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公安部的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7000万辆。中国正渐成为轿车消费大国。随着消费者“爱车、养车意识”的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车主更加重视对车辆的日常保养,再到车辆损坏以后到修理厂或4S店进行大修。“七分养,三分修”的汽车养护新理念已为更多的消费者接受,现人们对汽车仅要求“行得方便”,也要求“行得漂亮”。因此,汽车期美容护理正成为汽车后市场服务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保守的估计,如果中国每辆车每年平均美容养护上花费2000-2500元的,中国汽车美容养护市场将达到1400-1750亿的规,而目前中国汽车美容养护业的产值还到370亿,市场潜力巨大。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预计,到2010年,汽车用品销售将达到840亿元人民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汽车大量进入家庭,人们的活水平步提高,汽车文化的日益普及,汽车美容养护业将迅速崛起,并发展成为我国服务业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因此,汽车美容养护业仅是服务业领域的朝阳产业,而且也是渴望勤劳致富者的黄金产业。
面对这样一个新的市场,这样一个新的行业,中国业界是否已经准备好了,是否已经能充分或较为自主地认识和把握这个商机,去运作和开辟这个市场,把这个蛋糕做得更大、更美、更丰盛?这将是当前我国汽车美容护理业的每一个企业该思考的问题。
车身美容
车身美容主要包括高压洗车,除锈、去除沥青、焦油污物,上蜡增艳与镜面处理, 新车开蜡,钢、轮内部美容胎、保险杠翻新与底盘防腐涂胶处理项目。经常洗车可以清除车表尘土、酸雨、沥青污染物,防止漆面及其他车身部件受到腐蚀和损害。适时打蜡但能给车身带来光彩亮丽的效果,而且多功能的车蜡能够无微至地呵护爱车,可以防紫外线、防酸雨、抗高温及防静电。
内部美容主要分为车内美容、发动机美容、行李箱清洁内容。
其中车内美容包括仪表台、顶棚、地毯、脚垫、座椅、座套、挡阳板、车门衬里的吸尘清洁保护,以及蒸汽杀菌、冷暖风口除臭、车内空净化项目。发动机美容则包括发动机冲洗清洁、喷上光保护剂、做翻新处理、三滤清洁(指的是燃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空滤清器)项目。
漆面处理
漆面处理服务项目可分为氧化膜处理、飞漆处理、酸雨处理、
漆面划痕处理、漆面破损处理及整车喷漆。漆面处理仅能使爱车永保“青春”。还能复原您慎造成的划痕及破损。更好地保护车身,使汽车保值。
汽车防护
汽车防护的项目包括贴防爆太阳膜、安装防盗器、安装静电放电器、安装汽车语音报警装置。汽车防护虽然对汽车的美观产直接影响,但却能很好地呵护爱车。
汽车精品
汽车精品是汽车美容的点睛之处,也是一种汽车活文化的体现,它**于把汽车造成一个流动的活空间,诸如车用香水、蜡掸、护目镜、把套、坐垫。汽车精品带给人们的是一种贴身的关怀。
一分功夫一分精彩。美丽的背后绝仅仅是追时尚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另一种物质文化的把握。
汽车美容市场前景
美国人口总数过两亿多,可轿车保有量却高达1.3亿辆,平均每1.3人拥有一辆。而我国拥有13亿人口,轿车保有量却到两百万辆,平均每千人才拥有一辆,差距是如此之大!就算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也算是落后的。
根据汽车们的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中国将成为世界轿车的大消费国之一,即我国轿车保有量未来的一二十年里将有飞速提高。久的将来,开车将是人们普遍掌握的活技能,轿车也再是特权人士的标志,而将是人们出门的代步工具。那么当人们拥有一辆自己的爱车时,无疑翔倍至。汽车的平时清洁护理和期美容保养,必然成为人们日常的消费内容。
另一方面,我国各大中城市虽然发展很快,但建设配套,缺乏停车场,使大量汽车只能露天息,饱受风吹、雨淋、日晒的无奈,致使汽车日渐老化。这就使汽车美容护理业的和发展更具备了条件。
问题
目前,汽车美容护理对大多数车主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的念。一批摇抹布的擦车族,依然使用洗衣粉、洗涤灵(对车漆有酸、碱腐蚀作用),一桶桶脏水污染着城市环境。据统计,每年落入擦车族手中的擦车费就有三个亿。
另外,由于汽车美容护理业具有灵活、操作简单、利润较高、风险较低特点,因此国内的大量洗车店、汽车配件精品店、轮胎店、汽修厂及个人蜂拥进入汽车美容市场,以争得市场上的份,致使市场竞争日趋烈。
但是由于汽车美容专业化要求非常高,是一个全新的念,以它与一般的洗车擦车、打蜡上光有着本质的区别。根据调,目前市场上许多汽车美容店是“无专业正规培训”、“无专业产品”、无专业机械设备“、无服务”的四无状况。而且,由于国家对这个新兴行业的管理制度尚健全,加上消费者对本行业缺乏了解,以市场上相继出现了一些东拼西凑起来的汽车美容用品。这些杂牌以巧妙的伪装和华丽的广告宣传,打着进口专业品牌的旗号,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来坑骗广大用户。但随着汽车美容护理市场断规范和人们消费意识的提高,伪劣产品将无处立足,无专业服务的汽车美容店若改变现状也将被淘汰。如何汽车美容护理业立足、发展并壮大,已成为每一个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