 systemd 服务之后就可以通过 http://<ip>:<port>/ui 来访问 dashboard 了,其中后端填 http://<ip>:<port>,密钥就是 secret

TUN 模式在配置一页里面直接点击“开启 TUN 转发”就好了,之后机器的所有流量都会走这个代理。

反代访问

想要通过域名来直接访问的话可以通过 nginx caddy 来配置,同时我们可以将原来的 /ui/ 提至 /,将 / 再移动到 /api/ 去,这样访问起来会更加方便。

nginx 配置

目前我的配置,可能会有点臃肿,但能用

location ^~ /api/ {
    proxy_pass http://127.0.0.1:<port>/;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proxy_set_header REMOTE-HOST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Upgrade $http_upgrade;
    proxy_set_header Connection "upgrade";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Proto $scheme;
    proxy_http_version 1.1;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no-cache;
}

location ^~ / {
    proxy_pass http://127.0.0.1:<port>/ui/;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proxy_set_header REMOTE-HOST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Upgrade $http_upgrade;
    proxy_set_header Connection "upgrade";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Proto $scheme;
    proxy_http_version 1.1;
    add_header X-Cache $upstream_cache_status;
}
Caddy 配置

Caddy 写起来可能会略有刁钻,需要判断一下路径:

@ui {
    not path /api*
}

handle_path /api* {
    reverse_proxy localhost:<port>
}

handle @ui {
    rewrite * /ui{uri}
    reverse_proxy localhost:<port>
}

订阅转换

机场提供的订阅链接在代理组方面可能不太好用,我们可以只利用其中的节点信息,然后根据节点名称进行分类,重建一个更方便分类管理、规则匹配的订阅,这个就是 subconverter 干的事情,整套服务都可以自建,分为前后端,部署起来也不复杂。

subconverter

后端使用 tindy2013/subconverter,我有一个修改了的版本 TonyCrane/subconverter,阉割了一些 API 管理的方法,并且为所有 API 的访问加上了 token 验证,自己部署的话也可以部署我这个。

我们需要 repo 里面的 base 目录作为工作目录,以下会记为 /path/to/base。首先需要将 subconverter 的二进制下载到工作目录里,然后复制一份 pref.example.inipref.ini,修改一些配置:

[common]
api_mode=true
api_access_token=...    # 我修改的那一份会用这个 token 对所有 api 进行验证
exclude_remarks=(到期|剩余流量|时间|官网|产品|平台|通知)    # 如果你的订阅里面有其他的关键词也可以加进去,我加了一个“通知”

[managed_config]
managed_config_prefix=https://xxx  # 你的服务地址

[server]
listen=127.0.0.1    # 最终反代出去的话监听端口可以改成本地
port=xxx            # 可以修改服务端口

然后需要开一个 systemd 服务,/etc/systemd/system/subconverter.service

[Unit]
Description=Subscription Convert API
After=network.target

[Service]
Type=simple
ExecStart=/path/to/base/subconverter
WorkingDirectory=/path/to/base
Restart=always
RestartSec=10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systemctl 启动这个服务之后就可以在对应端口上使用了,同样也可以利用 nginx caddy 反代出去。

ZJU-Rule

ZJU 可以使用 SubConv/ZJU-Rule 来基于 ACL4SSR 添加 ZJU 相关的分流规则,需要将其 clone /path/to/base 里。

本地使用的话需要将 ZJU-Rule/Clash/config/ZJU.ini 里的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SubConv/ZJU-Rule/main/ 都改成 ZJU-Rule/,否则每次都会从远程拉规则。

然后在 base 里的 pref.ini 里加上:

[common]
default_external_config=ZJU-Rule/Clash/config/ZJU.ini

这样默认使用的就是本地的 ZJU-Rule 了。所有规则的入口都在这个 ZJU.ini 里,想加自己的规则的话可以从这里入手,在对应的 .list 文件里添加。

sub-web

前端使用 CareyWang/sub-web,这个网站的主要用途就是辅助配置生成使用 subconverter 的新订阅链接。

docker 搭建就好,官方镜像是 careywong/subweb:latest,如果需要修改网站内容的话需要自己 builddocker-compose 如下:

name: subweb-docker

services:
    subweb:
        build: sub-web  # 源码文件夹
        container_name: subweb
        restart: always
        ports:
            - '<port>:80'

基本上需要修改的就是 src/views/Subconverter.vue 这个文件,如果用了我加了 token 的后端的话,需要在这里加上一个 form 用了填 token,可以记录值为 form.token,然后在 makeUrl 函数里类似位置添加:

if (this.form.token !== "") {
    this.customSubUrl +=
        "&token=" + encodeURIComponent(this.form.token);
}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需要更改的是 remoteConfig 配置,我的配置添加了:

remoteConfig: [{
    label: "ZJU-Rule",
    options: [{
        label: "本地 ZJU-Rule(默认、稳定,带 TonyCrane 域名规则)",
        value: ""
    }, {
        label: "GitHub ZJU-Rule(可能出现下载问题)",
        value: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SubConv/ZJU-Rule/main/Clash/config/ZJU.ini"
    }]
}, ...

这样规则 ini 是空的话就会使用到 subconverter default_external_config 也就是我们之前配置的本地 ZJU.ini。另外还加了一个直接拉取 GitHub 上的版本的选项,其他规则就由 sub-web 默认提供就够了(基本上有 ZJU-Rule 就只用 ZJU-Rule

然后在使用的时候订阅链接一行一行粘贴(不要有空行,选择后端地址 http(s)://...:.../sub?,再选择远程配置,之后生成链接就可以贴到 clash 里用了。

特殊订阅链接

前面搞好的 sub-web 在贴订阅链接的时候除了贴机场的链接以外,还可以同时带一些自己搭建的代理服务,这些通过特定的 protocol 就可以解析成一个节点了。

  • socks 代理,可以使用 tg protocol
    tg://socks?server=<ip>&port=<port>&remarks=<name>
    
  • vmess 代理,通过 vmess protocol
    vmess://<base64>?remarks=<name>&alterId=...
    vmess://<base64>?remarks=<name>&obfsParam=<host>&path=/<path>/&obfs=websocket&alterId=...
    
    • 其中 base64 编码的是 <cipher>:<uuid>@<host>:<port>cipher 可以用 auto
      • 需要用 URL Safe 的字符集进行编码
    • 后者会生成下面这样的节点信息:
      - name: <name>
        ...
        network: ws
        ws-opts:
          path: /<path>/
          headers:
            Host: <host>
      

另外这里的 name 会被 subconverter 用来匹配节点信息,比如其中带“日本”“东京”字样则会划分到日本节点一类,使用 ZJU-Rule 并带“ZJU”字样则会分配到 ZJU 内网一类(并且不会被自动切换选用


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1日 02:32:34
创建日期: 2024年11月30日 05:30:06
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