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跳至內容

黃河

敘事完備,有條不紊,遂列正典。
文出維基大典
(渡自
黃河壺口瀑布

河水巴顏喀剌山瑪曲,長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天下第六,亞於西伯利亞葉尼塞河,居次於中華。秒有水千七百七十五立方米注於渤海。其水自黃土高原而下,挾沙泥而水濁,故稱黃河華夏因河水而生,蓋沙泥積於中原,利農桑也。然其積沙成懸河,時潰堤氾濫。故亦中華之大害也。

河出瑪曲。瑪曲,藏語孔雀之水藏文:རྨ་ཆུ་)也,藏人亦以此稱河。

自古以河出積石山以降,往來吐蕃日繁,始知積石山上有星宿海,故以為河源。至近世,數考河源,一九八五年以巴顏喀剌山約古宗列之瑪曲為黃河正源。既出星宿海,穿流積石、西傾間。水流曲折如「之」字。河岸多草澤峽谷,故水清。

自龍羊峽以下,穿二十峽至青銅峽,盡為深谷,間有諸水匯入,河水大增,水流湍急。出青銅峽,則為荒漠曠野,水流轉緩。自源所攜沃土,多積於此,而成河套。北地中以此最宜稼穡,稱塞北江南。河套形如「几」字,蓋河水過西套,為陰山所阻而折東,東套乃成。

出東套,復為呂梁山所阻,轉而南向,直奔中原。呂梁山以下,幾無草木,水挾泥沙而益濁。至吉縣,忽墮百餘尺,而成飛瀑,河水漩渦如壺,遂稱壺口,為天下名瀧。過壺口,至風陵渡,河納渭水而折東。至潼關中條山崤山間,河驟狹。東出三門峽,為神石、鬼石三分河水,曰神門鬼門人門。近世以二石為基,營三門峽大壩。峽前砥柱山,河洗千年而不減。

復東流至鄭州桃花峪。蓋其地本成自河積,水流至緩,沙積於此,河道頻易。歷代築堤固之,沙積堤內,河床日高。遂成懸河,幾無支流,流域頗狹。猝然大水,堤決,則河淮諸地,盡成澤國。

歷代決堤,凡千五百九十三度,必致巨災。間有改道廿六度,其禍更烈。以降,河水多從奪淮而注於黃海民國廿七年,以日本軍至河上,蔣中正決花園口,以水阻之。此間河水亦多自泗、汴入淮。

今河自鄭以下,從濟水故道。東北至東營注於渤海。仍因古法,以高堤困水。近營小浪底排沙,以永治河水。

自古華夏依河水而生,故中華名邑,多旁於河,咸陽長安洛陽開封皆在河上。其利耕,縱患大亦難棄。

敘事完備,有條不紊,遂列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