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理论研究

把牢“稳与进” 扛稳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

时间:2024-12-25 09:35 来源:河南日报

  □王承哲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24年全省经济工作,系统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为我们研判经济形势、扛稳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全面看待河南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会议在总结2024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时指出,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省委坚定扛稳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回升向好”态势更明显。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主要指标逐月逐季抬升。经济总量稳步扩大,前三季度,全省GDP达47881.96亿元,同比增长5.0%,较2023年提升0.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稳健攀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高于全国2.3个、3.6个、2.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全面增长,前三季度,分别增长3.7%、7.3%、3.4%,第二产业增长态势突出,对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以进促稳”基础更扎实。2024年,“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为河南经济“以进促稳”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以“增投资”促“稳增长”,1—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1.5%,重大项目表现亮眼,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3.7%,民间投资意愿增强,增速高于全省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以“扩消费”促“稳内需”,1—11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1%,超八成商品零售保持增长。新型消费需求旺盛,11月,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52.8%。以“强外贸”促“稳外需”,2024年,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强劲增长,前三季度,“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4%,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外贸韧性进一步增强。

  “守正创新”动能更强劲。2024年,河南在稳住发展底线的同时,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以守正筑牢基础,聚焦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稳妥推进风险化解工作。全省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降幅分别连续5个月、6个月收窄,保交房项目交付率预计年底将超过90%,地方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以创新激发活力,创新能力突破跃升,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逐步完善,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和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拓展提升,新建省实验室26家,成为河南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源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全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突破1600亿元,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达15个,创历史最好成绩。企业研发能力持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达77.76%,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

  “先立后破”支撑更有力。2024年,河南在稳住总量、确保增量的前提下,推进结构改革和存量调整,实现了经济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和效益增长。在转方式上,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有序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业,逐步推动经济从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在调结构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产业结构加快升级。1—11月,“7+28+N”产业链群增加值增长9.2%,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0.4%,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4%、8.7%。在提质量上,以改革的办法化解经济运行系统性风险,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整体竞争力。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力推进,省管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增长7.8%、12.3%。在增效益上,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确保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措施带动下,1—11月,全省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1.5%,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带动下,11月,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新能源汽车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1.2%、54.7%。

  准确把握河南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会议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收官之年、“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要准确把握当前发展面临的环境形势,抓住机遇、化危为机,为坚定扛稳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赢得战略主动。

  迎来的机遇表现为:

  全球经济格局“东升西降、南来北往”加速演化,为河南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提供重要契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快速崛起,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对世界经济、科技、文化、政治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及RCEP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南北半球经贸合作。伴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以及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河南凭借区位交通优势、制造业基础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将迎来全球产业梯度转移重要机遇。

  新质生产力“优旧育新、蓄势赋能”方兴未艾,为河南布局新产业抢占新赛道带来有利环境。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汹涌澎湃,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技术、量子计算、类脑智能等核心技术相互渗透、交叉融合,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断迸发。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正在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催生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为河南布局新产业抢占新赛道、赢得发展主动权带来有利环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攻坚克难”深入推进,为河南重塑经济增长系统性合力释放制度红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河南发挥区位、交通、人口优势带来制度红利。尤其是河南落实中央关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河南重塑经济增长形成系统性合力。

  国家战略腹地“产业备份、优势重塑”大幕开启,为河南建设战略腹地提供历史机遇。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地缘政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央提出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河南区位交通优越,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广阔,产业体系完备,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发挥后发优势和禀赋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特别是下半年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超常规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强化土地、能源、环境、数据等要素保障,为河南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面临的挑战表现为:

  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增强,河南稳外贸、稳外资难度加大。欧美主要经济体债务高企、利率偏高,已逐步进入降息周期。国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这些不利影响将沿着产业、贸易、投资等链条向内陆传导,河南稳外贸、稳外资的难度明显增大。

  经济周期性与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河南稳增长、促发展挑战增多。近年来,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孕育,但同时,由于城镇化率逐步提升、人口进入负增长等原因,房地产市场增长的空间变得日益有限。尽管当前新赛道发展迅速,但目前其规模体量、带动能力与过去的房地产市场还有一定差距。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来看,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平衡等结构性问题仍需破解。

  区域竞争底层逻辑发生根本变化,河南转方式、调结构日益紧迫。全国各地区竞相抢滩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谁在新产业新赛道上发展得好,谁就能获得未来区域竞争的主动权,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形势日益紧迫,倒逼河南进一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以科技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有力有效扛稳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

  促消费稳投资挖潜力,筑牢稳定增长“压舱石”。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继续提振汽车、家电、家装等重点领域消费,满足居民在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方面的消费需求,迭代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户外经济、冰雪经济、小店经济、银发经济、定制消费等特色消费。紧盯上级政策、重大战略和新兴领域,以新型基础设施、高精尖产业、消费等领域为重点持续增加投资,发挥“三个一批”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做好项目服务保障,积极推进投资项目落地实施。

  勇创新重投入强培育,激活新质生产力“新动能”。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健全市场驱动、需求牵引、企业主导的创新体系,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以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建设为重点加快全省实验室体系重塑重构进程;壮大耐心资本,着力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围绕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领域引育一批“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原料供应、物流配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围绕全省“7+28+N”产业链群布局创新链,打造从战略平台到技术平台、服务平台,从应用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高水平创新平台方阵,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匹配。

  抓改革扩开放优环境,打造营商环境“金招牌”。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全面激活经济发展动力活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持续深化财税金融、国资国企、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充分释放改革效应。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升RCEP规则利用率,以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协同拓展“四条丝绸之路”,加快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建设,完善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运立体发展的物流网络体系,打造枢纽经济新优势。围绕“放管服效”改革持续完善“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

  稳就业办实事惠民生,锚定民生福祉“定盘星”。着力稳住经营主体、稳定和促进就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构筑未来发展重要支撑。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围绕稳定大企业生产经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帮扶特殊困难行业,落实落细相关纾困政策,并动态调整政策组合,引导经营主体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持续推进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管理、制度等创新,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支持发展“互联网+就业”模式,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开展社会保险精准扩面专项行动,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失业保险服务体系,适度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把好风险防范“源头关”。加强风险源头防控,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继续推进保交房工作,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大“白名单”项目扩面,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因城施策,通过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推动市场供需平衡。积极稳妥处理村镇银行风险,探索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抓好矿山、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危化品、自建房、旅游景区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极端天气的监测响应和应急救援,完善灾害天气等应急预案,优化完善防灾救灾减灾体系,为全省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