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 燕麦,又名雀麦、野麦。 学名:Avena sativa L 燕麦的种植特性 株高60~120厘米,须根系,入土较深。幼苗有直立、半直立、匍匐3种类型;抗旱抗寒者多属匍匐型,抗倒伏耐水肥者多为直立型。叶有**膜状齿形的叶舌,但无叶耳。圆锥花序,有紧穗型、侧散型与周散型 3种。普通栽培燕麦多为周散型,东方燕麦多为侧散型。分枝上着生10~75个小穗;每一小穗有两片稃片,内生小花1~3朵,也偶有4朵者,裸燕麦则有2~7朵。自花传粉,异交率低。除裸燕麦外,子粒都紧包在内、外稃之间。千粒重20~40克,皮燕麦稃壳率25~40%。 燕麦是长日照作物。喜凉爽湿润,忌高温干燥,生育期间需要积温较低,但不适于寒冷气候。种子在1~2 ℃开始发芽,幼苗能耐短时间的低温,温度25℃以上时光合作用受阻。蒸腾系数597,在禾谷类作物中仅次于水稻,故干旱高温对燕麦的影响较为显着,这是限制其地理分布的重要原因。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pH5.5~6.5的酸性土壤。在灰化土中锌的含量少于 0.2ppm时会严重减产,缺铜则淀粉含量降低。 种植技术 播种期因地区而异。中国华北、西北、东北为春播区,生育期80~115天;西南为冬播区,生育期130~145天。播种量每亩12-18公斤(进口燕麦8-10公斤),行距20-30厘米,播种深度2-3厘米。燕麦需水较多,而中国主产区又属于旱作农区,因此,通过早秋耕、耙、耱、镇压等办法蓄水保墒较为重要。宜选用苜蓿、草木犀、豌豆、蚕豆等豆科作物为前作。土壤瘠薄的地块,可连续采取轮歇压青休闲的轮作制。灌溉地要选用抗倒伏、耐水肥、抗病的良种。播前进行种子消毒,预防坚黑穗病。春播燕麦区为避免干热风危害,土温稳定在5℃时即可播种。旱地燕麦要注意调节播种期,使需水盛期与当地雨季相吻合。秋翻前宜施用腐熟、半腐熟的**肥料作基肥,播种时可用种肥。旱地播种密度每亩基本苗20~22万,灌溉地每亩25~35万。分蘖初期或中期追肥、浇水,后期要控制徒长。积水易致倒伏。 燕麦的主要病害是坚黑穗病、散黑穗病和红叶病;局部地区有秆锈病、冠锈病和叶斑病等。多使用抗病良种及采取播前种子消毒、早播、轮作、排除积水等措施防治。主要害虫有粘虫、地老虎、麦二叉蚜和金针虫等,可通过深翻地、灭草和喷施药剂等防治。野燕麦是世界性的恶性杂草,可通过与中耕作物轮作,剔除种子中的野燕麦种子,或在燕麦地播种前先浅耕使野燕麦发芽,然后整地灭草,再行播种等方法防治,也可采用化学除莠剂。