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的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真正思考的大门。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晓畅著称,他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从而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叙述生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读者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哲学的殿堂,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
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入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但我们的生活被常规攫住了,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我们失去的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灵感,以及哲学的慰藉。我们都是借着思想而生活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事哲学,而在于是接受一种廉价的、没有挑战的替代...
本书的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真正思考的大门。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晓畅著称,他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从而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叙述生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读者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哲学的殿堂,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
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入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但我们的生活被常规攫住了,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我们失去的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灵感,以及哲学的慰藉。我们都是借着思想而生活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事哲学,而在于是接受一种廉价的、没有挑战的替代品,还是试图进行真正的思考。
大问题的创作者 · · · · · ·
-
罗伯特·C. 所罗门 作者
-
张卜天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罗伯特•所罗门(1942—2007),世界著名哲学家和哲学教师,尤精于尼采、存在主义哲学和情感理论的研究,特别擅长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大哲学家复杂的思想,同时又不失其严格性。他生前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Quincy Lee百年纪念” 讲席教授和杰出授课教授。他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加州大学执教。他出版过四十多本著作。
凯思林•希金斯(Kathleen M. Higgins),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哲学教授,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在奥克兰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得克萨斯大学任教,是所罗门的妻子。她也出版、编写或与人合编了很多著作。
目录 · · · · · ·
前言..........1
哲学的主题..........4
致教师..........6
致谢..........7
导言 做哲学..........9
· · · · · · (更多)
前言..........1
哲学的主题..........4
致教师..........6
致谢..........7
导言 做哲学..........9
避免时髦词语..........12
明确表达和论证:哲学的两个重要特征..........14
概念与概念框架..........16
有风格地做哲学..........23
逻辑准备..........27
演绎..........30
归纳..........32
对论证进行批判..........34
篇末问题..........39
阅读建议..........40
第一章 哲学问题..........41
什么是哲学..........44
开篇问题..........45
阅读建议..........59
第二章 生活的意义..........61
开篇问题..........63
什么样的意义..........64
生活的各种意义..........71
篇末问题..........87
阅读建议..........88
第三章 上帝..........91
开篇问题..........94
信仰上帝..........96
男女众神..........97
西方关于上帝的传统观念..........99
恶的问题..........113
信仰与理性:信仰的方式..........120
宗教宽容:仪式、传统和精神性..........131
怀疑..........137
篇末问题..........137
阅读建议..........138
第四章 实在的本性..........141
开篇问题..........143
实在的世界..........144
什么是最真实的?..........147
最初的形而上学家..........151
早期关于实在的非物理看法..........155
柏拉图的“理式”..........158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162
心灵与形而上学..........164
唯心论..........171
目的论..........177
形而上学与日常世界..........181
篇末问题..........183
阅读建议..........184
第五章 真理的追寻..........187
开篇问题..........189
什么是真的?..........190
两种真理..........192
唯理论与经验论..........196
知识的预设..........199
怀疑论..........201
知识、真理与科学..........211
真理的本性..........217
合理性..........222
主观真理与相对主义问题..........226
篇末问题..........232
阅读建议..........233
第六章 自我..........235
开篇问题..........237
本质自我..........238
自我及其情感..........245
心—身问题..........252
关于自我的其他理论..........260
篇末问题..........276
阅读建议..........277
第七章 自由..........279
开篇问题..........281
自由与好的生活..........282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294
篇末问题..........308
阅读建议..........309
第八章 道德和好的生活..........311
开篇问题..........313
道德哲学..........314
好的生活..........316
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325
道德和道德理论..........332
义务论道德..........337
后果论理论..........340
亚里士多德和美德伦理学..........345
女性主义伦理学:关怀伦理学..........347
道德—相对的还是绝对的?..........350
尼采和对道德的攻击..........353
篇末问题..........356
阅读建议..........357
第九章 正义和好的社会..........359
开篇问题..........361
道德与社会..........362
社会的性质..........363
该由谁来统治?—合法性问题..........365
无政府主义、自由市场以及对政府的需要..........368
什么是正义?..........371
平等的含义..........375
正义的起源与社会契约..........378
我们边界之外的正义..........382
权利和自我..........385
被拒绝的正义:种族问题..........387
性政治:女权主义哲学的兴起..........390
篇末问题..........402
阅读建议..........404
第十章 非西方哲学..........407
开篇问题..........410
超越西方传统..........410
拓宽我们的视域..........412
其他文化,其他哲学..........413
篇末问题..........440
阅读建议..........441
第十一章 美..........443
开篇问题..........445
美学..........445
美与真..........447
欣赏悲剧..........451
关于品位的争论..........453
艺术、伦理与宗教..........456
它为什么是艺术?..........459
大众文化美学..........461
篇末问题..........464
阅读建议..........465
附录一 写作哲学..........467
开篇问题..........469
写好哲学的规则..........470
间接风格..........485
附录二 演绎逻辑 有效的论证形式..........499
附录三 常见的非形式谬误..........507
“非形式”谬误..........509
术语表..........517
中文版第三版译后记..........53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黑塞告诉我们,“人是一棵葱头”,它由数百层不同的皮(自我)所组成;而传统的观点则认为,人是一个桃,它的中心是一个坚固的核(灵魂)。然而,如果你剥掉葱头的外皮,你知道还会发现更多的皮;而当你剥到最后一层时,它就一无所有了,没有核、没有心、没有灵魂。存在的只是一层一层的皮,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的各种角色或众多的自我,这就是说,所谓自我根本就不存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67页 -
P58: 大多数人都是由于糟糕的原因才要孩子的(或者根本没有任何原因)。他们要孩子是为了使关系得以维系,要孩子是因为自己一时很孤单,要孩子是因为忘了使用避孕措施或算错了月份。但要不要孩子是一个人所能做出的最重大的决定之一,这项决定会给个人带来一连串影响深远的结果,并且可以揭示出我们与世界打交道——或不打交道——的许多方面。 我们是为了筹划自己家族的未来吗?为什么?是需要更多的帮手来处理家庭杂务吗?(不要过多指望) 是希望对某人拥有绝对权威吗? (持续不了多久) 是需要有人在我们死后继承王位吗? (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现实) 是认为要孩子会给我们一种不朽的感觉吗?或者仅仅出于一种好奇?一种空虚?是打算牺牲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吗?或者丝毫也不把这看作牺牲? 我们可以看看另一篇苏格拉底对话,这场对话是在苏格拉底和一位想象中的女智者“狄奥提玛”之间展开的,苏格拉底假装在和她说话。这里的对话选自柏拉图的《会饮篇》: 狄奥提玛:一切人都有生殖冲动,苏格拉底,都有身体的生殖冲动和精神的生殖冲动,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本性中就升起了一种迫不及待的欲望,要生育孩子....这整个过程是件神圣的事情,可朽的人具有不朽的性质,就是靠着孕育和生殖。生殖是一个可朽的人通往永恒和不朽的最便捷的途径。 苏格拉底:狄奥提玛,真就是这样吗? 狄奥提玛:不用怀疑,苏格拉底,你只需放眼看一看世人的雄心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了。你会觉得它毫无理性,除非你彻底了解了我所说过的话,时刻铭记着,他们那样奇怪地利欲熏心,乃是为了要成名,要“流芳百世”。为着名声,还有甚于为着子女,他们不怕铤而走险,倾家荡产,忍受痛苦,甚至不惜牺牲性命。如果他们放眼看一看荷马,就会欣羡他身后留下的一群“子女”,即伟大的诗作《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唯有)它们替父母赢得了不朽的荣名。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大问题"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大问题"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哲学的故事 8.8
-
-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9.2
-
- 西方哲学史(第9版) 9.2
-
- 哲学是做出来的 8.7
-
- 世界观(原书第2版) 8.9
-
- 哲学导论(第9版) 9.0
-
- 哲学的历程 (第四版) 9.6
-
- 君主论 8.7
-
- 理想国 8.8
-
- 逻辑哲学论 9.2
大问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2 条 )
《大问题》:一本关于简明哲学问题的论述
论坛 · · · · · ·
这本书有第九版和第二版是啥意思 | 来自momo | 2025-02-18 11:16:35 | |
《大问题》关于逻辑准备的篇末问题以及附录二此处... | 来自Zacket.Pang | 2024-12-27 22:46:53 | |
大问题讨论wx群 | 来自Terramis | 37 回应 | 2024-12-21 22:34:03 |
第一章第12个问题 | 来自Piperssa | 2024-10-04 11:14:53 | |
大问题讨论群 | 来自意吟子 | 10 回应 | 2024-08-26 17:32:46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Inc (2009)9.1分 85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9.1分 5197人读过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9.4分 3091人读过
-
Wadsworth Publishing (2013)9.1分 5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豆瓣五星图书【哲学】 (爱玛·包法利)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你们都在希望能够不枉此生,我却希望完成一场修炼。 (AOI_YU)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大问题的评论:
feed: rss 2.0
18 有用 行邪术的维普 2021-01-31 15:33:55
最近总给周围朋友安利这本书,顺便自己再看一遍。与同龄人论辩的时候,深深感到高中政治必修三是如何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而诚如隔壁导师之前所说,上了大学之后,第一要务就是反思和拆解中学时期的观念体系 (我周围的)人们,长期以来饱受虚无的困扰,究其原因,或是因为自身缝合怪式的观念体系与经验世界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观念无法支撑人们去面对存在的恐怖。部分人选择了削足适履,即躲在自身观念框架之中去规训世... 最近总给周围朋友安利这本书,顺便自己再看一遍。与同龄人论辩的时候,深深感到高中政治必修三是如何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而诚如隔壁导师之前所说,上了大学之后,第一要务就是反思和拆解中学时期的观念体系 (我周围的)人们,长期以来饱受虚无的困扰,究其原因,或是因为自身缝合怪式的观念体系与经验世界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观念无法支撑人们去面对存在的恐怖。部分人选择了削足适履,即躲在自身观念框架之中去规训世界;部分则既消解了自身的观念基础,又无力重建新的基础,因而在茫茫虚无之海中丧失了性命 因此在当下,似乎将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有着心理和精神上的必要性 (展开)
9 有用 冬至 2018-11-04 23:45:18
毕业前想读读哲学,在图书馆没借到这本以问题为导向的书,就啃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不过倒是适合我。看各位大哲,有看英雄谱之感,对谁感兴趣就再去研究谁,后来读了斯宾诺莎、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和维特根斯坦,似乎找到了感觉。这本对材料的组织方式稍微有些硬,前面几章蛮好,与问题相关的思想呈现地比较全面,也能串一串,越往后越不用心似的,像枚举了,最后两章更像硬凑上去的……当然,作者本来就是为了写教科书,所以也... 毕业前想读读哲学,在图书馆没借到这本以问题为导向的书,就啃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不过倒是适合我。看各位大哲,有看英雄谱之感,对谁感兴趣就再去研究谁,后来读了斯宾诺莎、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和维特根斯坦,似乎找到了感觉。这本对材料的组织方式稍微有些硬,前面几章蛮好,与问题相关的思想呈现地比较全面,也能串一串,越往后越不用心似的,像枚举了,最后两章更像硬凑上去的……当然,作者本来就是为了写教科书,所以也不强求。要想读得爽,还是看原作,几个月前和朋友搞了三次康德文本细读,被虐得很爽。 (展开)
1801 有用 如来 2015-01-25 19:27:51
建议未来政府的教育部门能够考虑将中学政治教材全面替换为本书。
16 有用 saidelizi 2017-05-23 11:14:41
一年中断之后继续阅读,第五章和第六章非常精彩,对于科学史中一些思维成果的解读反而看此书更清晰,之前看科学史,政治史,社会史,准确意义上来说都是从经验以及逻辑的角度来反击一些假设和理论推断,反击我头脑中一些所谓的既定观念,当然我也是通过这种经验性的反思逐步在建立自己的观念,但是这种观念的建立很碎片化,碎片化的弊端就是一个人很难系统化的组织起来,当面临一些现实选择和思考的时候,碎片化的观念如何组织起来... 一年中断之后继续阅读,第五章和第六章非常精彩,对于科学史中一些思维成果的解读反而看此书更清晰,之前看科学史,政治史,社会史,准确意义上来说都是从经验以及逻辑的角度来反击一些假设和理论推断,反击我头脑中一些所谓的既定观念,当然我也是通过这种经验性的反思逐步在建立自己的观念,但是这种观念的建立很碎片化,碎片化的弊端就是一个人很难系统化的组织起来,当面临一些现实选择和思考的时候,碎片化的观念如何组织起来应对现实问题就成为很头疼的问题,另外我们在看待自己或者身边人的选择时,也很难给别人或者给自己一个整体化的思考,因此所谓的不安全感,焦虑就很难根本上解决。因此从人生的角度来讲,了解思想本身的内涵和发展史就很有必要了,这实际上有利于累积这些关于智识活动的精华,在别人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现以及适合自己选择 (展开)
22 有用 心少尘 2018-06-08 23:39:18
前前后后竟然看了半年多,书是好书,作为哲学入门非常不错,如果是当教材更好。中国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没有认真教哲学的课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