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跳转到内容

胃泌素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胃泌素
識別號
别名GAST;, GAS, gastrin
外部IDOMIM137250 MGI104768 HomoloGene628 GeneCardsGAST
基因位置(人类
17號染色體
染色体17號染色體[1]
17號染色體
胃泌素的基因位置
胃泌素的基因位置
基因座17q21.2起始41,712,331 bp[1]
终止41,715,969 bp[1]
直系同源
物種人類小鼠
Entrez
Ensembl
UniProt
mRNA​序列

NM_000805

NM_010257

蛋白序列

NP_000796

NP_034387

基因位置​(UCSC)Chr 17: 41.71 – 41.72 MbChr 11: 100.23 – 100.23 Mb
PubMed​查找[3][4]
維基數據
檢視/編輯人類檢視/編輯小鼠
胃泌素
鑑定
標誌胃泌素
PfamPF00918旧版
InterPro英语InterProIPR001651
PROSITE英语PROSITEPDOC00232

胃泌素(英語:gastrin)又称促胃液素[5]胃泌激素[6],是部分泌的一種胜肽荷爾蒙,主要功能為刺激胃壁細胞分泌胃酸,以利消化酵素胃蛋白酶活化,並進行分解蛋白質作用。其分泌的位置為幽門竇G細胞英语G cell十二指腸,以及胰臟

胃泌素可與膽囊收縮素B受體英语cholecystokinin B receptor結合,刺激ECL細胞釋放組織胺,並使胃壁細胞膜上的K+/H+ATP酶幫浦數量增加。

影響分泌的因素

[编辑]
  • 刺激胃泌素分泌的訊號包括:
  1. 胃體積膨脹,通常在進食後的刺激,尤其是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或胜肽類及胺基酸
  2. 濃度過高。
  3. 迷走神經刺激。
  • 抑制因素
  1. 胃酸濃度太高,這是一種負回饋的控制,為最主要的抑制訊號。
  2. 生長素釋放抑制素胰泌素抑鈣素

合成

[编辑]

負責合成與分泌的細胞是位在胃幽門表皮細胞下的G細胞英语G cell,十二指腸也有少數G細胞英语G cell存在。

產物以胺基酸的長度分成三種

  • Gastrin-34 有34個胺基酸,稱作 big gastrin
  • Gastrin-17 有17個胺基酸,稱作 little gastrin
  • Gastrin-14 有14個胺基酸,稱作 minigastrin,而此14個胺基酸就有全部的生理活性

主要功能

[编辑]
  1. 使胃腺的壁細胞分泌胃酸;作用途徑是經由G細胞英语G cell分泌胃泌素,作用於壁細胞旁邊的ECL細胞,產生旁泌性的組織胺,而作用於壁細胞。
  2. 促使主細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到胃中,這是胃蛋白酶的前驅物,在低pH值的酸性環境下,可以自催化變成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可消化分解胃中的蛋白質。
  3. 促進胃黏膜組織生長的作用,血中胃泌素濃度較高者,其黏膜組織細胞較大。
  4. 增加腸胃平滑肌收縮頻率的功能,促進胃的血液循環,幫助消化吸收。
  5. 刺激胰泌素的分泌,預備胃中食糜進入十二指腸之消化。

相關疾病

[编辑]

佐—埃二氏綜合症

[编辑]

佐—埃二氏綜合症(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或胃秘素瘤。患者有胃泌素分泌過量之症狀,通常是由十二指腸或是胰臟腫瘤所引發。過量的胃泌素造成胃酸分泌過多,胃部產生潰瘍,同時還會刺激壁細胞數目增加,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潰瘍更加嚴重。病人常常會感到腹部疼痛。

自體免疫系統損害壁細胞

[编辑]

當免疫系統辨認錯誤而破壞壁細胞,造成細胞受損或死亡,因而胃酸分泌不足,胃內的pH值不夠低,此時因為補償作用而分泌大量的胃泌素。最終壁細胞全數死亡,同時喪失了負回饋的調節作用。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GRCh38: Ensembl release 89: ENSG00000184502 - Ensembl, May 2017
  2. ^ 2.0 2.1 2.2 GRCm38: Ensembl release 89: ENSMUSG00000017165 - Ensembl, May 2017
  3. ^ Human PubMed Referenc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4. ^ Mouse PubMed Referenc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5. ^ 存档副本.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7). 
  6. ^ 存档副本.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