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从传统行业转入互联网领域
从房地产领域跨入互联网技术这行也快2年了。
现在在上海马路上行走的时候,看到某些楼盘或者工地上的农民工同志们,总能勾起一些回忆。
在这2年里,我大概有如下前端开发经历。
- 技术框架上算是学过了react、angular、knockout、vue。
- 在工具库上面是jQuery、lodash。
- 在SPA单页面应用上用过PJAX、router等方案。
- 在hybrid混合开发上调试过OC代码、写过部分JSbridge。
- 在构建工具上面用过webpack、gulp[4]。
- 在非babel时代用过requireJS。
- 在源码层面研究过redux、react、requireJS、jQuery、webpack。
- 在服务端层面阅读过nodeJS的child_process等文档,可以独立调试JAVA代码。
- 在运维层面略微了解过nginx。
- 在语言上面基本掌握JS和typescript。
上面列举的种种往往给人一种我学过好多东西的感觉,其实话说回来,对于传统的业务开发而言,前端东西并不多,用来用去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学习成本比较低。
最近的困惑和呆板
其实最近我真的非常困惑和低落,一方面最近每天写业务代码,被业务逻辑搞得头大了,另一方面觉得自己接触的东西太狭隘,思维越来越单线程。
有时候,我会去对比一些从业年限更久的程序员。很多软院或计算机出身的朋友,他们有着很好的基础,但是对技术的热情不高;很多物理、数学、化学等出身的,反而因为技术好奇和热情而后来居上。而我有幸在这头两年里面写代码比较勤快,在代码能力上面是可以不输前者的。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它的生命周期的。
当新鲜期过去,当大部分的好奇都揭开面纱,是不是能继续好奇的做下去,做什么,怎么做? 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但是很难回答。
我自己思考了下如上问题,脑海里隐隐的给出了几个答案。
跟着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围绕有名的开源框架比如webpack、react、vue,做些建设性的工作,写写插件,写写组件,这些工作能够让自己在技术社区的影响力得到不错的提升。
研习后端、算法等。在传统的web、数据库、算法层面,是不是能够达到独当一面的能力,是个衡量是否是全栈工程师的重要标准,这个是技术提升上的一个突破口。但是,根据目前的发展,公司是很少会让一个前端转岗去写后端,想实践也只能在业余。
兼做一款产品。技术的价值离不开产品,比如在微信平台做个小游戏平台,比如做个社区,比如做个基于LBS的巨大的聊天室,比如做个通往名企的过来人平台,比如做个类似二维码之类的开发。
想法很多,现实很残酷,现实还很迷茫呢!
有时觉得自己真的很SB,脑子像停滞了一样,不知道在想啥东西。
最后,在github和公司写了代码后,我得到一些star和fork,关于代码价值有如下的体会。
在社区写代码,发表文章而得到同行的认可和转发,作为技术从业者是会有一定存在感和价值感的。
通过写代码,将代码价值转移到产品上面,给广大用户使用,这也会带来不错的成就感。
代码就是价值,想办法让代码有价值。
所以,代码有时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传递! 传递信息、沟通人群。
从这个角度再看现在的技术职业道路,我心里不禁得到了一些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