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科创铸秋实,冬景胜春华。1月6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胜利召开。荆楚大地,东风劲吹,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湖北路径,正展露前所未有的清晰模样!在这新年第一会上,省委书记王忠林强调“湖北要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上奋勇争先,首先必须在科技创新上奋勇争先;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首先必须在科技创新上担当战略支点”,为新的一年湖北省奋发进取、赓续前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殷殷嘱托、言犹在耳,要锚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这一目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多湖北贡献。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提升“蓄势赋能”的发展潜力。科技创新是湖北的最大优势、“金字招牌”。回顾2024年,湖北科创领域捷报频传: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397.84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2.2%、增幅全国第3,研发投入强度较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增幅全国第1,“61020”全链条攻关实现聚势突破,存储芯片、心肌旋切等一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主持完成通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位居全国前列,李德仁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新时代新征程,当进一步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要坚持以突破 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牢牢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不断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下好“先手棋”,破解“卡脖子”;坚持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导向,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加快突破一批、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高水平一流创新高地。
以产业创新为关键,彰显“韧链强群”的发展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打造动能澎湃的现代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关键所在。湖北坚持完善以“用”为导向推进科创供应链平台扩面提质,吸引入驻企业63011家,完成需求对接11540项,撬动社会总投资231亿元;全球首台搭载AI芯片的智能数控系统“华中9型”、全球首款穿戴式头盔全数字PET等一个个创新成果正向着转化而生,推动“51020”现代产业集群全面升级。进一步着力锻造高层次现代产业体系,关键在于持续推深做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要在科技创新引领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注重挖掘产业“内在潜力”,并将之转化为发展的“硬核实力”;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成为“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为企业提供更多优质创新资源;要推进新兴产业壮大,在串珠成链、聚链成群上下功夫,提升产业链发展含金量、含“新”量。
以人才创新为抓手,激发“第一资源”的发展动力。科技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湖北历来重视人才工作,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拥有院士82位、高校132所、在校大学生200万,科研机构3600家、研发人员35万,全省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数量、青年拔尖人才支持数量、新进站博士后数量同比增长10%、48%、33.2%,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总额较上年度增长54.7%,此次大会共授予337项(人)科学技术奖励。这些数字成果的背后,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良好氛围的直观体现,进一步挖掘人才引擎的科创动能,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下足引才功夫,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从源头上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着力推进“高精尖特”人才引进。要推进育才工程,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体系,保障科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要完善用才机制,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为科技创新型人才提供完善的设施、资金、服务要素保障,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为荆楚大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长江之水,滔滔其流;荆楚创潮,步履铿锵。“这里经得住疾风骤雨,未来更是一片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的豪迈宣示,饱含对荆楚大地的殷切期待,也彰显对未来中国的坚定信心。新征程巨轮起桨,更要抢抓机遇、守正创新,善用“科技、产业、人才”良性闭环走好科技创新之路,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披荆斩棘,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乘风破浪,向着科技强国宏伟蓝图,进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廖宸(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