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
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1
一、确定课题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课题学习的设计之前,教师应当根据该课题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设置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先阅读材料,进行组内讨论、交流、探讨,发现并总结出课题中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指导学生自己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探索,将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提出猜想,根据个人特长对分解出来的小问题进行小组内的人员分配。对问题进行类比、实验、对比、观察、联想、归纳、化归,形成数学化的问题,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清晰的数学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先组内讨论再组间探讨。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
课堂的结束不代表课题学习的结束,教师可以适时将课题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拓展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课题学习之外相关的现实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和学习。
除此以外,研究报告模式、调查报告模式、论文研讨模式以及课外活动中的“四部模式”也都是比较适合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课题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和使用一种或几种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
二、数学课题学习环节设计
数学课题活动与平时的教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课题学习中更注重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类比平时的教学步骤,注意到数学课题学习本身的特征,按照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安排好整个课题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
1.建立学习小组
教师在建立学习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到班级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将学生平均分组。在组内,教师需要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课题学习的计划,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中所要完成的任务,从而从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此次课题学习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与能力。
2.收集和分析资料
初中生对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还不能做到主动收集,对于一个课题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哪些渠道来收集资料,如上网、查阅书刊杂志、讨论等;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甄别真假信息,淘汰垃圾信息,选取对该课题学习有意义的信息,从高层面上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最终总结出令人满意的结论,并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或实施方案。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不应将自己或大众的理解强加到学生的头上。
3.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组内,组织学生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在集体探讨中思考如何完成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对学生不明确或认识错误的地方要给予说明。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个大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策略,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并验证解决方案是否合理,逐一解决课题学习中的问题。对于实施过程中遇到严重困难的小组,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指导,并对实施方案的有关步骤进行调整,但不可代替学生自己动脑,要尽量让学生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各小组合作的步骤、结论都大同小异,也就失去了课题学习的意义。
4.小组交流
完成课题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将本组对该课题收集整理的资料以及解决问题的想法、步骤、实施情况、结论、收获、不足等进行总结,以小论文、研究报告、作品展示、幻灯片演示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并展开小组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对其中的数学原理加以解释说明,并通过交流、研讨与其他学生分享成果,以促进共同进步。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2
创设情境是数学新课标的一大亮点,它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巧妙地把学生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中体验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设置生活实例进行课堂小结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的学习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的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以生活实例对课堂进行小结,可以激发学生运用新知识追求问题解决的心向和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二、通过设置问题悬念创设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除教科书上的问题情境外,还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第43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000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又好奇,很快就谈论开了。此时,教师指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来解决。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或者具有悬念的生活素材,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创设问题实践。比如在教学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知识内容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古印度有个国王,迷恋下棋,在全国范围内征召高手并许诺:谁胜了国王,国王就满足他的一个要求。后来,一个僧人胜了国王,他就要求国王在棋盘上放麦粒,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他只要棋盘上的麦粒。国王笑他:“真傻,就要这么一点麦粒。”僧人说:“恐怕你的国库中也没有这么多麦粒。”然后提出“国王的国库中究竟有没有这么多麦粒”的问题,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64格棋盘如果按10克/千粒计算,那么所放麦子约1800亿吨。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为教学“有理数的乘方”埋下伏笔。
四、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
在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为此,《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样崭新的学习方式应该由数学教师扎扎实实地去贯彻执行。教师上课时就应该创设这样自主合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去获取他们只要稍微“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
五、情境创设要贯穿实践性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实际应用,同时还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数学教学也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并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让学生扮演测量员,统计员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制统计图,写调查报告,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学生产生顿悟,求知欲得到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了。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训练。
当然,创设情境还有其他方法,但创设情境,需防止问题离题万里,弄巧成拙。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不然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这样的问题,不但起不了好的效果,有时还误导学生,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深一层地理解数学的本质,课堂小结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后通过小结让学生抓住主要矛盾,掌握课堂的重点与难点,是整节课教学的升华。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3
数学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必要的活动,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在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及乐趣呢?
一、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适时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呢?我认为设计好“开场白”非常关键。老师可以以讲故事、猜谜语、游戏、脑筋急转弯等多种形式创设良好的情境。
1.利用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比如:在上《日历中的方程》时,我先让学生看一幅图画:小颖在一本日历上圈出竖列的三个相邻的日期,并把三个数的和告诉小明。小明立即说出了这三天分别是几号。问题出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明是怎么‘猜’出来的吗?要知道这个秘密呀,我们首先要了解日历中的数字排列的规律”。由此引入课题,自然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利用数学小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比如:在学习“截一个几何体”时,讲桌上摆满了切成各种形状的萝卜,教师提问:“同学们,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多给予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或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我在教学中,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比如:在讲丰富的图形世界时,我们让学生自己制作模型;在讲有理数的运算时,我们提供实际背景,让学生自己归纳法则;在讲生活中的数据时,让学生通过实验,查找资料,调查访问收集数据,从中尽可能地获得信息;在学习《打折销售》时,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让学生深入商店,感受打折销售的现实情景,对商场出现的折扣进行了解,明白折扣的含义,进一步了解利润、卖价、成本价之间的关系。亲身体验,感受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三、让学生在“会学”的基础上,增加学习主动性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四点: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第三、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技巧。
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开辟数学园地,推荐不同解法,展现独特见解。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既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数学教学也要注入时代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与数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把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总之,要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而应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让学生想学―学会―会学。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11-18
(经典)初中数学调查报告09-20
数学的调查报告06-08
数学调查报告07-17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06-18
数学教育调查报告05-15
初中数学的说课稿02-15
农村初中调查报告12-30
初中数学教学总结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