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跳去內容

夏 (先秦)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大中華史
-2200 —
-2100 —
-2000 —
-1900 —
-1800 —
-1700 —
-1600 —
-1500 —
-1400 —
-1300 —
-1200 —
-1100 —
-1000 —
-900 —
-800 —
-700 —
-600 —
-500 —
-400 —
-300 —
-200 —
-100 —
0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700 —
800 —
900 —
1000 —
1100 —
1200 —
1300 —
1400 —
1500 —
1600 —
1700 —
1800 —
1900 —
2000 —

首都 都城不定,各王相異
夏朝地圖
夏朝地圖
君主
 -開國君主
 -亡國君主
共16位

成立 (禹傳畀啟(有爭議))
滅亡 (鳴條之戰)

(約前2000年—約前1600年),又叫夏國,係中國古國。跟斷代史嘅話,叫夏朝或者夏代。中國史書,記夏承,最後俾滅咗。夏周圍有萬國,以夏爲首,結成部落聯盟。現時無考古文字確證,夏曾存在世上,但仍會按商前嘅考古發現,當係夏代各國遺物。夏朝文物,西元前一千六百年以前嘅文物,有唔少青銅同玉製嘅禮器,文化同文明程度,高過新石器後期文化。雖無確證,亦難否認夏存在過。若然有文字,而寫喺易敗壞之物上,都可能流傳唔到,只能口耳相傳及日後記載。商就係甲骨同埋青銅器文字,是爲確證。史書記載「禹時五星累累如貫珠,炳炳若連璧。」天文計算,西元前1953年2月26號,有一次好好嘅五星聚會,係夏代紀代參考。

史書記載,聯盟領袖,夏國嘅,傳畀個仔續承。聯盟以夏國君主爲首,唔再禪讓,改為世襲。夏傳十三世,十六王(一說14代、17王,主要係大禹係君主定係部落聯盟首領呢個有爭議嘅問題),大概四百年後,俾商國所滅。

爭議

[編輯]
龍山文化嘅蛋殼高柄杯,1976年山東諸城呈子遺址出土

按照考古學嘅標準,夏不能確認,或者話,嚮有力嘅文物出土之前,諸如證明商朝存在嘅甲骨文,學術上唔承認夏。之所以有夏,可能係後人記錄或杜撰。華人傳統觀念,雖則未文字考古實物,會視夏係真有其事。但從考古學嘅角度來睇,就唔夠嚴謹。不過另一批西方史學家,批評中國史學、考古學界,過於疑古,低估傳說同神話於史學用處。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瑋璋教授所講,由於流傳至今,夏時史料,非常匱乏,史上有冇夏,畀好多人懷疑。但係《史記》,《夏本紀》記載有夏國世系,而同一書《殷本紀》記載商國世,兩者同樣明確,商世系嚮安陽殷墟出土嘅甲骨卜辭中,得到證實,可推斷《夏本紀》中所記夏世系,多數學者認爲可信,而商在此之前,就同夏一樣,係不爲主流睇法接受。咁樣,考古學家,見安陽殷墟鄭州商城等商嘅物質文化遺存,深入認識後,再探索夏文化,希望用考古手法,揾到夏代嘅物質文化遺存,進而恢復夏代史。

目前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發現宮城,距今三千六百年,面積達十萬八千平方米,比起附近偃師,商國都城,面積大好多,重發現咗距今三千七百年嘅車轍,係同史書中夏代同時代嘅文物。中國政府已專門撥款,開始夏商周斷代工程,用力研究夏代。學術界對二里頭文化,有兩種睇法,一種認為二里頭文化一至四期,都係夏文物,宮城係夏都;另一種認為,一二期係夏朝文物、三四期係商文物,宮城係商都。今下為止,夏都城考古實據,未能確認,現時夏僅存在於古代文獻中。

徐旭生為等古史學家,依據文獻資料,提出有兩個地區,可能係夏人活躍,一係河南西部嵩山,附近嘅登封禹州同埋洛陽平原;另一係山西南部嘅汾水下游。傳說中夏都邑同一啲重要嘅歷史事件,大多同呢個兩地有關。一九五九年開始調查「夏墟」,拉開咗夏文化探索嘅序幕。四十年來嚮豫西、晉南,一直有做考古調查同發,令夏文化探索嘅目標,日漸縮細。目前,多數學者認為,以偃師二里頭遺址命名嘅二里頭文化,包括二里頭類型同埋東下馮類型,同埋豫西地區嘅龍山文化,係探索夏文化嘅主要對象,並對夏文化問題,發表咗各種睇法。但因為缺乏文字等直接證據,目前學術界對邊種遺存,先係夏文化,重未有共識。不過無論龍山文化,定係二里頭文化,都已經累積咗相當豐富嘅資料,有條件解決呢個問題。

文獻

[編輯]
大禹治水圖

文獻記載,夏之前,夏國部族,同周圍其他部族,時時爲做聯盟首領,爭戰頻繁。夏國大概喺帝顓頊以後,逐漸興起。有唔少古代文獻,都將夏人追溯到帝顓頊。其中《史記》《夏本紀》同埋《大戴禮記》《帝系》,稱禹為顓頊個孫,但有又有文獻話,禹係顓頊嘅五世孫。呢啲文獻表明,夏人好有可能係顓頊部落嘅一支後裔。

[編輯]

夏人,係最早記載一位。《國語》《周語》話鯀係夏人首領,封嚮,稱為「崇伯鯀」。之後禹繼承咗鯀,為「崇伯禹」。咁就表明夏人早期活動,喺崇附近。當時黃河泛濫,為咗抵抗洪水,唔少部落形成咗部落聯盟四嶽推舉為鯀負責治水。治水九年,終告失敗。鯀失敗嘅原因,好有可能係不善於團結族人,與各部落關係不好。《尚書》《堯典》記載,最初認為鯀方命圮族、毀敗善類,反對鯀做治水。推斷鯀嚮擔當治水時,唔少部落對佢不滿。《尚書》《洪範》喺《國語》《魯語》中又提到,「鯀障洪水」,話鯀治水嘅方法,主要係用土木堵塞,而最終失敗。錯法或者係失敗原因之一。總而言之,鯀治水失敗後,遭殛死羽山

[編輯]

係鯀個仔。記載中不見禹爲父而怒,反而恭敬,得到舜信任。舜就將治水任務交畀禹。禹改進咗佢亞爸方法,團結各部落人,令治水成功。《史記》《夏本紀》記載,禹治水時,「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佢艱苦卓絕嘅精神,後人廣爲歌頌,呢個有可能促進咗各族人團結。《孟子》《滕文公》提到,禹嘅治水方法,「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排而注之江。」

禹治水有功,農業得以大進,夏人勢力增強,成為部族聯盟首領。隨後舜又派禹,討伐三苗。禹將三苗驅趕到丹江漢水流域,鞏固王權。《墨子》《非攻》中講道,禹克三苗後,「別物上下,卿制大極,而神民不違,天下乃靜。」寫法有少少誇張,但可以講明,禹喺治水同討三苗成功後,夏人已提升到當時黃河流域文化,到前所未有嘅重要地位。舜將帝位禪讓畀禹,禹嚮塗山召集過部落會盟,再次征討三苗。《左傳》記載「執玉帛者萬國」參加咗塗山會盟,可見當時夏人影響力。有一次嚮會稽部落會盟時,防風氏首領遲到,畀禹處死。呢個表明,夏人嚮穩定權力後,開始濫權。黃帝族為核心嘅夏人聯盟,政權日益鞏固,各地經濟,關系同樣加強。文獻中,時有禹畀諸侯部落,以路途嘅遠近,來分納貢,體夏人控制周邊部落經濟。

古代文獻亦屢有描述,禹晚年權勢欲,甚爲強烈。禹雖然想將權力,保持夏人內,但顧慮禪讓傳統,所以佢採取靈活辦法。禹先任命幾有威望嘅有偃氏首領皋陶為繼承人,以表示禹對禪讓傳統嘅尊重。然而皋陶年紀重大過禹,重未等到禪讓,皋陶已經死咗。禹又任命為繼承人,東夷族首領冇幾多影響力。然而當時好多部落,都唔支持東夷族嘅益,反而相信禹個仔。禹認為益得唔到各部支持,必定會禪讓畀佢個仔啟。

[編輯]

死後,並未得到權位,反而嚮民眾嘅擁護下,得到咗權位。於是益率領東夷族聯盟討伐啟。經過幾年後,啟殺咗益,確立王位。呢個就係大多數史學家,認為中國嘅第一個世襲制王朝。隨後,重有唔少傾向禪讓傳統嘅部族,質疑啟嘅權位。居於當今陝西省關中平原一帶嘅有扈氏,率領聯盟討伐啟,嚮甘,卽今陝西省戶縣之南,大戰。戰前啟稱佢嘅權位係「恭行天」,呢個就係幾百年後周天子論嘅雛形。啟擁有中原民眾嘅贊同,嚮人數方面佔絕大優勢,最終打敗有扈氏。啟呢兩勝,當時中原社會觀念,從傳統嘅禪讓,轉向世襲。

啟能歌善舞,成日搞盛宴。其中最大嘅一次係嚮鈞台,卽今河南省陽翟,此即鈞台之享,重喺「天穆之野」(位置不詳)表演咗精彩嘅歌舞。《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啟跳舞嗰時「左手操,右手操,佩玉。」甚至有文獻話啟,曾經上天取樂舞。啟視為中國古老嘅樂舞文獻《九辯》、《九歌》同埋《九招》嘅原作者。

夏人原先姓姒,但從啟開始,改用國名「」做姓。同時啟唔再用呢個銜號而改用,即「夏后啟」。

啟統治期間,佢個仔武觀成日作亂。《韓非子》《說疑》話佢「害國傷民敗法」,最終受誅殺。除咗夏氏族內部嘅糾紛,為爭奪方國部落聯盟權威,而成日同東夷族作戰。

太康失國

[編輯]

啟死後,佢個仔太康繼承咗後位。太康只顧住嚮田野玩,唔理政治,在位期間,夏人權威削弱,東夷族太昊同埋少昊部落趁機西進。東夷族有位善射嘅首領羿。《呂氏春秋》《勿躬》認為就係羿發明嘅。羿率軍從東夷屬地鋤遷(同【鋤】音意,左金字旁、右【且】)到咗有夏氏屬地嘅窮石,卽今河南省洛陽南面,同當地夏人通婚,結好關係,形成咗有窮氏。從而令羿嚮夏民嘅擁護下,奪得夏政。隨之太康投奔斟尋斟尋氏

羿奪得權位後並未稱王,而係將太康嘅細佬中康設為夏后。但事實上,國事全部由羿治理。引起唔少部落不滿。其中主持天象活動嘅有和氏同埋有羲氏公開反對。羿話佢哋廢時亂日,派兵討伐佢哋並且取勝。

中康死後,佢個仔繼位。隨後,相投奔親夏嘅斟尋、斟灌氏。從此,羿獨承夏后權位。但得權後,羿就好似太康咁,唔再理國事,成日喺野外射獵。佢廢咗武羅伯困龍圉等忠臣,但就重用畀伯明氏驅逐嘅不孝子弟寒浞。寒浞網羅黨羽,權力日益增大。終於有一日,佢趁羿出外射獵嘅機會,將羿同佢屋企人殺晒。奪取咗有窮氏嘅大權。寒浞將封畀佢個仔「豕壹」(一個字),將封畀佢一個仔。澆率兵眾滅咗親夏嘅斟灌氏同埋斟尋氏,殺咗嚮斟尋躲避嘅相。相嘅老婆嗰時已經有咗相個仔,佢從牆洞避開澆,走到佢阿媽有仍氏屋企避難,冇幾耐就生咗少康。留意,太康、中康、少康均名康,但為咗唔混淆,加注輩分。

少康中興

[編輯]

少康大咗之後,為有仍氏牧正,結果俾知道咗。澆又派人去追殺有仍氏,少康無奈逃奔有虞氏,即嘅後代,躲避。有虞氏當時無仔,得兩個女,對少康格外款待。佢哋將綸邑送咗畀少康,少康就以綸邑為根據地,組織兵眾。佢開始收集存餘嘅夏人,設官分職。喺澆廷中設間諜,準備恢復夏朝。呢個時候,喺有鬲氏躲避嘅原夏臣聽到少康準備恢復夏室,親自帶領斟灌斟尋氏殘餘民眾同少康聯合擊敗寒浞。復立少康為夏后。少康又喺滅澆,又派佢個仔滅「豕壹」*(一個字)。至此,控制中原三世近百年嘅東夷族有窮氏,終於覆滅。太康失國至少康中興表明住,華夏族平定中原方國部落,尤其係東夷族,過程以及最終嘅勝利。


少康結束咗後羿同埋寒浞四十年左右嘅統治,恢復咗夏人政權,史稱「少康中興」。少康死後,佢個仔立。佢重視發展武裝同埋製造兵甲。形成咗夏代中興嘅局面。

夏經過較長時間中興穩定,到孔甲時,內部衝突日激。從孔甲經,到履癸,即夏,內亂不止。

夏國後期,特別係最後桀,暴虐無道,俾商族部落首領商湯乘機而入,率大軍同夏軍喺鳴條打過(一說河南中部,另一說山西安邑),即鳴條之戰,夏桀失敗,逃到安巢,卽今安徽巢縣,並死嚮嗰度,夏國亡,誕生。

疆域

[編輯]

夏國疆域,以今日來睇,西起河南省西部同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起湖北省,北至河北省。當時夏勢力,延到黃河南北,甚至長江流域。夏都有幾個:陽城,卽今河南省登封嘅東部,酌鄩,今河南省登封嘅西北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部等地。

政治狀況

[編輯]

夏國直接來源於部落聯盟,特徵係:

  1. 直接管轄範圍,只限於本氏族內。夏族本部之外,其他部落首領嚮自己嘅領地上,享有極爲獨立嘅管理權同統治權。對住夏王,佢哋就以臣服同納貢嘅方式,表示大家關係。
  2. 政權形式同管理制度方面,具有專制、民主二重性,制度由氏族民主,過渡至君主政體。

文化與科學

[編輯]

夏人已經掌握天文歷法等知識,《夏小正》即係中國最早曆書。冶鑄銅業,係夏代新興嘅重要手工業。

二里頭一、二期文物中出現玉製禮器,證明佢已經有相當文化水準。

科學與技術

[編輯]

夏代,農業文明到咗好高嘅程度,傳說禹嘅大臣儀狄開始造少康又發明咗秫酒嘅釀造方法。為咗適應農業需要,探索出農事季節嘅規律,現時重流行緊,有時稱為夏曆農曆就係嗰個時代發明。

畜牧業有一定發展。有一大批奴隸從事畜牧工作,重有一啲專門從事畜牧業嘅氏族部落。養得到相當重視。

此外製陶業,嚮夏代可能已經成為獨立及極為重要嘅行業。

至於青銅器,中國已經發現咗二里頭文化嘅銅刀。如果二里頭文化視夏文化,咁呢件青銅器就係夏代。夏代人架生,以石器為主。

夏國都城出現咗車,但重未能夠確認係人力車定係馬車,因為車轍只有一米闊,同商兩米闊嘅車轍唔同,商國已經確認用馬車。

重要人物

[編輯]

[編輯]

禹執政期間,征戰贏苗族,迫佢退到長江流域,從此以後,佔據黃河流域嘅黃炎族,中原地位更加鞏固。禹做共主之前,最偉大嘅功績就係治水。據說大禹吸收亞爸鯀失敗嘅教訓,唔再用圍堵法治水,而用疏導法治理洪水,三過家門不入,終於平水土,定九州。禹重改善咗灌溉工程,有利農業。禹嗰時嘅伯益發明鑿井、奚仲發明造車,禹時用銅做兵器,顯然,禹時生產力大振。據說,禹時開始建城,並由儀狄發明瞭用穀物釀造甜酒嘅方法。呢個表明,當時嘅私有制發展,已經形成階級。禹死後,眾酋長擁戴禹個仔啟,於是廢禪讓,由禹嘅後裔開創嘅夏王朝正式開始。

夏朝帝系表

[編輯]

 1·
  │
  ├─────┐
  │     │
 2·太康  3·中康
        │
       4·
        │
       5·少康
        │
       6·
        │
       7·
        │
       8·
        │
       9·
        │
        ├──────┐
        │      │
      10·不降  11·
        │      │
      13·孔甲  12·
        │
      14·
        │
      15·
        │
      16·履癸(

夏(前2054——前1600)

啟 39 己卯 前2054

太康 29 丙戌 前2015

仲康 13 乙卯 前1986

相 28 戊辰 前1973

後羿 2 丙申 前1945

寒浞 38 甲辰 前1943

少康 21 丁丑 前1905

杼 17 戊戌 前1884

槐 26 甲寅 前1867

芒 18 庚辰 前1841

泄 16 戊戌 前1823

不降 59 甲寅 前1807

扃 21 癸丑 前1748

廑 21 甲戌 前1727

孔甲 31 乙未 前1706

皋 11 丙寅 前1675

發 11 丁丑 前1664

桀 53 戊子 前1653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