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参与式预算
发音(Pronunciation):cān yù shì yùsuà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民众或相关利益方参与决策和预算的过程,强调民主、公开、透明的原则。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参与式预算是指在决策和预算过程中,广泛征求民众或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以实现民主决策和公众利益最大化。它强调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民众参与到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中来。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参与式预算常用于政府决策、社区规划、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它可以增加公众对政策决策的信任感,提高政策执行的效果,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参与式预算这个词语是在现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它是在民主改革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下,为了增加公众参与政策决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而提出的。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参与式预算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参与”、“式”和“预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在制定预算时应该积极推行参与式预算,让民众能够参与到决策中来。
2. 参与式预算可以有效地增加公众对政府决策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参与式预算记忆为“参与决策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民众可以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实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学习更多关于参与式预算的相关知识,可以了解国内外的成功案例,深入了解其原理和实施方法,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们班级决定参与式预算,让大家一起决定怎么使用班费。
2. 初中生(13-15岁):社区举行了一次参与式预算的活动,让我们能够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3. 高中生(16-18岁):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参与式预算的实践活动,让我们了解政府决策的过程。
4. 大学生(19-22岁):我们学院组织了一次参与式预算的研讨会,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