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在线咨询

法律专题

您的位置:华律网 > 法律专题 > 刑事辩护 > 审判制度 > 信用卡电话诈骗
刑法罪名库 最新刑法罪名大全解释 一览
信用卡电话诈骗

信用卡电话诈骗如何认定?恶意透支诈骗怎么认定,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冒用他人信用卡诈骗怎么处理,信用卡诈骗罪怎么认定?透支利息属于信用卡诈骗吗,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认定方法?

目录

  • 1冒用他人信用卡诈骗怎么处理,信用卡诈骗罪怎么认定

    一、冒用他人信用卡诈骗怎么处理

    构成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备骗取他人财物的目的。只有主观上具备诈骗的故意,客观上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才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实践中有的信用卡持有人将自已的信用卡借给他人使用,如借给自己的亲属、朋友等。在表现形式上使用人也是在冒用他人的信用卡,但使用人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是经持卡人同意的。

    虽然这种行为违反了信用卡使用规定,但是使用人在主观上并不是以非法占有持卡人的财物为目的,因此,不具备信用卡诈骗罪的本质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纠正或者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不能适用本条作为犯罪处理。

    二、信用卡诈骗罪怎么认定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实质是伪造信用卡犯罪和信用卡诈骗罪的中间环节;立法规定本罪,主旨在于更加有效地打击和防范信用卡诈骗犯罪。本罪与伪造金融票证罪(其中的伪造信用卡行为)、信用卡诈骗罪的关系较为复杂,需注意

    阅读全文

  • 2恶意透支诈骗怎么认定,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一、恶意透支诈骗怎么认定

    从持卡人第一次透支本金额超过1万元开始,如果发卡银行向持卡人催收两次后,超过三个月未还,或其间又有透支行为,持卡人有非法占有透支款的故意,至案发,可以认定持卡人构成“恶意透支”型诈骗犯罪;如果在此透支期间持卡人有部分还款行为,但透支本金额始终未低于1万元,则不影响“恶意透支”诈骗犯罪的认定,部分还款行为依然不能排除持卡人非法占有剩余透支款项的故意。

    如果透支超过1万元期间内,未达到发卡银行催收两次后、超过三个月不还这一条件,持卡人有部分还款行为,使透支本金额减至1万元以下,则持卡人在此次透支超过1万元期间不构成犯罪,透支额减至1万元期间当然不构成

    阅读全文

最近更新:2022-08-14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专题
我有疑问咨询律师专业律师解答
  • 办理监外执行的条件 2025-07-12

    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由于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情况,不适宜在监狱执行刑罚而采取的变更执行方法。办理监外执行需满足一定条件: 1. 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但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2. 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 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详情]

  • 掩饰隐瞒收益罪怎么判 2025-07-12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判刑,根据情节轻重而定。 一般情形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如果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该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的规定处罚。 司法实践中,“情节严重”包括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等多种情形。具体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数额、犯罪情节、被告人认罪态度等多方面因素。[详情]

  • 能打碎玻璃瓶的枪违法吗 2025-07-12

    1. 能打碎玻璃瓶的枪属于枪支范畴,持有、制造、买卖等行为均违法。我国对枪支实行严格管制,任何非依法配备、配置枪支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 2. 此类枪支具有一定杀伤力,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非法持有枪支可能引发暴力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3.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涉及枪支的制造、买卖等行为,处罚更为严厉。总之,与能打碎玻璃瓶的枪相关的违法活动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详情]

  • 判刑后受害者还可以起诉吗 2025-07-12

    判刑后受害者一般仍可起诉。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受害者若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若此前未提起,判刑后就不能再通过这种方式主张赔偿了。 2. 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对于因犯罪行为导致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受害者可在判刑后另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比如,犯罪行为造成受害者伤残,要求支付残疾赔偿金等,法院会根据民事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和裁判。 3. 申请强制执行:如果刑事判决中包含了对受害者的赔偿内容,而被告人未履行,受害者可在判刑后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强制被告人履行赔偿义务。 总之,判刑不影响受害者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因犯罪行为所遭受损失的权益。[详情]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