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的认定 专题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肇事逃逸的认定 相关法律知识,以及提供全国各地的肇事逃逸的认定 律师在线为您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
目录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一个主客观相一致的行为,即行为人除了必须具有逃逸的客观外在行为方式,同时还必须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为的心态只能是故意,如果仅仅具备离开现场的外部特征,而不存在逃逸的主观故意,则不能认定为此处的“逃逸”。所以认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必须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把握。
交通肇事罪逃逸行为如何认定
首先,认定逃逸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如果行为人对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使,主观上没有恶性。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是在进行正常的驾驶行为。所谓的“逃逸”时不能成立的,如果对于这种驶离现场的行为以逃逸论处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是典型的客观归责,无论从刑事立法基本原则还是从司法公正角度出发都是不适宜的。当然,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对于其中所有的细节都有着具体的明知,只要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原则,对于肇事存在盖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我国刑法对此行为做出了特别的规定,成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行为性质和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是交通肇事罪中的主要问题。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具备主观上的故意心理状态,客观上的逃跑行为,并要具备逃逸的时空要素。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实际是积极的,具有主观的恶意,应属于作为而非不作为。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而不是结果加重犯,更不是独立的罪名。因此,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必须以交通肇事罪的成立为前提,必须是逃逸行为而不是故意杀人行为,而且在逃逸行为和被害人死亡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积极履行救助义务”是认定“逃逸”性质的本质要件;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立即投案”是评判“逃逸”性质的形式要件。本案被告人在肇事后即刻逃离现场,置伤者于不顾的行为,虽然说可能是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也可能是出于害怕心理等原因,虽后来能投案自首,但是仍应当认定刘*岸肇事后逃逸。但被告人在第二天能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其行为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虽然时隔一天,不能算上“立即投案”,但不并不妨碍对其自首情节的认定。
【案情】
2012年7月11日晚22时许,被告人刘*岸酒后在无机动车驾驶证的情况下,驾驶车牌号为桂LOU971号普通二轮摩托车沿国道323线由百色往田东方向行驶,当车辆行至国道323线148KM+800M处时
对会开车的人来说,必须要能认识一些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知识,知道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怎么认定的,避免自己将来发生交通事故后而迅速的离开。但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怎么认定?下面就让华律网的小编为大家解读吧
认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必须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把握,如下: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能履行而不履行救助伤者的义务的行为,或为了逃逸法律追究而不保护现场,不报警以及逃避事故责任认定的行为①《解释》对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作了详细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指为了逃避法律惩处,而逃离现场的行为”该司法解释强调认定逃逸的行为应同时具备主观客观要件,客观方面为逃离现场,同时又强调交通肇事的主观罪过,即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的行为,因此,司法解释符合了我国刑法的主客观要件相统一的要求,为解决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提供了理论的基础。在司法实践中,逃逸的行为在客观上都是驾车离开现场的行为,但驾车离开现场的行为不一定都是逃逸的行为,那么如何正确适用《解释》,如何正确认定交通肇事中的逃逸行为?笔者认为,司法实践中,要充分考虑行为人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因素,把嫌疑人主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才能对什么行为是交通肇事逃逸作出正确的认定,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判断在司法实践中何种行为主观具有逃逸的故意:
1、从对事发中行为人对事故的明知程度进行判断。直接表现犯罪嫌疑人主观意图的证据其实不是很多,主要是其自己的口供和其它现场目击证人的证言。因此,在审查案件时,除外注重审查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以外,要
交通肇事逃逸是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华律网小编为您整理相关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逃逸的责任认定情形
1、事故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无论事故各方的实际责任如何,均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交通事故处理中,肇事逃逸是要受到重罚的,那么交通事故中哪些行为不认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具体是怎么样规定的?下文华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哪些行为不认定是交通肇事逃逸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条件: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行为人没有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的,则不应认定该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仅能作为治安处罚的从重情节考虑。
(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
交通事故怎么样处理 2025-01-14
交通事故的处理通常如下: 1. 立即停车:确保自身及他人安全,避免引发二次事故。 2. 抢救伤者:如有人员受伤,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并呼叫医疗救援。 3. 保护现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保留事故现场的原始状态,如拍照、设置警示标志等。 4. 报警:及时拨打当地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向警方说明事故情况和地点。 5. 通知保险公司:向所投保的保险公司报案,提供相关信息。 6. 协助调查:配合交警部门进行现场勘查、询问等调查工作,如实陈述事故经过。 7. 协商赔偿:根据事故责任认定,与对方协商赔偿事宜,如无法协商可申请调解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在处理交通事故过程中,要保持冷静,依法依规行事,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详情]
发生交通事故都有哪些赔偿 2025-01-14
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2. 误工费:受害人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3. 护理费: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护理人数、护理期限。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4.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5.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6.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7.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8.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 9.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10.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1 1.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详情]
车辆单方事故需要交警出具事故认定书吗 2025-01-14
车辆单方事故一般不需要交警出具事故认定书。 在单方事故中,通常是车辆自身原因导致的事故,如车辆爆胎、失控碰撞等,没有涉及到其他车辆或行人。这种情况下,车主可以自行拍照留存现场证据,如车辆受损情况、事故地点等,然后直接联系保险公司进行理赔。 然而,如果单方事故造成了公共设施损坏、影响交通秩序等情况,交警可能会介入调查并出具事故认定书,以明确责任和便于后续处理。 总之,一般的车辆单方事故可不需交警出具事故认定书,但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发生的事故细节和相关规定来确定。如果对是否需要交警出具事故认定书存在疑问,可咨询当地交警部门或保险公司。[详情]
车祸受伤医药费保险公司怎么赔偿 2025-01-14
保险公司的赔偿通常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来进行。一般来说,会先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进行赔偿,交强险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 18000 元。 1. 对于超出交强险限额的部分,如果购买了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保险公司会在其责任限额内按照事故责任比例进行赔偿。例如,商业第三者责任险责任限额为 100 万元,若事故责任认定为主要责任(承担 70%责任),受伤医药费为 50 万元,那么保险公司在商业第三者责任险范围内赔偿 50 万×70% = 35 万元。 2. 同时,还要扣除一定的免赔额和非医保用药等费用。免赔额根据保险条款规定而定,非医保用药通常需由被保险人自行承担部分费用。 3. 此外,被保险人在事故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责任比例,需自行承担相应的医药费部分。保险公司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核算和赔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