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资源服务  >  核能
核能

中国核电发展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为此,中国政府通过制定电力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努力推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预计到2025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000万千瓦;2035年有望达到1.5亿千瓦,核能发电量在全国总发电量中的占比达到10%左右。

  已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

  早在1970年,周恩来总理就提出:从长远来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地区用电问题,要靠核电。但是,我国核电的实际起步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心和领导下,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秦山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于1985年开工、1991年并网发电,实现了我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被誉为“国之光荣”;1987年开工建设的中法合作大亚湾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作为我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开创了利用外资建设大型能源基础产业项目的新路子。秦山、大亚湾核电站的成功建设为我国核电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核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适度发展、积极发展到安全高效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已经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截至2022年3月,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2台,装机容量5438.9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19台,装机容量2132.7万千瓦;2021年核电发电量4071.38亿千瓦时。我国核电始终保持了良好的运行记录,从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二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规定的性能指标对照,在全球400多台运行机组中,我国运行机组性能良好,且整体安全指标逐年提升。

  实现了“二代”向“三代”的技术跨越

  我国核电发展起步较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较快地掌握了世界先进核电技术,并成功地应用到核电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行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法国M310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进,研发成功CPR1000、CP1000二代改进型堆型,并实现了批量化建设,为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福岛核事故后,又充分借鉴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汲取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在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研发的ACP1000和ACPR1000机型的基础上, 自主研发出满足当今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华龙一号技术,目前已在福建福清、广西防城港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2006年,我国决定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AP1000技术,建设我国第三代核电站,并将《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专项支持和带动下,我国已全面掌握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自主攻克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自主三代CAP1400核电项目,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已完成型号研发和工程设计,具备开工建设条件。随着华龙一号开工建设和CAP1400具备开工建设条件,我国已成为拥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就在建规模和发展前景而言,我国已成为全球三代核电发展的中心,在国内国外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具备了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迈进的条件。

  建立了完整的核电产业链

  经过30余年不间断发展,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以后,我国成为又一个拥有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和全产业链的国家。在核燃料供应方面,我国北方可地浸砂岩盆地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探明一批大型和特大型铀矿床。天然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疆伊犁首个千吨级绿色铀矿山基地建设正式投产。铀纯化转化、铀浓缩、压水堆核燃料组件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全球首条高温气冷堆核燃料生产线实现规模化生产,国内首条AP1000元件生产线正式进入生产阶段,采用N36包壳材料的CF3自主燃料元件研发取得重大进展,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程热调试取得圆满成功。目前,我国核燃料产能已跻身世界第一阵营,可以满足国内核电和核电“走出去”对各种型号燃料的需求。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我国核电关键设备和材料自主化、国产化取得了重大突破,掌握了核岛和常规岛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核心技术,发展壮大了一批为核电配套的装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了每年8至10台套核电主设备制造能力,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机组关键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率已达85%以上。我国核电工程管理自主化能力和总承包能力持续提升,全面掌握了压水堆、重水堆、高温气冷堆、快堆等多种堆型,30万、60万、100万、170万千瓦等不同功率的核电建造技术,具备同时开工30台以上核电机组的建设能力。

  打造高技术产业“国家名片”

  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不久,我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向巴基斯坦出口30万千瓦核电站的合同。从1993年8月1日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1号机组开工建设,到2017年9月8日4号机组竣工,恰希玛核电一期工程4台压水堆机组全面建成,总装机容量超过130万千瓦,为我国核电“走出去”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我国核电规模化发展,核电“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在出访时,多次将核电作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名片向世界推介。2015年,华龙一号在非洲推介时,国家主席习近平莅临视察并指出:“这是我们自己的技术,我们要把它推向非洲和全世界。”2017年,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习近平主席向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介绍说,“华龙一号是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在核电“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核电国际合作稳步推进。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的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项目于2015、2016年先后开工,其中K2项目于2017年10月成功实现穹顶吊装,已全面进入安装阶段。同年11月,中核集团与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签署恰希玛核电5号机组商务合同,这是我国华龙一号成功“走出去”的第3台核电机组,也是我国向巴基斯坦出口的第7台核电机组。2016年9月,中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公司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合作协议,由中法共同投资建设的欣克利角C项目实质性启动;华龙一号在英国的通用设计审查(GDA)获得英国政府受理,已正式进入第二阶段;拟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的布拉德维尔B项目进入厂址勘查阶段。国家电投集团与西屋公司合作,采用AP1000/CAP1400技术,联合开发土耳其第三核电项目,已经签订项目可研备忘录。此外,我国还与阿根廷、罗马尼亚、南非、沙特、埃及、伊朗、捷克、巴西、保加利亚、西班牙、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分别签署有关协议,积极推进核电和相关领域合作。

返回
顶部
首页  >  资源服务  >  核能

核能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为此,中国政府通过制定电力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努力推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预计到2025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000万千瓦;2035年有望达到1.5亿千瓦,核能发电量在全国总发电量中的占比达到10%左右。

  已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

  早在1970年,周恩来总理就提出:从长远来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地区用电问题,要靠核电。但是,我国核电的实际起步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心和领导下,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秦山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于1985年开工、1991年并网发电,实现了我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被誉为“国之光荣”;1987年开工建设的中法合作大亚湾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作为我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开创了利用外资建设大型能源基础产业项目的新路子。秦山、大亚湾核电站的成功建设为我国核电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核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适度发展、积极发展到安全高效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已经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截至2022年3月,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2台,装机容量5438.9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19台,装机容量2132.7万千瓦;2021年核电发电量4071.38亿千瓦时。我国核电始终保持了良好的运行记录,从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二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规定的性能指标对照,在全球400多台运行机组中,我国运行机组性能良好,且整体安全指标逐年提升。

  实现了“二代”向“三代”的技术跨越

  我国核电发展起步较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较快地掌握了世界先进核电技术,并成功地应用到核电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行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法国M310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进,研发成功CPR1000、CP1000二代改进型堆型,并实现了批量化建设,为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福岛核事故后,又充分借鉴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汲取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在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研发的ACP1000和ACPR1000机型的基础上, 自主研发出满足当今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华龙一号技术,目前已在福建福清、广西防城港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2006年,我国决定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AP1000技术,建设我国第三代核电站,并将《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专项支持和带动下,我国已全面掌握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自主攻克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自主三代CAP1400核电项目,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已完成型号研发和工程设计,具备开工建设条件。随着华龙一号开工建设和CAP1400具备开工建设条件,我国已成为拥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就在建规模和发展前景而言,我国已成为全球三代核电发展的中心,在国内国外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具备了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迈进的条件。

  建立了完整的核电产业链

  经过30余年不间断发展,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以后,我国成为又一个拥有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和全产业链的国家。在核燃料供应方面,我国北方可地浸砂岩盆地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探明一批大型和特大型铀矿床。天然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疆伊犁首个千吨级绿色铀矿山基地建设正式投产。铀纯化转化、铀浓缩、压水堆核燃料组件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全球首条高温气冷堆核燃料生产线实现规模化生产,国内首条AP1000元件生产线正式进入生产阶段,采用N36包壳材料的CF3自主燃料元件研发取得重大进展,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程热调试取得圆满成功。目前,我国核燃料产能已跻身世界第一阵营,可以满足国内核电和核电“走出去”对各种型号燃料的需求。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我国核电关键设备和材料自主化、国产化取得了重大突破,掌握了核岛和常规岛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核心技术,发展壮大了一批为核电配套的装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了每年8至10台套核电主设备制造能力,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机组关键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率已达85%以上。我国核电工程管理自主化能力和总承包能力持续提升,全面掌握了压水堆、重水堆、高温气冷堆、快堆等多种堆型,30万、60万、100万、170万千瓦等不同功率的核电建造技术,具备同时开工30台以上核电机组的建设能力。

  打造高技术产业“国家名片”

  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不久,我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向巴基斯坦出口30万千瓦核电站的合同。从1993年8月1日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1号机组开工建设,到2017年9月8日4号机组竣工,恰希玛核电一期工程4台压水堆机组全面建成,总装机容量超过130万千瓦,为我国核电“走出去”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我国核电规模化发展,核电“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在出访时,多次将核电作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名片向世界推介。2015年,华龙一号在非洲推介时,国家主席习近平莅临视察并指出:“这是我们自己的技术,我们要把它推向非洲和全世界。”2017年,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习近平主席向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介绍说,“华龙一号是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在核电“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核电国际合作稳步推进。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的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项目于2015、2016年先后开工,其中K2项目于2017年10月成功实现穹顶吊装,已全面进入安装阶段。同年11月,中核集团与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签署恰希玛核电5号机组商务合同,这是我国华龙一号成功“走出去”的第3台核电机组,也是我国向巴基斯坦出口的第7台核电机组。2016年9月,中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公司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合作协议,由中法共同投资建设的欣克利角C项目实质性启动;华龙一号在英国的通用设计审查(GDA)获得英国政府受理,已正式进入第二阶段;拟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的布拉德维尔B项目进入厂址勘查阶段。国家电投集团与西屋公司合作,采用AP1000/CAP1400技术,联合开发土耳其第三核电项目,已经签订项目可研备忘录。此外,我国还与阿根廷、罗马尼亚、南非、沙特、埃及、伊朗、捷克、巴西、保加利亚、西班牙、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分别签署有关协议,积极推进核电和相关领域合作。

版权所有:国家原子能机构

承办单位:国家原子能机构新闻宣传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 邮编:100048

网站标识码:bm63000002

京ICP备05081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