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合同终止的具体情形?
问题分析:合同终止的具体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其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这是合同终止最常见的情形,当双方都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了各自的义务,合同自然终止。
其二,合同解除。合同解除分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约定解除是指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解除的条件,当这些条件成就时,合同可以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如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等。
其三,债务相互抵销。当双方互负债务,且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从而使合同终止。
其四,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如果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或者下落不明等导致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以消灭合同关系。
其五,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人明确表示免除债务人的全部或部分债务,合同即终止。
其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即由于某种原因,债权人和债务人成为同一人,合同关系自然终止。
10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赠与合同的终止条件有什么?
问题分析:赠与合同的终止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后,赠与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此种情况下,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合同,导致合同终止。
其二,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扶养义务是基于特定亲属关系而产生的法定责任,受赠人若不履行该义务,赠与人可终止赠与合同。
其三,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合同通常会对受赠人的义务作出约定,当受赠人违反这些约定时,赠与人有权终止合同。
其四,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从而使赠与合同终止。但赠与人应当对其经济状况恶化承担举证责任。
总之,赠与合同的终止条件是为了保护赠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求受赠人履行相应的义务。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
3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法定解除权是否可以由当事人约定排除
问题分析:法定解除权通常是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不能由当事人约定排除。法定解除权的存在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特定情形下允许当事人解除合同。
然而,在某些特定合同中,当事人可以通过约定来限制或排除部分法定解除权。比如在一些商事合同中,双方可能基于互信等因素约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即使出现法律规定的解除事由,也不得行使解除权。但这种约定不能排除根本性违约等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等情况下的法定解除权。
总之,一般原则是法定解除权不能随意约定排除,但在特定合同及特定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进行合理约定来对部分法定解除权进行限制或排除。需要根据具体合同的性质、目的以及法律规定等综合判断。
13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合同解除后如何追究欺诈责任?
问题分析:合同解除后追究欺诈责任,需明确以下几点。首先,要收集确凿的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欺诈行为,如虚假陈述、隐瞒重要事实等,这些证据需能直接关联到导致合同解除的关键因素。其次,应明确欺诈行为与合同解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若没有对方的欺诈行为,合同不会被解除。再者,需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主张权利,一般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在具体追究责任时,可要求对方返还因欺诈所获得的财产,恢复到合同签订前的状态;对于因欺诈而遭受的损失,如直接经济损失、间接损失等,有权要求对方予以赔偿。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请求法院判令对方承担一定的违约金或惩罚性赔偿,以彰显法律对欺诈行为的制裁和对受欺诈方的保护。总之,要通过充分的证据和合法的程序来切实追究欺诈方的责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3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合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终止呢?
问题分析:合同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终止:
其一,合同双方协商一致,达成终止合同的合意。双方经过友好沟通,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估,认为继续履行已无必要或无法实现合同目的,从而共同决定终止合同。
其二,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且双方都已完成了各自的义务。如果合同明确规定了履行期限,当期限届满时,合同自动终止,但双方如有后续约定或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除外。
其三,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这种情况下,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使合同终止。
其四,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或战争等社会事件,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从而使合同终止。
其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例如,法律规定的合同无效、撤销等情况,也会导致合同终止。
11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合同有效但事实上履行不了怎么办
问题分析:若合同有效但事实上履行不了,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应及时与合同相对方进行沟通协商,坦诚告知履行困难的情况及原因,尝试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如变更合同条款、延期履行等。其次,若协商无果,可根据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条款,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确定责任和寻求救济。在诉讼过程中,需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合同的有效性以及履行不能的事实,如相关的文件、证人证言等。同时,要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避免因超过时效而丧失胜诉权。另外,若履行不能是由于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导致的,应及时收集并保存相关证据,以依据法律规定减轻或免除自身的责任。总之,在合同履行出现问题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2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民法典中合同的解除?
问题分析:《民法典》中合同的解除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其一,约定解除。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合同解除的条件,当该条件成就时,合同可以解除。这需要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解除的事由以及相应的程序等。
其二,法定解除。这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合同解除情形,比如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等。
当出现上述法定解除情形时,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可以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11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解除合同的情况有什么?
问题分析:解除合同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战争等社会事件,一旦发生导致合同无法按照约定履行,当事人可解除合同。
其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这意味着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通过其行为让对方有合理理由相信其不会履行主要债务,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其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如果一方拖延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对方给予一定的催告期限,期满后仍未履行的,守约方可以解除合同。
其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除了迟延履行,一方存在其他严重违约行为,如交付的货物质量严重不合格等,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另一方也有权解除合同。
11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合同签完后立马解除能吗?
问题分析:一般情况下,合同签完后并非立马就能解除。合同的解除需要符合法定条件或当事人约定的条件。
法定解除条件通常包括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等情形。
如果合同中约定了解除条件,当约定的条件成就时,合同也可以解除。但解除合同应当遵循法定程序,如通知对方、办理相关手续等。
然而,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合同生效后不得解除或者解除条件非常苛刻,那么在一般情况下就不能随意解除合同。
总之,合同签完后能否立马解除要根据具体的合同条款和法律规定来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对合同解除事宜存在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7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买卖合同逾期支付利息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问题分析:买卖合同逾期支付利息的司法解释主要规定如下:
在买卖合同中,若一方当事人逾期支付款项,另一方有权主张逾期支付利息。通常以逾期款项为基数,按照合同约定的利率计算利息;若合同未约定利率,则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
此利息的起算时间一般为约定的付款期限届满之日;若未约定付款期限,则自债权人主张权利之日起算。同时,利息的计算应持续至欠款实际清偿之日止。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案件情况可能会有具体的适用差异。例如,某些特殊类型的买卖合同可能会有专门的规定或司法解释来调整逾期支付利息的相关事宜。在实际处理此类案件时,需结合具体的法律规定、合同条款以及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