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暴动越狱罪概念

详情

暴动越狱罪,是指在押罪犯有组织地使用暴力,公然越狱逃跑的行为。

暴动越狱罪构成要件

详情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监管秩序。监狱、劳改队、看守所等监管场所的任务是看管、教育、改造罪犯。为了保证监管场所的正常秩序,国家对罪犯的出狱(包括出劳改队、看守所等)作了严格的规定。暴动越狱即违反监管规定,采用暴力手段从监狱逃跑,使监管场所的正常监管秩序受到侵扰。对这种犯罪行为必须严厉打击。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首要分子的组织、策划、指挥下,有组织、有预谋、有计划地使用暴力而共同越狱的行为。所谓越狱,是指逃离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劳动改造队、拘役所、看守所等羁押场所。在押解中、执行死刑的刑场以及参观、学习、劳动等地方进行有组织、有预谋、有计划地采用暴力的方法共同逃跑,也应视为本罪的越狱。所谓有组织、有预谋、有计划地使用暴力共同越狱,是指在首要分子的组织、策划、指挥下,进行密谋策划,相互勾结、串通,认真准备、分工而决意采用暴力进行集体越狱。至于暴力,则通常表现为杀伤、杀害监管人员,抢夺枪支、弹药、交通工具,砸毁监舍门窗等方式。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由在监狱、劳改队等关押场所的罪犯构成。其他人员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对于个别监管人员为越狱的罪犯提供帮助或方便条件的,应按暴动越狱罪的共犯处理。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基于故意,并且具有通过暴动越狱的行为以达到逃避法律制裁的目的。本罪为必要共同犯罪,但其不要求行为人都出于相同的动机,只要行为人认识到自己在与他人一起共同实行有组织、有预谋、有汁划的暴动越狱行为而仍决意实施的,即可构成本罪。

暴动越狱罪认定

详情

区分暴动越狱罪组织越狱罪的界与限

区别在于构成本罪必须采取共同的暴力行为;而组织越狱罪的构成要件中则排斥共同的暴力行为。

关于罪数问题

在暴动越狱的过程中致人重伤、死亡的,仍只需以本罪一罪论处。

根据刑法第317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对其他参加者,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暴动越狱罪立案标准

详情

《刑法》第三百一十七条 第二款

【暴动越狱罪】【聚众持械劫狱罪】暴动越狱或者聚众持械劫狱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暴动越狱罪量刑标准

详情

暴动越狱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暴动越狱罪司法解释

详情

[刑法条文] 

第三百一十七条第二款 暴动越狱或者聚众持械劫狱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 的,处死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服刑期间故意犯罪,从重处罚。(《监狱法》第五十九条) 

暴动越狱罪法律意见

暴动越狱罪属于妨碍司法罪。妨害司法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使用各种方法妨害国家司法机关正常诉讼活动,破坏国家司法权的行使,情节严重的行为。触犯了此章节罪名的,最高刑期为7年。

被逮捕前可以做什么

(一)【自首】建议尽快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且如实供述自己的行为。自首是法定的可以减轻或者从轻处罚的,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二)【积极配合】应当配合相关机关,如实回答案件相关问题,且不袒护他人,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可以拒绝回答。

(三)【坦白案情】 在交代案情时,行为人可以说明案件发生后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去挽回被害人的损失。

(四)【诉讼权利】若有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提出控告的权利。

被公安机关逮捕后可以做什么

(一)【程序合法】如果被采取强制措施(如:拘留、逮捕等)超过法定期限(拘留最长不得超过37天、逮捕后被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的,可以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二)【刑事会见】如果在侦查阶段,那么仅有律师能够进行会见,所以可以在侦查阶段便委托律师介入,了解清楚案情,弄清楚违反的法律法规,避免因为不了解程序和法律法规而造成更坏的后果。

(三)【取保候审】如果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正在怀孕、哺乳自己的孩子的,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庭审阶段

(一) 【回避】如果发现参与审理的法官、书记员、陪审员和案件有关系,那么可以提出申请,让他们回避。

(二) 【诉讼权利/人格权】对于司法工作人员侵犯其合法的诉讼权利(如自由辩论的权利)和有人身侮辱的行为,可以向法庭提出控告。

(三) 【质证权利】参与法庭审理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和证据。

(四) 【质证环节】对于未到庭的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的内容,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五) 【自我辩护权利的行使】有权参与法庭辩论,并进行最后陈述。

(六) 【遵守庭审规则】在参与庭审的过程中,要遵守法庭规则,对司法人员依法进行的诉讼活动给予配合。

华律提醒:

【律师介入】案情过于复杂或者自己难以应付的,行为人可以委托律师代为处理,经济状况不允许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如需针对解决,立即提问获取律师解答

罪名月度点击排行榜

大家还在问更多问答>

  • 盗窃价值2000元,一般会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幅度内量刑。根据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1.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属于盗窃罪中“数额较大”的情形。2.对于数额较大的盗窃犯罪,通常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3.具体量刑会考虑多种因素,如是否有自首、立功、坦白、退赃退赔等情节。若犯罪嫌疑人有自首等从轻或减轻情节,可能会判处拘役或适用缓刑;若没有从轻情节,可能会判处一年左右有期徒刑等实刑。最终量刑由法院依据案件具体情况依法确定。
    2025.04.27
  • 量刑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法决定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的具体轻重。至于是否需要坐牢,要依据量刑结果而定。如果量刑是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监禁刑,那就需要坐牢。比如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意味着犯罪分子要在监狱等场所服刑三年。若量刑结果是管制、缓刑、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则不一定需要坐牢。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缓刑是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单处罚金就是只判处罚金,不判处其他刑罚。总之,量刑决定了罪犯最终受到的刑事处罚形式,是否坐牢要看具体的量刑内容。
    2025.04.27
  • 一起喝酒死人是否需负法律责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1.若存在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酒、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等情形,劝酒者需担责。比如强迫他人过量饮酒致其死亡,明显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2.若共同饮酒人没有上述过错行为,只是正常社交性饮酒,一般无需对饮酒过量死亡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例如大家适量饮酒,对死者突发疾病等意外情况无法预见和阻止。3.然而,如果饮酒过程中有人有明显异常状况,其他人却未尽到必要的照顾、救助义务,也可能被认定有一定责任。总之,关键在于是否存在过错及过错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025.04.27
  • 1.打架致人轻微伤,一般会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2.关于案底:-如果被给予行政拘留处罚,这属于行政处罚,会留下违法记录,但不算刑事犯罪的案底。-违法记录会长期保存,不过与刑事案底相比,对个人生活等方面的影响相对小一些。比如在一些较为严格的职业准入(如公务员某些岗位、参军等)审查中,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不像刑事案底那样严重限制。-轻微伤案件通常可以通过调解解决,达成调解协议并履行后,公安机关可能不再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罚,也就不会留下相应记录。
    2025.04.27
  • 1.性质不同-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拘留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2.期限不同-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刑事拘留一般不超过14天,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拘留期限不超过37天。行政拘留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15日。-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25年。3.执行方式不同-拘役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拘留是公安机关等依法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管制由社区矫正机构执行。-有期徒刑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执行。
    2025.04.27
×

纠错反馈

内容有误 未解决问题 法条过时 内容过时 排版错乱 其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