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考察的目标
中亚科学探索的重要性——亚洲动物考察队调查的地区——考察队人员——设备——考察职位申请者
第二章动荡的中国
袁世凯——想成为中国皇帝的阴谋——叛乱——我们到达北京——前往福建的许可——德国公使冯·辛慈上将——去上海途中——袁世凯之死
第三章闽江上游
抵达福州——福州——我们出发去延平——岷江——我们在舢板上的第一晚——马布尔·哈特福德小姐——玉池的土匪——延平——在延平设陷阱
第四章大峡谷中的蝙蝠洞
大峡谷里的寺庙——猎场——蝙蝠公寓
第五章延平变乱
考德威尔先生的口信——延平难民——城市情况——星期一早上的交火——医院里的伤员——我们做红十字会的工作——更多的战斗——中国拼图——传教士拯救了这座城市——中国年轻人的侥幸逃脱——教会的厨师——返回福州
第六章捕猎最神秘的幻影
虎穴——考德威尔先生的狩猎方法——他猎杀的第一只老虎——老虎的习性——杀了一只食人魔——中国迷信——在虎穴外猎虎
第七章蓝虎
到达龙田——蓝虎——考德威尔先生目击的蓝虎——深谷里的巢穴——猎虎的运气不好——在黑暗中直面猛虎——灵石寺——寺庙生活——在福建的收获
第八章中国女性
女子学校——妇女的地位——儒家规则——女人的家庭生活——早婚——中国式婚礼
第九章云南之行
在香港的装箱工作——食物——枪支——摄像机——去东京的新路线——海南岛——我们在白海请了个厨师——抵达海防——弹药损失——河内——通往云南府的铁路——云南——中国外交部批准了我们的计划
第十章去大理府的路上
我们的马帮——云南驮马——驮鞍——在寺庙中宿营——糟糕的道路——中国学者的无知——新的哺乳动物——乡村生活——鸦片种植——鸦片丑闻——甲状腺肿——中式“山地帆船”——马——摩根小姐——强盗——我们的卫兵
第十一章大理府
下关——夏季的气温——湖——坟墓——宝塔—— H.G.埃文斯先生——大理府的外国人——中国官员——在大理见到的哺乳动物——马帮的马和骡子——厨师生病了
第十二章丽江与“花之寺”
前往丽江——我们进入城郊——外国人的惊喜——寺院收藏的精品——小型哺乳动物——摩梭人——海关——雪山——马泽蒂男爵
第十三章在云中露营
摩梭猎人——原始火枪——十字弓和毒箭——狗——豪猪——新的哺乳动物——我们在山上找到了一个新营地
第十四章第一头斑羚
在营地附近的猎获——向狩猎之神献祭——小型哺乳动物——第二头斑羚
第十五章更多的斑羚
几乎无法看见的羚羊——海勒猎到了一头幼羚——为博物馆收集场景资料——精彩的狩猎——两头斑羚——毛冠鹿
第十六章雪山寺
第一次生病——领头狗之死——雨——又收获两头——彝族人——云南的少数民族部落
第十七章斑羚和鬣羚
斑羚和鬣羚的关系——鬣羚出现——习性——斑羚
第十八章“白水”
我们的新营地——鬣羚——我们前往丽江——葬礼——祖先崇拜
第十九章横跨长江峡谷
前往江畔的旅行——不够精确的中文——峡谷第一景——打鼓渡口——洞穴
第二十章穿越未经测绘的地区
沿着峡谷的边缘行走——美丽的哈巴拉营地——新的哺乳动物——摄影作品——菲特村——木讷的居民——奇怪的当地人——“风之营”——霍滕法
第二十一章向着西藏前进
艰难的攀登——我们最高的宿营地——彝族村庄——和彝族人一起度过感恩节
第二十二章用相机拍摄藏族人
商队——藏族人——衣着——外貌——被照相吓到——怀疑的理由
第二十三章西去澜沧江
雪景——拍摄当地人——又是雪山——石鼓渡口——鹤——婆罗门鸭——活该挨打——中国士兵
第二十四章澜沧江流域
到达维西——澜沧江——怒族土著——山谷中的困难——出乎意料的羚羊——圣诞节——盐井——积雪覆盖的山口——猎鸭子——返回大理府
第二十五章在永昌度过的中国新年
前往永昌——新年习俗——城市居民——缠足——洞穴——水牛——商队——马可波罗提到的永昌
第二十六章向热带地区行进
施甸平原——城市里好奇的居民——勐波罗的热带山谷——“稍微有点远”——壮丽的营地——许多新的哺乳动物——制作标本——水鹿——猎获物
第二十七章孟定:一个有着多种方言的村庄
第一个山村——普里西拉和约翰·奥尔登——孟定——年轻的族长——市场——困难重重的摄影——禁种罂粟
第二十八章在南丁河边露营
美丽的营地——“蔫兔子”——狩猎黑鹿——原鸡——麝香猫和其他动物
第二十九章猎猴
丛林里的奇怪叫声——我们猎获的第一只长臂猿——关系和习性——叶猴和狒狒——丛林之夜
第三十章中缅边境的傣族人
不友好的首领——诚实的本地人——芒卡的房子——纹身——傣族——衣着
第三十一章缅甸战俘
传说中的麻栗林——越过边境进入缅甸——脚夫叛变——麻粟坝——克莱夫上尉——守卫边境——麻粟坝的生活
第三十二章在怒江猎捕孔雀
昌隆峡谷——渡船——孔雀——跟踪者反被跟踪——孔雀的习性
第三十三章禾木树的长臂猿
爬出怒江峡谷——山村——禾木树——在山口露营——长臂猿——令人兴奋的狩猎和险些逃脱——万幸
第三十四章腾越,与文明世界相连
太平铺——鼯鼠——傈僳族——蝙蝠洞——腾越的邮件——拉尔夫·格里尔森先生——熊宝宝
第三十五章狩猎大型动物的天堂
灰窑的斑羚——鹿——精彩的狩猎
第三十六章鬣羚和黑鹿
灰窑的猴子——鹿——新种鬣羚——我们把营地搬到了瓦甸——一头很棒的黑鹿
第三十七章在中国最后的时光
回到腾越——包装标本——考察的收获——去八莫的路上——凉爽的轿椅——缅甸与中国的对比——回到文明世界——告别东方
译后记
· · · · · · (
收起)
4 有用 Ashtree 2022-11-27 22:25:56 天津
为那些杀戮减一星
0 有用 蘑菇哥 2023-06-05 11:09:37 浙江
近代中国云南边境地区人民和地貌的全面写照。作为科考行为,一帮外国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作业显示了非凡的敬业精神。当然,在当时的环境下,在书中的描述中还不时出现不同意识形态的不同理念和观点。但与书的本质相比,这些都可以理解
1 有用 风のように 2024-02-01 13:10:17 中国香港
从南平到八莫,有机会我也要走一遍
0 有用 Diane 2022-11-02 20:51:53 上海
非常珍贵的记录,当时还有一些中国女性缠足。作者还写了动物。
3 有用 杨摩 2021-01-15 21:39:46
1.一本博物学家的中国行记,时间是1916年,正是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份。 2.那时候许多西方传教士、博物学家和探险家,来到中国西南边陲地带进行探险。传教和求知的渴望让他们得以克服重重艰难,为我们留下一份独特的关于中国的记忆。 3.这本书最有趣的是作者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以及保留下来的珍贵的照片。诸多细节描绘从侧面记录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颇有人类学研究的参考价值。大理丽江的老照片格外让我... 1.一本博物学家的中国行记,时间是1916年,正是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份。 2.那时候许多西方传教士、博物学家和探险家,来到中国西南边陲地带进行探险。传教和求知的渴望让他们得以克服重重艰难,为我们留下一份独特的关于中国的记忆。 3.这本书最有趣的是作者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以及保留下来的珍贵的照片。诸多细节描绘从侧面记录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颇有人类学研究的参考价值。大理丽江的老照片格外让我感到亲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