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39°53′54″N 116°25′03″E / 39.898205°N 116.417617°E / 39.898205; 116.417617

1900年的崇文門
1902年的崇文門瓮城
崇文門的側面,拍攝時間不晚於1904年

崇文門滿語:ᡧᡠ
ᠪᡝ
ᠸᡝᠰᡳᡥᡠᠯᡝᡵᡝ
ᡩᡠᡴᠠ
, šu be wesihulere duka),原名文明門,俗稱哈德門海岱門[1],是北京東南方的一座城門,文明之名來自《周易·大有卦·彖傳》「其德剛健而文明」[2],元代漕運稅收從文明門附近文明上下閘這進城,《序卦》:「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於1968年被拆除。原城樓面闊五間(通寬39.1米),進深三間(24.3米),城樓為兩層,連同城台通高35.2米。重檐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剪邊。箭樓與正陽門箭樓形狀相似,但尺寸略小。瓮城寬78米,深86米,西面辟閘樓、券門。崇文門關帝廟在瓮城內東北角,南向。[來源請求]

歷史

編輯

修建於1419年(永樂十七年),初名為文明門,沿用元大都城文明門之名,元大都文明門在崇文門北兩里處。正統朝後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改名崇文門。並在正統朝期間增建瓮城閘摟箭樓。崇文門多走酒車。

1900年,崇文門箭樓在義和團之亂中被英軍開炮擊毀,1920年拆除。1950年拆除崇文門瓮城。1966年拆除崇文門城樓,發現該樓為明代所建的大木結構,木料為金絲楠木。其中部分木料後來用於故宮天安門的翻修工程。

如今在崇文門地區建有北京地鐵崇文門站[3]

崇文門是「杜門」,東南巽宮,並非正南離宮景門,因都城南移取代了齊化門(今朝陽門)杜門的地位,朝陽門則位於正東震宮,其標誌是鎮海的崇文鐵龜。由於靠近通惠河,崇文門也是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城門,在明朝、清朝和民國初期均設有稅關,所有進城貨物、乃至入京大臣的隨身行李,都要在崇文門納稅。慈禧太后「梳妝費」和民國時期總統年薪都由崇文門關稅中支出。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後崇文門稅關方告撤消。

在每天關閉城門的時候,只有崇文門會通過敲鐘來提醒要出入城門的人。而其他城門則敲擊一種形狀扁平的打擊樂器,這種樂器發聲如「嘡」。因此老北京有「九門八嘡(點)一口鐘」的說法,同時老北京口語裡常說的「鐘點」大概也來源於此。在過去北京南郊大興縣一帶有很多釀酒的作坊,酒車常從崇文門進城,因此崇文門多走酒車,也有了「崇文門進酒車,宣武門出囚車」的說法。

清末民初,崇文門內西側是東交民巷使館區,東側若干條胡同,也聚居大量外國人。崇文門內大街是當時的「洋」街。[來源請求]

參見

編輯
  1. ^ 取交通往來青、徐兩古州的意思,《書經·禹貢》稱青、徐二州之地為「海岱」。
  2. ^ 麗正門取《周易·離卦·彖傳》「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順承門,取《周易·坤卦·彖傳》「至哉坤元,萬物滋生,乃順承天」光熙門,取《周易·艮卦·彖傳》「艮,止也……其道光明」.....
  3. ^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崇文門:古代「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